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明知自己責任起訴他人的法律後果果

明知自己責任起訴他人的法律後果果

發布時間: 2024-10-06 08:53:13

A. 不知法律不免責

論「不知法律不免責」原則

與此針鋒相對的是,部分學者認為:法律是規范人們行為的標准,是個人決定其作為或不作為的依據。知法而犯法的,表明行為人「對法有敵意」,國家便擁有對其進行處罰的依據。因此「不知法不為罪」不僅有其深厚的觀念基礎,而且有其法理依據。針對上述學者提出的我國目前存在相當數量的法盲,將法盲排除在故意犯罪之外不合我國國情的理由,馮軍博士認為「法盲中的大多數在良心的看守下成為守法者,就是那些犯了法的法盲也有種種情形……對於法盲中那些由於教育環境的惡劣、物質生活的窮困等沒能知法,不幸誤犯了法律者,有什麼理由不把他們排除在故意犯罪之外?」 針對有學者提出的不懲罰法盲會鼓勵人們不學法、不懂法,懲罰知法者而放縱法盲不公平的理由,馮軍認為「至於說要求有違法性認識,就會鼓勵人們不學法,甚至會產生不公平,也是片面的看法。法是保障公民權利的,人們學法、知法、守法是為了保護自己……法本身的功能就是鼓勵人們學法。為了保護自己,使自己不負刑事責任而不學法,只有那些卑劣的人才做得出來,倘若真有這樣的人,不妨寬容他一次,待到下次再犯時,就完全有理由重重處罰他。知法犯法者應比不知而誤犯者負擔更重的責任,理所當然,有什麼不公平的呢?要那些由於種種原因(其中也許有行為人自身的原因)沒能知法的人,都承擔刑事責任甚至是故意犯罪的刑事責任,實是過於苛酷了」。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有些學者已開始轉變立場,由支持「不知法律不免責」的原則轉變為對該原則提出質疑。

(二)道義責任論與功利責任論的爭議

刑法理論中,有關「不知法律不免責」的爭論可以細化為:犯罪故意的內容是否包括行為人對行為的違法性認識,進而表現為違法性認識錯誤能否成為減輕刑事責任的依據。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是刑法理論上的兩大主要學術流派,他們之間的爭論幾乎貫穿於刑法理論的始終。在責任領域,道義責任論與社會責任論成為客觀主義刑法理論與主觀主義刑法理論的基本對立點。

道義責任論的基本觀點是,犯罪是基於人的自由意志實施的行為,具有責任能力的人均具有自由意志;故意、過失實際上是對基於自由的意識活動所實施的犯罪的認識要件,基於這種自由意志的活動而實施犯罪行為時,才能受到倫理上的非難,對行為人處以作為報應的刑罰才是正當的。社會責任論的基本觀點是,所謂責任,是對社會有危險的人,被社會科處作為社會防衛手段的刑罰的法律地位;犯罪是人的素質與環境的產物,犯罪人並不具有選擇犯罪行為與適法行為的自由,因此就犯罪行為對行為人加以非難是不可能的;刑法是對犯罪人將來再犯罪的可能性即性格的危險性,進行社會防衛的手段;正因為犯罪人在性格上具有危險性,所以處於承受社會的防衛處分的地位,這就是責任。由於基本立足點的不同,道義責任論與社會責任論的支持者對上述問題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堅持社會責任論的學者認為,公民有知法的義務,只要法律上已經規定為犯罪行為,行為人對自己行為性質的誤解,不影響故意的成立。如不知法能免除刑事責任,後果將是荒謬的。「把違法性意識做為故意的要件,就等於是公認無罪,國家自動放棄其生存權。為了維護國家的權威,應該肯定違法性意識對成立故意是不必要的。」而從道義責任論出發的刑法學者則認為,故意之成立,必須以認識違法為要件,一個人沒有公然違反法律的意識,就沒有處罰的理由。「在無違法性意識的可能性的情況下,承認故意責任,這是單方面強調國家權威而無視刑法的意識決定機能的。」針對社會責任論與道義責任論的爭論,有學者提出了二者加以拆衷的法定犯與自然犯區別說。該說為日本著名刑法學家牧野英一所提倡。牧野認為自然犯的規定根植於大眾所奉行的道德原則之中,因此犯此種罪的反社會性在行為本身中已經蘊含,無須再有違法性意識。而法定犯與社會成員咸知共守的道義觀念並無實質聯系,僅是出於某種政策的考慮才規定為犯罪的,因此構成此類犯罪應具有違法性意識。由於自然犯與法定犯並無明確的界限,在很多情況下很難判定某種犯罪是自然犯還是法定犯,而且還存在著「法定犯的自然犯化」的現象。基於此,學者們對自然犯與法定犯區別說進行了批判。盡管如此,牧野在討論違法性認識問題時,不一概而論,而是在對犯罪類型做一定區分後分別下結論的做法確有可取之處。就連他的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認為自然犯、刑事犯不需要違法性的意識但法定犯、行政犯需要的立場,在面向實際上具有合理性……」,這種觀點也開始為我國的一些學者所接受。

三、另一種文本的考查:作為「地方性知識」的法律

法律更多的是一種「地方性知識」。中國的實際情況是我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中國傳統社會主要是鄉民社會,而非市民的社會(civil society)。鄉下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也是最被人瞧不起的。這種狀況到本世紀也沒有多少改變。在當代中國,絕大多數人口仍然居住和勞作於鄉村。「農村」不僅是一個地域概念,而且是一個政治概念。「農民」不僅是一種職業身份,而且是一種政策身份。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中國最重要的問題首先是農村、農民問題。所以,研究理論問題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就不能不關注農村、農民問題。

前一段時間,《被告山杠爺》這部電影放映後曾在法學界引起了較為廣泛的爭論。山杠爺是一個非常偏遠的山村的村黨支部書記,在村中具有很高的威望,但他的職責和品性使他與村裡的一些人發生了沖突,有時他甚至採取了一些不合法律規定的手段強迫村民。後來村裡有個媳婦,經常打罵婆婆。山杠爺看不過,在勸告無效的情況下,山杠爺命人把這個媳婦抓了起來,遊了街。這個媳婦深感羞愧,跳河死了。很快,事發後,公安人員逮捕了山杠爺,指控他非法拘禁,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對此,山杠爺感到十分困惑,他無法弄清自己錯在何處,同樣,村裡的人也認為山杠爺並沒有做錯什麼。

對於這部電影,不少中國法學家評論說司法人員能夠嚴格執法,他們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法律不能遷就某些人落後的觀念。在法制發展的過程中,總需要有人做出犧牲。也只有如此,才能把知法、守法的觀念鋼筋鐵骨般打進民眾的靈魂中去。筆者對這種觀點不以為然,因為這種觀點具有太強的威權主義的意味。如果不加限制,它必定會導致在其他領域剝奪人們進行選擇的自由。正如蘇力所言:「然而我的確對那種大寫的普適真理持一種懷疑,因為這種大寫的真理有可能變得暴虐,讓其他語境化的定義、思想和做法都臣服於它。在近現代歷史上,這種經驗教訓並不少見。」同時,這種觀點即使動機是非常純正的,有時結果也將與制度設計者的良好願望背道而馳。它並不能使我們所主張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起來,「因為法制的建立,盡管需要強制,但最主要的是得到人民的自覺遵從。」在一個「被正式法律制度遺忘的山村中」,糾紛的解決更多地依賴於長期生活中所形成的規則、習慣和風俗。這些要素的結合即是所謂的「地方性法律」。盡管,在當代中國社會這些「地方性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不為制度的設計者所認可,然而,盡管執行「法律」的人可能違反了正式的國家制定法,他的行為一般也能為村民們所接受,具有某種合法性。在正式的法律未來之前,這些地方性的「法律」作為一種糾紛解決機制,在鄉村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然而,正式的法律來了,原已建立的平衡被打破,這些地方性的「法律」就處於一種極其尷尬的境地。有人虐待婆婆需要管,可正式的法律又無法管,同時還不允許鄉民管。這註定會破壞人們社會生活中已經習慣了的秩序。

以此為背景,我們可以重新審視「不知法不免責」這一原則。在我國還存在較大地區差別、城鄉差別的情況下,對不同地區的人們的法律要求不應該是整齊劃一的。那種「人人都應懂法」的預設很容易就打破鄉村社會原有的平衡。即使退一步說,法治的建立需要有人做出犧牲,有什麼理由由鄉民們做出犧牲呢?又有什麼權力強迫他們接受這種以犧牲他們自己的利益換來的法治呢?這種犧牲是否會證明是一種沒有收益的代價呢?

多年以前,費孝通先生在談到鄉土中國的變遷時指出:「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單靠制定若干法律條文和設立若干法庭,重要的還得看人民怎樣去應用這些設備。更進一步,在社會結構和思想觀念上還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單把法律推行下鄉,結果法治秩序的好處未得到,而破壞禮治秩序的弊病卻已先發生了。」 在當今社會結構和人們的思想觀念尚未發生根本性變革的情況下,如果刑法去懲罰那些依當地習慣具有正當性而為刑法所禁止的行為,無論如何都是過於嚴厲了。

這樣的論述不免會引起法律普適論者的不滿,然而,理論總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生活的實際不會因某個人,甚至是某些人的描述而改變。

B. 侵權責任法司法解釋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一條 【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民事權利范圍】身體權、名稱權、人身自由權、性自主權、信用權、知情權、配偶權、親權、親屬權、債權,屬於侵權責任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人身、財產權利。
第二條 【憲法規定的人格權】 憲法規定的具有人格權性質的民事權利,可以適用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予以保護。
第三條 【侵害身體權】侵害他人身體,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故意或採取違背善良風俗的方式侵害他人身體,沒有造成人身損害但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第四條 【侵害債權的責任】債的關系以外的第三人明知他人享有債權,故意以引誘、脅迫、散布虛假信息或毀損債務人財產、傷害債務人人身等方式致使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致使債權人的債權不能實現,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債務人明知第三人的侵害債權故意,與第三人共同實施上述行為侵害債權,造成財產損害的,應當與第三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五條 【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民事利益范圍】違反保護他人的法律,或者故意違背善良風俗,侵害下列民事利益的,應當認定為侵權責任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人身、財產利益:
(一)法律規定的具體人格權不能保護的其他人格利益;
(二)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以及遺體或者遺骨等人格利益;
(三)胎兒的身體、健康等人格利益;
(四)法律規定的身份權不能保護的其他身份利益;
(五)法律規定的物權、債權和知識產權不能保護的佔有、純粹經濟利益損失等其他財產利益。
前款規定的死者的人格利益受到損害,由死者的近親屬主張追究侵權責任。胎兒的人格利益受到損害,在其出生後,有權就其受到的損害提出賠償請求;胎兒遭受損害沒有出生或出生時為死體的,該損害視為對其母親的損害;胎兒父母主張身份利益受到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第六條 【過錯推定責任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緩和】依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二款和第七條關於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法律規定」無法獲得保護的被侵權人,且對該侵權行為應當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或者無過錯責任原則確定侵權責任的,可以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七條 【附帶民事訴訟的精神損害賠償】人民法院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確定刑事被告人的侵權責任,應當依照侵權責任法的規定進行。
依侵權責任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被侵權人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不能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訴訟請求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請求刑事被告人作為民事被告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第八條 【侵權請求權的優先性】
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承擔侵權責任與刑事責任,應當優先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先執行民事判決確定的侵權責任,就剩餘財產再執行刑事判決確定的刑事責任。
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承擔侵權責任與行政責任,應當先承擔侵權責任的,應當先執行民事判決確定的侵權責任。行政機關已經先執行了行政責任的,在被侵權人起訴的民事判決中,可以將行政機關列為第三人,同時確定侵權責任優先執行,行政機關應當執行人民法院的判決;被侵權人起訴的民事責任被人民法院裁判確定後,也可以另行起訴該行政機關主張行使優先權,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侵權責任請求權不能對抗其他債權。
第九條 【侵權特別法的效力】
其他法律對侵權責任另有規定,且具特別意義的,應當依照該特別規定確定侵權責任。
其他法律對侵權責任另有規定,但不具有特別意義的,在適用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時,可以作為確定侵權責任的參考。
其他法律的規定與侵權責任法的規定相沖突的,適用本法規定,其他法律的規定不再適用。
第二章 責任構成和責任方式
第一節歸責原則
第十條 【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
行為人故意或者過失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他人人身或財產損害的,應當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第(一)項至第(五)項、第(七)項和第(八)項所列責任方式的適用,不以行為人有過錯為要件。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和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侵權責任類型,參照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適用法律,不適用第六條第二款和第七條規定。
第十一條 【行為的違法性】 行為人的行為違反法定義務、違反保護他人的法律或者故意違背善良風俗,應當認定該行為具有違法性。
第十二條 【過錯】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定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
故意,是指行為人有意致人損害,或者明知其行為會造成損害仍實施加害行為。
過失,是指行為人由於疏忽或者懈怠而未盡合理注意義務。行為人由於疏忽或者懈怠,未盡到普通人應當盡到的通常的注意義務,為重大過失。
第十三條 【損害】 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六條和第七條規定確定被侵權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應當具備損害的要件。
受害人因行為人的加害行為以及他人的行為,或者行為人對其管領的物未盡必要注意,而遭受的人身或者財產的不利後果,為損害。
第十四條 【因果關系】被侵權人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應當證明行為人的加害行為以及他人的行為或者行為人對其管領的物未盡必要注意的行為與損害之間存在引起與被引起的因果關系。
法律規定實行因果關系推定的,受害人應當證明因果關系可能存在;行為人不能證明因果關系不存在的,推定因果關系成立。
兩個以上的原因造成同一個損害結果的,行為人應當按照其行為的原因力承擔賠償責任,或者分擔相應的責任份額。
第十五條 【過錯推定原則的適用范圍】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二款規定的「法律規定」,是指侵權責任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規定應當適用過錯推定原則的侵權責任類型,包括第三十二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八條、第八十一條、第八十五條、第八十六條、第八十八條、第八十九條、第九十條、第九十一條。
其他法律規定應當適用過錯推定原則的,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依照其規定。
第十六條 【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下列侵權責任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七條規定的無過錯責任原則確定侵權責任:
(一)第五章規定的產品責任,但該章明確規定應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情形除外;
(二)第八章規定的環境污染責任;
(三)第九章規定的高度危險責任;
(四)第十章規定的飼養動物損害責任,但第八十一條規定除外;
(五)其他法律規定的工傷事故責任;
(六)其他法律規定應當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
第十七條 【無過錯責任情況下加害人有過錯】
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七條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能夠證明侵權人對於造成損害具有過錯的,不適用侵權責任法以及其他法律關於賠償責任限額的規定。
第二節 共同侵權與連帶責任
第十八條 【共同侵權責任的類型】
侵權責任法第八條規定的共同侵權行為,包括主觀的共同侵權行為和客觀的共同侵權行為。
二人以上基於共同故意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為主觀的共同侵權行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二人以上雖無共同故意,但每一個人的行為都針對同一個侵害目標,造成同一損害結果,每一個人的行為都是損害發生的共同原因,且其損害結果無法分割的,為客觀的共同侵權行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九條 【團伙成員】部分團伙成員實施加害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團伙的全體成員承擔連帶責任,但其他團伙成員能夠證明該加害行為與團伙活動無關的除外。
第二十條 【教唆幫助人的責任份額確定】行為人、教唆人、幫助人承擔連帶責任的責任份額,應當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和行為的原因力大小,依據侵權責任法第十四條規定確定。被侵權人可以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十三條規定主張權利。
第二十一條 【被教唆、幫助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有過錯的責任】依據侵權責任法第九條第二款規定確定教唆人、幫助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承擔相應責任的,為連帶責任。監護人已盡到監護責任不應當承擔相應責任的,教唆人、幫助人應當單獨承擔賠償責任。
監護人依據侵權責任法第九條第二款規定承擔「相應責任」的范圍,應當根據其過錯程度以及原因力比例確定。
教唆人、幫助人與監護人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可以主張教唆人、幫助人承擔全部責任,教唆人、幫助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後,有權向監護人追償;也可以主張教唆人、幫助人與監護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但不得主張監護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由監護人向教唆人或者幫助人追償。
第二十二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應當由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八條、第九條和第三十二條規定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十三條 【共同危險行為的免責】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具體侵害行為人,共同危險行為人之一能夠證明損害後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實際加害人的,由實際加害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十四條 【疊加的共同侵權行為 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十一條規定確定的共同侵權行為,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原則上平均分擔責任。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按照責任大小確定賠償責任。
第二十五條 【按份責任】不符合本司法解釋第十八條第三款規定的侵權行為,應當適用侵權責任法第十二條規定承擔按份責任。
第二十六條 【連帶責任中被侵權人只起訴部分連帶責任人的處理方法】 被侵權人起訴部分連帶責任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其他連帶責任人作為共同被告。被侵權人不同意追加的,應當確定被侵權人起訴的連帶責任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人民法院判決確定的部分連帶責任人不能承擔或者不能全部賠償責任,被侵權人又起訴其他連帶責任人的,應當判決新起訴的連帶責任人承擔人民法院判決已經確定的連帶賠償責任。新起訴的連帶責任人對被侵權人享有合法抗辯事由的,有權對抗被侵權人的主張。
被侵權人另行起訴其他連帶責任人,請求重新判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七條 【連帶責任人責任份額的確定方法】確定侵權責任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各自責任大小」,應當根據各連帶責任人的過錯程度和行為的原因力綜合判斷;無法判斷過錯程度或原因力不可分的,平均分擔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節 侵權責任方式與損害賠償責任
第二十八條 【侵權請求權與物權請求權的關系】侵害物權,權利人既可以依據物權法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規定主張權利,也可以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被侵權人依據物權法第三十七條起訴財產損害賠償的,應當適用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確定侵權責任,並依照第十九條規定確定賠償責任數額。
第二十九條 【人身損害賠償的計算】被侵權人可以請求賠償的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包括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費等。
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誤工費、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喪葬費及前款所列各項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的計算,應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九條 至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和第二十七條規定確定。
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城鎮職工年平均工資標准,按十五年計算,並根據受害人的年齡、收入等因素,適當增加或者減少。
受害人的被扶養人主張生活費賠償的,應當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八條規定,將被扶養人生活費計入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
第三十條 【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等額賠償金的計算】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除特殊情形外,一般應當適用侵權責任法第十七條規定,不考慮受害人年齡、收入等因素,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侵權責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多人」,為三人以上。
第三十一條 【侵權請求權人的范圍】侵權請求權人包括人身或財產受到直接損害的受害人,以及生命權受到侵害的死者近親屬和支付受害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
侵權請求權人還包括生命權受侵害的死者生前依法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但請求賠償的數額須在死亡賠償金範圍之內。
死者的人格利益受到侵害的,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為侵權請求權人。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其他近親屬為侵權請求權人。

胎兒受到傷害的,在其出生後為侵權請求權人。胎兒受到損害未出生的,其母或者父和母為侵權請求權人。
第三十二條 【間接受害人】間接受害人,是指侵權行為造成了直接受害人的人身損害,因而使其人身權益間接受到損害的受害人。
間接受害人的侵權請求權是獨立的請求權,可以與直接受害人一並提起訴訟,也可以獨立提起侵權訴訟。
第三十三條 【被侵權人死亡時沒有近親屬的損害賠償責任】被侵權人死亡時沒有近親屬的,支付被侵權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相關費用。
有關國家機關或者救助站、村委會等有權主張對沒有近親屬的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追究侵權責任,但所得賠償金應當納入社會福利基金,或者作為村委會的公益金。
第三十四條 【侵權人死亡時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侵權人實施侵權行為死亡的,應以其遺產為限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其遺產已經被繼承人繼承的,該繼承人應當在已經繼承的遺產范圍內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第三十五條 【財產損害賠償的范圍】對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賠償受害人實際損失,包括對現有財產造成的損害以及侵權行為發生時已經預見或者可以預見到的可得利益損失。
第三十六條 【財產損害賠償的計算】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十九條規定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計算不能保護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適用該條規定的其他方式確定財產損害賠償責任。
「其他方式」,包括以起訴時的市場價格、裁判時的市場價格或者侵權行為發生地的市場價格計算,以及計算財產權利和財產利益損失的計算方法。
市場價格,按照損失發生時侵權行為地的市場價格確定;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受損害的財產無市場對應價格,可以採用評估等方式計算。
第三十七條 【侵害財產超過行為人行為時預期的損失的賠償】侵害財產的侵權人對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損害,遠遠超過其行為的預期,承擔該賠償責任顯失公平,或者會使被侵權人陷入生活困境的,應當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十九條規定的其他方式,確定適當的賠償責任。【法律依據】

熱點內容
開封人民法院執行網 發布:2024-11-15 15:35:07 瀏覽:332
酒駕法律知識問答 發布:2024-11-15 15:24:02 瀏覽:678
法治文章名 發布:2024-11-15 15:16:25 瀏覽:367
新車貼膜法規 發布:2024-11-15 15:14:09 瀏覽:949
淘寶司法拍賣費用 發布:2024-11-15 15:14:01 瀏覽:71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方案 發布:2024-11-15 14:03:56 瀏覽:74
美國紐約律師 發布:2024-11-15 13:58:45 瀏覽:932
2014注冊會計師經濟法音頻 發布:2024-11-15 13:45:47 瀏覽:768
司法廉潔隊伍 發布:2024-11-15 13:04:04 瀏覽:513
對校園法治社理解 發布:2024-11-15 13:02:37 瀏覽: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