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試述中醫葯法中關於法律責任的規定

試述中醫葯法中關於法律責任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4-03-29 22:55:37

⑴ 中醫葯法的第五條是

一、中醫葯法的第五條
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中醫葯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管理有關的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中醫葯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管理有關的工作。
二、中醫葯法的概念及其原則?
中醫葯法是為了規范中醫葯的拆乎行業行為,促進有序發展,發揚中華中葯文化而設立的法律法責任。
其中有三個重要性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公開性,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受到人民的共同參與與監督。
第二個是權威性原則,法律的制定需要有專家的意見進行指導,法律的實施必須保證它的科學性和實踐性。
第三個是全面性原則。由於中醫葯管理的范圍多,內容雜,法律實行的過程之中,應當保障所有權益,就需要進行全面廣泛的立法
三、中醫葯法釋義
中醫葯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綜合規范中醫葯服務、中葯保護與發展的專門法,應當注意處理好與作激御緩為執業醫師管理、葯品管理、醫療機構管理一般法的執業醫師法、葯品管理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的銜接關系。因此,本條第1款明確,中醫葯的管理,本法未作規定的,適用執業醫師法、葯品管理法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該規定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方面,執業醫師法、葯品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確立的一般性管理制度,中醫葯法可以不用重復規定,但並不影響其適用於中醫葯管理。如醫師資格考試、醫師的權利和義務、醫師執業注冊制度、從事中葯生產經營的基本管理要求,以及非法行醫、生產銷售假葯劣葯等違法的法律責任等。
另一方面,即使是執業醫師法、葯品管理法有規定的,中醫葯法如果有不同規定,應當適用作為特別法的中醫葯法的規定。例如醫師資格取得方面:依據執業醫師法的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傳統醫學滿三年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傳統醫學專業組織或者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考核合格並推薦,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試的內容和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另行制定。但依據本法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後,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也就是說,在執業醫師法的規定外,新設了取得醫師執業資格的途徑。又如醫療機構配製制劑方面:依據葯品管理法等的規定,醫療機構配製的所有中葯制劑品種,應當依法取得制劑批准文號。本法對此作了突破,規定僅明模應用傳統工藝配製的中葯制劑品種,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後即可配製,不需要取得制劑批准文號。
此外,考慮到軍隊的中醫葯管理具有特殊性,因此本條第2款明確,軍隊的中醫葯管理,由軍隊衛生主管部門依照本法和軍隊有關規定組織實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
第十四條 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醫療機構管理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遵守醫療機構管理的有關規定。舉辦中醫診所的,將診所的名稱、地址、診療范圍、人員配備情況等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備案後即可開展執業活動。中醫診所應當將本診所的診療范圍、中醫醫師的姓名及其執業范圍在診所的明顯位置公示,不得超出備案范圍開展醫療活動。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擬訂,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核、發布。

⑵ 中醫法律法規內容

法律分析:國家鼓勵醫療機構根據本醫療機構臨床用葯需要配製和使用中葯制劑,支持應用傳統工藝配製中葯制劑,支持以中葯制劑為基礎研製中葯新葯。

醫療機構配製中葯制劑,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取得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或者委託取得葯品生產許可證的葯品生產企業、取得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的其他醫療機構配製中葯制劑。委託配製中葯制劑,應當向委託方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醫療機構對其配製的中葯制劑的質量負責;委託配製中葯制劑的,委託方和受託方對所配製的中葯制劑的質量分別承擔相應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第三十一條 國家鼓勵醫療機構根據本醫療機構臨床用葯需要配製和使用中葯制劑,支持應用傳統工藝配製中葯制劑,支持以中葯制劑為基礎研製中葯新葯。

醫療機構配製中葯制劑,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取得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或者委託取得葯品生產許可證的葯品生產企業、取得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的其他醫療機構配製中葯制劑。委託配製中葯制劑,應當向委託方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醫療機構對其配製的中葯制劑的質量負責;委託配製中葯制劑的,委託方和受託方對所配製的中葯制劑的質量分別承擔相應責任。

⑶ 中醫葯法立法原則

(一)落實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要求,強化醫療保障服務。一是將立法目的明確為「加強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保障基金安全,促進基金有效使用,維護公民醫療保障合法權益」。二是確立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遵循合法、安全、公開、便民的醫療保障基金使用原則。三是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經辦管理體系,提供標准化、規范化的醫療保障經辦服務。四是要求定點醫葯機構按照規定提供醫葯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合理使用醫療保障基金,維護公民健康權益。
(二)明確基金使用相關主體的職責,規范基金使用行為。一是醫療保障行政部門應當依法組織制定醫療保障基金支付范圍,加強對納入醫療保障基金支付醫療服務行為和醫療費用的監督,規范醫療保障經辦服務,依法查處違法使用醫療保障基金行為。二是要求醫療保障經辦機構建立健全業務、財務、安全和風險管理制度,規范服務協議管理,接受社會監督。三是要求定點醫葯機構加強內部管理,提供合理、必要的醫葯服務,保管有關資料、傳送數據和報告監管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四是要求參保人員持本人醫療保障憑證就醫、購葯,按照規定享受醫療保障待遇,有權要求定點醫葯機構如實出具費用單據和相關資料,有權要求醫療保障經辦機構提供醫療保障咨詢服務,對醫療保障基金的使用提出改進建議。五是禁止醫療保障經辦機構、定點醫葯機構等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和參保人員等通過偽造、變造、隱匿、塗改、銷毀醫學文書等有關資料或者虛構醫葯服務項目等方式,騙取醫療保障基金。
(三)健全監督體制,強化監管措施。一是構建政府和醫療保障等行政部門的行政監管、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社會監督、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監督體制。二是建立醫療保障、衛生健康、中醫葯、市場監督管理、財政、審計、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案件移送等監管合作機制。三是要求國務院醫療保障行政部門制定服務協議管理辦法,製作並定期修訂服務協議範本。四是規定大數據智能監控、專項檢查、聯合檢查、信用管理等監管形式。五是規范醫療保障行政部門監督檢查的措施及程序。
(四)細化法律責任,加大懲戒力度。一是對醫療保障經辦機構違法的,責令改正、責令退回、罰款、給予處分。二是對定點醫葯機構一般違法行為,責令改正、約談負責人、責令退回、罰款、責令定點醫葯機構暫停相關責任部門一定期限的醫葯服務;對定點醫葯機構違反管理制度的,責令改正、約談負責人、罰款;對定點醫葯機構騙保的,責令退回、罰款、責令定點醫葯機構暫停相關責任部門一定期限的醫葯服務、解除服務協議、吊銷執業資格;造成醫療保障基金重大損失或者其他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對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給予從業限制、處分。三是個人違法的,責令改正、責令退回、暫停其一定期限的醫療費用聯網結算、罰款。四是侵佔、挪用醫療保障基金的,責令追回、沒收違法所得、給予處分。五是醫療保障等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給予處分。

法律依據:

《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
第三條 醫療保障基金使用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遵循合法、安全、公開、便民的原則。
第四條 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實行政府監管、社會監督、行業自律和個人守信相結合。

⑷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的中醫葯法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醫葯,保障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保護人體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中醫葯,即中國傳統醫葯,是我國各民族醫葯的統稱,是反映中華民族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具有特定理論和中華文化特徵的醫學體系。
中醫葯是我國醫葯衛生體系的特色和優勢,是國家醫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條 國家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充分發揮中醫葯在醫葯衛生事業中的作用。
第四條 發展中醫葯應當遵循其自身規律,建立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管理制度。堅持繼承和創新,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堅持統籌規劃,促進中醫葯全面協調發展;堅持中醫西醫相互學習,鼓勵西醫學習中醫,促進中西醫結合。
第五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投資中醫葯事業,採取措施支持組織、個人捐助中醫葯事業。
第六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中醫葯對外交流與合作,促進中醫葯的國際傳播和應用。
第七條 國家發展中醫葯文化,將中醫葯文化建設納入國家文化發展規劃。
每年10月11日為「中醫葯日」。
第八條 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中醫葯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管理有關的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中醫葯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管理有關的工作。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中醫葯工作協調機制,統籌解決中醫葯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第十條 對在中醫葯事業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中醫葯服務
第十一條 開展中醫葯預防、保健、醫療、康復服務,應當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運用中醫葯技術方法。
第十二條 國家建立覆蓋城鄉的中醫葯服務體系,保障公民享有接受中醫葯服務的權益。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規劃和配置中醫葯服務資源,將中醫醫療機構建設納入本行政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醫療機構中醫葯服務能力建設,舉辦適當規模的中醫醫療機構,在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和具備條件的專科醫院設置中醫葯科室、配置一定比例的中醫病床,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葯科室,保障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葯服務。
第十五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社會力量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與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在准入、執業等方面享有同等權利。
第十六條 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應當依照醫療機構管理的規定辦理有關手續。但是,舉辦僅提供傳統中醫葯服務的傳統中醫診所,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備案後即可執業。傳統中醫診所的備案和監督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
本法所稱傳統中醫葯服務,包括中醫辨證論治,中葯治療和中葯調劑、中葯湯劑煎煮等中葯葯事服務以及針灸、拔罐、推拿等非葯物療法。
第十七條 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不得隨意合並、撤銷或者改變中醫醫療性質;確需合並、撤銷或者改變中醫醫療性質的,應當經舉辦該醫療機構的人民政府的上一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審核同意。
第十八條 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葯服務,應當遵守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的中醫葯服務基本要求。
第十九條 中醫醫療機構配備醫務人員應當以中醫葯技術人員為主,主要提供中醫葯服務;採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的,應當有利於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
第二十條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應當合理配置中醫葯技術人員,推廣和運用中醫葯適宜技術。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應當以有中醫葯技術優勢的醫療機構為主要依託,建立中醫葯適宜技術推廣培訓基地。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展中醫葯預防、保健服務,並將其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疾病預防與控制中積極運用中醫葯技術方法。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揮中醫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的作用,加強中醫葯應急物資、設備、設施、技術與人才資源儲備,制定應急預案應當包括運用中醫葯技術方法預防、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內容。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控制傳染病疫情的需要,發布中醫葯防治技術方案。醫療衛生機構可以根據中醫葯防治技術方案採取調劑或者煎煮湯劑等預備措施。
第二十三條 國家對中醫醫療人員實行分類管理。中醫醫療人員分為中醫醫師和傳統中醫師。
中醫醫師的執業資格、執業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的規定執行。
傳統中醫師僅從事傳統中醫葯服務。傳統中醫師執業應當經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實績考核、登記,在登記的地域范圍、執業范圍內開展中醫相關診療活動。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四條 全科醫生應當學習和運用中醫葯技術方法防治常見病和多發病。
鄉村醫生應當能夠運用中醫葯適宜技術防治常見病和多發病。
第二十五條 中醫醫療廣告應當經醫療機構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審查批准。未經批准,不得發布中醫醫療廣告。
第二十六條 國家加強中醫葯標准體系建設,明確中醫葯服務中需要統一的事項的技術要求。中醫葯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由國務院有關部門依據職責制定並公布,供公眾免費查閱。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中醫葯服務的監督檢查。被檢查單位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或者阻撓。
第三章 中葯發展
第二十八條 國家保護葯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對葯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實行動態監測和定期普查,建立葯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種質基因庫,劃定自然保護區,鼓勵葯用野生動植物實現人工種植養殖,支持開展珍稀瀕危葯用野生動植物的繁育及其相關研究。
第二十九條 國家鼓勵發展中葯材規范化種植養殖,支持中葯材良種繁育,提高中葯材質量。
第三十條 國家建立道地中葯材評價體系,支持道地中葯材品種選育、良種繁育,扶持道地中葯材生產基地建設,鼓勵採取地理標識產品保護等措施保護道地中葯材。
第三十一條 採集、貯存中葯材以及對中葯材進行初加工,應當符合國家葯品標准。
第三十二條 鄉村醫生、傳統中醫師自種、自采並自用地產中葯材的,應當具備中葯材知識和識別能力。
第三十三條 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定期組織中葯材質量監測,向社會公布監測結果。
第三十四條 國家保護中葯飲片炮製技術,支持應用傳統工藝生產中葯飲片,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製中葯飲片。
第三十五條 為了滿足臨床需要,醫療機構可以憑本醫療機構醫師開具的處方炮製市場上沒有供應的中葯飲片,在本機構內使用。醫療機構炮製中葯飲片,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三十六條 根據臨床需要,醫療機構可以憑本醫療機構醫師開具的處方對中葯飲片進行再加工。
第三十七條 國家鼓勵中葯新葯研製與生產,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安全有效的中葯新葯研發。
國家保護傳統中葯加工技術和工藝,支持傳統劑型中成葯生產,鼓勵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傳統中成葯。
第三十八條 國家鼓勵醫療機構配製和使用中葯制劑,支持利用傳統工藝配製中葯制劑。
第三十九條 醫療機構配製中葯制劑,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取得《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未取得《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的醫療機構,可以委託取得《葯品生產許可證》的葯品生產企業或者取得《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的其他醫療機構配製中葯制劑。委託配製中葯制劑,應當向委託方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醫療機構配製的中葯制劑品種,應當取得制劑批准文號。但是,僅利用傳統工藝配製的中葯制劑品種,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後即可配製。
醫療機構對其配製的中葯制劑的質量負責;委託配製中葯制劑的,委託方對所配製中葯制劑的質量負責。
第四十條 中葯的研製、生產、經營、使用,本法沒有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執行。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中葯研製、生產、經營、使用的監督管理。
第四十一條 國家支持中葯國際貿易,促進服務貿易發展,涉及葯用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進出口的,應當遵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四章 人才培養
第四十二條 國家發展中醫葯教育,建立適應事業發展需求、規模適宜、結構合理、形式多樣的中醫葯教育體系。加強全科醫生、專科醫師和城鄉基層中醫葯技術人員培養和培訓,鼓勵開展高層次中西醫結合教育。
第四十三條 中醫葯教育應當遵循中醫葯人才成長規律,以中醫葯內容為主,注重中醫葯理論教育和中醫葯臨床實踐,注重現代教育方式和傳統教育方式相結合,注重體現中醫葯特色文化。
第四十四條 國家完善中醫葯院校教育。
中醫葯院校教育的培養目標、修業年限、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等,應當體現中醫葯學科特色,符合中醫葯學科發展規律。
中醫葯教育機構和中醫葯專業設置標准,由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
設立中醫葯教育機構,應當建立臨床教學基地,基地設置標准由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
第四十五條 國家發展中醫葯師承教育,鼓勵中醫醫師和中葯技術人員在執業、業務活動中帶徒授業,傳授中醫葯理論和技術方法,培養中醫葯技術人員。
第四十六條 國家發展中醫葯繼續教育。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應當健全繼續教育網路,制定繼續教育規劃,組織開展繼續教育。加強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中醫葯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中醫葯技術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參加繼續教育,所在機構應當為其接受繼續教育創造條件。
第四十七條 國家發展中醫葯職業教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支持開展中醫葯職業教育,培養實用人才。
第五章 繼承創新與文化傳播
第四十八條 國家支持中醫葯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繼承和創新,鼓勵中醫葯科學研究和學術爭鳴,支持學術流派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扶持有中醫葯特色和優勢的中醫醫療機構或者中醫科室發展,發揮其在中醫葯繼承和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第四十九條 國家保護中醫葯傳統知識。中醫葯傳統知識持有人享有傳承使用的權利,並對他人獲取和利用傳統知識享有知情同意、惠益分享的權利。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知識產權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
第五十條 國家支持對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中醫葯理論和技術方法進行傳承。省級以上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組織遴選本行政區域內的中醫葯學術傳承項目和傳承人,並為其開展傳承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
傳承人應當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總結、收集整理並妥善保存相關的學術資料。
第五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中醫葯古籍文獻、著名中醫葯專家的學術思想和診療經驗以及民間中醫葯診療方法和技術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鼓勵組織、個人捐獻具有研究和應用價值的中醫葯文獻、秘方、驗方、診療方法和技術。
第五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葯科研納入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多渠道投入資金,加強和促進中醫葯科研工作。
國家鼓勵跨行業、跨地區和跨學科的中醫葯科研協作,支持中醫葯科技資源整合、多學科融合和產學研結合。
第五十三條 中醫葯科技創新應當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以提高臨床療效為核心,注重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
第五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完善中醫葯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採取措施鼓勵和扶持技術轉讓和技術推廣,健全中醫葯科技服務體系。
第五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中醫葯文化宣傳和知識普及,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中醫葯文化和知識傳播平台,鼓勵組織、個人創作中醫葯文化和科普作品。
第五十六條 開展中醫葯文化宣傳和知識普及活動,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堅持科學精神。任何組織、個人不得對中醫葯作虛假、誇大宣傳,不得以中醫葯名義牟取不正當利益。
第五十七條 出版中醫葯圖書或者其他中醫葯出版物,出版單位應當組織中醫葯技術人員進行審定,並對出版物的內容承擔出版責任。
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開展中醫葯養生保健知識宣傳的,應當聘請中醫葯技術人員進行。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為中醫葯發展提供政策支持與條件保障,健全中醫葯管理體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定醫葯衛生政策,應當鼓勵提供和利用中醫葯服務。
第五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項目、中葯飲片、中成葯和醫療機構中葯制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
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政策和基本葯物政策,應當發揮中醫葯的優勢,支持提供中醫葯服務。
第六十條 涉及以下事項的,應當成立專門的中醫葯評審、評估、鑒定組織或者由中醫葯專家參加評審、評估、鑒定:
(一)中醫醫療、保健、教育、科研等機構的評審、評估;
(二)中醫醫療、保健服務質量評估;
(三)中醫葯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評審;
(四)中醫葯新技術的評估;
(五)中醫醫療損害的技術鑒定和中葯不良反應的評價;
(六)中醫葯科研課題的立項和成果評審;
(七)中醫葯機構、人員、技術的資質資格評審和中醫葯職業技能鑒定;
(八)其他需要由中醫葯專家參加評審、評估、鑒定的事項。
開展上述評審、評估或者鑒定活動,應當體現中醫葯特色,遵循中醫葯自身規律。
中醫葯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和中醫葯職業技能鑒定,應當以中醫葯實踐技能為主。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未依照本法的規定履行職責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中醫葯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二條 傳統中醫診所超范圍提供中醫葯服務的,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執業。
傳統中醫診所被責令停止執業的,其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決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內不得從事醫療機構的管理工作。醫療機構聘用不得從事醫療機構管理工作的人員從事管理工作的,由原發證部門吊銷許可證或者由原執業備案部門責令停止執業。
第六十三條 傳統中醫師在登記的地域范圍外執業或者開展登記的執業范圍以外的診療活動的,由登記的中醫葯主管部門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登記證書。
第六十四條 違反本法第十七條的規定,未經上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擅自合並、撤銷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或者改變其中醫醫療性質的,由上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八章 附 則
第六十五條 民族自治地方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本法的有關規定,制定促進本地方中醫葯發展的辦法。
第六十六條 本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⑸ 葯品管理法中所指的法律責任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違反葯品管理法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一、違反《葯品管理法》的行政責任
主要表現在下列幾點:
1.未取得葯品生產、經營許可證、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而生產或者經營葯品的,予以取締,沒收葯品和非法所得並處以生產或者銷售(已售和待售,下同)葯品貨值金額的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提供虛假證明、文件資料、樣品或者採取其他欺騙手段取得葯品生產、經營、使用許可證或者其他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的,吊銷其許可證或者撤銷葯品批准文件,5年內不受理其申請,並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上述規定處罰:(1)未經批准,擅自在集市設點銷售葯品或者在集市銷售的葯品超出批准經營的范圍的;(2)個人設置的門診、診所等醫療機構向患者提供的葯品超出規定范圍和品種的。
2.生產、銷售、假葯或者醫療機構使用假葯的,沒收假葯和違法所得和專門用於生產假葯的原輔材料、包裝材料、生產設備,並處以違法生產、銷售葯品同類葯品真葯貨值金額的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的予以撤銷,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生產、銷售假葯的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直接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10年內不得從事葯品生產、經營活動;明知(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屬於假葯品而為其提供運輸、倉儲等便利條件的,沒收非法收入並處以罰款。
違法《葯品管理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擅自委託或者接受委託生產葯品的,依照上述規定處罰。
3.生產、銷售劣葯的或者醫療機構使用假葯的,沒收劣葯和違法所得,並處以生產、銷售葯品金額和待售葯品相當於同類葯品價值金額的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或者撤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生產、銷售劣葯的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直接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10年內不得從事葯品生產、經營活動;明知(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屬於劣葯品而為其提供運輸、倉儲等便利條件的,沒收非法收入並處以罰款。
生產沒有國家葯品標準的中葯飲片,不符合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炮製規范的,依照上述規定處罰。
4.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葯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機構、葯物臨床實驗機構未按規定實施《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葯物非臨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葯物臨床實驗質量管理規范的,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出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和葯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上述規定從重處罰:(1)開辦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生產企業新建葯品生產車間、新增生產劑型,在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時間內未通過《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仍進行生產的;(2)開辦葯品經營企業,在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時間內未通過《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仍進行生產的。
葯品申報者在申報臨床試驗時,報送虛假研製方法、質量標准、葯理及毒理實驗結果等有關資料和樣品的,對申報的臨床試驗不予批准,對申報者予以警告;情節嚴重的,3年內不受理其申報該品種的臨床實驗的申請。
5.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違法規定,從無許可證的單位購進葯品的,責令改正、沒收葯品,並處以違法購進葯品價值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書。
6.進口已獲得葯品進口注冊證書的葯品,未按規定向允許葯品進口的口岸所在地的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登記備案的,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撤銷進口葯品許可證書。
7.偽造、變造、買賣、出租、出借許可證或者葯品批准文件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吊銷賣方、出租方、出借方的《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或者撤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醫療機構將其配製的制劑在市場上銷售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銷售的制劑,並處違法銷售制劑貨值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
未經批准,醫療機構擅自使用其他醫療機構配製的制劑的,按上述規定處罰。
9.葯品經營企業違法《葯品管理法》第十八條、第十九條有關「葯品購銷記錄」、「銷售葯品要求」的規定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吊銷《葯品經營許可證》。
10.葯品標識不符合法律規定的,除以假葯、劣葯論處外,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撤銷該葯品的批准證明文件。
葯品生產、經營企業經營的葯品或者醫療機構配製的制劑,其包裝、標簽、說明書違反《葯品管理法》規定的,依照上述規定處罰。
11.葯品檢驗機構出具虛假檢驗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對單位並處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處分,並處3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撤銷其檢驗資格。葯品檢驗機構出具不實的檢驗結果,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12.違反《葯品管理法》第五十五條、第五十六條、第五十七條關於葯品價格管理的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的規定處罰。
13.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在葯品購銷中暗中給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葯品生產企業、經營企業或者其代理人給予使用葯品的醫療機構負責人、葯品采購人員、醫師等有關人員以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的營業執照,並通知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由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吊銷其《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4.葯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負責人、采購人員等有關人員,在葯品購銷中收受其他生產企業、經營企業或者代理人給予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依法給予處分,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醫療機構的負責人、葯品采購人員、醫師等有關人員收受葯品生產、經營企業或者其代理人給予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或者本單位給予處分,沒收違法所得;對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執業醫師,由衛生行政部門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5.違反《葯品管理法》有關葯品廣告的管理規定,依照我國《廣告法》的規定處罰,並由發給廣告批准文號的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撤銷廣告批准文號,1年內不受理該品種的廣告審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葯品廣告不依法履行審查職責,批准發布的廣告有虛假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內容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6.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違法《葯品管理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主管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收回違法發給的證書、撤消葯品批准文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對不符合《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企業發給符合有關規范的認證證書的,或者對取得認證證書的企業未按規定履行跟蹤檢查職責,對不符合認證條件的企業未依法責令其改正或者撤消其認證證書的;
(2)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單位發給《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的;
(3)對不符合進口條件的葯品發給進口葯品注冊證書的;
(4)對不具備臨床試驗條件或者生產條件而批准進行臨床試驗、發給新葯證書、發給葯品批准文號的。
17.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設置的葯品檢驗機構或者其確定的專業從事葯品檢驗的機構,參與葯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有違法收入的予以沒收;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設置的葯品檢驗機構或者其確定的專業從事葯品檢驗的機構的工作人員參與葯品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18.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設置、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在葯品監督檢驗中違法收取檢驗費用的,由政府有關部門責令退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對違法收取檢驗費用情節嚴重的機構,撤銷其檢驗資格。
19.已取得《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的企業生產、銷售假葯、劣葯的,除依法追究該企業的法律責任外,對有失職、瀆職行為的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上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下級葯品監督管理違反《葯品管理法》的行政行為,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有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下級的具體行政行為。
21.葯品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二、違反《葯品管理法》的民事責任
關於違反《葯品管理法》的民事責任,我國《葯品管理法》第九十三條規定:「葯品的生產企業、經營企業、醫療機構違反本法規定,給葯品使用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違反《葯品管理法》的民事責任,按此規定處理。
三、違反《葯品管理法》的刑事責任
違反《葯品管理法》的有關規定,構成犯罪的,依照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具體規定已在前述說明,在此不作贅述。

熱點內容
集資詐騙錢轉借他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8 19:59:47 瀏覽:257
法院陳海燕 發布:2025-01-08 19:56:28 瀏覽:902
法院的獨立審判權 發布:2025-01-08 19:40:45 瀏覽:900
電商法個人網 發布:2025-01-08 19:35:17 瀏覽:393
民兵預備役條例 發布:2025-01-08 18:43:02 瀏覽:392
最新勞動法2020休假 發布:2025-01-08 18:25:42 瀏覽:243
經濟法主體通俗解釋 發布:2025-01-08 18:24:47 瀏覽:856
利用職務謀取私利違反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8 17:50:56 瀏覽:222
司法改革概念股 發布:2025-01-08 17:20:41 瀏覽:628
泰州法院陳雨 發布:2025-01-08 17:19:47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