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追究和法律責任的區別
A. 什麼叫法律責任
什麼叫法律責任人
什麼是法律責任人,首先必須要明白什麼是法律責任?法律責任是一種責任,在有些場合,法律責任相當於義務.在多數場合,法律責任指的是行為人做某種事或不做某種事所應承擔的後果.
我們通常所說的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做某種事或不做某種事所應承擔的後果.
所以,法律責任人就是指由法律責任引出的承擔者!
通常我們所說的"法定代表人"就是法律責任人!
我是學法學的,應該沒有出錯!
希望可以幫助你!
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責任與法定權利與義務有密切的聯系。
首先,法律責任規范著法律關系主體行使權利的界限,以否定的法律後果防止權利行使不當或濫用權利;
其次,在權利受到妨害,以及違反法定義務時,法律責任又成為救濟權利、強制履行義務或追加新義務的依據;
再次,法律責任通過否定的法律後果成為對權利、義務得以順利實現的保證。總之,法律責任是國家強制責任人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救濟受到侵害或損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權利的手段,是保障權利與義務實現的手段。
law-lib/law/
法律負擔是什麼意思 與法律責任的區別 謝謝 5分
法律負擔,這個詞白話講就是依照法律規定要負責、承擔的義務,比攻交通事故中有錯的一方,要負擔沒錯的一方的維修費用、醫療費用,通常這個負擔是可以轉移、取消和替代的;
法律責任 是指法律規定中,你必須承擔的責任,這種責任是不能被取消、替代和轉移的,比如子女有責任給父母養老,這是作為子女的責任,你不能因為自己日子不好就不負這樣的責任;
在比如殺人犯,應當承受他違反法律(殺人)的責任,這個責任是不能被他人替代、轉移和取消的,即便是這個殺人犯為國家立了大功,國家赦免他,也僅僅是(因為立大功而)不處罰他,而不是取消他殺人,這個行為本身是違法的認定,和他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什麼叫追究法律責任
觸犯法律了
什麼叫責任?
對責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為兩個意義。一是指分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二是指沒有做好自己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
目錄
責任的定義
責任分類法律責任
道義責任
虛擬責任
家庭責任
理性責任
責任感的定義
責任的兩個基本要求1、價值觀要求
2、最大價值率要求
責任的兩種基本埂義
責任的內涵
詞語解釋1.使人擔當起某種職務和職責
2.謂分內應做的事
3.做不好分內應做的事,因而應該承擔的過失
社會意義
責任名言
第19個世界艾滋病日主題主題
責任的含義
責任的實例
責任類作文
光碟《責任》光碟信息
內容簡介
光碟目錄
責任的定義
責任分類 法律責任
道義責任
虛擬責任
家庭責任
理性責任
責任感的定義
責任的兩個基本要求 1、價值觀要求
2、最大價值率要求
責任的兩種基本涵義
責任的內涵
詞語解釋 1.使人擔當起某種職務和職責
2.謂分內應做的事
3.做不好分內應做的事,因而應該承擔的過失
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包括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合同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所應當承擔的責任;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侵犯他人的人身權、財產權所應當承擔的責任。民事責任的責任形式有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包括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以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這些責任形式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內部,上級對有隸屬關系的下級違反紀律的行為或者是尚未構成犯罪的輕微違法行為給予的紀律制裁。其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等。
刑事責任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處罰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這5種主刑,還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和沒收財產3種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主刑合並適用。
法律責任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因此需要在法律上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以保證法律授權的機關依法對違法行為人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以達到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的目的;同時也保障個人和單位不違背法律規定的行為不受追究。
法律責任。
若你確定辦理信用卡時僅僅是用了你的身份證復印件而沒有簽字,你可以通過起訴銀行來達到免責目地,否則你得自己承擔了
什麼叫法律追究
追究法律責任是國家或受害人作出的行為。與法律承擔責任有一定區別,但是是一個方面的問題。同時還有一定期限,但真的犯了罪,一立案偵查,發現案棱,那麼就要承擔法律責任而不是追究。
法律責任和行政責任有什麼區別?
法律責任是帶有強制執行的意思,靠國家暴力機器(如警察、法官、監獄、軍隊等)執行。而行政責任就沒有那麼嚴歷了川最多就是把官帽丟了(比如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等等)。
法律責任的性質是什麼?
第二節 法律責任的分類
以引起責任的行為性質為標准,將法律責任分為: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違憲責任。
一、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刑事責任的特點是:
第一,產生刑事責任的原因在於行為人行為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只有行為人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即構成犯罪,才能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第二,與作為刑事責任前提的行為的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相適應,刑事責任是犯罪人向國家所負的一種法律責任。
第三,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責任的唯一法律依據,罪刑法定。
第四,刑事責任是一種懲罰性責任,因而是所有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
第五,刑事責任基本上是一種個人責任。同時,刑事責任也包括集體責任,比如「單位犯罪」。
二、民事責任
(一)民事責任的功能與特點
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的特點是:
第一,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救濟責任,當然也具有懲罰的內容。
第二,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也包括其他責任方式。
第三,民事責任主要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的責任,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多數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二)民事責任的分類
根據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因,可將民事責任分為:違約責任、一般侵權責任、特殊侵權責任。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是:
(1)所違反的義務及所依據的法律不同。違約責任是行為人違反了約定的合同義務,侵權責任是行為人違反了法律規定的不得侵犯他人權利的義務,不以當事人之間事先存在的合同關系為前提,它主要依據民事法律中有關侵權行為致人損害的條款來確定。
(2)受侵害的權利和利益的性質不同。違約行為侵害的是合同相對人的債權,屬於相對權,侵犯的是特定個人的利益;侵權行為侵犯的是受害人的健康權、人格權、生命權以及財產權,屬於絕對權,某些侵權行為所侵犯的是社會利益。
(3)受害人與責任人的范圍不同。違約責任的受害人是特定的,只能是合同關系的相對方;侵權責任的受害人不一定是特定的,他可以是某一缺陷產品的購買者,也可以是不特定的第三人。
(4)責任的構成不同。違約責任以違約行為的存在為核心;一般侵權責任則要求不僅存在侵權行為,而且存在損害事實、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行為人的主觀過錯。
特殊侵權責任的特殊之處在於:它不以過錯為責任構成條件,而以法律的專門規定為前提,如產品責任。
(三)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歸責原則,是指認定和歸結法律責任必須依照的標准和規則。確定民事責任的原則有三種:絕對責任、過錯責任、嚴格責任。
1、絕對責任,是指行為人只要其行為造成危害結果,行為和結果之間存在著外部聯系,就應承擔責任。
2、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對其危害行為的發生在主觀上存在的某種應受責備的心理狀態。故意和過失是過錯的兩種形式。假如事件的發生不以行為人的意志為轉移,行為人能證明自己盡到了「合理的注意」就不該承擔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了在雙方當事人對造成的損害都沒有過錯的情況下,由法院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當事人的財產狀況及其他情況的基礎上,責令加害人對受害人給予適當補償。如某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責任,緊急避險致人損害的責任等。
3、嚴格責任,是指一種比因沒有盡到合理的注意而須負責的通常責任標准更加嚴格的責任標准,責任產生於應該避免的傷害事件發生之處,而不論其採取了怎樣的注意和謹慎。
......>>
B. 追究法律責任是什麼意思
追究法律責任的意思是沒有放棄追究責任的權利。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執行,由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其他組織和個人無權行使此項權力。法律責任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經濟法律責任、違憲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的承擔主體必須是達到法定年齡和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設置的法人。追究法律責任,具體而言即追究相應法律關系中違反法律義務的一方的責任。根據法律責任的分類的不同,追究方式也會不同,亦可公訴,還有仲裁或調解,或和解。這些都是追究法律責任的方式。行為人現在所實施的行為,不意味自己已經放棄對被開除者繼續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的權利。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六條 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責任的特點是什麼
法律責任的特點: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C. 法律責任的設置與追究
鄭秋申解釋說,法律責任是《條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條例》中第五章「法律責任」是在上位法的框架下制訂,其中包含兩種含義:一是法定的公民或單位應當履行的行為;二是責任者應當承受的否定性評價或相應的處罰、懲罰或制裁。《條例》在規定權力、權利和義務的同時明確了公民、政府各職能部門相應的法律責任,以規范或約束權力、權利的行使以及義務的履行,防止權力、權利的濫用或玩忽職守以及義務的懈怠,從而保障正常的社會秩序得以維護。
那麼,對違反《條例》規定的行為應該實施怎樣的處罰措施呢?對此,鄭秋申告訴記者:「上位法相關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作出警告、罰款、責令停產停工等行政處罰,沒有涉及行政強制內容。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經集體討論後作出處罰決定;對違法行為輕微、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給予行政處罰。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條例》中制定的罰則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教育也是一種手段,通過處罰和教育,使其不再危害社會,預防和減少文物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條例》中還規定政府各職能部門違反本條例規定,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讓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成為工作常態。」
D. 追究法律責任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暫時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追究責任,但不排除以後可以提起訴訟追究責任的權利。這句話並不屬於法律專業術語,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行為人現在所實施的行為,不意味自己已經放棄對被開除者繼續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的權利。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只有實施某種違法行為的人(包括法人),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的特點: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法律依據: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E. 法律後果和法律責任區別
法律主觀:
一、法人設立行為的法律後果責任有哪些
設立人為設立法人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後果由設立人承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十五條:設立人為設立法人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後果由設立人承受,設立人為二人以上的,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設立人為設立法人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第三人有權選擇請求法人或者設立人承擔。
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和自然人一樣,法人也具有民事權利能力,能夠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法人作為民事主體參加民事活動的前提,沒有這種民事權利能力,它就不能參加民事活動,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樣,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不是自然能力,而是法律所賦予的一種資格。
但法人畢竟不同於自然人,這表現在其民事權利能力也有所不同,法人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主要有以下區別:
1、民事權利能力開始與消滅的情形不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從自然人的出生開始,到自然人死亡時消滅。
2、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不同,專屬自然人的某些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如繼承權利、接受扶養的權利等,法人不可能享有;而專屬某些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如銀行法人開展信貸業務的權利,自然人則不能享有。
3、民事權利能力之間的差異程度不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普遍、一致和平等的,相互之間一般沒有多大差別;而不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都有局限性,並且相互差異很大。這是由於法人各自經營業務范圍的不同,分別受到法律和自己章程的限制,其民事權利能力的具體內容當然各有區別。如機關法前辯人和企業法人的權利能力就不相同,而各慧畢缺企業法人的權利能力也不相同,它們只能在其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綜上,法人設立人需要為公司從事活動後果承擔責任,需要為以自己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承擔責任等等。
法律客觀: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不同之處:一是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二是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三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後果不同: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依照中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中國理論界對於刑事責任的界定,觀點不一。影響較大的是否定評價說,即認為,刑事責任是指犯罪人因實施犯罪行為而應當承擔的國家司法機關依照刑事法律對其犯罪行為及本人所作的否定評價和譴責。具體表現為犯罪分子有義務接受司法機關的審訊和刑罰處罰。中國刑法規定: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行為人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負刑事責任意味著應受刑罰處罰。這是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道德責任的根本區別。刑事責任為法律責任所包含。刑事責任是指具有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危害社會的行為所應該承擔的責任,而且所負的責任是法律明確有規定的,這也就是法無明文規數迅定不為罪。法律責任還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等,這是你的行為觸犯了民法或者行政法的規定所應該擔負的責任。一般來說,刑事責任的處罰度明顯高與民事和行政責任。
F. 什麼叫法律追究
在行政法層面,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法律後果。在實現「某種不利法律後果」過程中,行政機關恰當掌握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便顯得尤為重要。就《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09年第10期刊登的《銷售劣質拼裝彩電如何處罰》所述案件,我認為,應在釋明法律責任歸責原則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行為人承擔責任的多種因素,始能對案件的性質作出恰當的界定,並依職權給予處理。
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指法律適用的基本准則,可將其概括為合法、公正、有效、合理四項歸責原則。執法實踐表明,合法、公正、有效、合理地歸結法律責任,已然是正確、充分發揮法律責任功能,實現法的價值的必要條件。合法原則不僅指執法主體、程序合法,而理應包括責任法定。責任法定是指法律責任只能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如果現實發生的事實行為符合某一法律規范所預定的責任構成內容,就應認定該行為符合了一個違法行為構成。《行政處罰法》第三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秩序的,行政處罰無效」,該條便是對行政處罰法定原則的規定,其中一個方面的涵義就是對公民或者其他組織實施行政處罰必須有法定依據,法無明文規定不施罰。當出現了違法行為時,應按照法律預先規定的責任性質、范圍、方式來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至於是否追究法律責任,追究何種法律責任,怎樣追究法律責任也都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毋庸置疑,法律責任只能由法律直接規定。公正原則體現的是對任何違法行為都應依法追究相應的責任,但要全方位考慮,區別對待。《行政處罰法》第四條:「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本條的要義是,法律責任要與違法事實、性質、情節及損害程度相均衡,即通常所說的「罰過相當」、「罰當其罪」等,不能出於不正當的目的而做出畸輕畸重的行政處罰決定。有效原則是指在追究行為人法律責任時,要對執法效能進行分析,追求執法收益的最大化。直白地說,就是講求法律責任的效益。合理原則是指歸結法律責任時,要充分對行為人的心智、情感因素及其所處的周圍環境進行考量,以期真正實現法律責任功能即懲誡、教育等諸多功能,伸張法律正義之本。
再之,追究法律責任不能不談及法律責任的構成。法律責任的構成是法律責任的歸責條件,依法理,其由行為、心理狀態、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四要素構成。在四要素中,行為要素是前提條件,無行為便無責任。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現象呈現出錯綜復雜的態勢,而與此對應的是錯綜復雜的違法行為,進而反映在行政立法上,便是錯綜復雜的法律規定,這樣便出現了有時一個行為符合數個法律責任規定,有時數個法律規范又從不同側面對一個行為作出相同的法律責任規定。一般來說,單純的一個法律責任規定,是容易認定的。所謂單純的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以一個主觀故意,實施了一個行為,侵犯了一種法益的法律責任。但在執法實踐中,常遇有一個行為符合數個法律責任及數個法律規范對同一行為作出相同追究法律責任的規定的境況,此時,便發生了難以區分是一個法律責任還是數個法律責任及如何適用法律調處的情形,這就給追究法律責任帶來了諸多不便。這種情況在法理上稱之為競合。一是一個行為符合數個法律責任規定的情況,稱之為想像競合或觀念競合,此時的行為除具有多重屬性外,還可能造成多種結果。對於想像或觀念競合的違法行為,可按法律責任規定中較重的責任規定處罰,即擇一從重處罰,而不宜採取數種處罰合並執行的方式。此處的「較重」責任規定,當然是指違法者承擔的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較重的制裁,但也應對其實施行為的目的、手段及主觀故意惡劣程度通盤進行考慮。二是一個行為同時符合了數個法條規定的法律責任,從數個法條預先規定的內容看,也只能適用一個法條,當然排除適用其他法條的情況,此種情形稱之為法條競合。法條競合的適用原則是,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等。
鑒於上述,《銷售劣質拼裝彩電如何處罰》中「某家電商行」的銷售行為分別符合《產品質量法》、《循環經濟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所規定的銷售「以次充好」、「沒有翻新產品標識」、「未經3C認證產品」的法律責任的規定,系想像或觀念競合的違法行為。但就本案中第二種意見中的「屬於銷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的產品」的法律責任的認定,應有合法有效的檢測數據作根據,感觀判斷不足為憑。上述三部法律法規對相關責任規定,就本案的實際,熟輕熟重,不僅要從罰度上考慮,還要從罰種上考慮。《產品質量法》中「以次充好」的法律責任,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的方式中,不僅有金錢制裁,還有沒收「違法」產品的制裁,這是《循環經濟促進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所不及的,相比之下是較重的制裁,具有徹底糾正違法行為的強制性,也更能體現合法、公正、合理、有效的歸責原則。
G. 法律責任和法律後果兩者概念的區別
法律責任的一般涵義相當於義務。但在多數場合,法律責任的涵義指的是行為人做某種事或回不做答某種事所應承擔的後果。
法律責任是法律關系主體對所另外的法律關系主題應承擔的法律上規定的義務!而法律後果比法律責任的外延要廣,它不僅包括責任,還包括法律責任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