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名舉報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壹』 實名舉報會有什麼後果
【法律分析】:批評教育,如果是實名舉報的話,證據不足可能會接受一定的批評教育。所以在舉報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很足的證據再進行。刑事責任,如果對舉報人產生了一定不可挽回的影響。包括但不限於名譽權的影響,可能會被對方起訴,如果影響非常大的話會導致刑事責任。民事責任,一般來說,如果實名舉報證據不足,對人產生一定的影響,會承擔一部分民事的責任。無責任,但是很多時候這種實名舉報都是沒有責任的。因為無風不起浪,一般都是會有問題的,所以才會被舉報。道歉,更多的時候,如果實名舉報沒有查出任何問題來,都是要進行一個道歉和向社會的一個公開發表言論,要給被舉報人消除一定的社會影響。罰款,還有一部分是會接受到一定的罰款,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惡意舉報,才會導致這種罰款的情況。正常舉報是不會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十六條 對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監督檢查部門舉報,監督檢查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依法及時處理。監督檢查部門應當向社會公開受理舉報的電話、信箱或者電子郵件地址,並為舉報人保密。對實名舉報並提供相關事實和證據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將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貳』 誣告他人該負什麼責任實名舉報不實
【法律分析】
實名舉報而事實與舉報的情況不符的,如果舉報人存在誣告陷害情形的,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情節嚴重會構成誣告陷害罪。只要不是有意誣告,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構成犯罪。如果舉報人,企圖假借司法機關實現其誣陷無辜的目的,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誣告陷害罪必須捏造犯罪事實,即無中生有、栽贓陷害、借題發揮把杜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實強加於被害人。所捏造的犯罪事實,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機關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責任即可,並不要求捏造詳細情節與證據。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叄』 實名舉報的後果是什麼
舉報人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版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權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
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實名舉報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17條的規定,誣告陷害罪的主體是任何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屬於一般主體。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
雖已年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人犯誣告陷害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肆』 實名舉報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首先對檢舉控告失實的,必須嚴格區分是誣告還是錯告。其次對故意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認定誣告必須經地市級以上(含地市級)黨委或紀委批准。最後由於對事實了解不全面而發生錯告的,應當在一定范圍內澄清是非,消除對被錯告者造成的影響,並教育錯告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