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刑事法律責任重大案例

刑事法律責任重大案例

發布時間: 2024-08-27 13:38:40

㈠ 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都有哪些

一、賴小民受賄、貪污、重婚案
這是金融領域一起觸目驚心的腐敗大案,賴小民,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原董事長,2021年1月5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貪污罪和重婚罪判處賴小民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賴小民之所以因貪腐而被處以極刑,判決書中四個醒目的「特別」給出了答案:受賄數額特別巨大、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犯罪行為的社會影響特別惡劣、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司法機關最終認定,從2008至2018十年時間里,賴小民收受、索取的財物共計摺合人民幣17.88億元,是迄今為止人民法院受理的職務犯罪案件中受賄數額最大的貪官。
賴小民不但受賄數額特別巨大,而且犯罪情節特別嚴重,具有主動向他人索取賄賂等多項依法從重情節,賴小民的絕大部分受賄行為發生在黨的十八大之後,屬於典型的不收斂、不收手,頂風作案,犯罪行為的社會影響特別惡劣。
為了滿足個人的貪欲,賴小民違背國家政策,參與一些明令禁止國有金融機構涉足的項目,最終導致一些巨額投資放債業務出現問題,資金難以收回,對國有金融企業的經營管理秩序造成嚴重侵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金融風險,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法院認為,賴小民到案後,雖然有重大立功表現,但賴小民的四個「特別」,使其具有的「重大立功表現」情節不足以從寬處罰。賴小民提起上訴後,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1年1月2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對賴小民執行了死刑,巨貪伏法、罰當其罪。
二、侵害英烈名譽、榮譽刑事第一案
中國西部邊陲,喀喇昆侖高原,2020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雙方協定,悍然越線挑釁。陸軍某邊防團團長祁發寶帶領幾名官兵據理交涉,遭到了對方的暴力攻擊。面對數倍於己的外軍,祁發寶和戰友們與對方展開殊死搏鬥,誓死捍衛祖國領土主權,祁發寶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以及戰士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英勇犧牲、以身殉國。

2021年2月,5位衛國戍邊官兵的英雄事跡首次被公開,「寧將鮮血流盡,不失國土一寸」,他們張開雙臂把胸膛迎向外軍的一幕令無數國人感動落淚,烈士陳祥榕寫下的「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深情告白引發了全社會的情感共鳴。

然而,2月19日上午,一個微博名為「辣筆小球」的博主先後發布了兩條微博,歪曲衛國戍邊官兵的英雄事跡,詆毀貶損衛國戍邊官兵的愛國精神。「辣筆小球」這兩條「辣眼睛」的微博在網路上迅速擴散,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引發公眾強烈憤慨。
2月20日,網名「辣筆小球」的犯罪嫌疑人仇子明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以往對於此類案件大都是追究民事責任,2021年3月1日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專門增設了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標志著我國在英雄烈士名譽、榮譽保護方面民事、行政、刑事三個層級的規制措施全面建立。「辣筆小球」案成了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設立後的全國首案。

2021年5月31日,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法院以被告人仇子明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八個月;宣判後,仇子明未提出上訴。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法院刑庭庭長 楊浩: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人民群眾對於這個行為的反應非常強烈,可謂是群情激憤,我們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完全符合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犯罪構成的。
三、「10·18」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
一個電話、一條簡訊,或冒充客服退貨退款、或冒充公檢法人員威嚇哄騙、一次「中獎」帶來了一連串陷阱、甜言蜜語背後暗藏著凶險的「殺豬盤」,近年來,電信網路詐騙套路層出不窮,屢打不絕。電詐「毒瘤」、民之公敵;鏟除公害,民之所盼。

打防管控,以「打」為先,各級政法機關以法為劍,全鏈條嚴懲電信網路詐騙犯罪。2021年4月,「10·18」特大系列電信詐騙案在成都鐵路運輸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這是一起作案手法隱蔽、涉案人數眾多、涉案金額特別巨大的跨境詐騙犯罪。法院查明,2019年3月,主犯蘇某某等人在菲律賓設立電信網路詐騙窩點,僱傭被告人朱某某、董某等100餘人,利用交友軟體推薦虛假賭博網站,誘騙1500餘名被害人充值參賭,涉案金額共計1.04億余元。2021年6月16日,成都鐵路運輸兩級法院集中公開宣判,涉案的98名被告人分別因犯詐騙罪、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被判處十二年至一年不等有期徒刑,其中判處五年以上刑期的35人,重刑率達40%,98名被告人被判處罰金共計2400餘萬元。

成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10.18」特大跨境電信網路詐騙案審判長 徐翔:堅持刑事打擊、經濟打擊雙管齊下,用足、用盡從嚴打擊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法律手段,形成對於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高壓(打擊)態勢。
猛葯去痾、重拳生威,「10·18」系列案件審判的從嚴從重、依法嚴懲,有力震懾了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彰顯了司法為民、除「騙」務盡的立場與力度。
四、百香果女童被害案
這是一起讓人不忍重提卻又難以釋懷的侵害未成年人兇案。廣西欽州靈山縣小學生楊曉燕,遇害時年僅10歲,人們痛惜地把她叫做「百香果女童」。
2018年10月4日中午,曉燕獨自在家附近售賣百香果,正當她走在回家的小路上,一雙邪惡的眼睛盯住了曉燕。

同村村民29歲的楊光毅,當看見曉燕獨自一人在售賣百香果,頓時產生了邪念,將曉燕劫持到了附近的山上,曉燕大聲呼救,楊光毅掐緊曉燕的脖子,導致女童當場昏迷,隨後,楊光毅使用折疊刀、蛇皮袋等作案工具,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殘忍手段將10歲女童奸殺。
案發第二天,面對警方的詢問,楊光毅拒不承認自己作案。案發兩天後,楊光毅在其父親的陪同下到靈山縣公安局伯勞派出所自首。
2019年7月12日,欽州中院以強奸罪一審判處楊光毅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楊光毅不服,提出上訴。2020年3月25日,廣西高院作出二審判決,改判楊光毅死刑,緩期二年執行,依據是楊光毅投案自首,可以依法從輕,改判死緩。
二審改判後,一石激起千層浪,百香果女童遇害案引發公眾熱議,如果惡魔可以因為自首而被法律寬恕,那如何依法保護未成年人?
楊家共有五個孩子,曉燕的父親在她一歲時因見義勇為離世,全家六口人的生活一直靠母親打零工勉強支撐,喪女之痛與改判結果,讓曉燕的母親無法接受,於是委託律師向廣西高院提起申訴。

被害女童的母親:太無辜了,這世上有這樣的公道嗎?
正義不可缺席,罪刑終有法定。2020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對楊光毅強奸一案調卷審查,經過近6個月的依法審查,2020年1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再審決定,指令廣西高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再審。

2020年12月15日,楊光毅一案在靈山縣人民法院不公開開庭審理。2020年12月28日,廣西高院公開宣判,撤銷原二審判決,改判楊光毅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認為,原審被告人楊光毅犯罪動機卑劣,犯罪手段特別殘忍,犯罪情節特別惡劣,危害後果特別嚴重,既違國法,又悖天理,更逆人情,雖有自首情節,不足以對其從寬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監督庭副庭長 羅智勇:嚴厲懲處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犯罪行為,是我國法律的明確規定和一貫立場。保護未成年人就是保護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最高人民法院對於性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歷來持零容忍的態度。
五、中國證券集體訴訟第一案
2018年10月16日,一篇揭露康美葯業貨幣資金造假的文章出現在網上,康美葯業股票當天盤中觸及跌停,之後連續三天跌停,市值腰斬,數萬名股民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證監會立案調查顯示:康美葯業2016年年報虛增貨幣資金225.8億元;2017年年報虛增貨幣資金299.4億元;2018年半年報虛增貨幣資金361.9億元。這是A股市場史無前例的最大規模財務造假,造假數額之大、手段之惡,震驚市場。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是證券市場的一顆「毒瘤」,嚴重傷害廣大股民的合法權益,危及市場秩序和金融穩定發展。此前,對於此類行為的行政處罰只能處以幾十萬的頂格罰款,如此惡劣的造假,違法成本卻極低。
但公正不會一直缺席,這一次被割的不再是「韭菜」,財務造假者自己終於躺在了砧板之上。

2020年3月1日,我國新《證券法》開始實施,明確引入了中國特色的集體訴訟制度,對典型重大、社會影響惡劣的個案將依法啟動集體訴訟,集體訴訟降低了維權成本,提高了違法成本,這起上市公司最大規模造假案也因此成為中國證券集體訴訟首案,涉案投資者人數超過5萬人,絕大多數為中小股民。如果勝訴,5.2萬名原告將創下我國司法領域獲賠人數之最,5.2萬名原告的訴訟,將如何開庭審理呢?

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研究院院長 李曙光:證券法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條款,這一次增加了,就是要搞中國特色的代表人訴訟制度,那麼只要特別代表人訴訟一發起的話,它就是覆蓋所有的中小投資者。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金融審判庭庭長陳舒舒:因為我們這個集體訴訟是以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方式來進行的,投資者他只要知道有這個集體訴訟在進行,一不花錢,二不花時間,三也不需要本人來親身參與整個開庭宣判的過程。
2021年11月12日,隨著廣州中級人民法院的法槌敲響,長達近三年的康美葯業財務造假案當庭宣判,康美葯業等相關被告承擔投資者損失總金額約24.59億元,賠償金額之高創下了國內A股市場同類案件之最。
六、民法典「自甘冒險」適用第一案
2020年4月20日,當時70歲的宋某與其他球友在北京某公園內進行羽毛球三對三比賽,激烈較量當中,周某殺球進攻、大力暴扣,宋某伸手舉拍,防守未果,當場被羽毛球擊中了右眼。

事發後,宋某三次去醫院就診,診斷結果為右眼外傷性人工晶狀體脫位,右眼最佳矯正視力為0.05,接近失明,並支出醫療費7170.73元。對此,宋某認為周某明知道他年齡大、反應慢,眼睛曾受過傷,但仍然選擇大力扣球,雖不存在故意,但存在重大過失,於是將周某訴至法院,要求賠償。
2021年1月1日,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正式實施,2021年1月4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此案,這是民法典中「自甘風險」原則首次在庭審實踐中應用,成了公眾高度關注的焦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宋某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對抗性競技比賽,應認定為「自甘風險」的行為,當庭判決,駁回了原告宋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民法典實施一年來,一個個紙面上的法律走進日常生活成了裁判規范與行為准則,腹中的胎兒是否有繼承權、高空拋物受害者如何維權、見義勇為是否會被訛詐,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彰顯了民法典「民」字當頭,以民為本,正在成為「百姓生活的網路全書」。
七、「人臉識別」第一案
「掃碼」與「刷臉」現在已經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態。2019年4月,浙江杭州市民郭兵花費1360元,購買了一張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暢游365天」的雙人卡,並確定以指紋識別方式入園游覽。同年10月,園方將指紋識別升級為「刷臉」入園,並要求用戶錄入人臉信息,否則將無法入園。「刷臉」認證在大多數人看來就是對著手機點點頭、眨眨眼的事兒,但郭兵認為人臉信息屬於高度敏感個人隱私,野生動物世界無權採集,不接受人臉識別,要求園方退卡。園方則認為,從指紋識別升級為人臉識別,是為了提高效率。雙方協商無果,郭兵一紙訴狀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了法庭。

原告 郭兵:我就發了一個朋友圈,我還感嘆我說這家公司收集這個敏感個人信息越來越過分了,這種行為不僅僅是侵犯我一個人的合法權益,我說所有的年卡用戶包括一些可能要去辦年卡的用戶,他其實都會受到影響。

2020年11月,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賠償當事人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1038元,駁回了郭兵提出的其他訴訟請求。對於判決結果,郭兵與野生動物世界均不服判決、提起上訴。這起因為「刷臉」而「刷」出的訴訟,成為我國「數字經濟背景下人臉識別糾紛第一案」,引發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2021年4月9日,備受關注的「人臉識別第一案」二審在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法院判定,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郭兵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以及指紋識別信息;並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履行完畢。
杭州市中級法院主審法官韓聖超:法院是旗幟鮮明地提出,只有在消費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經營者才能收集使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而且必須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
八、吳春紅申請再審無罪賠償案
2020年4月1日是吳春紅永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被宣告無罪釋放,從開始被羈押服刑到重獲自由之身,已經過去了整整5612天。
2004年11月,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兩名幼童食物中毒、一死一傷,同村村民吳春紅被認定為兇手。在此後的三年時間里,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三次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吳春紅死緩,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三次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2008年,商丘中院第四次開庭判處吳春紅無期徒刑,從此,吳春紅和家人走上了多方申訴的漫漫長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讓公平正義前所未有地深入人心、落地有聲,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讓一起起冤錯案件相繼依法得到糾正。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指令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吳春紅案,2020年2月24日,河南省高院作出再審判決,撤銷一、二審判決,宣告吳春紅無罪。

吳春紅:終於盼來了,判了無罪,當庭釋放,我心裡蠻激動。
沉冤昭雪,無罪歸來,盡管無妄的牢獄之災已經結束,但失去自由的五千多個日夜、身心所遭受的痛苦煎熬,成為了吳春紅難以癒合的創傷。2020年6月,吳春紅向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國家賠償。
2020年8月,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國家賠償決定書》,決定賠償吳春紅侵犯人身自由賠償金194萬余元,精神損害撫慰金68萬元,並向吳春紅賠禮道歉。
吳春紅認為賠償金額偏低,向最高人民法院遞交了國家賠償申請復議書。在冤錯案件中,受害人最大的傷害來自精神損害,在中國法治進程中,一些「特例」的出現會為前路標注下鮮明的路標。2021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2020)最高法委賠25號國家賠償決定,將原來的68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提高至120萬元。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紅:吳春紅他由於刑事案件的錯判執行,導致他遭受到了精神上的巨大的痛苦,他的身體患了多種疾病,也影響到他的生產生活了,賠償委員會所做的決定可以說對於司法解釋將來的適用起到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九、種子套牌侵權糾紛案
種子是農業的「晶元」,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事關農業科技自立自強。黨總書記強調,要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金粳818」水稻品種是由天津市水稻研究所研發的植物新品種,江蘇金地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對其享有獨占實施許可權。江蘇親耕田農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未經許可,通過微信群尋找潛在的交易者,收取會員費後提供「金粳818」種子交易信息,根據買家的需求安排送貨。
金地公司認為親耕田公司的行為構成侵權,向法院訴請判令親耕田公司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300萬元。親耕田公司稱其僅是向種子供需雙方提供自留種子信息,由供需雙方自行交易,並未銷售被訴侵權「金粳 818」稻種。

一審法院認為,親耕田公司為達成涉案種子交易提供幫助,構成侵權,並適用懲罰性賠償,判決支持金地公司全部訴請。
親耕田公司不服判決,提起上訴。最高人民法院二審認為,應認定親耕田公司系交易的組織者、決策者,構成銷售侵權,對一審法院認定的幫助侵權予以糾正。親耕田公司未獲得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違法銷售「白皮袋」種子,侵權行為情節嚴重,一審法院按照賠償基數的二倍適用懲罰性賠償正確,故判令駁回上訴

㈡ 高分求刑法案例及解析!!!

已發送更詳細的案例。

㈢ 好的刑法案例啊~~~~~~~~急需啊`````````````

刑法案例分析
一、 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內犯罪
[案情]
被告人:某甲,男,33歲,前蘇聯人,副駕駛員。
1985年12月19日,被告人某甲與機長某乙等機組人員,在原蘇聯境內駕駛47845號安一24型民航客機,執行某市民航局101/435航班任務。當飛機飛到東經118。09』00",北緯52。40』00」上空時,被告人趁領航員上廁所之機,以機艙出機械故障為由,將機械師騙出駕駛艙,隨即鎖上駕駛艙門,扭動自動駕駛儀,持刀威逼駕駛飛機的機長某乙向中國方向飛行,機長被迫改變航向,19日14時30分許,該機降落在我國黑龍江省某縣某鄉農田裡。
[問題]
某甲在我國領域內犯罪是否適用我國刑法?
[判決]
法院判決認為,被告人某甲以暴力手段劫持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飛入我國境內,其行為危害了公共安全,構成了犯罪,應依照中國刑法論處。
[法理分析]
本案涉及我國刑法的空間效力問題,被告人某甲雖是外國人,但我國司法機關有權對其犯罪行為行使司法管轄權。因為:第一,某甲劫持航空器,已違反我國參加的《東京公約》、《海牙公約》和《蒙特利爾公約》的通知規定,「如發生外國飛機被劫持在我國降落等有關涉外事件,應按我國法律,並結合上述三個公約的有關規定處理」,同時符合我國《刑法》第九條所規定的中國應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第二,我國《刑法》第6條第13款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某甲不是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有關刑事責任問題,不需要通過《刑法》第11條之規定解決,「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問題,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即不屬於「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某甲的犯罪行為雖始
於我國領域之外,但其犯罪結果卻發生在我國領域以內,依照我國的有關規定,屬於我國領域內犯罪,所以,應適用我國刑法,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二、 中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罪
[案情]
被告人:嚴某,男,38歲,中國公民,我國駐某國大使館的汽車司機。被告人嚴某先後利用駕車去機場接送外國人員、代表團成員的機會,在駐在國首都機場行李處多次進行盜竊,陸續竊得大量外幣現鈔,以及手錶、照相機等財物,共摺合人民幣10萬余元。
[問題]
嚴某在我國領域外犯罪是否應依我國刑法論處?[判決]法院判決認為,嚴某系中國公民,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國外多次秘密竊取他人財物的行為已構成犯罪。應依中國刑法論處,判處其有期徒刑10年。
[法理分析]
根據我國《刑法》第264條規定,人民法院對嚴某以盜竊罪定罪判刑是正確的。中國公民嚴某在我國領域外犯罪,是否適用我國刑法,這是本案的關鍵。我國《刑法》第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據此可知,其一,嚴某的盜竊行為,按照犯罪地的法律應受處罰;其二,嚴某的盜竊數額特別巨大,依照我國《刑法》第263條規定,其法定最低刑為10年;其三,嚴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所以,應依我國刑法規定,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法院判決完全正確。

[案情]
被告人:某甲,男,32歲,外國公民。
被告人外國公民某甲,潛入我國駐該國大使館行竊,被我國大使館工作人員李某發現,為脫逃李某的抓捕,某甲用刀將李某刺傷後逃走。
[問題]
試問某甲在我國領域外犯罪可否適用我國刑法?[判決]法院判決認為,外國公民某甲的行為,侵害了我國國家和公民的合法利益,觸犯了我國刑法,已構成搶劫罪,可以依我國刑法論處。
[法理分析]
各國刑法的適用范圍,特別是對於外國人在本國領域外犯罪的效力范圍,按理應由國際法加以規定,但目前由於國際法尚未明確規定,所以只能由各國依本國國內法來規定。對於外國人在本國領域外犯罪,各國在立法上一般採用保護原則和普遍管轄原則,來確定本國刑法的適用范圍,我國亦然。我國《刑法》第8條規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外國公民某甲的行為,已經侵害了我國國家和公民的合法利益,觸犯了我國刑法,構成了搶劫罪。按照我國《刑法》第263條規定,搶劫罪的最低法定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搶劫罪是一種嚴重犯罪,各國刑法都將其作為犯罪加以處罰。因此,對於外國公民某甲的犯罪,可以適用我國刑法。另外,根據《關於防止和懲處侵害應受國際保護人員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約》,某甲的行為已經構成侵害應受國際保護人員罪,同時還屬於一種侵害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的國際犯罪。因此,按照國際法的原則,也應適用我國刑法。

三、 犯罪概念
[案情]
被告人:喬甲,男,18歲,待業青年。
被告人喬甲因家中人多房少不能住,於1993年6月到其叔喬乙家借宿。同年9月28日,喬甲在叔喬乙家午睡後,閑著無事,想找本雜志翻閱,就隨手拉喬乙忘了上鎖的書桌抽屜,發現內有一疊嶄新的10元面值人民幣,喬甲頓起貪心,趁家中無人,偷偷從中抽走50元。由於喬乙大意,沒有發現其抽屜內短少的現金。喬甲見第一次竊取得逞後,膽子越來越大,又分別於同年10月、1994年3月兩次趁喬乙不在意,共竊取其人民幣600餘元。當喬甲又於1994年6月10日趁喬乙家無人之機,打開抽屜欲尋找現金時,不料被躲在家裡逃學的喬乙之子喬丙發現,遂案發,隨後喬甲家屬代其償還了喬乙的損失。喬乙曾到公安機關要求不要處理喬甲。
[問題]
喬甲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判決]
法院判決認為,被告人喬甲,雖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客觀上實施了秘密竊取他人財物的行為,但其社會危害性不大,情節顯著輕微,可不作犯罪處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3條的規定,對喬甲宣告無罪。
[法理分析]
民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任何行為,如不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時,均不構成犯罪,因此《刑法》第13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本案被告人喬甲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客觀上實施了竊取他人財物的行為,因而其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綜合全案情況看來,其犯罪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應不認為是犯罪。原因有三:其一,被告盜竊的是其同住親屬的財物
,而且數額相對不大。案發後,被告的同住親原喬乙不要求追究喬甲的刑事責任,而且喬甲的家屬已對喬乙的損失作了賠償,故喬甲的盜竊行為不像一般盜竊犯罪那樣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其二,喬甲的盜竊數額雖達到盜竊罪所要求的「數額較大」的標准,但盜竊的數額是否較大,不是區分盜竊罪與非罪界限的唯一標准,還應綜合其他犯罪情節考慮。被告人喬甲採取的是趁喬乙不注意而秘密竊取的方法獲得財物的,不像其他盜竊犯罪分子那樣用拔門撬鎖、挖牆掏洞等性質比較惡劣的手段,並且喬甲每次竊取的財物數額很少,而不是將所見到的喬乙財物全部拿走,因而綜合本案的全部情況看,喬甲的盜竊行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其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盜竊自己家裡的財物或者近親屬的財物,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對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在處理時也要同在社會上作案有所區別。」所以,喬甲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法院對被告人喬甲作出無罪判決是正確的。

四、 犯罪主體
[案情]
被告人:張某,男,21歲,某食堂炊事員,擔任炒菜工作。
被告人張某於1992年3月至1993年5月期間,利用其在食堂幫忙賣飯、菜的機會,多次私自截留飯、菜票,共合計人民幣700多元。爾後,被告人張某通過劉某、李某、王某將這些飯、萊票銷售給個體戶鄭某,從獲贓款600餘元。被告人張某已與其他人將贓款全部揮霍掉。
[問題]
犯罪構成的主體要件有何特徵?
[判決]
法院判決認為,張某行為已構成貪污罪,應以貪污罪論處。
[法理分析]
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依法對自己的罪行應負刑事責任的人或者單位。根據我國刑法規定,作為犯罪主體的人,只有達到一定年齡並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才能成為犯罪主體。任何犯罪行為,都是一定的犯罪主體實施的。沒有犯罪主體,就不可能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也不可能有危害社會的故意或過失、從而也就不會有犯罪。具體而言,首先,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是犯罪主體的必要條件之一,所謂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法律規定行為人對自己的危害行為負刑事責任所必須達到的年齡。根據我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大致可分為:第一,未滿14周歲的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第二,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第三,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都應當負刑事責任。其次,刑事責任能力又是犯罪主體的必要條件。所謂刑事責任能力,就是指一個人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亦即一個人辨認自己行為的性質、意義和後果並自覺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實施對社會造成危害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例如《刑法》第18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最後,犯罪主體依照刑法分則具體犯罪構成的不同要求又可分為一般主體和特殊主體,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具有責任能力,是任何一個犯罪主體必須具備的條件,只要具備上述條件的犯罪主體,是犯罪的一般主體,除此以外,還要求具有一定身份的人才能構成的犯罪主體,是犯罪的特殊主體。犯罪的主體從其在定罪量刑上的作用看,有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特殊主體和影響刑罰輕重的特殊主體。依照上述犯罪構成主體要件的基本特徵分析此案,張某的行為應定盜竊罪,而不是貪污罪,因為被告人張某不具備貪污罪的主體要件。《刑法》第382條規定:「貪污罪的犯罪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所以,那些直接從事生產活動的工人和農民並不能構成貪污罪的主體。張某擔任食堂炒菜工作,從事服務性勞務工作,不具備貪污罪的主體身份。本案中區分是否具備貪污罪主體身份的根本標志在於被告人是從事公務還是從事勞務。公務是依法擔任公職或受託暫時擔任公職的人員從事管理國家和集體、社會事務的職務活動。而勞務則是工人、農民、私營工商業者直接進行物質生產或提供勞務的活動。對張某來說,他作為一名食堂的炊事員,屬於服務性勞務人員,其經常在食堂幫忙賣飯、菜,收飯菜票的行為顯然不是屬於受委託從事公務,因此,張某也就不可能成為貪污罪的主體。法院判決對張某行為的定性是錯誤的。

五、 犯罪的主觀方面要件
[案情]
被告人:胡某,男,28歲,農民。
被告人胡某之妻唐某系四川人,多次與其好友張某(女,22歲,未婚)通信,說河南生活條件好,她僅利用農閑幫人加工衣服,每月可掙500等。於是,張某也想到河南來,寫信告訴唐某幫她找一合適人家,並要胡某到四川接她,胡某在臨去四川之前找到鄰村青年周某說要為他從四川介紹一個媳婦,並要求周某提供500元作路費,周某滿口答應,遂給胡某500元,胡某到四川後,聽張某說,她表妹陳某(21歲,未婚)也想到河南結婚,問胡某是否可以帶她一起去,胡某隨即應允。回到河南後,胡某將張某介紹給周某為妻,又將陳某介紹給其一個遠房親威梁某為妻,並以分擔路費的名義,向梁某索要現金500元,梁某因胡為其介紹對象而非常感激,要多給胡某200元,但胡某隻收了500元。張某、陳某二女均感婚後生活很滿意。
[問題]
胡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判決]
法院判決認為,被告人胡某雖然將張某、陳某兩位婦女介紹給他人為妻,又收取了他人的財物,但由於被告人胡某不具有出賣婦女的目的,又未對婦女實行拐騙販賣的行為,因而不構成《刑法》第240條規定的拐賣婦女罪,胡某的行為屬於一般的違法行為。法院依照刑法第13條規定,宣告胡某無罪。
[法理分析]
犯罪構成的主觀方面是指刑法規定成立犯罪必須具備的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其結果所持的心理態度。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要件。因此,客觀上實施了危害行為,主觀上同時具備犯罪主觀方面要件時,才可能構成犯罪;如果行為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行為人主觀上並不具備犯罪的主觀方面要件,則不可能構成犯罪。所以,是否具備主觀方面的要件,是區分罪與非罪的標准之一。它包括犯罪的故意或過失、犯罪的目的和動機。關於此案,檢察機關和法院有定性的分歧,主要是由於對被告人胡某的行為是否符合拐賣婦女罪的構成要件存在不同認識。我們認為,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被告人胡某的行為不符合拐賣婦女罪的構成要件,不應作為犯罪處理。因為:拐賣婦女罪要求行為人必須具有出賣婦女牟利的目的,而胡某不具有這一非法目的,根本未對婦女實行拐騙販賣的行為,同樣案件事實也表明,被告人胡某的行為目的是為他人介紹婚姻。盡管胡某在介紹婚姻時索取了他人財物,其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而且形式也與拐賣婦女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從總體上考察,胡某確屬為他人介紹婚姻,而且索取的他人財物數量較小,其行為的目的根本不具備《刑法》第240條拐賣婦女罪規定的必須具有出賣婦女牟利的目的,亦即不符合拐賣婦女罪的構成要件,不應以犯罪論處。

㈣ 急求一個能夠講解 法律責任的構成 的刑事案例

對於刑事犯罪而言,按照國內的通說,一般有四大構成要件,包括:主體、主觀方面、客體、客觀方面。當然,也有三要件說很有影響力。刑事案例的話還是按照普通的四要件說吧。

案例:張縣某私營麵粉廠經營者張三從一個體業主處購買了一台變壓器,並於4月9日下午,與其之子張小四共同將該變壓器安裝在麵粉廠院內廁所後牆隱蔽處,並繞過電力局安裝的電能計量裝置,擅自從外引線接入該變壓器上進行用電,當年9月9日上午,張縣電力局抄表人員發現其竊電行為後逐向公安機關報案,經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張三和其子張小四涉嫌盜竊,經鑒定竊電價值12.4萬余元,被依法逮捕。當年11月,張縣人民檢察院就張三和其子張小四涉嫌盜竊罪向張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張縣電力局向法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分析:這是一起典型的盜竊電能的刑事案件,電能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屬於法律意義上的財產,受國家法律的保護。所謂盜竊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盜竊公私財物的行為,而本案被告人張三和其子張小四的竊電行為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

1、盜竊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 分等權能)。侵犯的對象,是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一般是指動產,電力、煤氣也可成為本罪的對象,因此,張三和其子張小四的行為已侵害了國家財產。

2、盜竊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具有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秘密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所謂秘密竊取,是指行為人採取自認為不為財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經手者發覺的方法,暗中將財物取走的行為。張三和張小四將變壓器隱秘在不被人發現的地方進行竊電,符合客觀要件。

3、盜竊罪主體要件是一般主體,即: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16 周歲)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能構成。張三和張小四是完全民事行為人,符合主體要件。

4、盜竊罪主觀要件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張三和張小四楊竊電的目的在於不交電費,以謀取更大的利益。因此,楊和其子楊有竊電的共同故意,並實施了竊電的具體行為,且盜竊價值數據較大。

綜上,張三和張小四的行為已具備共同盜竊罪的所有構成要件,應當當受到刑法的制裁。

熱點內容
和平法治公正 發布:2024-12-26 12:05:35 瀏覽:841
新源公司法人 發布:2024-12-26 12:02:41 瀏覽:561
電子版offer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2-26 11:56:54 瀏覽:593
有關於經濟法搜題的公眾號 發布:2024-12-26 11:47:20 瀏覽:386
自治區教育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6 11:46:02 瀏覽:19
湖南水務行業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6 11:43:39 瀏覽:731
公司解僱懷孕員工最新勞動法如何賠償 發布:2024-12-26 11:13:28 瀏覽:376
援額法官 發布:2024-12-26 10:31:27 瀏覽:861
深圳電大經濟法基礎網上形考作業答案 發布:2024-12-26 10:24:09 瀏覽:114
注會稅法和經濟法 發布:2024-12-26 10:16:57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