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責任能力是什麼意思
Ⅰ 此案例中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分別是什麼
一、法律關系主體,法律關系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人,法律上所稱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二、法律關系的客體,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又稱權利客體、義務客體或權利客體。
三、法律關系的內容,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法律關系主體間在一定條件下依照法律或約定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人們之間利益的獲取或付出的狀態。
法律中的主體、客體和內容具體理解:
一、法律關系主體
法律關系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人,法律上所稱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有生命並具有法律人格的個人,包括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法人是與自然人相對稱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組織
參加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有權利能力,某些特定類型的法律關系,除了要具有權利能力之外,還必須具有行為能力。所謂權利能力,就是由法律所確認的法律關系主體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資格,是參加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
按法學界主流的觀點,可把公民的權利能力分為一般權利能力和特殊權利能力兩種。一般權力能力是所有公民普遍享受,始於出生,終於死亡,如人身權利能力等。特殊的權利能力須以一定的法律事實出現為條件才能享有,如參加選舉的權利能力須以達到法定年齡為條件。
法人的權利能力始於法人依法成立,終於法人被解散或撤銷。法人權利能力的內容和范圍與法人成立的目的直接相關,並由有關法律和法人組織的章程加以規定。
行為能力是法律所確認的,由法律關系主體通過自己的行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能力。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為三類。一類為完全行為能力人。第二類為限制行為能力人。第三類為無行為能力人。
與行為能力直接相關的是責任能力。責任能力即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的能力。責任能力是行為能行在刑事法律關系中的表現形式,它與關於行為能力規定的精神是一致的。完全行為能力人即完全的責任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即限制行為能力人,而且無行為能力人則是無責任能力人。但值得注意的是,行為能力與責任能力的年齡在不同法律中的規定是不相同的。
二、法律關系的客體
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又稱權利客體、義務客體或權利客體。它是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聯系在一起的中介,沒有法律關系的客體作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關系。因此,客體是構成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備的一個要素。
成為法律關系客體應滿足下述三個條件:
(1)必須是一種資源,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因而被認為具有價值。
(2)必須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不能被需要它的人毫無代價地佔有利用。
(3)必須具有可控制性,因而可以被需要它的人為一定目的而加佔有和利用。
在現代社會中,同時符合上述三種條件的事物是非常多的,因此法律關系客體地數量和種類難以一一詳述,概括地講主要包括如下幾類:(1)物。法律上所說的物包括一切可以成為財產權利對象的自然人物和人造之物。(2)行為。在法律關系客體的意義上,行為指的是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作為或不作為。(3)智力成果。作為客體的智力成果指的是人們在智力活動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它是知識產權所指向的對象。(4)人身利益。包括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是人格權和身份權的客體。
三、法律關系的內容
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即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
Ⅱ 刑事責任能力最新規定
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刑事責任能力可以劃分為:
1、完全刑事責任能力—年滿18周歲;
2、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
3、無刑事責任能力—不滿14周歲。
精神病人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要看具體的情況: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
2.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負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的實現方式有:
1、定罪判刑;
2、定罪免刑;
3、消滅處理;
4、轉移處理方式。
找法網提醒,定罪判刑和定罪免刑分別為法院認定構成犯罪判處刑罰和免除刑法。
消滅處理是指行為人的行為應負刑事責任,但是由於法律規定的實際阻卻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事實,因而使刑事責任歸於消滅。
轉移處理的對象只能是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
刑事責任法律規定是對不同年齡段的犯罪應承擔相對應責任的規定,刑事責任能人是決定犯罪行為人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基礎,而刑事責任能力是按照自然人的年齡劃分的。
刑事責任裡面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刑事責任裡面主刑包括什麼
1.管制:就是指對犯罪分子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機關予以執行的刑罰方法。
2.拘役:就是指短期剝奪犯罪分子的自由,就近執行並實行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3.有期徒刑:就是指剝奪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並強制其進行勞動並接受教育改造的刑罰方法。
4.無期徒刑:就是指剝奪犯罪分子的終身自由,強制其參加勞動並接受教育改造的刑罰方法。
5.死刑:也稱生命刑,就是指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方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一)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稱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二)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
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才應當負刑事責任,稱不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三)不滿14周歲的人實施任何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
(四)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五)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故意犯罪,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六)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Ⅲ 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是什麼意思
一、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是什麼意思
1、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的意思具體如下:
(1)所謂民事責任就是觸犯法律給他人會社會造成損失損做爛害的,但是,性質程度輕,夠不上刑事責任,這些就是民事責任;
(2)氏胡坦而沒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就是說人雖然是人但是在法律上不能算完全個體,這些人因為個人缺陷在法律上是不能健全活動的,主要是不能很好的履行義務也就對應的權利的使用上受到限制。這些人就叫做沒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人。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三條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
自然人的民事權殲桐利能力一律平等。
二、承擔民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主要用於對知識產權和人身權的侵害;
2、排除妨礙。排除妨礙主要用於對財產所有權、經營權、承包權、使用權、相鄰權的保護;
3、消除危險。消除危險主要用於自己的財產和人身可能由於其他人的經營活動或財產管理不善而帶來的危險;
4、返還財產。返還財產廣泛適用於財產被他人非法佔有的情況;
5、恢復原狀。恢復原狀主要是用於侵佔他人財產時的一種責任形式;
6、修理、重作、更換。修理、重作、更換主要是用於債務人履行合同時音樂會標的物的質量不合格時採取的民事責任形式;
7、賠償損失。賠償損失是在民法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種。無論是侵權責任或違約責任都可以賠償損失;
8、支付違約金。這種責任形式只適用於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