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優先順序
A. 法律效力等級排序
法律的效力等級排序如下: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性法規;
5、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
在各個法的體系中,法的效力層次要貫徹以下兩個規則:
1、在整個法的效力層次體系中,憲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
2、除憲法的效力統攝所有法的效力之外,上一級法的效力均高於下一級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層次除要貫徹它的一般規則外,由於法的復雜性,法的效力層次以下特殊規則:
1、特別法效力優於一般法;
2、新法優於舊法;
3、法律文本優於法律解釋。
法的效力層次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包括如下:
1、憲法至上原則;
2、等差順序原則;
3、特別法優先原則;
4、實體法優先原則;
5、國際法優先原則;
6、後法優先或新法優先原則。
法律是從屬於憲法的強制性規范,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以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它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八條: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都是有效的,但它們之間有效力等級之分。
B. 法律條例規定先後順序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七條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八條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一條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C.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怎麼排序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優先順序順序應為:憲法高於法律高於行政法規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法的效力等級是指在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各種法的淵源中,由於其制定主體、程序、時間、適用范圍等不同,各種法的效力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一個法的效力等級體系。法律效力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憲法效力最高,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法律效力次之,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顯然,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為和事實的效力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所賦予的。只要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就當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
D. 法律價值的位階順序
當法的價值發生沖突時首先適用位階基本原則,從高到低依次是:自由,正義,秩序。法律位階,是指由立法體制決定的,不同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在法律淵源體系所處的效力位置和等級。
比如,我國法律位階,從高到低可分為:憲法、基本法、普通法、法規、行政規章。所以在不同位階的法的價值發生沖突時,高位階的法律效力優於低位階的法律效力。
法的價值沖突解決原則:
三大基本原則:
1、價值位階是指不同位階的價值沖突,在先價值優於在後價值。一般而言,自由>正義>秩序。
2、個案平衡是指同一位階的價值沖突,綜合考慮主體間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使得個案的解決能夠適當兼顧各方利益。
3、比例原則是指為保護某種較為優越的法價值須侵及另一種利益時,不得逾越恰當的程度。主要體現為「緊急避險不得超過必要限度、合理補償」等規定。
(4)法律效力優先順序擴展閱讀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
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它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在一個法制健全的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
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是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E. 行政法規是法律嗎
法律分析:按照法律效力的順序,從上到下依次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地位和效力上僅次於憲法。
行政法規,是指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僅此於憲法和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八條 法律是只包括憲法,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制定的法律,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規章,還有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這應該就算是廣義的法律了,就是指有法律效力的制定法。 學理上的法律淵源是指指導法律行為和審判的依據,除了以上的制定法之外,還有司法解釋、判例 、習慣、學理等。 證券交易所作為一個非盈利的法人,是一個社會組織,非行政主體。其性質決定其所指定的規則不可能是法律,即便是廣義的法律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