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調節仲裁具有法律效力嗎

調節仲裁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時間: 2024-06-28 23:31:22

① 調解和仲裁的區別

仲裁與調解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法律效力的不同,仲裁對當事人都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有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裁決,那麼另一方可以根據《仲裁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而調解只要有一方拒收調解書,該調解書就無法生燃臘效,爭議無法達成協商。

和解沒有法律強制力,當事人可以反悔;調解經司法確認,有法律強制力,可以憑此申請強制執行,普通的調解協議雖然有法律效力,但是不能以此申請強制執行;仲裁有法律效力,可以憑此要求強制執行。

調解是仲裁程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調解程序只有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才能啟動,不是仲裁程序中的必經階段。仲裁庭在審理案件時會詢問參加仲裁的當事人是否願意進行調解,如果當事人同意,仲裁庭將主持調解;如果當事人不願意調解,則仲裁庭不能啟動皮姿滑調解程序,所以,仲裁程序中是否啟動調解程序取決於當事人的自願選擇。仲裁庭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會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根據公平合理的原則促使當事人互諒互讓,達成調解協議:也可以根據雙方當事人的要求,根據調解協議冊滾出具裁決書或調解書。

② 仲裁調解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仲裁調解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版議調解仲裁法》第權十四條 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

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

③ 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的法律效力有哪些異同

法律分析: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的法律效力,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之處。

相同的方面表現在:

(1)結束仲裁程序。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送達後,均表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已從仲裁法律程序上解決了雙方當事人的爭議,即意味著仲裁程序的結束。

(2)確定了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產生了實體法上的後果,雙方當事人應自覺履行。

(3)當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理由、同一事實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如有上述情況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仲裁機關不予受理。但對確有錯誤或經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向仲裁機關提出,按仲裁監督程序處理。

(4)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和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人民法院為執行調解書和裁決書而發出的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和人員必須執行。

不同之處表現在:

(1)生效的時間不同。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仲裁裁決書並不是送達後立即生效,而是當事人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2)提起訴訟的權利不同。當事人雙方或其中一方不得就調解書的內容向人民法院起訴,而對裁決書,當事人對其不服或有異議,可在法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④ 仲裁委員會調解的結果具有法律效力嗎為什麼

具有法律效力,因為它是屬於國家政府機構,所以它所做出的仲裁,調解,都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不服仲裁,調解的可以向法院起訴。

⑤ 問仲裁調解和裁決的法律效力如何

法律分析:仲裁裁決一經作出即產生法律效力,並具有強制執行效力,仲裁調解形成調解書,與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仲裁是指由雙方當事人協議將爭議提交(具有公認地位的)第三者,由該第三者對爭議的是非曲直進行評判並作出裁決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六十二條 當事人應當履行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⑥ 仲裁調解書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1)使仲裁程序終結。調解書一經生效,仲裁程序即告結束,仲裁機構便不再對該案進行審理。這是調解書在程序上的法律後果。

(2)糾紛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被確定。這是調沒緩散解書在實體上的法律後果。

(3)當事人不得再行申請仲裁或起訴。調解書的生效表明當事人已接受仲裁機構的裁決結果,依一裁終局原則,當事人不得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申請仲裁或向法院起訴。

(4)任何機關或組織都要在重新處理該案方面受調解書約束。也就是說,對於仲裁機枯氏構出具了調解書的爭議,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得再做處理。這也是一裁終局原則的要求。

(5)其是強制執行的依據。具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生效後,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調解書所確定的義務,對方當事人有權根據調解書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十四條 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 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哪晌當事人應當履行。自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收到調解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未達成調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第十五條達成調解協議後,一方當事人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第五十一條 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可以先行調解。當事人自願調解的,仲裁庭應當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經仲裁庭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要寫明仲裁請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並由仲裁員簽名,加蓋仲裁委員會印章。仲裁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如果在調解書簽收前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熱點內容
平等指司法 發布:2024-07-01 05:09:07 瀏覽:864
王老吉引起的法律責任事件 發布:2024-07-01 05:06:58 瀏覽:266
關於強拆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07-01 05:02:51 瀏覽:632
公安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4-07-01 03:28:45 瀏覽:103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撤銷仲裁 發布:2024-07-01 03:20:49 瀏覽:918
女性乳房的刑法 發布:2024-07-01 03:12:45 瀏覽:438
交通法規事故認定 發布:2024-07-01 02:22:45 瀏覽:482
車牌造假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07-01 02:09:08 瀏覽:32
2018年新婚姻法時間 發布:2024-07-01 02:03:18 瀏覽:158
2015成都房屋拆遷條例 發布:2024-07-01 01:53:02 瀏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