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關於行政處罰中法律責任

關於行政處罰中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4-06-15 19:43:28

⑴ 行政處罰的法律責任十什麼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罰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
(二)擅自改變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八條關於委託處罰的規定的。

行政機關對當事人進行處罰不使用罰款、沒收財物單據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門制發的罰款、沒收財物單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處罰,並有權予以檢舉。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對使用的非法單據予以收繳銷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行政機關違反本法第四十六的規定自行收繳罰款的,財政部門違反本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向行政機關返還罰款或者拍賣款項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行政機關將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財物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的,由財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予以追繳,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執法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收繳罰款據為己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行政機關使用或者損毀扣押的財物,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行政機關違法實行檢查措施或者執行措施,給公民人身或者財產造成損害、給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行政機關為牟取本單位私利,對應當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以行政處罰代替刑罰,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糾正;拒不糾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徇私舞弊、包庇縱容違法行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執法人員玩忽職守,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遭受損害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⑵ 行政處罰機關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嗎

法律分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違法受到行政處罰,其違法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九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通報批評;

(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三)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

(四)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第十條 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第十一條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法律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為實施法律,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擬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作出書面說明。行政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情況。

第十二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為實施法律、行政法規,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擬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作出書面說明。地方性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情況。

⑶ 行政處罰的法律責任是哪些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的種類: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
《行政處罰法》第八條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第九條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⑷ 行政機關在行政處罰中可能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一、行政處罰法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違法受到行政處罰,其違法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這里強調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違法行為對其他公民或者組織造成損害陪敏,首先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民事責任具有不可免除性。
二、我國的法律責任制度包括三方面,
1、刑事責任。它是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我國的刑法對此作了全面詳盡的規定。
2、民事責任。它是平等主體之間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3、行政責任。在我國現行法律制度中,行政責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行政處分,其二是行政處罰。
行政機關在糾正違法行為時,發現違法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應從實際出發,能夠依法作出承擔民事責任裁定的,就應當作出裁定;如果沒有法定依據的,經當事人同意,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也可以作出承擔民事責任的裁定,當事人要求經人民法院判決的,應當由人民法院判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帶亂枯》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 在涉及行政許可、登記、徵收、徵用和行政機關對民事爭議所作的裁決的行政訴訟中,當事人申請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並審理。
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認為行政案件的蠢洞審理需以民事訴訟的裁判為依據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訴訟。

⑸ 鍙楄屾斂鏈哄叧濮旀墭鐨勭粍緇囧疄鏂借屾斂澶勭綒鐨勬硶寰嬪悗鏋滅敱璋佹壙鎷

鍙楄屾斂鏈哄叧濮旀墭鐨勭粍緇囧疄鏂借屾斂澶勭綒鐨勬硶寰嬪悗鏋滅敱琛屾斂鏈哄叧鎵挎媴銆傛牴鎹鏌ヨ㈢浉鍏沖叕寮淇℃伅鏄劇ず錛屽彈琛屾斂鏈哄叧濮旀墭鐨勭粍緇囧疄鏂借屾斂澶勭綒鐨勬硶寰嬪悗鏋滅敱琛屾斂鏈哄叧鎵挎媴銆傚湪琛屾斂澶勭綒紼嬪簭涓錛岃屾斂鏈哄叧浼氬旀墭鍏鋒湁娉曞畾璧勬牸鐨勫崟浣嶆垨涓浜鴻繘琛岃皟鏌ャ佸彇璇併佸惉璇佺瓑宸ヤ綔銆傚傛灉鍙楀旀墭鍗曚綅鎴栦釜浜哄湪鎵ц岃繃紼嬩腑榪濆弽浜嗙浉鍏蟲硶寰嬭勫畾錛屽艱嚧琛屾斂澶勭綒鍐沖畾鍑虹幇閿欒錛岃屾斂鏈哄叧搴斿綋鎵挎媴鐩稿簲鐨勬硶寰嬭矗浠匯傚湪姝ゅ熀紜涓婏紝鍙楀旀墭鍗曚綅鎴栦釜浜轟篃鍙鑳芥壙鎷呯浉搴旂殑姘戜簨銆佽屾斂鎴栧垜浜嬭矗浠匯

熱點內容
采購人違規法律責任 發布:2024-06-24 02:57:31 瀏覽:507
自考公民道德與修養 發布:2024-06-24 02:21:58 瀏覽:708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最新實施日期 發布:2024-06-24 01:49:34 瀏覽:281
全資獨立法人企業 發布:2024-06-24 00:14:55 瀏覽:834
最高法院關於行政 發布:2024-06-23 23:46:27 瀏覽:831
證券法律法規案例 發布:2024-06-23 23:44:14 瀏覽:304
農村法律法規大全 發布:2024-06-23 23:43:25 瀏覽:113
風景名勝區法規 發布:2024-06-23 23:38:59 瀏覽:741
聚會責任書在法律上有效嗎 發布:2024-06-23 23:28:59 瀏覽:731
立法包括什麼法的認可 發布:2024-06-23 23:13:54 瀏覽: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