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16歲逃學外出誰負法律責任

16歲逃學外出誰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4-07-16 04:15:53

『壹』 准犯罪行為

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歲的人實施的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青少年犯罪存在著:結伙作案多,嚴重犯罪多,突發性犯罪多,作案動機、目的比較單純,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齡化,及反復性強等特點。青少年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們要採取自身預防、家庭預防、學校預防、社會預防和司法預防等多種預防方法,進行綜合治理,以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是當今世界各國所共同面臨的社會難題,有人將其與環境污染、吸毒販毒並列稱為「世界三大公害」。有資料顯示,我國近10年來的犯罪增長率已過24%(尚不考慮1992年起將立案標准上調的因素)(1),而其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據官方統計資料表明,在1980—1989年的10年間,14—25歲年齡段的犯罪佔全部犯罪人數的比重一直維持在70%以上,自1990年以來的近10餘年,這一比重雖有所下降,但仍維持在65%左右。(2)這中間,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佔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我們在報刊雜志等新聞媒體上,也經常看到有關青少年犯罪的報道,其中不少是駭人聽聞的重大惡性案件。
青少年犯罪問題,已經得到了我國有關部門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3),我國也已頒布實施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可以說,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但結合新的社會實際,針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成因,進一步深入探析預防對策,仍有其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根據省律協刑事法律業務委員會的選題安排,筆者就此題談一些粗淺看法,以求教於諸位同仁。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其特點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據人的生理年齡所作的犯罪類別劃分。在我國有關的法律文件中,對「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確的界定。就其詞義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與少年的合稱,「青年」是指人從十五六歲到三十歲左右的年齡段,「少年」指人從十歲左右到十五六歲的年齡段。(4)理論界對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從刑事法學觀點出發給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義。它一般是指14—25歲年齡段的人所實施的依法應當受刑事處罰的行為。(5)它以我國開始追究刑事責任的年齡14歲為起點。廣義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從犯罪學的角度出發給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義。有學者認為,它是指6—25歲年齡段的人實施的犯罪行為、觸犯治安管理的違法行為和違反道德規范的不良行為。(6)這種定義,是從犯罪預防的角度,將矯治的行為擴大到違法行為和不良行為(不道德行為或可能引起犯罪的行為),並將這個年齡段的下限予以降低。對這個下限存有不同意見。有學者提出,應當定在10歲比較合適。其理由在於,從實證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從10—12歲開始有劣跡,13、14歲開始走向社會進行違法犯罪,14—17歲進入犯罪的第一個高峰期。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犯罪研究。故而指出,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歲的人實施的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7)筆者對此予以贊同。這一概念包括了未滿18周歲的少年犯罪和已滿18周歲不滿25周歲的青年犯罪。前者和刑法上規定的「未成年犯罪」的范圍應該是一致的,只不過「未成年犯罪」是一個准確的法律概念,而「少年犯罪」則是一個寬泛的社會學、犯罪學概念;後者的「青年犯罪」也指年輕的成年犯。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犯罪是一個社會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有人類學家曾尖銳地指出:「從某種程度上說,當一個文明趨向於更高,或許還是更有價值的目標時,社會性越軌(犯罪)的可能就越大。」(8)「任何一個國家既然以現代化為自己的社會目標,不管其社會個性如何,恐怕均不能倖免現代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9)我國正處在由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犯罪的嚴峻態勢並不奇怪。我們對待青少年犯罪亦是如此。除了前述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外,與青少年自身存在的普遍生理、心理特點(如機體需要增多、性成熟,和心理不成熟、容易感情沖動、模仿、獵奇等),以及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總體上偏年輕(10)的客觀情況,使得我國青少年犯罪在整個刑事犯罪案件中所佔的比率較高。我們應針對這一犯罪現象,探討、總結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1、共同犯罪、結伙作案多,帶有「黑幫」性質的團伙犯罪亦有增加趨勢。
這是由青少年年齡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強等特點所決定的。他們在實施犯罪時往往有膽怯心理,總感覺一個人作案勢單力薄,所以就糾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圍」,一轟而上,既能互相壯膽,又能分工合作。據報道,今年9月在安徽合肥市易山區法院不公開審理一搶劫案件,18個被告中,只有一個19歲,其他均為未成年,最小的才15歲。這是一群在城市游盪的孩子,一沒錢就幾個人湊在一起,竄到街上,見人峰擁而上,先打後搶。(11)更有甚者,近幾年來不斷有青少年組成的帶有封建幫會色彩和黑社會性質的違法犯罪團伙,凈幹些打架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搶劫、敲詐錢財等違法犯罪活動,有的甚至稱霸一方。2001年,在北方某城市公園發生了一樁血案,一年僅14歲的少年被捆綁雙手,身上被打得血肉模糊,慘不忍睹。此案告破後,挖出了一個犯罪團伙。這個團伙共有32人,最大的16歲,最小的才12歲,他們成立了「好漢幫」、「神龍教」,還有敢死隊,其中有「老大」、「軍師」、「打手」等。少年「黑社會」已露端倪!(12)
2、嚴重犯罪多,作案手段比較野蠻和兇殘,往往是不計後果。
青少年正處在成長發育階段,生理發育很快,但心理發展卻比較慢,在思想上表現為不成熟性,容易走向歧途;並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產生感情沖動,走向極端。這些人或行凶殺人、嚴重傷害,或暴力搶劫,或實施強奸,犯罪手段惡劣,帶有一定程度的瘋狂性。比如,據報道,去年上海市一名17歲的少女因母親對其管教太嚴,竟用刀將其母親砍殺致死。在日本,2001年初,神奈川縣一所中學的兩名學生因不滿老師的耐心規勸,居然動手「修理」了8名老師長達1小時,造成2名老師下鄂骨折,一名懷孕女教師險些流產。時隔不久,日本西北部一中學生因不滿老師的訓斥,放學後用一把小刀連刺老師十刀,致老師慘死刀下。(13)
3、突發性犯罪多,作案動機、目的比較單純,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由於青少年年齡小,社會經驗少,考慮問題比較簡單,犯罪動機單純,很少預謀,突發性犯罪比較多。筆者曾辦理的一起鄭××故意殺人被害人代理案(案發於1999年8月15日),僅僅是兩人因打檯球發生口角,鄭××就掏出隨身攜帶的匕首,將被害人連捅四刀而致人死亡。筆者還承辦過一起李××搶劫案,李××是一個高中學生,平時在班上表現、學習都不錯,在一天打檯球時,僅僅是因跟隨一個同學找另外一學校的學生出氣,主犯在打人過程掏走了30多元錢,結果李××因構成搶劫從犯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4、犯罪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齡化。
在青少年犯罪中,不少犯罪手段成人化,且有不少是智能犯罪。我們所曾辦過一起強奸案,三個被告均為未成年人,一個才15歲,但在對付舞廳小姐實施強奸時,顯得非常「老練」。另據報道,2001年2月8日,北京海淀區公安局刑偵大隊接到本市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報案,該公司在交納上網費時,發現在北京電報局的163上網帳號被人盜用,累計損失達40餘萬元。經公安部門認真排查,終於將本市第一個黑客——年輕的在校大學生盧某抓獲。(14)實際上,現在很多製造病毒的「高手」都是青少年。再者,犯罪的低齡化也比較突出。13、14歲的小孩動輒拿刀傷人、殺人,犯罪的年齡越來越小。
5、從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況來看,反復性強,再犯的犯罪率上升。
青少年模仿性強,犯罪學得很快。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違法犯罪的青少年,既有可塑性強、易於改造的一面,同時也存在著較大的反復性。在看守所、監獄的「交叉感染」,使其學會了更多的犯罪「技術」,由以前的「一面手」變成「多面手」,並且膽子更大,反偵查性更強。這恐怕是重大、惡性案件在青少年中不斷發生,並且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淺析

犯罪原因,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概念,是指各種犯罪因素按其作用層次、力度及其作用機制所構成的能引起犯罪行為發生和犯罪現象存在與變化的罪因系統。狹義的概念,是指處於犯罪原因系統中,具有較大致罪力量,能夠相對獨立地引起犯罪結果發生和犯罪現象變化的現象及過程。(15)但「犯罪行為是一系列因素的表現,這些因素既是個別的,又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並且交織在一起,如果孤立地看待這些因素,就一定會歪曲其性質。」(16)「任何孤立的引起犯罪的決定性因素,都不能發生犯罪,犯罪的產生不僅要具備許多決定性的引起犯罪的因素,而且要具備一定的環境條件、個人的人格特徵,尤其是不同類型犯罪的巨大差異。」(17)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過程就是不良的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要對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以便探尋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科學、有效對策。
(一)自身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這里談的「自身原因」是內因,後面要談的家庭、學校、社會原因,是外因。青少年自身素質的好壞是決定其是否違法犯罪的關鍵。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質不高,抵禦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游手好閑、好逸惡勞、無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嚴得不到滿足,加上法制觀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個性的基礎,正如古人所言:「養不教,父之過。」這主要有幾種情況: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會管,出了問題,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二是子女長期養成的不良習性,父母管不了,因為沒有從早期教育入手、管得晚了;三是父母對子女喪失信心,不願管,順其自然,放任自流;四是父母離異後,孩子無人管,為了自己而不顧及或無暇顧及孩子,使之浪跡社會;五是父母自身行為不端直接影響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毆。人們總結的一句話:「問題家庭出問題少年」,確實不無道理!前文談到的我所曾承辦的三名未成年人強奸案,三個被告人的家庭都是離異家庭,其共性是對孩子缺乏關愛。法庭教育時,這三個父母都痛哭流涕,說對不住孩子,表示以後要加強對孩子的關愛和教育。
(三)學校原因
學校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至關重要。學校教育方法不當,是導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會、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現在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
盡管我國早已確立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也有「教書育人」的優良傳統;但現在很多學校仍然存在著嚴重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一個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壞,一個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一個學校領導的政績如何,一個教師的水平怎麼樣,都要由「升學率」來衡量,來體現。學校有快、慢班之分,學習好的學生往往受到青睞,可以吃小灶,學習差的學生則受到歧視和排擠,結果是差距越拉越大。好學生一旦考試落榜,則感前途無望,萬念懼毀;差學生則破灌破摔,厭學、輟學,這兩種情況都容易出現問題。他們一旦流向社會,受到不良因素的誘發和影響,就會發生違法犯罪行為。
2、對學生處分缺乏慎重考慮和處分後對處分生放棄教育。
對違犯校規校紀的學生進行處分,是教育、挽救學生的一種手段,若運用得好,可以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起到警告、震懾作用,使之不敢、不會再犯;若運用不好,則會使受處分的學生產生悲觀、消極情緒,從此自暴自棄,在邪道上越走越遠,從而滑向犯罪的泥潭。一個18歲的黑幫「老大」——王海,在其自述中談到:「有一次上課遲到,老師罰我在教室的角落裡舉磚頭,我心裡發狠就用磚頭一下砸在一張課桌上。 老師上來就踢了我一腳,我和他打了起來。就這樣,我被學校記大過處分。我認真學習的日子也隨之結束了。我和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混在一起,整天尋釁滋事。」(18)
3、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於形式。
學校缺乏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是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青少年學生不知什麼是違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識,不知法、不懂法,更談不上遵紀守法。前一段時間,筆者辦理的劉×搶劫案,被告人劉×在學校、網吧門口強行向其他學生索要錢財,以滿足其上網消費。他感覺這些都是小事,壓根沒有和犯罪聯系起來。
(四)社會原因
社會不良現象對青少年的影響不容忽視。現在人們所說的「黃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對青少年的危害尤其為甚!
1、文化市場的「黃色污染」。
低級、庸俗的文化會侵害、腐蝕人們的靈魂。目前,在文化市場上,圖書報刊、音像製品中充斥著大量的封建迷信、兇殺暴力、淫穢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內容,對社會文化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污染。其中,「黃色污染」對青少年的腐蝕則最為嚴重。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3條)明確規定:「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有關主管部門和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可一些游戲廳、歌舞廳、錄像廳、網吧老闆,利慾熏心,貪圖眼前利益,致使一些青少年沉湎於此,心靈遭受毒害,理想被嚴重扭曲,他們為滿足自己的超前消費和感官刺激,而逐步走向犯罪。筆者曾辦過一起趙××姦淫幼女案,趙××只有15歲,就「糟蹋」、姦淫了8名女孩,這些女孩小的僅有4歲,大的才11歲,趙××年紀不大,但卻花樣翻新,手段殘忍,這些都是他看黃色錄像學來的。他經常光顧的錄相廳老闆也因此案被判刑。正像一位中學校長所發的感嘆:「課堂教育一個鍾頭,不頂錄相廳一個鏡頭」,「老師苦口婆心講一天,抵不上學生書攤轉一圈」。
2、以腐敗現象為代表的「灰色污染」。
腐敗現象對下一代的影響亦不可等閑視之。以權謀私、貪污受賄和走後門拉關系,使一些青少年也耳濡目染。他們受家庭環境影響,相信「權大於法」,依靠自己的家庭勢力而違法犯罪,有些是為所欲為,肆無忌憚!
3、帶有黑社會性質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
這幾年來,我國帶有「黑社會」性質(稱之為「涉黑案件」)也越來越多。一些比較具體的宣傳報道,雖然有正面的法制教育的作用,但過於細致的宣揚和描寫,使一些青少年紛紛模仿,講「哥們義氣」,跪拜結盟,打打殺殺,危害社會。對此,前文已作了例舉。有專家講,「隨著年齡的增長,這類少年犯團伙極易發展成為黑社會勢力」。(19)
(五)司法原因
這里主要談的是刑事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執行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犯罪人的改造措施所致犯罪的因素。
1、刑事訴訟制度及其執行方面存在的問題。
應該說,我國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朝著民主化、法制化的進程邁出了一大步,但仍存在一些缺漏和尚需進一步完善的問題。比如,「沉默權」的問題,羈押措施的限制和完善,等等。還有,在執行刑訴法過程中所存在的諸如「刑訊逼供」、「律師會見難」和「超期羈押」等「老大難」問題。這些都可能使受到不公正對待和遭受枉法追究的人,產生逆反、繼而對社會進行抵抗甚至敵視的犯罪心理。對於青少年來說,更容易產生這種心理。由此,加強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保障,盡量減少對其羈押,顯得更為重要。
2、監獄的「交叉感染」。
關於「監獄」的致罪性問題,經過犯罪學家的長期研究和討論,其結論應該是肯定的。正如法國當代犯罪學家所指出的:「可以肯定的是,在包括法國和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執行監禁刑的可悲現狀,驗證了監獄具有致罪性的論斷。」(20)日本犯罪學家研究後指出:「我國現在的監獄勞動,是用極少量的獎金來約束服刑人的身體……其實際用意不過是避免和防止犯人逃跑而已。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使犯罪人得以改善和更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現在,已坐過監獄的人中,仍有三分之二的人又成為再犯者,重新回到監獄。」(21)監獄對青少年犯罪的「交叉感染」作用更是突出,因為他們的抵抗力更弱,模仿力則更強。對此,應引起我們的充分注意。

三、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對策

一般認為,預防犯罪是一個綜合多種力量,運用多種手段,採取多種措施,以防止和減少犯罪及重新犯罪的舉措體系。(22)這是一種廣義的犯罪預防的概念。當代犯罪學的概念更側重於「預防」,即把先於犯罪的實施而採取的有針對性的措施視為預防活動,即更注重「防患於未然」。這也是基於「預防」的本意,「預防」在漢語中的基本詞義就是「事先防備」(23);在英語中「prevent」也是指「防止」、「妨礙」(24)。這就是從狹義的角度所理解的「預防」的概念:「是指以消除或限制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為唯一的或主要目的的各種措施和行為的總稱。」(25)其實筆者以為,我國一向貫徹執行的群防群治、綜合治理的基本刑事政策是正確的,我們既要重視罪前預防,但也不能忽視罪後治理,以防再犯。
青少年犯罪是一個社會問題,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說是一種社會「綜合症」。我們更應依靠全社會的力量,進行綜合治理。正像《聯合國預防少年犯罪准則》(第2條)所提出的:要成功地預防少年違法犯罪就需要整個社會進行努力;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條)也明確指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實行綜合治理。」針對前文對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試總結以下預防對策:
(一)自身預防
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增加抵禦犯罪感染的能力,應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盡管他們還處於識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較差的階段,但對於真善美與假惡丑還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我們應當培養他們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的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自尊、自律、自強的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當然,這需要和後面要談的家庭預防、學校預防相結合,才能產生好的效果。
(二)家庭預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應從家庭抓起。1980年聯合國第三屆預防犯罪及罪犯處理大會的有關材料指出:「家庭在所有國家中都是影響青年人生活的最重要的力量」,「家庭是最有效的社會控制媒介。」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種基本形式,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教育子女是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只養不教,是父母的失職,教子不善,則是父母的罪惡。一個家庭的環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對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個和睦的家庭,父母教育得當,能夠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從而有效地防止其犯罪心理和行為的產生。
搞好家庭預防,應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父母自身素質,優化家庭環境。
為人父母者,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愛好,給孩子做好表率。同時,這也是社會有關部門需要做的一項工作,要提高婚姻質量,加強對父母(家長)的培養,不僅要提高這些家長的科學文化知識,並且要教會他們培養、教育孩子的方法。
2、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
父母教育方法不當,過分溺愛和縱容,不僅教不好,反而把孩子推向邪路。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教訓也是深刻的。武漢一酷愛玩網路游戲的16歲少年徐某,拿起菜刀向熟睡的母親砍去,其目的是索要8000元錢。母親的臉、腰上被砍了6刀(後經搶救脫離危險)。當他逃離現場時,母親還追著喊:「伢,你把毛線衣穿上,莫凍著了!」(26)可憐天下父母心!這都是嬌慣、縱容種下的苦果。作為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吃穿,更要注意教他們如何做人,經常觀察、了解他們在想什麼,做什麼,關心什麼事,結交什麼人,要平等地與他們溝通,多一分體貼,少一些訓斥;多一分愛護,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專橫。對於失足、犯錯誤的孩子,更應給以家庭的溫暖,絕不可棄而不管,放任自流。
3、教子不力,應承擔相應責任。
我國《婚姻法》第23條規定:「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都規定父母應當履行對未成年子女所承擔的教育義務和預防未成年犯罪的職責,但並未規定父母教育不力所應承擔的嚴厲的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我國《預防未成年犯罪法》第49條只是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的,由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誡,責令其嚴加管教。」「責令其嚴加管教」,但不管教怎麼辦?尤其是對父母已經離異(且已另外組合新的家庭)的孩子。法律應增加規定教子不力的「拘留」、「罰款」等行政責任,嚴重的可以追究刑事責任。在英國就有「孩子逃學、父母坐牢」的做法。一位母親因為女兒經常逃學,而被判監禁60天,她上訴後,盡管刑期減半,但仍要執行30天的監禁。(27)在九屆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上,有委員就曾提出建議:針對青少年犯罪,建議在法律責任中加入對父母的處罰條文,以督促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子女。(28)看來,完善這方面的立法,很有必要。
(三)學校預防
學校作為家庭的延伸,對青少年的成長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聯合國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處在《綜合性預防犯罪措施匯編》第10條中寫到:「學校對青少年的影響很大,兒童的發育成型有許多年是在為了滿足他們的教育和社會化需要而設立的各種機構中度過的。……學校能提供種種機會來倡導社會平等、文化多元性和個人的親密關系,並幫助青少年獲得道德標准、社會技能和公民的責任感。更具體地說,學校能指導學生了解他們應盡的公民義務、犯罪的性質、遵守紀律的重要性、犯罪的種種後果、刑事司法制度的工作情況以及預防犯罪的方式。」一個人如果在青少年時期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那麼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情操高尚,對國家、社會有益的人;否則,如果學校教育不力或不利,他就有可能走上歧途,甚至違法犯罪。筆者以為,學校的教育工作應該主要做到:
1、端正辦學指導思想,抓好素質教育和品德教育。
「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對未成年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以及社會生活指導和青春期教育。」(《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3條第1款)要徹底改變長期以來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做法,真正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學校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傳道」是第一位的。學校應注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培養學生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做一個高尚的人;然後才是「授業解惑」,傳授各種知識,增強將來為社會服務的本領。那種只「授業」不「傳道」的做法,是極其錯誤的。我們尤其應注意抓好「後進生」、「雙差生」的教育。對此,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3條第2款明確規定:「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一般來講,這些只是一些方面、一時的「差」,並不代表全面、永遠的差,經過認真細致的工作和教育,他們很有可能成為「先進生」,成為將來對社會有益的人 或者國家的棟梁之材。
2、努力提高教師素質,尤其注重教師政治素質和師德的培養。
「為人師表」!教師對學生的模範表率和影響作用是非常大的,有些影響是終生受益的。這方面不乏其例。要想使學生懂法,教師必須先學法,要想使學生做好人,教師必須先做好人,這就是:「教育人者,必先受教育」。這須要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國現已開始實行教師資格考試制度,應大膽改進教師制度,使教師能進能出,對那些品質低劣、不能為人「師」的人,要及時將其淘汰出局;對於那些歧視學生,動輒體罰學生的教師,要予以嚴厲處罰,直至追究其刑事責任。
3、要抓好學生的法制教育。
學校,尤其是中、小學,法制課要作為必修課,配備專門的法制課教師,不僅要搞好課堂教學,同時還要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豐富多採的法制教育活動。筆者作為三門峽市依法治市講師團的講師曾被邀請到學校給青少年講法制課,結合自己所辦案例和青少年生活實際進行講解,反映效果良好。通過這些法制教育,使廣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知道什麼行為是社會提倡和法律允許的,什麼行為是法律禁止的,什麼行為是違法的,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紀守法。
(四)社會預防
社會預防,主要是指凈化社會環境,給青少年創造一個有利於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會環境,動員社會力量,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和保護,以控制和減少青少年犯罪。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加大打擊力度,凈化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防止「黃色」、「灰色」和「黑色」這「三大污染」對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堅決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

『貳』 小甜黃某賣口罩材料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案件越來越多,其中未成年的犯罪率更是讓人咋舌。青少年犯罪是什麼原因?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告訴大家吧!
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1、家庭結構殘缺,缺乏父愛或母愛導致的孤僻、脆弱、自卑或過強的自尊心理
近年來,我國的離婚率直線上升,伴隨而來的是單親家庭少年成員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概率增大。如錢某故意殺人(未遂)案,在對其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訪談時,他對自己作生活自理能力、自我認識能力、有效交流能力、處理情緒能力、和諧關系能力等9項能力的自我評價時,所打的分數偏低,可以看出他的自卑心理。
2、心理脆弱、偏執、逆反心理重
家庭結構健全而教育方法不當,導致青少年存在不良心理。
(1)父母的縱容溺愛使子女容易養成好逸惡勞,貪圖享受,自私自利,以我為中心,專橫霸道,缺乏責任感,社交協調能力差等心理。而對子女不加管教自由放任,包庇縱容,容易使他們產生孤僻、冷漠、放盪不羈、狂傲自負等不良心理,常常會對周圍的人和事物不滿,易和他人發生爭執沖突,一旦被壞人教唆就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散明(2)父母的教育觀念偏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對,採取高壓,專制和棍棒的管教方式,造成青少年的自卑、逆反、壓抑、焦慮、過分孤僻和對他人充滿敵意,具有較強的攻擊性。這樣的青少年一旦犯罪,暴力性犯罪就是其主要犯罪類型。
(3)父母素質低,親子溝通不足。由於父母文化素質沖局告偏低,對於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是以喂養為主,無法與他臘豎們進行心理上的溝通與交流,及時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情緒變化,導致青少年遠離家庭,向外界尋求認同和支持,而導致受到不良影響。如個案訪談中的被告人童某某在學校里受到被害人毆打、威脅後,回家後也不願意求助於父母,獲取父母的幫助,導致其憤怒情緒升級,進而選擇以暴制暴的方式處理矛盾,最終造成犯罪。
3、逞強好勝心理
青少年期從11、12歲開始到17、18歲結束,而刑法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年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這一時期被犯罪心理學家稱為「危險年齡」段,其危險性來源於他們的情緒表現充分體現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點,情緒表現出兩極性,時而強烈、狂暴,時而溫和、細膩,而且具有極端不穩定性和強烈好勝,容易偏執,心境的變化也體現出煩惱突然增多、孤獨、壓抑的特點。
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沖動起來不計後果。這也是未成年人中激情犯罪較多的原因。由於逞強好勝使其分辨是非能力差,往往稍被唆使便容易上當,偏離正道,被壞人利用,其犯罪動機盲目、模糊,只為顯示自己,證明自己,不考後果如何。
4、盲目好奇心理和消極模仿心理
青少年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具有不成熟的特點,對新鮮事物具有神秘感,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理。如引導不當也會造成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如一些青少年由於對異性,毒品等充滿神秘感,好奇心驅使去尋求刺激,再加之自控力差,進而模仿;因好奇而模仿武俠小說、碟片中的暴力情節、色情行為而違法犯罪。而吸毒低齡化現象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也和青少年盲目好奇,消極模仿心理是分不開。
5、從眾心理
在群體壓力大,個人心理承受力小時,採取從眾行為而獲得安全感,是人的一種自然嚮往和能動適應群體生活的社會屬性——聚群性,也是人的一種社會性需要。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未成年人糾合性犯罪的特點從眾心理就是基於青少年同齡群體內相同的情感和相似的需要。從近年來的統計數據看,青少年具有一定組織的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大多數。
6、報仇心理和反社會心理
青少年期是人格形成和發展最關鍵的時期,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易表面化、直觀化。在當今多元化思維並存,各種不良社會風氣影響下,青少年更加難以正確地看待社會腐敗等問題,對社會不滿,甚至出現仇視心理,對法律、對社會信任度降低。而書本教育、老師的教導和社會現實之間的反差,也會使青少年無所適從。
青少年自我意識的突然高漲、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過強、獨立意識導致青少年產生反抗心理,容易激化矛盾,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青少年就會走上歧途。
7、嫉妒心理
「嫉妒是人之天敵」,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嫉妒心理,但關鍵在於人們怎樣去控制自己的嫉妒心,不加控制的嫉妒心,如脫僵的野馬,勢必帶來嚴重危害。未成年人中由於嫉妒而殺人和故意傷人的犯罪,也為數不少。
青少年犯罪預防對策
總體概述
一般認為,預防犯罪是一個綜合多種力量,運用多種手段,採取多種措施,以防止和減少犯罪及重新犯罪的舉措體系。這是一種廣義的犯罪預防的概念。當代犯罪學的概念更側重於「預防」,即把先於犯罪的實施而採取的有針對性的措施視為預防活動,即更注重「防患於未然」。這也是基於「預防」的本意,「預防」在漢語中的基本詞義就是「事先防備」;在英語中「prevent」也是指「防止」、「妨礙」(24)。這就是從狹義的角度所理解的「預防」的概念:「是指以消除或限制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為唯一的或主要目的的各種措施和行為的總稱。」其實筆者以為,我國一向貫徹執行的群防群治、綜合治理的基本刑事政策是正確的,我們既要重視罪前預防,但也不能忽視罪後治理,以防再犯。
青少年犯罪是一個社會問題,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說是一種社會「綜合症」。我們更應依靠全社會的力量,進行綜合治理。正像《聯合國預防少年犯罪准則》(第2條)所提出的:要成功地預防少年違法犯罪就需要整個社會進行努力;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條)也明確指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實行綜合治理。」針對前文對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試總結以下預防對策:
自身預防
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增加抵禦犯罪感染的能力,應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盡管他們還處於識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較差的階段,但對於真善美與假惡丑還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我們應當培養他們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的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自尊、自律、自強的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當然,這需要和後面要談的家庭預防、學校預防相結合,才能產生好的效果。
家庭預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應從家庭抓起。1980年聯合國第三屆預防犯罪及罪犯處理大會的有關材料指出:「家庭在所有國家中都是影響青年人生活的最重要的力量」,「家庭是最有效的社會控制媒介。」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種基本形式,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教育子女是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只養不教,是父母的失職,教子不善,則是父母的罪惡。一個家庭的環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對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個和睦的家庭,父母教育得當,能夠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從而有效地防止其犯罪心理和行為的產生。
搞好家庭預防,應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父母自身素質,優化家庭環境。
為人父母者,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愛好,給孩子做好表率。同時,這也是社會有關部門需要做的一項工作,要提高婚姻質量,加強對父母(家長)的培養,不僅要提高這些家長的科學文化知識,並且要教會他們培養、教育孩子的方法。
2、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
父母教育方法不當,過分溺愛和縱容,不僅教不好,反而把孩子推向邪路。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教訓也是深刻的。武漢一酷愛玩網路游戲的16歲少年徐某,拿起菜刀向熟睡的母親砍去,其目的是索要8000元錢。母親的臉、腰上被砍了6刀(後經搶救脫離危險)。當他逃離現場時,母親還追著喊:「伢,你把毛線衣穿上,莫凍著了!」可憐天下父母心!這都是嬌慣、縱容種下的苦果。作為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吃穿,更要注意教他們如何做人,經常觀察、了解他們在想什麼,做什麼,關心什麼事,結交什麼人,要平等地與他們溝通,多一分體貼,少一些訓斥;多一分愛護,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專橫。對於失足、犯錯誤的孩子,更應給以家庭的溫暖,絕不可棄而不管,放任自流。
3、教子不力,應承擔相應責任。
我國《婚姻法》第23條規定:「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都規定父母應當履行對未成年子女所承擔的教育義務和預防未成年犯罪的職責,但並未規定父母教育不力所應承擔的嚴厲的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我國《預防未成年犯罪法》第49條只是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的,由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誡,責令其嚴加管教。」「責令其嚴加管教」,但不管教怎麼辦?尤其是對父母已經離異(且已另外組合新的家庭)的孩子。法律應增加規定教子不力的「拘留」、「罰款」等行政責任,嚴重的可以追究刑事責任。在英國就有「孩子逃學、父母坐牢」的做法。一位母親因為女兒經常逃學,而被判監禁60天,她上訴後,盡管刑期減半,但仍要執行30天的監禁。在九屆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上,有委員就曾提出建議:針對青少年犯罪,建議在法律責任中加入對父母的處罰條文,以督促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看來,完善這方面的立法,很有必要。
學校預防
學校作為家庭的延伸,對青少年的成長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聯合國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處在《綜合性預防犯罪措施匯編》第10條中寫到:「學校對青少年的影響很大,兒童的發育成型有許多年是在為了滿足他們的教育和社會化需要而設立的各種機構中度過的。……學校能提供種種機會來倡導社會平等、文化多元性和個人的親密關系,並幫助青少年獲得道德標准、社會技能和公民的責任感。更具體地說,學校能指導學生了解他們應盡的公民義務、犯罪的性質、遵守紀律的重要性、犯罪的種種後果、刑事司法制度的工作情況以及預防犯罪的方式。」一個人如果在青少年時期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那麼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情操高尚,對國家、社會有益的人;否則,如果學校教育不力或不利,他就有可能走上歧途,甚至違法犯罪。筆者以為,學校的教育工作應該主要做到: 1、端正辦學指導思想,抓好素質教育和品德教育。
「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對未成年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以及社會生活指導和青春期教育。」(《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3條第1款)要徹底改變長期以來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做法,真正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學校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傳道」是第一位的。學校應注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培養學生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做一個高尚的人;然後才是「授業解惑」,傳授各種知識,增強將來為社會服務的本領。那種只「授業」不「傳道」的做法,是極其錯誤的。我們尤其應注意抓好「後進生」、「雙差生」的教育。對此,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3條第2款明確規定:「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一般來講,這些只是一些方面、一時的「差」,並不代表全面、永遠的差,經過認真細致的工作和教育,他們很有可能成為「先進生」,成為將來對社會有益的人 或者國家的棟梁之材。
2、努力提高教師素質,尤其注重教師政治素質和師德的培養。
「為人師表」!教師對學生的模範表率和影響作用是非常大的,有些影響是終生受益的。這方面不乏其例。要想使學生懂法,教師必須先學法,要想使學生做好人,教師必須先做好人,這就是:「教育人者,必先受教育」。這須要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國現已開始實行教師資格考試制度,應大膽改進教師制度,使教師能進能出,對那些品質低劣、不能為人「師」的人,要及時將其淘汰出局;對於那些歧視學生,動輒體罰學生的教師,要予以嚴厲處罰,直至追究其刑事責任。
3、要抓好學生的法制教育。
學校,尤其是中、小學,法制課要作為必修課,配備專門的法制課教師,不僅要搞好課堂教學,同時還要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豐富多採的法制教育活動。筆者作為三門峽市依法治市講師團的講師曾被邀請到學校給青少年講法制課,結合自己所辦案例和青少年生活實際進行講解,反映效果良好。通過這些法制教育,使廣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知道什麼行為是社會提倡和法律允許的,什麼行為是法律禁止的,什麼行為是違法的,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紀守法。
社會預防
社會預防,主要是指凈化社會環境,給青少年創造一個有利於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會環境,動員社會力量,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和保護,以控制和減少青少年犯罪。要做到 加大打擊力度,凈化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防止「黃色」、「灰色」和「黑色」這「三大污染」對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堅決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
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1、共同犯罪、結伙作案多,帶有「黑幫」性質的團伙犯罪亦有增加趨勢。
這是由青少年年齡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強等特點所決定的。他們在實施犯罪時往往有膽怯心理,總感覺一個人作案勢單力薄,所以就糾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圍」,一轟而上,既能互相壯膽,又能分工合作。據報道,今年9月在安徽合肥市蜀山區法院不公開審理一搶劫案件,18個被告中,只有一個19歲,其他均為未成年,最小的才15歲。這是一群在城市游盪的孩子,一沒錢就幾個人湊在一起,竄到街上,見人峰擁而上,先打後搶。(11)更有甚者,近幾年來不斷有青少年組成的帶有封建幫會色彩和黑社會性質的違法犯罪團伙,凈幹些打架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搶劫、敲詐錢財等違法犯罪活動,有的甚至稱霸一方。2001年,在北方某城市公園發生了一樁血案,一年僅14歲的少年被捆綁雙手,身上被打得血肉模糊,慘不忍睹。此案告破後,挖出了一個犯罪團伙。這個團伙共有32人,最大的16歲,最小的才12歲,他們成立了「好漢幫」、「神龍教」,還有敢死隊,其中有「老大」、「軍師」、「打手」等。少年「黑社會」已露端倪!
2、嚴重犯罪較多,作案手段比較野蠻和兇殘,往往是不計後果。
青少年正處在成長發育階段,生理發育很快,但心理發展卻比較慢,在思想上表現為不成熟性,容易走向歧途;並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產生感情沖動,走向極端。這些人或行凶殺人、嚴重傷害,或暴力搶劫,或實施強奸,犯罪手段惡劣,帶有一定程度的瘋狂性。比如,據報道,去年上海市一名17歲的少女因母親對其管教太嚴,竟用刀將其母親砍殺致死。在日本,2001年初,神奈川縣一所中學的兩名學生因不滿老師的耐心規勸,居然動手「修理」了8名老師長達1小時,造成2名老師下鄂骨折,一名懷孕女教師險些流產。時隔不久,日本西北部一中學生因不滿老師的訓斥,放學後用一把小刀連刺老師十刀,致老師慘死刀下。
3、突發性犯罪多,作案動機、目的比較單純,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由於青少年年齡小,社會經驗少,考慮問題比較簡單,犯罪動機單純,很少預謀,突發性犯罪比較多。筆者曾辦理的一起鄭××故意殺人被害人代理案(案發於1999年8月15日),僅僅是兩人因打檯球發生口角,鄭××就掏出隨身攜帶的匕首,將被害人連捅四刀而致人死亡。筆者還承辦過一起李××搶劫案,李××是一個高中學生,平時在班上表現、學習都不錯,在一天打檯球時,僅僅是因跟隨一個同學找另外一學校的學生出氣,主犯在打人過程掏走了30多元錢,結果李××因構成搶劫從犯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4、犯罪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齡化。
在青少年犯罪中,不少犯罪手段成人化,且有不少是智能犯罪。我們所曾辦過一起強奸案,三個被告均為未成年人,一個才15歲,但在對付舞廳小姐實施強奸時,顯得非常「老練」。另據報道,2001年2月8日,北京海淀區公安局刑偵大隊接到本市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報案,該公司在交納上網費時,發現在北京電報局的163上網帳號被人盜用,累計損失達40餘萬元。經公安部門認真排查,終於將本市第一個黑客——年輕的在校大學生盧某抓獲。(14)實際上,現在很多製造病毒的「高手」都是青少年。再者,犯罪的低齡化也比較突出。13、14歲的小孩動輒拿刀傷人、殺人,犯罪的年齡越來越小。
5、從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況來看,反復性強,再犯的犯罪率上升。
青少年模仿性強,犯罪學得很快。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違法犯罪的青少年,既有可塑性強、易於改造的一面,同時也存在著較大的反復性。在看守所、監獄的「交叉感染」,使其學會了更多的犯罪「技術」,由以前的「一面手」變成「多面手」,並且膽子更大,反偵查性更強。這恐怕是重大、惡性案件在青少年中不斷發生,並且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叄』 青少年沉迷於網路游戲而導致犯罪的案例

【玉林市博白縣公安局龍潭派出所青少年盜竊案案例】2009年10月10日早上6時許,廣西玉林博白縣公安局龍潭派出所接到轄區內群眾報警,稱其美好超市被人翻牆入內盜走部分現金及香煙等物品,具體損失不詳。

接警後,民警經過走訪了解到,約半小時前有人看見3名可疑少年提了一隻纖維袋子從報案人家門口的巷道出去了,而且目擊者還認識其中一名少年李某15歲的兒子李某某。根據現場的情況,民警斷定該案應系未成年人作案。

就在民警正在進一步調查時,又有群眾反映3名少年並沒有向鎮外方向逃離,而是提著那隻袋子龍中大路往龍潭中學走了。根據線索,由失主帶路,民警在龍潭中學內將3名少年抓獲。

經查,3名少年(張某十六歲、李某某十五歲、吳某十六歲)都是龍潭中學的在校生,於幾天前離家並逃學外出上網,他們在浪花網吧花光身上所有的錢之後還想弄點錢繼續上網。於是,其中有一名少年(李某)想到盜竊美好超市,便提議前去看看。

3人到超市後發現,超市大門緊鎖沒有人。於是,3人便合謀翻牆進入超市實施盜竊。誰知超市裡居然沒有多少現金,於是他們便「就地取材」,用小賣部里的纖維袋子將香煙、火腿腸、方便麵、飲料等盛了半袋子後倉皇逃離現場。由於在街口被人發現,三人便快速地往學校的路回去,沒想到卻被民警和失主逮了個正著。


【玉林市博白縣亞山派出所青少年搶劫案案例】2009年1月20日下午5點左右,王東和李強從網吧出來,身上僅有的20塊錢只夠他們吃頓晚飯了,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過呢?兩人合計了一下,決定鋌而走險,找個有錢的同學,搶點錢。

當天晚上8點左右,李東和王強埋伏在學校附近的一條小路上,外出的同學陸陸續續回學校了,突然隔壁班陳剛引起了他倆的注意,聽說陳剛家挺有錢的,開學的時候還是還是他爸爸開小車把他送到學校的,他倆決定就找陳剛下手,王東從地撿起一塊磚,和李強一起悄悄地從陳剛後面跟了上去,隨後兩人互相使了一下眼色,李強沖上去一手摟住陳剛的脖子,一手捂住他的嘴巴。

陳剛想反抗,王東舉起手中的磚塊威脅說:不要動,我們是求財的,再動我砸死你!兩人把陳剛拖進了邊上的樹林,逼陳剛把身上的錢拿出來,陳剛不肯,李強就隨手給了他一個耳光,陳剛還是不肯,王東舉起手裡的磚頭就砸在他頭上,流血了,陳剛不敢反抗了,李強上去從陳剛的上衣口袋搜出了50元現金。

這時,前面好像有人(註:系附近某電子廠員工楊某下班回家路過)經過,王東和李強拿著錢趕緊逃走了,陳剛找到同班同學胡某,把自己被人搶劫的事情告訴了他們,胡某隨即拿出自己的手機報警。

民警迅速展開了調查,兩個小時後,民警在學校附近的網吧里把正在上網的王東和李強抓獲,兩人對搶劫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經法醫鑒定:陳剛頭部的損傷已構成人體輕微傷。

(3)16歲逃學外出誰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網路游戲不僅僅影響了青少年身心健康,還深刻地影響了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多方面領域。

第一、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健康。

大量案例已經證明,上網成癮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甚至出現個別青少年幾天幾夜在網吧游戲因疲勞過度而猝死的極端事件。

陶醉在網路游戲中的青少年往 往深陷網吧不能自拔,勞心勞神。即便他們離開網路游戲,也常會出現頭暈、眼花、食慾下降等各種症狀。

第二、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心理學專家指出,沉迷於網路游戲的青少年由於長期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往往會把虛擬的網路世界當成現實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會與現實生活脫節,在心理 上則表現出自我封閉、自以為是等抑鬱性神經症。

這些青少年雖然能通過虛擬世界中的打拚、搏殺獲 得心理上的滿足,但他們無法從中提高自己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

因此沉迷網路游戲的人一旦回到實際生活中,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以致他們在現實的困難面前總是選擇逃避。

第三、嚴重影響青少年的正常學業。

學生上網成癮造成學習成績不合格而最終被迫退學的報道,這些年來屢見各種媒體。

相關數據表明,目前網路游戲玩家中每天玩 3 小時以下的僅占 26. 17%,玩 3 至 6小時的占 28. 17%,而每天玩到 6 小時以上的竟高達 45 . 65% 。

第四、誘發青少年誤入犯罪歧途。

對於心理發展還不成熟、行為自控能力還較弱的青少年而言,網路游戲中的暴力、色情情節極可能成為引發他們犯罪的誘因。

在我國,2001 年與網路有關的犯罪占總犯罪率的 0. 6%,2002 年 增加到 7%,2003 年達到 13 %,而到 2004 年已升至 21%。

學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學習、生活最主要的兩個場所,老師和家長與青少年學生相處時間最多,關系也最為密切。因此,老師和家長應義不容辭地發揮防範青少年上網成癮的主力軍作用。

在防範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各種措施中,不論是學校還是家長,明確限定孩子每天玩網路游戲的時間都是必要的。

『肆』 我國哪一部法律對未成年學生應盡的義務作了明確規定

我把所有的題和答案都給你了,你慢慢看。一、選擇題(從四個選項中,選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1、孫某今年十七周歲,離家出外在一建築公司打工。由於工期較緊,公司安排孫某和其他一些工人攪拌泥漿,每天工作10個小時。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建築公司僱傭孫某是違法的B、建築公司僱傭外地的未成年人是違法的C、建築公司安排孫某過重的勞動是違法的D、公司沒有違法,因為孫某已經年滿十六周歲,可以被僱傭2、小張(17周歲)夥同他人攔路搶劫,被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公訴。在法院審理期間,小張所在的學校取消了他的學籍。該學校的做法(B)。A、合法B、不合法C、與法律無關D、可以暫時取消3、對於公證的理解,下列哪項是不正確的?(D)A、公證和打官司不同。去公證的人們之間沒有發生什麼糾紛,公證只對沒有爭議的事項進行證明B、公證目的就是為了預防和減少糾紛C、如果事前進行了公證,即便將來發生糾紛,也可以提供可靠證據,便於法院處理糾紛D、未成年人也可以獨自公證事務4、根據法律的規定,我國公民有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下列哪種情形不屬於法律規定的可以獲得物質幫助的情況?(D)A、年老B、疾病C、喪失勞動能力D貧困5、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A)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A、承擔法律援助義務B、承擔法律咨詢義務C、承擔有償法律服務D、實習律師6、在下列情況下,未成年人不可以獲得法律援助?(D)A、在犯罪案件中,在法院審判階段,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法院應為其指定辯護律師提供法律援助B、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從第一次被訊問或者被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可以向當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援助C、未成年人被犯罪侵害的公訴案件中,如果經濟困難,可以申請法律援助D、未成年人涉嫌犯罪,家長已經為未成年人聘請了律師7、未成年人如果提起訴訟,以下哪種情況不可以申請司法救助?(C)A、未成年人起訴父母要求支付撫養費B、正在接受法律援助的C、有能力交納訴訟費的D、未成年人遭受了交通事故等傷害請求賠償8、17歲的小明實施的下列民事行為,哪項是無效的?(D)A、小明在全省中學生數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獲得3000元獎勵B、叔叔將自己價值1萬多元的筆記本電腦贈與了小明C、小明利用課余時間幫助鄰居的小孩學習英語,鄰居每月給他200元作為報酬D、小明利用獲得的3000元獎勵,和旅行社簽訂了旅遊合同,要到外地去旅遊,但是父母不同意9、一天凌晨,聯防員甲、丙前往一居民區查暫住證,兩人對一外地來京人員租住的房間猛敲門並高喊「開門」,屋內男子丁被驚醒問「是誰」,甲、丙不回答,丁以為是搶錢的拿一把刀躲在門後,猛地打開門朝沖進屋內的甲砍了一刀致甲重傷,丁的行為屬於(C)A、正當防衛B、意外事件C、故意傷害D、防衛過當10、下列哪種行為沒有侵犯學生的受教育權?(D)A、不讓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參加考試B、在升學、復學方面的不能享受到同等待遇C、遲送入學通知書,隨意開除學生D、讓考試不及格的學生參加補考11、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下列選項中,沒有體現對未成年人智力成果保護的是(B)A、十七歲的李某在《中學生雜志》發表了一篇文章,李某對此文章享有著作權B、張某九歲,在爸爸的指導下製作了一件木雕藝術品,張某對此作品不享有著作權C、十五歲的王某酷愛鑽研,他創作的新型酒精燈在本市各中學得到推廣,王某對此新型酒精燈有相應的專利權D、趙某十一歲,在學校組織的美術作品比賽中,趙某的國畫《松》獲得一等獎,趙某對此畫享有著作權12、於某今年十五歲,某中學學生,因強奸罪被檢查機關提起訴訟,依據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關對未成年人的特殊司法保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B)A、法院審判此案件時,應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員依法組成少年法庭進行B、由於某年僅十五周歲,所以不負刑事責任C、針對此案件,法院不能公開審理D、針對此案件,法院的判決生效以前,學校不得取消於某的學籍13、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父母離異的未成年人的保護,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C)A、未成年人的父母離異後,未與其生活的一方還有撫養義務B、未成年人的父母離異後,未與其生活的一方還有教育義務C、未成年人的父母離異後,未與其生活的一方沒有教育的義務D、未成年人的父母離異後,未與其生活的一方還有監護義務14、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規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D)。A、中小學生曠課的,學校應當及時與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取得聯系B、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歸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學校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C、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一般應當徵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D、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15、人民法院審理離婚雙方因撫養未成年人子女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應當根據(A)的原則和雙方具體情況判決。A、保障子女權益B、有利於女方C、尊重未成年人子女的意見D、根據父母雙方的經濟狀況決定16、未成年人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嚴重不良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A)依法予以治安處罰A、公安機關B、該未成年人所在學校C、人民法院D、教育局17、下列行為中,沒有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社會保護的是(C)A、剝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B、向未成年學生租淫穢書刊C、讓未成年學生勤工儉學D、強迫子女棄學經商18、無業青年李某以100元「辛苦費」為誘惑要高一學生張某將學校一台電腦偷出來,並威協張某,如果不按其意思,將會受到毆打。張某將情況向學校反映,學校應當向(B)報告A、民政部門B、公安機關C、居委會D、教育局19、下列屬於違反治安管理、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有(D)①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②偷竊、騙取、搶奪、敲詐勒索公私財物的③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④非法攜帶匕首、三棱刀、彈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0、半夜的時候,有個小偷到小明家裡偷東西,小明爸爸在和小偷搏鬥的時候,把小偷的胳膊打成骨折。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C)A、小明爸爸打傷了人,是要負責任的B、盡管小明爸爸打傷的是小偷,但是還應負責任C、小明爸爸是和小偷搏鬥時把小偷打傷的,所以不負責任D、不管打傷的是誰,打傷了人就是不對,都要負責任21、下列哪種情況下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承擔責任?(C)A、學生違反法律規定和學校紀律,實施自己知道的危險行為B、學生不聽學校、老師的勸告和告誡仍然實施有危險的行為C、學生離開學校後學校沒有及時通知監護人D、自己知道身體有疾病或者是特異體質,但是沒有及時告訴學校22、我國的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其中附加刑包括罰金、(C)和沒收財產。A、管制B、拘役C、剝奪政治權利D、賠禮道歉23、在預防學生實習過程中的傷害事故中,下列哪個做法是正確的?(C)A、學校組織同學們到危險場所實習B、每天的實習時間超過八個小時C、為學生購買意外傷害保險D、沒有在實習之前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24、未成年人的下列哪項行為不屬於送入專門學校的條件?(C)A、結伙滋事,擾亂社會治安B、攜帶管制刀具,老師教育後仍然不改正C、考試經常不及格D、多次賭博或者屢教不改25、禁止在(C)附近開營業性歌舞廳,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A、居民住宅區B、廠礦企業C、中小學校D、商業區26、人民法院對()周歲以上不滿()周歲的未成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C)A、1416B、1618C、1418D、142027、梁某今年剛滿十七周歲,因搶劫罪被檢察院提起公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B)A、此案不可以公開審理B、人民法院審判此案,應當由熟悉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C、針對此案,法院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D、如果梁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應當將其與服刑的成年人分別關押、管理28、下列哪項不是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養期間應當學習的內容?(D)A、文化知識B、法律知識C、職業技術教育D、身體鍛煉29、16歲的林林在小區內被兩個「朋友」攔住,要求幫助望風,他們要去盜竊摩托車。一開始林林不同意,但是他們說:「你只管望風,出了事情也不要你負責,不要那麼膽小」。下面哪個選項是正確的?(D)A、由於怕被嘲笑,林林答應幫助望風B、林林只管望風,沒有親手去偷摩托車,所以他的行為不構成犯罪C、林林只管望風,也沒有要賣掉摩托車後的一分錢,所以他的行為不構成犯罪D、林林和其他兩個人構成盜竊罪30、下列哪個選項是錯誤的?(A)A、只有直接面對面的口頭勸說、利誘等才可以構成教唆行為B、自己不實施犯罪,但是通過利誘、請求、勸說、要求幫忙等方式教唆他人實施犯罪行為,仍然構成犯罪C、我們應該注意不要成為被教唆的犧牲品,不管別人怎麼勸說、利誘,朋友交情多麼好,違法犯罪的事情不能做D、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31、下列哪個選項是錯誤的?(C)A、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如果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的防止了犯罪行為的發生就是犯罪中止B、自動放棄犯罪,是指在有條件能夠實施犯罪時自己不想再繼續實施了C、只要著手實施犯罪,即便中途自動放棄,都要受到同樣嚴厲的處罰D、對於主動中止犯罪的行為的,沒有造成損害的應該被免除處罰,沒有造成損害的應減輕處罰32、《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嚴重不良行為」是指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下列哪些行為不屬於「嚴重不良行為」?(A)A、經常曠課、進入游戲廳B、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C、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D、參與賭博,屢教不改33、下面行為中哪項沒有妨害社會秩序?(C)A、在足球場看比賽大叫大鬧,投擲汽水瓶,發泄不滿B、拉幫結派,經常發生械鬥,群毆C、經常逃學,在成績單上模仿家長簽字D、侵入政府或企業網站,惡意破壞,製造病毒34、下面的行為中哪項沒有妨害社會公共安全?(D)A、在網上散發影響安全的恐怖信息B、在公共場所投毒C、對同學進行恐嚇和打擊報復D、在鐵路上朝飛馳的火車投擲石塊35、中學生怎樣做才能防範不良行為,遠離違法犯罪,下面哪個選項是錯誤的?(C)A、自覺抵制不良意識侵蝕,加強道德修養B、學好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C、只要不侵犯我的利益,別人的事讓別人去處理,不惹是非D、增強防範意識,機智靈活地同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36、王某等4名在校學生沉湎於網路游戲和聊天,手頭的零用錢遠遠不能滿足他們上網的需要時,他們便產生了盜竊的邪念。3個月之內,4人先後多次入室盜竊27100元現金及手機、手錶等物,案值近3萬元。他們的行為違反了(B)A、《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7、下面哪些行為應該依法從重處罰?(C)A、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對未成年人和兒童實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B、向未成年人出租、出售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的圖書、書刊、音像製品等出版物的C、引導、教唆或者強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賣淫的D、企業事業組織、個體工商戶非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38、高一學生王某為了躲避持刀搶劫的李某的追趕,在一胡同拐彎處撞開住戶的大門進入躲避,由於慌忙,不慎將房中老太太撞倒在地後造成成重傷。刑法上將王某的行為稱為(B)A、正當防衛B、緊急避險C、意外傷害D、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39、網路犯罪不包括(C)A、侵害、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B、盜用市民上網帳號獲利C、在網上下載電影D、通過網路尋找犯罪目標或者模仿網路游戲,在現實中實施犯罪行為40、在被人「邀請」犯罪時,下列哪個選擇是錯誤的?(A)A、為了顯得自己仗義不會拒絕,挺身前往B、被脅迫的去犯罪時,斷然拒絕,然後及時向家長、老師或者公安機關規定。C、如果情況緊急,確實受到暴力威脅,也可以採取「周旋」措施,口頭先答應,等到能夠脫身的機會D、有機會報警時趕緊報警41、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下列(C)屬於社會保護中的禁止性規定。A、任何組織和個人在用工時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B、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C、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圖書、音像製品D、學校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應當加強思想教育42、未成年學生發生傷害事故,哪些情形下學校不應承擔責任。(D)A、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有關標准、要求的B、學生在校突然生病,學校沒有及時送到醫院,延誤治療C、學生沒有按時到校,老師發現後沒有通知家長,學生溺水死亡D、學生在籃球比賽中意外受傷43、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強未成人的(C)A、防範意識B、道德素質C、法制觀念D、文化素質44、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規定,對於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准備就業的未成年人,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用人單位應當將(B)納入職業培訓的內容。A、科學知識,文化知識B、法律知識,預防犯罪C、生理知識D、文化知識45、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兒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樂設施,不得有害於兒童的(B)A、發育、成長B、安全、健康C、生活、教育D、心理二、判斷題1、雖然法律允許招收已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但是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2、打官司要有證據,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有責任提交證據。(√)3、小洋與亮亮發生矛盾,他沖動之下將亮亮扎傷,因此被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亮亮的父母要求賠償,但是小洋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經被判刑了,已經受到了懲罰,所以不同意賠償。(×)4、作為未成年人如果要公證的話,必須得到父母或者其他的監護人同意,或者由他們來代理。(√)5、網吧不得接納未成年人進入營業性場所。(√)6、年滿18周歲以上,或者16周歲以下不滿18周歲但已經參加勞動,以勞動收入養活自己,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7、公證也是訴訟活動的一種。(×)8、萍萍被車撞傷了,但是肇事司機拒絕賠償,別人都勸萍萍的父母到法院去告司機,萍萍的爸爸說,家裡這么困難,交不起訴訟費,法院肯定不會受理。(×)9、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10、作為未滿十八周歲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與別人訂立合同的,都是無效的。(×)11、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12、顧客在超市偷了東西,超市有權利對顧客罰款。(×)13、我國已經加入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該公約對我國生效。(√)14、緊急避險所躲避的危險應該是正在發生的危險。這種危險可以是別人的不法侵害行為,如正在進行的犯罪行為,也可以是來自動物的侵襲、緊急災害等情況。(√)15、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16、對學生體罰是違法的,但是老師可以批評侮辱學生。(×)17、學生在實習期間發生的傷害事故,與學校沒有關系,一律由實習單位承擔。(×)18、學校和實習單位應當加強對實習學生的實習勞動安全教育,要為實習學生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相關保險。(√)19、普通高級中等學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機構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入學,不得因其殘疾而拒絕招收。(√)20、民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與公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都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2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也是要被處罰的。但是應從輕或者減輕處罰。(√)22、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法院一律不公開審理。(√)23、攜帶管制刀具是一種防身行為,不違反法律。(×)24、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有關主管部門和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25、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也屬於共同犯罪。(×)三、填空題(請將正確的答案填在橫線內)1、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是一年,從勞動者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2、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3、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緊急避險。4、專門學校是矯治和教育具有嚴重不良行為未成年學生的學校,一般針對14周歲至18周歲的未成年。5、專門學校畢業的未成年學生在升學就業方面與其他學校的學生具有平等權利,其他人不得歧視。6、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7、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從輕、減輕的原則。8、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9、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是共同犯罪。10、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11、攜帶凶器搶奪的,依照刑法定罪處罰。12、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3、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中小學參加意外傷害保險。14、根據收養法的規定,收養人和送養人解除收養關系時,養子女年滿10周歲以上的,應當徵得本人同意。15、根據繼承法的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四、主觀題請根據《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中的相關內容,在熟練掌握基礎法律常識和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普法教育活動的基礎上,通過學習、體驗等方式,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優勢,以報告、作文、書畫、動漫、攝影等形式(題材不限、內容不限)完成。

熱點內容
合同法關於轉包漁利 發布:2024-12-28 10:48:07 瀏覽:609
什麼辦法治療打呼嚕 發布:2024-12-28 10:26:34 瀏覽:799
法院審判被告 發布:2024-12-28 10:12:35 瀏覽:884
哪個軟體能免費法律咨詢 發布:2024-12-28 10:10:26 瀏覽:740
律師紀律 發布:2024-12-28 10:08:56 瀏覽:81
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時限 發布:2024-12-28 10:01:39 瀏覽:682
香港律師發型 發布:2024-12-28 09:54:23 瀏覽:269
楊爍律師 發布:2024-12-28 09:52:56 瀏覽:170
獲嘉博苑律師 發布:2024-12-28 09:38:16 瀏覽:640
行政法林鴻潮88表格 發布:2024-12-28 09:35:59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