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微信散布恐慌言論法律責任

微信散布恐慌言論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4-10-05 01:04:00

1. 造謠、傳謠應當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謠言的傳播對社會的危害是比較多的,如果一些謠言具有社會危害性的,往往會出現群眾性的恐慌,所造成的後果是更加嚴重的,所以造謠要承擔法律責任。
網友咨詢:
造謠、傳謠應當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律師解答:
民事責任方面,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商業信譽的,依據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編造虛假的疫情信息,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虛假疫情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以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定罪處罰,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律師補充:
造謠者傳謠者都應該承擔法律責任。而且我們應該不用區分主體是誰。不管是個人還是有關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還是政府的發言機構。只要他造謠傳謠,就應該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個人人的指向不是只針對人民群眾。相反對於政府的有關人員,有關機構,有關部門,我們的標准要定得更加苛刻一些。
大家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提高對網路信息的甄別能力,轉載、發布信息應以官方發布為准,做到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共同維護網路傳播秩序,共築清朗網路空間,共建共享網路文明。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2. 散布謠言者會被怎麼處罰

散布謠言者會因為情節的嚴重分別處以: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熱點內容
代碼司法鑒定 發布:2025-02-25 12:15:01 瀏覽:163
企業負責人的法律法規培訓 發布:2025-02-25 11:04:09 瀏覽:262
刑法王華偉 發布:2025-02-25 11:02:34 瀏覽:3
勞動法提出辭職最晚什麼時候能走 發布:2025-02-25 11:01:14 瀏覽:69
遼寧省關於農村支部選舉條例 發布:2025-02-25 10:46:17 瀏覽:305
官網民法網 發布:2025-02-25 10:19:25 瀏覽:524
icourt法律顧問 發布:2025-02-25 10:01:01 瀏覽:202
行政主體和行政法主體 發布:2025-02-25 09:03:55 瀏覽:286
民法上同意 發布:2025-02-25 07:34:21 瀏覽:712
四川勞動法保險 發布:2025-02-25 07:17:41 瀏覽: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