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任命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

任命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時間: 2024-06-28 23:07:13

㈠ 任前考法多少分考過

60分。
擬任科級領導幹部任前考法合格分數線為60分,考法成績3年內有效。
新提任科級幹部全部進行任前憲法法律知識考試,考試結果與幹部任用直接掛鉤,律師送法進校園,為師生上法治宣傳課,為全縣農村「法律明白人」骨幹請名師培訓,提升法律素養??德安縣抓好「關鍵少數」和「關鍵多數」法治教育,進一步提升領導幹部法治素質,充分發揮農村「法律明白人」基層法治實踐能力,夯實青少年法治教育。

㈡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法律知識考試辦法

第一條為促進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質,增強其依法履行職責的能力,根據《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州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作委員會組織實施法律知識考試,負責命題、監考和評卷工作。第三條擬提請州人大常委會任命、決定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參加法律知識考試,具體包括以下人員:

(一)提請任命的州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常委會副秘書長、常委會辦公室和各工作委員會主任、副主任;

(二)提請決定任命的州人民政府秘書長、工作部門局長、主任;

(三)提請任命的州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

(四)提請任命的州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第四條提請機構應當在州人大常委會會議舉行十日前,將擬提請任命人員的名單書面報送州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作委員會。第五條法律知識考試實行題庫制,考試范圍為公共部分法律和相關部分法律,並根據考試對象工作性質的區別劃分為A、B兩類基本試題。

公共部分法律:憲法、地方組織法、選舉法、代表法、監督法、公務員法、行政訴訟法、自治州自治條例

A類試題適用於本辦法第三條第(一)、(二)項所述人員,試題范圍除公共部分法律外,相關部分法律有法學基本理論、立法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等;

B類試題適用於本辦法第三條第(三)、(四)項所述人員,試題范圍除公共部分法律外,相關部分法律有法院組織法、法官法、檢察院組織法、檢察官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等。第六條法律知識考試的具體時間、地點由州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作委員會在考試5日前通知參考人員所在單位,所在單位應當及時向參考人員轉達。第七條同一屆任期內因工作變動,並仍需常委會會議任命的人員,由州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視其前後工作性質差異決定是否參加法律知識考試。第八條法律知識考試採取集中開卷筆試方式。第九條參加考試人員應當遵守考場紀律,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答卷。第十條評卷應當遵循公平、公正和嚴格的原則。第十一條法律知識考試成績實行百分制。得分為60分及以上者方可提請州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得分在60分以下者,可以補考一次,補考合格者提請下一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第十二條法律知識考試成績由州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作委員會向主任會議或常委會會議報告,同時抄送相關部門、機構,並告之參考人員。

參考人員對本人考試成績持有異議的,可在接到考試成績之日起7日內向州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作委員會申請復核。第十三條本辦法自通過之日起施行。

㈢ 安徽省法治宣傳教育條例

第一條為了貫徹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法治安徽建設,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接受法治宣傳教育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根據各自職責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第三條法治宣傳教育的對象是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點對象是擔任領導職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和青少年。第四條法治宣傳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普及憲法和法律法規知識,宣傳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實踐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五條法治宣傳教育應當與法治實踐相結合、與精神文明建設實踐相結合、與生產生活實踐相結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人為本,服務群眾;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分類指導,注重實效。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對法治宣傳教育實行目標管理;將法治宣傳教育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第七條每年12月4日國家憲法日和全國法制宣傳日,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開展憲法和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法治宣傳教育日常工作,履行制定並組織實施法治宣傳教育規劃和年度計劃,協調、指導、檢查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總結推廣法治宣傳教育經驗等職責。第九條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法治宣傳教育規劃和年度計劃,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本單位法治宣傳教育計劃,確定人員負責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保障本單位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經費。第十條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建立領導人員集體學法制度,帶頭學法,組織本單位工作人員學習法律知識,落實學法計劃、內容、時間和人員,並向服務對象宣傳相關法律知識。第十一條實行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
任命擔任領導職務的國家工作人員,以及任命法官、檢察官前,任命機關應當對其進行相關的法律知識考試。考試合格,方可任命。
對擬提拔使用的國家工作人員進行考察,應當將其法治素養和能力納入考察內容。第十二條招錄國家工作人員應當將相關法律知識納入考試內容。
黨校、行政學院等各級各類培訓機構對國家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應當將法律知識列入培訓課程。第十三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以及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應當公開進行憲法宣誓。第十四條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的制定機關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及時通過本機關網站和其他媒體,向社會公布法規、規章草案徵求意見稿,開展公民旁聽立法活動,以多種形式對法規、規章的內容進行宣傳、解讀。第十五條司法機關辦理案件、行政執法機關履行執法職權,應當以適當形式向當事人進行法治宣傳教育,並建立典型案件發布機制。
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可以通過法律咨詢、典型案例解析等形式向社會進行法治宣傳,依照有關規定開展公民旁聽司法活動、觀摩行政執法活動。第十六條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仲裁員、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應當事人訴求對所辦理案件涉及的法律問題,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進行說明解釋,宣傳法律知識。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業和信息化、稅務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對市場經營管理人員和經營者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和培訓,增強其誠信守法、依法經營管理、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
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對社會組織的主要負責人進行相關法律知識教育,督促其開展對本組織從業人員的法治宣傳教育。第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青少年的法治宣傳教育,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教育網路,推進校園法治文化建設,推動開展社會法治實踐活動。

㈣ 滄州市依法行政考核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根據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和《河北省依法行政考核辦法》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進行依法行政考核工作,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依法行政考核,是指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的基本要求進行的督促檢查、考核評定及獎懲活動。第四條依法行政考核工作在本級依法行政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組織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每年年底前從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或相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若干小組開展考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政府法制辦公室,承擔依法行政考核的具體工作。第五條市政府負責考核縣(市、區)政府和本級政府部門。縣(市、區)政府負責考核鄉鎮政府和本級政府部門。第六條依法行政考核指標納入黨委、政府目標考核、績效考核評價體系,考核結果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第七條依法行政考核堅持統一組織、分級負責,實事求是、注重實效、公眾參與、客觀公正的原則。第八條各級政府及其所屬行政執法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本部門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依法行政考核工作負總責。第二章考核內容第九條依法行政考核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建立健全推進依法行政領導體制和機制情況;

(二)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情況;

(三)依法行政制度建設和實施情況;

(四)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情況;

(五)規范行政執法情況;

(六)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情況;

(七)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情況;

(八)法律顧問制度建立和落實情況;

(九)根據省、市推進依法行政工作實際,需要納入考核范圍的其他內容。第十條建立健全推進依法行政領導體制和機制的考核內容:

(一)行政首長承擔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認真落實政府依法行政的階段性部署和年度工作安排;深入調查研究,推進工作創新,及時妥善處理依法行政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二)加強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法制機構和法制隊伍建設。各縣(市、區)政府要加強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嚴格落實國家、省、市關於法制機構規格及人員配備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按照省編制、法制部門要求,配備以政府法制機構工作人員為主體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人員。法制機構要充分發揮政府領導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參謀、助手和法律顧問作用。

(三)建立完善依法行政報告制度。市、縣、鄉級政府定期向上級政府和同級黨委、人大報告依法行政情況。市、縣政府定期向同級政協通報依法行政情況。市、縣政府行政執法部門定期向本級政府書面報告本部門推進依法行政情況。第十一條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的考核內容:

(一)建立健全政府領導幹部學法制度。推行常務會議和部門領導班子會議會前學法制度。通過開展會前學法、法制講座、專題培訓、理論研討、主題徵文等活動,增強各級領導幹部的職責法定意識。

(二)實行領導幹部任職前依法行政考察和法律知識測試制度。在擬任下一級政府及本級部門領導職務的幹部任職前,由組織、監察、法制等部門聯合對其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和依法行政情況進行考察和測試。

(三)完善新錄用公務員崗前培訓考試制度。對擬從事行政執法、政府法制工作的公務員進行專門法律知識考試,考試合格,方可上崗工作。

(四)落實行政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培訓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定期組織行政執法人員參加公共法律知識培訓、專門法律知識輪訓和新法律法規專題培訓,將培訓情況、學習成績作為考核內容和任職晉升的重要依據。

(五)各級行政學院和公務員培訓機構應把依法行政知識納入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班教學內容。第十二條依法行政制度建設和實施情況的考核內容:

(一)健全規范性文件制定製度。嚴格遵守法定許可權和程序,依法制定規范性文件。建立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前置審查制度,以及部門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發布的「三統一」制度。

(二)嚴格實行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完善配套制度和各類公開辦事制度,建立健全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制,明確職責許可權。健全政府信息公開發布機制,落實政府信息公開的載體,及時更新政府網站發布的信息。

(三)完善和實施行政監督制度。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實施的監督,上級行政機關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的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群眾舉報投訴制度,積極接受媒體和社會輿論監督。

(四)健全和落實領導幹部問責制度。明確問責主體和許可權、對象和事由、程序和方式。堅持有責必問。

㈤ 河北省依法行政考核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根據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及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進行依法行政考核工作,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依法行政考核,是指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基本要求進行的督促檢查、考核評定及獎懲活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對所屬行政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考核。政府法制機構根據本級人民政府的部署,具體組織進行考核工作,並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

實行雙重管理部門的依法行政考核,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並聽取其上級管理部門的意見;實行垂直管理的部門,當地人民政府應對其依法行政情況予以掌握,並將有關情況通報其上級管理部門。

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的指導和監督。第五條依法行政考核堅持實事求是、注重實效、客觀公正、公眾參與,統一組織、分級負責的原則。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行政執法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作為本地區、本部門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對依法行政考核工作負總責,進行認真部署和督導。第二章考核內容第七條依法行政考核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的情況;

(二)依法行政制度建設和實施的情況;

(三)依法、科學、民主決策的情況;

(四)規范行政執法的情況;

(五)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情況;

(六)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取得實際效果的情況。第八條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的考核內容:

(一)建立健全政府常務會議和部門領導班子會議會前學法、法制講座、領導幹部依法行政專題研討班等領導幹部學法制度。

(二)實行領導幹部任職前依法行政情況考察和法律知識測試制度,擬任地方政府及其部門領導職務的幹部任職前考察其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和依法行政情況。

(三)完善公務員錄用考試制度,將法律知識測試列入公務員錄用考試內容,對擬從事行政執法、政府法制工作的公務員進行專門法律知識考試。

(四)落實行政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培訓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定期組織行政執法人員參加通用法律知識培訓、專門法律知識輪訓和新法律法規專題培訓,將培訓情況、學習成績作為考核內容和任職晉升的依據之一。

(五)各級行政學院和公務員培訓機構舉辦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班,把依法行政知識納入教學內容。第九條依法行政制度建設和實施情況的考核內容:

(一)健全政府立法制度。嚴格遵守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及時出台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立法項目,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機制。

(二)健全規范性文件制定製度。嚴格依法制定規范性文件,加大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工作力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的規范性文件實行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發布。建立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評估和清理制度,政府規章每隔5年、規范性文件每隔2年清理一次。

(三)嚴格實行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完善配套制度和各類公開辦事制度,建立健全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制,明確職責許可權。健全政府信息公開發布機制,落實政府信息公開的載體,及時更新政府網站發布的信息。

(四)完善和實施行政監督制度。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實施的監督,上級行政機關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的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群眾舉報投訴制度,積極接受媒體和社會輿論監督。

(五)健全和落實領導幹部問責制度。明確問責主體和許可權、對象和事由、程序和方式。堅持有責必問。

(六)健全推進依法行政的領導體制和機制。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建立由主要領導牽頭的推進依法行政領導機構,加強對依法行政的督促指導、監督考核。建立政府常務會議聽取依法行政工作匯報制度和向上一級政府報告推進依法行政情況制度。深入開展依法行政示範創建活動,培育先進典型,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加強法制機構建設,使其規格、編制與其承擔的職責和任務相適應,充分發揮其在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方面的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作用。

㈥ 成都市人大常委會任命地方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法律知識考試試行辦法

第一條為促進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認真學習法律,提高法律素質,增強依法履行職責的能力,推進依法治市,根據《成都市人大常委會監督條例》和《成都市人大常委會人事任免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應當參加法律知識考試的人員為:
(一)被提請任命的市人大專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常委會副秘書長、常委會辦事機構負責人;
(二)被提請任命的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秘書長和委、辦、局主任(局長);
(三)被提請任命的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市人民檢察副檢察長;
(四)被提請任命的高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第三條在屆內因工作變動擔任他職,並仍由市人大常委會任命的人員不再進行法律知識考試。
因換屆擬繼任的人員在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任命前,仍需進行法律知識考試。第四條考試成績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考試成績及格以上者,方可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不及格者允許補考一次。第五條考試的基本內容包括公共內容、重要內容和其他內容。
公共內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地方國家機關建設的法律、法規和社會主義法制理論。
重要內容為擬任職部門執行的實體法和程序法。
其他內容為市人大常委會認為需要考試的其他法律、法規。第六條法律知識考試工作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領導下進行,由法制工作委員會承辦。第七條法律知識考試採用集中開卷筆試方式。第八條法律知識試卷實行題庫制。第九條試卷內容嚴格保密。試卷應在開考前由主考人員當眾拆封。第十條參加考試人員應遵守考場紀律,獨立完成答卷。第十一條評卷應遵循公平、公正、嚴格的原則。第十二條法律知識考試成績向主任會議和常委會會議報告。第十三條本辦法應用中的問題由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解釋。第十四條本辦法自通過之日起施行。

㈦ 領導幹部法律常識問答

1.人國務院對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有哪些規定
國務院《綱要》提出,積極探索對領導幹部任職前實行法律知識考試的 制度。

國務院《決定》規定,加強對領導幹部任職前的法律知識考查和測試, 對擬任市縣 *** 及其部門領導職務的幹部,在任職前考察時要考查其是否掌 握相關法律知識以及依法行政情況,必要時還要對其進行相關法律知識測試, 考查和測試結果應當作為任職的依據。 國務院《意見》規定,推行依法行政情況考察和法律知識測試制度,擬 任地方人民 *** 及其部門領導職務的幹部,任職前要考察其掌握相關法律知 識和依法行政的情況。
2.法律常識試題及答案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據以上定義,下列行為屬於共同犯罪的是:

A 甲欲殺乙,故意將裝好子彈的槍支給丙,並騙丙說是空槍,叫丙向乙瞄準恐嚇乙,結果乙中彈身亡。甲與丙構成共同犯罪

B 趙某之妻提出離婚,趙堅決反對,並與其好友高某商量對策。高某說,想辦法把她臉弄傷,讓她不能再嫁人。於是兩人合謀買了一瓶強酸裝入噴霧器內,並約定某晚一起去趙妻娘家,毀其妻的容貌。當晚,高某的小孩患急性痢疾,高失約未去,趙獨自一人毀了其妻的容貌。趙某與高某構成共同犯罪

C 甲將其依法持有的獵槍寄存乙處,某日甲至乙處。對乙講明,要用該獵槍殺丙,請乙交還獵槍,甲遂持槍殺丙。甲乙構成共同犯罪

D 張某、李某經共謀後於深夜蒙面攜帶管制刀具進入一狹窄街巷搶劫。張叫李把住街口,防止他人進來,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搶劫了一婦女現金3000元。張欲獨吞此款,對李講該婦女身上一分錢都沒有,李信以為真。張、李的行為屬於共同犯罪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根據以上定義,下列行為中,甲的行為屬於犯罪預備的是:

A.甲、乙、丙、丁四人預謀某晚去某超市盜竊,由甲提供一輛三輪車。屆時甲因害未去,由乙、丙、丁三人用甲提供的三輪車盜走超市的大批名貴手錶。

B.乙有仇,遂尋機報復。一天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攜帶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

C.於某日攜帶匕首前往乙家,准備殺乙泄憤,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D.甲在樹叢中向仇人乙射擊,連開了兩槍未擊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饒,甲在能繼續開槍的情況下不再開槍

這兩道題是公務員考試的真題,當時給的答案是:

第一題D 【解析】由定義可知共同犯罪必須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在主觀上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觀上有共同的犯罪行為。A項沒有共同的犯罪故意,B、C項沒有共同的犯罪行為。故答案為D。

第二題A 【解析】由定義可知犯罪預備的特徵是犯罪行為尚未實施。B、C、D項全為已經著手實施的犯罪,故可排除。而A項中的犯罪雖然也已經實施,但甲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准備的作用,並沒有參與犯罪的實施過程。由此可知正確答案為A。

但是從法律的角度講,這個答案有待商榷。

個人認為應該是:

第一題:BD

第二題:C

A項中四人構成共同犯罪,因乙、丙、丁三人構成犯罪既遂,甲不單獨成立其他犯罪形態,即甲與其他三人一起構成犯罪既遂;B項中,甲是因其意志以外的因素而中止了犯罪,所以構成犯罪未遂;C項中,甲中止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深感害怕」,而不是「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即「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並不足以阻止其繼續犯罪,所以,甲不構成犯罪未遂,而是構成犯罪預備,或者說是犯罪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D項中甲已實施了犯罪行為,構成犯罪過程中的犯罪中止。
3.如何增強領導幹部法律意識
一是樹立學法意識,首先要學習理解法制精神,把學習法律法規的態度和精神樹立起來,掌握法律基本常識才是樹立法律意識的根本;

二是樹立法治意識,要把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立在法律規范的范圍,樹立法律都慣竊於我們的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有法就為,沒法就不為,這才是法律意識的主要體現;

三 是權立維法意識,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與所有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法律的權威性,為法制社會盡自己最大的責任和努力;

四是樹立立法意識,每一個領導幹部都要為現行法律的漏洞和不完善作最大的努力,積極諌言獻策為完善法律法規盡到自己的責任。
4.法律小常識10條
小學法律小常識10條:

學生騎車時應注意安全:

1、不要用你的頭和手伸出窗外;

2、下車時不要擁擠,

3、不要用武力奪取機動車;

4、不要把東西扔出汽車。坐在前排的人不應該和司機交談,這會影響司機的安全駕駛。

學生走路時要注意安全:

1、走在右邊;

2、不要追逐,玩游戲,在公路上玩球;

3、過高速公路時,要看清前後,確保安全通行,有斑馬線或立交橋,要走斑點線或立交橋,不要闖紅燈!不要亂扔過往車輛。

防拐賣小常識:

1、一人在家時,一定要關好門窗。如有人敲門,先要從貓眼或門逢中看清來的人是誰,再決定是否開門。

2、單獨外出時不要喝陌生人的各種飲料,不要吃陌生人給的糖果或其他食物,不要到荒涼或偏僻的地方玩耍。發現壞人,或者碰到緊急的事可以打110報警救助。

3、不要隨便買路過攤位上的烤羊肉串等東西吃,路邊的東西是不衛生的,吃了很容易生病。
5.10個必知的法律常識
法律常識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戒毒人員的親屬和所在單位或者就讀學校的工作人員,可以按照有關規定探訪戒毒人員。戒毒人員經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批准,可以外出探視配偶、直系親屬。

2、《婚姻法》第六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3、《婚姻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4、《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因被保險人故意犯罪或者抗拒依法採取的刑事強制措施導致其傷殘或者死亡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

5、《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強制隔離戒毒的期限為二年。

6、《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1)工資、獎金;

(2)生產、經營的收益;

(3)知識產權的收益;

(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7、《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8、《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9、《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兩年以下。

㈧ 溫州市人事任免條件

(2000年1月26日溫州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2003年6月30日溫州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一次修訂、2009年12月30日溫州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第二次修訂)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證溫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市人大常委會)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市人大常委會行使人事任免權,應當全面貫徹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堅持德才兼備原則,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
第三條市人大常委會依照法律行使下列人事任免權:
(一)決定任免。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決定市人民政府個別副市長的任免;決定屬於市人民政府組成人員的秘書長、局長、委員會主任的任免,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二)任免。任免市人大常委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組成人員的人選,必須在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中提名;任免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工作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任免市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個別副主任委員和部分委員,市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的人選,必須在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提名;任免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任免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
(三)批准任免和批准辭職。批准任免縣(市、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批准縣(市、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辭職。
(四)推選和決定代理人選。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因故不能工作或者缺位時,由市人大常委會在其副主任中推選一人代理主任職務;市人民政府、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的正職領導人員因故不能擔任職務時,從其副職領導人員中決定代理人選。
決定代理檢察長,須報省人民檢察院和省人大常委會備案。
(五)撤銷職務。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決定撤銷市人民政府個別副市長的職務;決定撤銷屬於市人民政府組成人員的秘書長、局長、委員會主任的職務;決定撤銷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的職務;決定撤銷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的職務。
(六)接受辭職。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接受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市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的辭職;接受市人民政府市長、副市長、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辭職。上述人員的辭職,應報市人民代表大會備案。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辭職,須報經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提請省人大常委會批准。
第四條市人大常委會行使人事任免權的程序:提請人事任免案、主任會議討論、常委會會議審議、表決通過、公布並頒發任命書。
第二章提請人事任免案
第五條提請市人大常委會的人事任免案,應當由提請機關正職領導人員簽署,一般應在市人大常委會舉行會議的7日前提請,市人大常委會任前公示的擬任人員,一般應在市人大常委會舉行會議的15日前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有關委室及時通報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
第六條人事任免案依法按如下分類提請:
(一)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人民政府市長、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推選和決定代理人選案,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提請。
(二)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工作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的任免案,市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個別副主任委員和部分委員的任免案,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提請。
(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秘書長、局長、委員會主任的任免或撤職案,由市人民政府市長提請。
(四)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的任免或撤職案,由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提請。
(五)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的任免或撤職案,縣(市、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批准任免案和批准辭職案,由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提請。
第七條提請人事任免案的,須提供擬任免人員的基本情況、主要簡歷、考察材料及其他應說明的材料。
提請機關提供的有關材料應當反映擬任命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等情況。
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對擬任人員進行任前法律知識考試。考試成績向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報告,並通報提請任命的機關。對未經市人大常委會批准,無故不參加考試或考試成績不及格的,不提請當次會議任命。
第八條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市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市人民政府市長、副市長、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辭職,由本人向市人大常委會呈送辭職報告。
第九條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可以向市人大常委會提出本辦法第三條第五項所列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撤職案。
市人大常委會五分之一以上的組成人員書面聯名,可以向市人大常委會提出對本辦法第三條第五項所列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撤職案,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或者由主任會議提議,經全體會議決定,組織調查委員會,由以後的市人大常委會會議根據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審議決定。
撤職案應當寫明撤職的對象和理由,並提供有關的材料。
撤職案在提請表決前,被提出撤銷職務的人員有權在市人大常委會會議上提出申辯意見,或者書面提出申辯意見,由主任會議決定印發市人大常委會會議。
第三章討論和審議
第十條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人事任免案,應先由主任會議聽取有關部門對擬任免或撤職人員的情況介紹。如情況不明、材料不齊,由提請機關負責查清情況,補充或重新報送材料。
第十一條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通過討論,決定是否將人事任免案提交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第十二條人事任免案須由提請機關負責人宣讀,並作說明。在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時,提請機關應派員到會回答詢問,說明情況。必要時,擬任人員應當到會與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見面。
第十三條人事任免案提出後至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前,有反映擬任免人員重大問題的,提請機關應當向主任會議或市人大常委會提出調查核實情況報告。
市人大常委會在審議人事任免案過程中,發現擬任免人員有足以影響其任免的重要問題,提請機關應當盡快調查核實,提出書面報告。會議期間難以查清的,經主任會議提出,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同意,可以暫不交付表決。問題查清後,提請機關應當提出書面報告,再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提交市人大常委會下次會議審議。
列入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議程的人事任免案,在交付表決前,提請機關書面要求撤回的,對該任免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四章表決通過
第十四條經過審議的人事任免案,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全體會議表決。
第十五條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人事任免案,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
人事任免案應當逐人表決,根據情況也可以合並表決。
第十六條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的人事任免案,以市人大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表決結果由會議主持人當場宣布。
第十七條對提請市人大常委會任命而未獲得通過的人選,可以再次提請任命,但不得在當次常委會會議重復提請。經兩次表決未獲得通過的人選,在本屆人大常委會任期內,不得再提請任命同一職務。
第五章公布和監督
第十八條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人事任免案,由市人大常委會發文,並在《溫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溫州人大門戶網站和《溫州日報》上刊登。
第十九條市人大常委會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由市人大常委會頒發任命書,也可以委託提請機關代發任命書。
任命書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簽署。
第二十條由市人大常委會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之前,不得先行到職,不得對外公布。
第二十一條市人民代表大會換屆後,市人民政府市長應當在兩個月內提請市人大常委會任命新一屆市人民政府組成人員。
市人大常委會應當重新任命其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各工作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上述人員如未被重新任命的,其原任職務自然免除,不再辦理法律免職手續。
市人大常委會任命的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檢察院的人員,職務沒有變動的,不再重新任命。
市人大常委會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因工作機構名稱改變的,應當重新任命;因工作機構撤銷的,應當辦理免職手續。
市人大常委會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離職或退休的,應當提請免除其職務。
第二十二條市人大常委會可以通過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執法檢查、提出詢問和質詢案、組織特定問題調查、審議和決定撤職案等方式,對被任命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
第二十三條市人大常委會受理公民和單位對被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檢舉、揭發和控告,並依照法律處理。
第二十四條市人大常委會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受刑事追究或行政處分的,處理機關應當及時報市人大常委會。
第六章則
第二十五條本市出席省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的補選、辭職、罷免,按照代表法、選舉法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負責辦理有關人事任免案的具體事務。
第二十七條本辦法經市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後施行。

熱點內容
有關傳銷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9 01:14:05 瀏覽:738
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發布:2024-12-29 00:26:44 瀏覽:613
資源環境法規總結 發布:2024-12-29 00:21:52 瀏覽:58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微博 發布:2024-12-29 00:02:17 瀏覽:239
合同法的法律意義 發布:2024-12-28 23:57:53 瀏覽:154
基金法規庫 發布:2024-12-28 23:57:41 瀏覽:628
三月一號法規 發布:2024-12-28 23:50:58 瀏覽:420
人民防空法律法規試卷 發布:2024-12-28 23:50:06 瀏覽:247
關於孕婦夜班的勞動法 發布:2024-12-28 23:15:34 瀏覽:795
司法考試各科老師 發布:2024-12-28 23:00:30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