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主要承擔所有人的法律責任
㈠ 群主的法律責任規定
法律分析:群主作為群的管理員,應該維護好群里的秩序,不要讓非法信息、違法行為群里泛濫,出現了問題要及時管理、報告。群組一旦出現違法情況,群主在履行義務不當或應當履行義務而沒有履行義務的情況下,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九條 網路運營者開展經營和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遵守商業道德,誠實信用,履行網路安全保護義務,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二十八條 網路運營者應當為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偵查犯罪的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
第四十一條 網路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網路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並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與用戶的約定,處理其保存的個人信息。
第四十二條 網路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網路運營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第四十三條 個人發現網路運營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其個人信息的,有權要求網路運營者刪除其個人信息;發現網路運營者收集、存儲的其個人信息有錯誤的,有權要求網路運營者予以更正。網路運營者應當採取措施予以刪除或者更正。
第四十七條 網路運營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戶發布的信息的管理,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㈡ 在微信群里被騙了,群主需要承擔什麼責任呢
「國法」:群主管理責任≠違法行為人法律責任
在國家層面,《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堪稱互聯網群組管理「國法」。該《規定》明確,「互聯網群組」是指互聯網用戶通過互聯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等平台建立的,用於群體在線交流信息的網路空間,如微信群、QQ群、微博群、貼吧群、陌陌群、支付寶群聊等各類互聯網群組。《規定》所稱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是指提供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的平台;所稱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使用者,包括群組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員。
不過,《規定》並沒有提出「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而是在第九條指出:「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范群組網路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路群體空間。互聯網群組成員在參與群組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為群組建立者、管理者進行群組管理提供必要功能許可權。」
㈢ 群主建群負法律責任嗎
根據2017年抄9月7 日國家網信辦發襲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群主在建完群之後負有一定的管理義務,建群這個行為本身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建完群之後群主需要對群的管理負責,對於沒有履行《規定》涉及的義務則需承擔相應的責任。
15081227
㈣ 但群主會坐牢嗎
【網友提問】最近,聽朋友說,當群主也可能會坐牢,是真的嗎?
【律師解答】
根據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的《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的相關規定,確立了「誰組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的兩個原則,自此,互聯網平台上一片嘩然!很多群主因為擔心無法盡到管理微信群的相關注意義務,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等原因遂紛紛退群或者解散微信群!確實,根據該規定,群主可能會面臨一定的法律風險,但是,群里任何人的違法、犯罪行為群主均要承擔連帶責任嗎?其實不是的,大眾對該法律規定是有誤解的!
群主作為法律服務提供者,是否應當對群內發布、傳播不法信息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一是衡量群主主觀上是否有過錯,是否盡到管理義務;二是是否因為其疏於管理的行為造成嚴重損害後果。只有在主觀上是故意的,並且群內違法信息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後果,才可能會被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如果,群主發現群內的違法信息後,或者按照普通人的理解認為群內發布的一些言論不當的時候,第一時間盡到了提醒、禁止等義務的,可以視為群主盡到了管理義務,群主主觀上不存在過錯;如果群內有人發布了嚴重違反法律等內容的,群主及時制止並且第一時間清群的,沒有被迅速轉發甚至擴散造成不良影響的,可以認為群主盡到了管理義務。
可以說,群主唯有明知群成員發布的內容屬於詐騙、恐怖、色情等違反法律規定的信息的且不加以制止,放任這種信息進一步擴散造成嚴重損害後果的,應當承擔管理不善的法律責任,情節嚴重的,可能會觸犯刑法!
【律師提醒】
網路空間不是法外之地,作為群主的管理者負有比一般的群成員更高的注意義務,但是這種注意義務並不是要求其與侵權人本人的注意義務相同!群主只要在發現群內的不法信息後第一時間採取制止、提醒或者踢出群聊、及時警告等行為的,一般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㈤ 群主的責任和義務
對這種退群的想法,王衛國對記者表示,這可能是因漏局為一些網友對《管理規定》出現了誤讀。有人將「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理解為「一旦群成員違法違規,就要追究群主的法律責任」,這其實是對《管理規定》的錯誤理解。
王衛國認為這個規定主要是要求群主對群中發布的信息承擔起必要的管理責任。「群主應該監督群內上傳的信息,防止有人利用你管理下的互聯網群組傳播危害國家安全、誹謗他人、危害公共秩序的言論或者從事傳銷等違法活動。」群主的管理責任不同於違法行為人的法律責任。群主的管理責任既包括服務群內成員的義務,也包括維護公共秩序的義務。一般來說,在違反後一種義務的情況下,例如對群內成員的違法信息沒有及時清除,則可能被行政主管部門要求整改,或者因整改不力而被叫停群組服務。根據我國的法律,群主只有在群內違法信息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後果並且自己有故意或者過失的情況下,才會被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楊小軍也認為,管理責任並非上述一些網友所理解的「讓群主也要承擔群成員違法違規的責任」。在互聯網群組中不只有群主一個責任主體,還有群主、參與人(發言人)、網路平台提供商、相關主管部門這四個主體共同參與,才有互聯網及其群組的發展進步;同樣,四個主體也分別承擔相應責任。所謂「誰建群誰負責」,應該是誰建群誰負相應責任,而不是全部責任,更不是一個責任主體轉移自己責任的「出口」。
群主宴消如何管好自己的群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完成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披露,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對於數量龐大的群主們來說,《管理規定》施行後,該如何管理好互聯網群組呢?
《管理規定》第9條規定,「互聯網群組成員在參與群組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對於「文明互動、理性表達」,很多網友感到不好把握。
楊小軍認為,網路互動中經常出現一些「過激言語或者粗俗言語」,其中有的語言可能已經涉嫌侮辱他人,違反民法相關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有的甚至可能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這些語言或表達方式是應當抵制或者摒棄的,與「文明互動、理性表達」也是相悖的。可以說,「文明互動、理性表達」的基本判斷尺度就是不能違反法律法規。群主在對群進行管理時,也應當以此為標准,監督群成員的表達或者互動,防止「越界」。
法律法規眾多,有網友戲稱,通過司法考試才敢當群主。有的群主對法律法規不是很熟悉,那麼其對群成員的信息交流是否違反法律法規該如何判斷、管理呢?
王衛國表示,這還是網友對管理責任的過大理解。實際上,群主只要根據一般人的判斷,認為群成員的表達明顯不妥時,給予提示、禁止,就算是已經盡到管理責任了。對於比較專業化的問題,法律法規不可能賦予群主過度的責任。
很多朋友圈在流傳包括不信謠不傳謠、所謂的內部資料不發、涉黃涉毒涉爆不發在內的「群聊9不原則」,有群主表示了困惑,自己對於一些信息是否屬於虛假信息或者涉黃涉毒難以判斷,該如何管理呢?
楊小軍認為,所謂「群聊9不原則」,是網友自己對信息發布所總結的一些判斷標准,不是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內容,所以對於其中的內容還是要按照相應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把握。比如,「不信謠不傳謠」實際上是對虛假信息的判斷,對虛假信息從道德義務來說,應該是否定的、不應當傳播的,但是只有發布、傳播達到一定嚴重程度的虛假信息,才涉及違法。所以群主一般是對那些真假比較容易晌搜知判斷或者明顯失實的、傳播後果會很嚴重的虛假信息及時予以處理即可。
有的網友表示,有時候群里信息太多,難以逐條查看,如果群成員言論不當,群主很可能因為沒有及時發現而制止。
楊小軍對此表示,群主既然建立了群組,就應當盡到相應的管理責任,如果感到缺乏精力、管理困難時,應該交由他人來管理。當然,如果僅僅是個別人發布了不適當信息或用了不妥語言,沒有受到很多人的關注,也不是很嚴重,群主沒有及時發現制止,也不應當屬於不履行管理責任。
對「觸法」群主如何處罰
《管理規定》中,網友們特別關心的就是其第10條中提到的「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互聯網群組傳播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的信息內容」,什麼情況下群主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將受到哪些處罰?
㈥ 誰建群誰負責 誰管理誰負責
群主的管理責任既包括服務群內成員的義務,也包括維護公共秩序的義務。根據我國的法律,群主只有在群內違法信息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後果並且自己有故意或者過失的情況下,才會被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在互聯網群組中不只有群主一個責任主體,還有群主、參與人(發言人)、網路平台提供商、相關主管部門這四個主體共同參與,才有互聯網及其群組的發展進步;同樣,四個主體也分別承擔相應責任。所謂「誰建群誰負責」,應該是誰建群誰負相應責任,而不是全部責任,更不是一個責任主體轉移自己責任的「出口」。群主對於群內發布、傳播信息的行為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有兩個判斷標准:一是疏於管理造成的損害後果,二是管理過程中有沒有主觀過錯。如果主觀上有故意或者過失,就要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及刑事責任,如果造成損害後果,也要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在群主發現群成員違法違規而沒有採取措施造成一定後果的情況下,群主才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拓展資料: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群主將首先受到來自平台方的處罰:「由平台方依法依約採取降低信用等級、暫停管理許可權、取消建群資格等管理措施。同時,平台方要建立黑名單管理制度,對違法違約情節嚴重的群組及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員納入黑名單管理。」
法律依據:《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9條規定,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以下統稱為?群主)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范群組網路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路群體空間。
㈦ 多少人的群群主有責任
30人的群群主有責任。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成員達30人以上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如果放任不管,群主將承擔法律責任。群主在建群、運用群進行信息交流和溝通時,不能對群里的違法信息進行有效管理,就等於沒有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㈧ 微信群主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法律分析: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即「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范群組網路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路群體空間。
法律依據:《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第九條 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范群組網路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路群體空間。
互聯網群組成員在參與群組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
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為群組建立者、管理者進行群組管理提供必要功能許可權。
㈨ 微信群主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公民的名譽權受法律保護,微信、微博等網路社交平台並非法外之地。當在網路空間開展社交活動時,同樣需要遵守法律法規,不能為所欲為、不加節制。如果在微信群、朋友圈等網路空間里損毀他人名譽,構成侵權,同樣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規定:【名譽權及名譽】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