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什麼不是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什麼不是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發布時間: 2024-09-17 06:37:59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哪些

【法律分析】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構成要件概括如下。
一、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3.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4.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二、根據追究責任的目的分為補償性責任和懲罰性責任。
1.懲罰,即法律制裁,是國家以法律的道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對責任主體的人身和精神實施制裁的責任方式。
2.補償,是國家以功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力或當事人要求責任主體以作為或不作為形式彌補或賠償所造成損失的責任方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六條 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七十八條 二人以上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連帶責任人的責任份額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實際承擔責任超過自己責任份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連帶責任,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

② 論述題:論述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法律責任是由一定條件引起的,其條件就是所謂的要件。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就是指構成法律責任所必備的客觀要件和主觀要件的總和。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可以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行為、心理狀態、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一)主體 法律責任需要一定的主體來承擔。法律責任構成要件中的主體是指具有法定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並不是實施了違法行為就要承擔法律責任,就自然人來說,只有到了法定年齡,具有理解、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人,才能成為責任承擔的主體。沒有達到法定年齡或不能理解、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患者,即使其行為造成了對社會的危害,也不能承擔法律責任。對他們行為造成的損害,由其監護人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樣,依法成立的法人和社會組織,其承擔法律責任的能力,自成立時開始。
(二)行為 有行為才有責任,純粹的思想不會導致法律責任。引起法律責任的行為是違法行為,或者侵害了法定權利,或者不履行法定義務。因此,這里所說的違法行為是廣義的,包括直接侵害行為和間接侵害行為。直接侵害行為是指直接侵害法定權利或不履行法定義務,直接給社會造成一定危害的行為;間接侵害行為是指雖未侵害受害人的法定權利或未直接對受害人不履行法定義務,但由於行為人未能對直接侵害法定權利者或不履行法定義務者盡到義務,從而導致或促使直接侵害發生的行為。 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的關系存在著兩種情況,一是違法行為是法律責任產生的前提,沒有違法行為就沒有法律責任,這是兩者關系的一般情形或多數情形;二是法律責任的承擔不以違法的構成為條件,而是以法律規定為條件。這是兩者關系的特殊情形。
(三)心理狀態 構成法律責任要件的心理狀態,是指行為主體的主觀故意和主觀過失,通稱主觀過錯。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確自己行為的不良後果,卻希望或放任其發生。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不良後果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不會發生或自信可以避免。應當預見或能夠預見而竟沒有預見,稱為疏忽;已經預見而輕信可以避免,稱為懈怠。過錯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中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在民事法律中一般較少區分故意與過失,過錯的意義不像在刑事法律中那麼重要,有時民事責任不以有過錯為前提條件,比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在刑事法律關系中有過錯非常重要。
(四)損害事實 所謂損害事實,指行為人的違法行為對受害方構成客觀存在的確定的損害後果。有損害事實包括對人身的、財產的、精神的或者三者兼有的、政治影響的。損害必須具有確定性。它意味著損害事實是一個確定的事實,而不是臆想的、虛構的、尚未發生的現象。損害事實是法律責任的必要條件,任何人只有因他人的行為受到損害的情況下才能請求法律上的補救,也只有在行為致他人損害時,才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
(五)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指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二者之間存有必然的聯系,即某一損害事實是由行為人與某一行為直接引起的,二者存在著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要確定法律責任,必須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首先確認行為與危害或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確認意志、思想等主觀方面因素與外部行為之間的因果聯系,還應當區分這種因果聯系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直接的還是間接的。直接因果關系中的聯系稱為直接原因,間接因果關系中的聯系稱為間接原因。作為損害直接原因的行為要承擔責任,而作為間接原因的行為只有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才承擔法律責任

③ 簡述建設法律責任的概念、構成要件、責任形式。

一、一般構成要件
法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由以下四個條件構成,它們之間互為聯系、互為作用,缺一不 可。
(1)、有損害事實發生
損害事實,就是違法行為對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造成的侵害。具有客觀性,即已經存在,沒有存在損害事實,則不構成法律責任。損害事實不同於損害結果。損害結果是違法行為對行為指向的對象所造成的實際 損害。
(2)、存在違法行為 法律規范中規定法律責任的目的就在於讓國家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符合統治階級的 意志,以國家強制力來樹立法律的威嚴,制裁違法,減少犯罪。如果沒有違法行為,就無需 承擔法律責任,而且合法的行為還要受到法律的保護。行為沒有違法,盡管造成了一定的損 害結果,也不承擔法律責任。
(3)、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是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著客觀的、必然 的因果關系。就是說,一定損害事實是該違法行為所引起的必然結果,該違法行為正是引起 損害事實的原因。
(4)、違法者主觀上有過錯 所謂過錯,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及由此引起的損害事實所抱的主觀態度,包括故意和過 失。如果行為在主觀上既沒有故意也沒有過失,則行為人對損害結果不必承擔法律責任。如 企業在施工中遇到嚴重的暴風雨,造成停工,從而延誤了工期,在這種情況下,停工行為和 延誤工期造成損失的結果並非出自施工者的故意和過失,而屬於不可抗力,因而不應承擔法 律責任。
二、特殊構成要件
特殊構成要件是指由法律特殊規定的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它們不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的,而是分別同一般要件構成法律責任。
(1)、特殊主體 在一般構成要件中對違法者即承擔責任的主體沒有特殊規定;只有具備了相應的行為能 力即可成為責任主體。而特殊主體則不同,它是指法律規定違法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身份和職 務時才能承擔法律責任。主要指刑事責任中的職務犯罪,如貪污、受賄等,以及行政責任中 的職務違法,如詢私舞弊、以權謀私等。不具備這一條件時,則不承擔這類責任 。
(2)、特殊結果 在一般構成要件中,只要有損害事實的發生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在特殊結果中 則要求後果嚴重、損失重大,否則不能構成法律責任。如質量監督人員對工程的質量監督工 作粗心大意、不負責任,致使應當發現的隱患而沒有發現,造成嚴重的質量事故,那麼他就 要承擔玩忽職守的法律責任。
(3)、無過錯責任 一般構成要件都要求違法者主觀上必須有過錯,但許多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則不要求行 為者主觀上是否有過錯,只要有損害事實的發生,那麼,受益人就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這種責任,主要反映了法律責任的補償性,而不具有法律制裁意義。
(4)、轉承責任 一般構成要件都是要求實施違法行為者承擔法律責任,但在民法和行政法中,有些法律 責任則要求與違法者有一定關系的第三人來承擔。如未成年人將他人打傷的侵權賠償責 任,應由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來承擔。

④ 簡述建設法律責任的概念構成要件責任形式

一、建設工程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1、有損害事實發生,違法行為對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造成了侵害。
1)具有客觀性,即已經存在,沒有存在損害事實,則不構成法律責任.
2)損害事實不同於損害結果.損害結果是違法行為對行為指向的對象所造成的實際損害.
2、存在違法行為。
3、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損害事實是該違法行為所引起的必然結果,該違法行為是引起損害事實的原因.
4、違法者主觀上有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
5、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致害責任】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能夠證明不存在質量缺陷的除外。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因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第三人的原因,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脫落、墜落致害責任】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二、建築物侵權責任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致害責任】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能夠證明不存在質量缺陷的除外。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因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第三人的原因,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脫落、墜落致害責任】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不明拋擲物、墜落物致害責任】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在工程建設的過程,比如建築物坍塌,或者建築物的懸掛物發生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要承擔連帶責任,在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支付了賠償金以後,如果有直接的責任人,可以向責任人追償。

⑤ 不屬於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不屬於法數大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法律客體團畢者。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塌薯息顯示: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主觀過錯,損害事實屬於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⑥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法律主觀:

一、民事責任的分類
民事責任種類包括合同責任、侵權責任與其它責任、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無限責任與有限責任、單方責任與雙方責任、單方責任與雙方責任、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等。
(一)合同責任、侵權責任與其它責任
根據責任發生根據的不同,民事責任可以分為合同責任、侵權責任與其他責任。合同責任是指因違反合同約定的義務、合同附隨義務或違反《民法典》規定的義務而產生的責任。侵權責任是指因侵犯他人的財產權益與人身權益而產生的責任。其他責任就是合同責任與侵權責任之外的其他民事責任,如咐肆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等產生的責任。
(二)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
根據民事責任是否具有財產內容,民事責任可以分為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財產責任是指由民事違法行為人承擔財產上的不利後果,使受害人得到財產上補償的民事責任,如損害賠償責任。衡羨轎非財產責任是指為防止或消除損害後果,使受損害的非財產權利得到恢復的民事責任,如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
(三)無限責任與有限責任
根據承擔民事責任的財產范圍,民事責任可以分為無限責任與有限責任。無限責任是指責任人以自己的全部財產承擔的責任,如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的責任,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債務的責任等。有限責任是指債務人以一定范內或一定數額的財產承擔的民事責任,如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有限責任;物的擔保,以特定物價值為限的有限責任;等等
(四)單方責任與雙方責任
單方責任是指只有一方對另一方當事人的責任,如合同履行中違約方對非違約方承擔的違約責任,侵權中加害方對受害方承擔的責任。雙方責任是指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之間相互承擔責任的形態。單方責任和雙方責任形態,既可以是直接責任,也可以是替代責任。如果在侵權責任中加害人屬於多數人,則可能形成連帶責任、補充責任或按份責任。
(五)單獨責任與共同責任
根據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數量的不同,民事責任可以分為單獨責任與共同責任。單獨責任是指由一個民事主體獨立承擔的民事責任,多數責任屬於單獨責任。共同責任是指兩個以上的人共同實施違法行為並且都有過錯,從而共同對損害的發生承擔的責任,如加害人為兩個以上的人對受害人承擔的責任。
(六)按份責任、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
在共同責任中還可以區分為按份責任、派陵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
1、按份責任
按份責任是指多數當事人按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各自承擔一定份額的民事責任。在按份責任中,債權人如果請求某一債務人清償的份額超出了其應承擔的份額,該債務人可以予以拒絕。如果法律沒有規定或合同沒有約定這種份額,則推定為均等的責任份額。
2、連帶責任
連帶責任是指多數當事人按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連帶地向權利人承擔責任。如因違反連帶債務或者共同實施侵權行為而產生的責任,各個責任人之間具有連帶關系,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在連帶責任中,權利人有權要求責任人中的任何一個人承擔全部或部分的責任,責任人不得推脫。任何一個連帶債務人對手債權人做出部分或全部清償,都將導致責任的相應部分或全部消滅。民法上的連帶責任主要有:
(1)合夥人對合夥之債權人的責任;
(2)共同侵權人的連帶責任;
(3)連帶保證人之間的連帶責任;
(4)代理關系中發生的連帶責任。
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的區別在於多數債務人對於債權人的外部關系而不是內部關系。任何連帶責任在債務人內部關繫上都是按份責任。同按份責任一樣,假如法律沒有規定或合同沒有約定這種份額,則推定為均等的責任份額,如果哪一個債務人清償債務超過了自己應承擔的份額,有權向其他債務人作相應的追償,這種權利叫代位求償權。
3、不真正連帶責任
不真正連帶責任是指各債務人基於不同的發生原因而對於同一債權人負有以同一給付為標的的數個債務,因一個債務人的履行而使全體債務均歸於消滅,此時數個債務人之間所負的責任即為不真正連帶責任。
(七)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
根據責任的構成是否以當事人的過錯為要件,民事責任可以分為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
1、過錯責任
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民事義務並致他人損害時,應以過錯作為責任的要件和確定責任范圍的依據的責任。可見依過錯責任,若行為人沒有過錯,如加害行為為因不可抗力而致,則雖有損害發生,行為人也不負責任。此外,在確定責任范圍時應當確定受害人是否具有過錯,受害人具有過錯的事實可能導致加害人責任的減輕和免除。我國一般侵權行為責任即采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
2、無過錯責任
無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只要給他人造成損失,不問其主觀上是否有過錯而都應承擔的責任。一般認為,我國合同法上的違約責任與侵權法上的特別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即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如在違約責任中,在違約責任發生後,非違約方只需證明違約方的行為已經構成違約即可,而不必證明其主觀上有無故意或過失。對於違約方而言,通過舉證自己無過錯來免責是徒勞的,但可以通過證明違約行為是發生在不可抗力和存在特約的免責條件下而獲得免責。同理,特別侵權人也只能通過證明法定的免責事由的存在而獲免責。
(3)公平責任
公平責任,是指雙方當事人對損害的發生均無過錯,法律又無特別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時,有人民法院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當事人雙方的財產狀況及其他情況的基礎上,由當事人公平合理地分擔責任。公平責任以公平觀念作價值判斷來確定責任的歸屬,在雙方當事人對損害的發生均無過錯,法律又無特別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情況下,為平衡當事人之間的財產狀況和財產損失,由當事人合理分擔損失,從這個意義上講,公平責任是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結合的產物,是以法律來維護社會的公共道德,在更高的水準要求當事人承擔互助共濟的社會責任。
二、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
1、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損害是指因一定的行為或事件使民事主體的權利遭受某種不利的影響。權利主體只有在受損害的情況下才能夠請求法律上的救濟。
2、行為的違法性。指對法律禁止性或命令性規定的違反。除了法律有特別規定之外,行為人只應對自己的違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3、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作為構成民事責任要件的因果關系指行為人的行為及其物件與損害事實之間所存在的前因後果的必然聯系。
4、行為人的過錯。行為人的過錯是行為人在實施違法行為時所具備的心理狀態,是構成民事責任的主觀要件。
三、民事責任的條件與要求
1、自然人或法人因違反法律或合同規定的民事義務,從而侵害了他人的財產或人身權利時,依法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違反民事義務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因而導致承擔的民事責任有:
(1)違約責任,即不履行、不適當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中規定的義務的民事責任。
(2)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
(3)不履行法定義務(如扶養)的民事責任。在刑事訴訟中如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則犯罪人除服刑外,還要承擔民事責任。
2、民事責任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免除:
(1)不可抗力。即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地震、水災、戰禍等。
(2)正當防衛。即為了保護國家、集體、他人或自己的合法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違法行為的侵害,對侵害人進行必要限度的反擊行為。
(3)緊急避險。即在發生了某種緊急危險時,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財產損害和人身傷害而不得不對他人的財產或人身造成一定的損害(見自力救助)。
3、民事責任是對違反民事義務的自然人或法人提出的必須履行其民事義務的行為要求,具有國家強制性。在中國,公民和法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民事法律責任是法律責任的一種,我國相關法律對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免責原因等方面都有具體規定。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五十九條,履行國有財產管理、監督職責的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法加強對國有財產的管理、監督,促進國有財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財產損失;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造成國有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違反國有財產管理規定,在企業改制、合並分立、關聯交易等過程中,低價轉讓、合謀私分、擅自擔保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國有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學習經濟法的收獲體會 發布:2024-11-15 17:14:28 瀏覽:687
行政法與民法的交鋒 發布:2024-11-15 17:11:03 瀏覽:772
畜牧獸醫行政法規包括 發布:2024-11-15 17:00:08 瀏覽:926
西方第一個主張依法治國 發布:2024-11-15 16:30:43 瀏覽:995
創遠律師事務所黑律所 發布:2024-11-15 16:26:11 瀏覽:21
法院調查股票 發布:2024-11-15 15:57:34 瀏覽:269
開封人民法院執行網 發布:2024-11-15 15:35:07 瀏覽:332
酒駕法律知識問答 發布:2024-11-15 15:24:02 瀏覽:678
法治文章名 發布:2024-11-15 15:16:25 瀏覽:367
新車貼膜法規 發布:2024-11-15 15:14:09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