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必須有

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必須有

發布時間: 2024-10-26 12:20:52

A. 法律責任構成要件有哪些

法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有以下幾點: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應注意的是,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過錯:主觀故意或過失,在刑法上故意或過失是判定行為人主觀惡性的重要依據;民法上故意和過失統稱為過錯,是構成一般侵權行為的要素;在行政法領域,實施過錯推定的方法;
3、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的關系是既聯系又區別的,違法行為是法律責任產生的前提,而法律責任的承擔不以違法的構成為條件;
4、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人身、財產、精神三方面。損害應當具有確定性,即是業已發生的而不是即將發生的,損害必須根據社會的一般觀念和公眾意識予以認定;有此責任的承擔不以實際損害存在為條件;
5、因果關系: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有一因一果的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B. 鏋勬垚鏁欒偛娉曞緥璐d換鐨勫墠鎻愭潯浠舵槸錛 錛夈

銆愮瓟妗堛戱細A
鏈棰樿冩煡褰掕矗瑕佷歡鐨勭浉鍏崇煡璇嗐傛墍璋撳綊璐o紝鏄鎸囨硶寰嬭矗浠葷殑褰掔粨銆傚畠瑕佽В鍐崇殑鏄娉曞緥璐d換搴旇ョ敱璋佹潵鎵挎媴鐨勯棶棰樸傛暀鑲叉硶寰嬪叧緋諱富浣撳彧鏈夊叿澶囦互涓嬪洓涓鏁欒偛娉曞緥璐d換鐨勫綊璐h佷歡錛屾墠琚璁ゅ畾涓烘暀鑲叉硶寰嬭矗浠諱富浣擄紝鎵嶅簲璇ユ壙鎷呯浉搴旂殑娉曞緥鍚庢灉銆傦紙1錛夋湁鎹熷充簨瀹烇細榪欐槸鎸囪屼負浜烘湁渚靛蟲暀鑲茬$悊銆佹暀瀛︾З搴忓強浠庝簨鏁欒偛鏁欏︽椿鍔ㄧ殑鍏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緇勭粐鐨勫悎娉曟潈鐩婄殑瀹㈣備簨瀹炲瓨鍦ㄣ傝繖鏄鏋勬垚鏁欒偛娉曞緥璐d換鐨勫墠鎻愭潯浠躲傦紙2錛夋湁榪濇硶琛屼負錛氳繖鏄鎸囪屼負浜哄疄鏂戒簡榪濆弽娉曞緥銆佹硶瑙勭殑琛屼負銆傚亣鑻ヨ屼負浜虹殑琛屼負娌℃湁榪濇硶錛屼粬灝變笉鎵挎媴娉曞緥璐d換銆傦紙3錛夎屼負浜轟富瑙備笂鏈夎繃閿欙細鎵璋撹繃閿欙紝鏄鎸囪屼負浜哄湪瀹炴柦琛屼負鏃訛紝鍏鋒湁涓昏備笂鐨勬晠鎰忔垨榪囧け鐨勫績鐞嗙姸鎬併傦紙4錛夎繚娉曡屼負涓庢崯瀹充簨瀹炰箣闂存湁鍥犳灉鍏崇郴銆傝繖鏄鎸囪繚娉曡屼負鏄瀵艱嚧鎹熷充簨瀹炲彂鐢熺殑鍘熷洜錛屾崯瀹充簨瀹炴槸榪濇硶琛屼負閫犳垚鐨勫繀鐒剁粨鏋滐紝浜岃呬箣闂村瓨鍦ㄧ潃鍐呭湪鐨勫繀鐒剁殑鑱旂郴銆傚墠鑰呭喅瀹氬悗鑰呯殑鍙戠敓錛屽悗鑰呮槸鍓嶈呯殑蹇呯劧緇撴灉銆侫欏規g『銆
鏁呮g『絳旀堜負A銆

C. 人民警察的責任

人民警察法律責任,是警察機關及人民警察在執法活動中,違反法律法規構成侵權,或者警察人員在實施執法行為時,由於違法而其行為最終構成犯罪時,依法所要承擔的法律後果。
法律責任常被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人民警察的法律責任是指警察機關及人民警察實施的違反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行為所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七章所規定的內容,分別對人民警察法律責任作了明確規定,包括:
(一)對實施違法行為的人民警察的行政處分和刑事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規定:人民警察不得實施下列行為: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泄露國家秘密、警務工作秘密;弄虛作假,隱瞞案情,包庇、縱容違法犯罪活動;刑訊逼供或者體罰、虐待人犯;非法剝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體、物品、住所或者場所;敲詐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賄賂;毆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違法實施處罰或者收取費用;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或者受雇於任何個人或者組織;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義務;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如果人民警察實施了上述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追究刑事責任及給予行政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的規定,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三)降低或取消警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的規定,對受行政處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降低警銜、取消警銜。
(四)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規定,對違反紀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時可以對其採取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五)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50條規定:「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賠償。」
二、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特徵
(一)實施了違法行為
人民警察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必須是人民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實施了違法行為。人民警察的違法行為。人民警察在執法過程中違反的法律、法規,必須是現行有效的有關人民警察工作的法律、法規或規章
(二)由警察機關及警察人員承擔法律責任
承擔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主體,只能是人民警察及其所在的警察機關。不具有人民警察身份的人不承擔人民警察的法律責任。
(三)必須是在執行職務行為時實施的違法行為
導致人民警察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必須是與人民警察的身份或職務行為相聯系的事由。必須是人民警察在警務工作中,由於自己有過錯造成不應有損害的,損害與職務行為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的,才能由警察機關及警察人員承擔法律責任。
(四)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責任是一種獨立的法律責任
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責任不隸屬刑事、民事法律責任而獨立存在一種獨立的法律責任。因為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責任有自己的法律依據。是按照自己的程序予以實施的法律行為。
三、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意義
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意義:加強制定警察法律責任,有利於警察機關及人民警察更好地履行職責;制定警察法律責任,有利於警察隊伍素質的提高,促進國家的民主與法制建設的發展和完善;制定警察法律責任,有利於人民警察在本職工作中嚴格遵守各種法律,法規,嚴格執法;更利於從嚴治警,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防止濫用警察權力;有利於人民警察隊伍的廉潔和公正。

D. 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條件和依據

(一)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一般條件
1.主體必須有經濟違法行為存在。經濟違法行為不僅是產生經濟法律責任的前提,而且也是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必備條件。經濟法主體的違法行為既包括違反法定經濟義務的行為,如偷稅、抗稅、騙稅、生產偽劣產品、銷售侵權產品等,也包括不正確地行使權利的行為,如錯誤吊銷營業執照、超額罰款、擅自審批、擅自減免稅款等;既包括作為的違法行為,如私設金融機構、詐騙貸款等,又包括不作為的經濟違法行為,如偷稅、玩忽職守等。
2.主體的違法行為必須給國家、社會或個人造成損害事實。經濟法律責任既是一種經濟責任,又是一種社會責任。因為主體的經濟違法行為給國家、社會或個人造成的損害,既包括經濟的,也包括人身的;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無形的;既包括現實的,也包括潛在的;既包括對國家和社會的,也包括對個人的。因此經濟法律責任從本質上講具有經濟性,但從實現方式來看未必都具有經濟性。
3.主體的經濟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主體要承擔經濟法律責任,不僅要有經濟違法行為和損害事實,而且要求經濟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必須具有內在的、必然的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無論是管理、調控主體,還是管理和調控的受體其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無關,或者說違法行為僅僅是損害事實產生的外部的、偶然的條件,一般就不應要求經濟法主體承擔經濟法律責任。
4.主體在主觀上必須具有故意或者過失。主體承擔經濟法律責任,不僅要具備客觀方面的條件,還必須同時具備主觀方面的條件,即要具備法定的故意或者過失的主觀因素。所謂故意是指主體對其經濟違法行為具備明知的認識因素和希望或者放任的意志因素。所謂過失是指主體對其經濟違法行為是當知而因疏忽大意未知或已知但輕信能避免的心理態度。當然也有個別的經濟違法行為,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但這是特殊原則,並以法定為限。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經濟管理職權過程中,侵犯相對主體的經濟權利時,應承擔經濟法律責任,而不論其主觀上有無過錯及其內容。
(二)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依據
1.事實依據。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事實依據,是指經濟違法主體實施的具體的、特定的經濟危害行為。首先,這種行為是客觀存在的,而不僅僅是經濟法主體的某些意願、想法或者傾向,它必須具有客觀性、外在性;其次,這種行為又是特定的、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概括的,它必須具有特定性、針對性。行為人實施的每一種經濟行為都必須是特定領域內的具體經濟行為,不可能存在超越具體經濟行為之上的一般經濟行為和抽象經濟行為,對於後者不能對其予以經濟懲罰;再次,這種行為從政治上、法律上、道德上都是應當予以否定評價的,而不是值得提倡、稱贊、鼓勵的,它必須具有消極性、否定性;最後,這種行為是在經濟法主體的自由意志支配之下所外化出來的,它必須具有能動性、反映性。馬克思指出:「如果不談談所謂自由意志、人的責任、必然和自由的關系等問題,就不能很好地探討道德和法的問題。」
2.法律依據。承擔經濟法律責任不僅要求具有事實根據,而且要求具有法律依據,也即是說,經濟法律責任不僅是事實責任,而且是法定責任,非法定的經濟責任,不能成為經濟法律責任,更不能依據經濟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行為人予以懲罰。
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法律依據就是經濟法律、法規對各種經濟法律責任的明文規定。大多數的經濟法律、法規中都有專章或專節規定「法律責任」或「罰則」,在無專章或專節規定的法律、法規中,也大多包含有「法律責任」或「罰則」的條款。這些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對實施違法行為的主體即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予以明確規定;二是對主體實施的違法行為的性質、種類、情節、程度、後果等予以明確規定;三是對違法行為人實施懲罰的國家機關予以明文規定;四是對違法主體應承擔的具體懲罰措施予以明文規定。
(三)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條件和承擔依據的關系
從總體上講,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條件和承擔依據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條件是從行為、後果、因果關系、事實、法律、主觀、客觀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因素來揭示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因素,這些條件是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的。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依據則是從事實或法律的某一方面來揭示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原因。而這些事實或者法律往往是承擔條件中最關鍵性的因素,或者說是根本性條件。因此,不能把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條件和承擔依據完全對立起來。

E.  地礦行政制裁

一、概述

(一)法律責任的概念

法律責任是指違法主體對違法行為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後果。違法行為是法律責任的前提,法律制裁是法律責任的必然結果。法律責任的主要特點:一是必須有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二是由於法律責任是以國家的名義對違法行為作出的一種懲戒,必須由有權的國家機關依法追究;三是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國家強制性。

(二)承擔法律責任的條件

(1)行為的違法性。違法行為是指行為人不履行法定義務或者做出法律禁止的行為。違法行為的表現形式有行為人作為或不作為兩種。

(2)行為人要有過錯。過錯是指與行為人的心理狀態相聯系的涉及法律責任的行為,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

(3)要有損害的事實。損害事實是指財產或者人身受到侵權行為的損害,而引起損失的客觀情況。

(4)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要有因果關系。

(三)法律責任的種類

1.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行為人因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對應負行政責任的行為人採取的懲罰措施,叫作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分為兩類。

(1)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是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法懲戒違反法律規范的個人、組織的一種行政制裁。一般包括警告、通報、罰款、沒收、吊銷執照、吊銷許可證、責令停產、扣留、勞動教養等。

(2)行政處分。行政處分是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施行的制裁措施。主要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等。

2.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對應負民事責任的行為人採取的懲罰措施,叫作民事制裁。民事制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

3.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實施了刑事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必須承擔刑法所規定的刑罰的法律責任。行為人的行為觸犯了刑法,由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我國刑法規定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5種;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等。

(四)地礦行政制裁的概念

地礦行政制裁是指地礦行政機關對違反地礦行政法律規范的單位或個人所依法實施的懲戒措施。它是一種具體的行政行為。首先,實施地礦行政制裁的主體一定是各級地礦行政管理機關。其次,地礦行政制裁的對象是違反地礦行政法律規范的單位或個人。第三,地礦行政制裁措施是地礦行政機關依法採取的強制措施。它是按照地礦行政法律規范的規定,對違反地礦行政法規的單位或個人就其應負的法律責任所採取的懲處。

(五)地礦行政制裁的種類

地礦行政制裁包括地礦行政處罰和地礦行政處分。

1.地礦行政處罰

地礦行政處罰,是指具有行政處罰權的地礦行政機關基於其行政管理職權,對其認為違反地礦行政法律規范的強制性義務、違反行政管理程序的行政管理相對人所實施的一種行政制裁措施。具體分為以下幾種:警告、罰款、拘留、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沒收財物、取消資格、吊銷執照等。

2.地礦行政處分

地礦行政處分,是指從事地礦行政管理的國家公務員違反地礦行政法律規范所應承擔的一種行政紀律責任,是地礦行政機關對從事地礦行政管理的國家公務員故意或過失侵犯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所實施的法律制裁。

二、地礦行政違法行為與處罰的適用

在礦產資源法和配套法規中規定了管理相對人和管理人員違反法律、法規規范應負的法律責任。本節僅以違反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和違反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法規規定的行政法律責任為例,作較詳細敘述。

(一)違反勘查區塊登記辦法的行政法律責任

1.無證勘查的法律責任

(1)無證勘查違法行為的概念。所謂無證勘查行為,是指地質勘查企業、事業單位或個人違反本辦法規定,未經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的審查批准並登記,未取得勘查許可證擅自進行勘查工作的,或者超越批準的勘查區塊范圍進行勘查工作的行為。

(2)無證勘查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無證勘查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主要是行政責任。行政責任是指實施無證勘查違法行為的單位或個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處罰的後果。本條規定的行政處罰包括:①責令停止違法行為;②警告;③罰款。按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不屬於行政處罰的內容,但可以認為是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法第23條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因此,地礦行政機關在對無證勘查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時,首先適用的是責令行為人停止無證勘查違法活動,再根據情節和違法行為後果決定是否給予其他行政處罰。

2.擅自進行滾動勘探開發、邊探邊采或者試采等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勘查區塊登記辦法第27條規定了三類違法行為:一是勘查石油、天然氣的單位未經登記管理機關審查批准,辦理登記手續,領取滾動勘探開發的采礦許可證,便擅自進行滾動勘探開發作業的行為。二是探礦權人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內進行勘查作業時,發現符合國家邊探邊采規定要求的復雜類型礦床後,不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開采,或提出開采申請但未經登記管理機關審查批准,便擅自進行開采活動的行為。三是進行石油、天然氣等流體礦產的探礦權人,未經批准擅自進行試采作業的行為。

對上述三類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除了申誡罰即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以外,還規定有財產罰。此三類違法行為均以非法獲取礦產品為目的,在未經行政機關的審批登記的情況下,擅自進行了礦產資源開采活動。除予以警告外,規定了沒收違法所得,對非法采出的礦產品,理應予以沒收;已經銷售的,應當收繳其所得的收入。行政機關還可以根據違法行為的情節,對行為人並處一定數額的罰款,罰款的最高限額為10萬元。

法規中所指違法所得,是指未取得勘查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擅自進行滾動勘探開發、邊探邊采或者試采作業期間內采出的礦產品,以及由於銷售、轉讓或者以其他方式處理分配礦產品而獲得的經濟收益。

3.擅自印製或者偽造、冒用勘查許可證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這里講的違法行為有兩類,一是擅自印製或者偽造勘查許可證;二是冒用勘查許可證。

所謂擅自印製或者偽造勘查許可證,是指除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以外的其他無制證權的單位或者個人,冒用名義,非法印刷製做勘查許可證的行為;也包括用塗改、擦消、拼湊等方法,對真實的勘查許可證進行改制的行為。所謂冒用勘查許可證,是指非探礦權人冒用他人的勘查許可證進行非法活動的行為。

擅自印製或者偽造、冒用勘查許可證,行為人基本上都是以獲取某種利益為動機,因此,對這種違法行為行政處罰應以財產罰為主,即沒收其全部違法所得,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偽造、變造勘查許可證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也同時觸犯了我國刑法的規定。因此,除承擔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外,構成犯罪的,還應當依照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4.探礦權人在勘查活動中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違法行為分為以下幾種:

(1)探礦權人不如實向登記管理機關報告有關資料和情況,或者弄虛作假,或者以各種方式拒絕接受監督檢查;

(2)中外合作勘查礦產資源的中方合作者(探礦權人)不將合作勘查合同報原發證機關備案;未向登記管理機關備案,從事區域地質調查、區域礦產調查、區域地球物理調查、區域工程地質、區域環境地質調查和海洋地質調查等地質調查工作;

(3)探礦權人不按規定完成年度最低勘查投入;

(4)探礦權人領取勘查許可證後滿6個月未開始施工,或者施工後無故停止勘查工作6個月的。

對於上述違法行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可以按照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的許可權,責令違法行為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處以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前述行政處罰拒不執行的,勘查許可證的發證機關可以吊銷違法行為人的勘查許可證。

需要指出的是,吊銷勘查許可證是對探礦權人行為能力的剝奪,是一種比較嚴厲的制裁措施,將導致勘查單位停產、停業,並在被吊銷勘查許可證之日起6個月內不得再申請探礦權。因此,吊銷勘查許可證的行政處罰,由原發證機關決定並實施。

5.不按規定辦理有關登記手續的法律責任

違法行為有以下兩種:即不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和不辦理注銷登記手續的違法行為。這類違法行為侵犯的客體是登記管理機關的行政管理權,直接破壞了勘查秩序,應當給予處罰。處罰的形式有兩種:

(1)申誡罰:責令限期改正。由登記管理機關責令探礦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到登記管理機關補辦變更或注銷登記手續。

(2)能力罰:吊銷勘查許可證。違法行為人對申誡罰拒不執行,在登記管理機關規定的期限內不辦理變更登記或注銷登記手續的,登記管理機關有權報請勘查許可證發證機關,由其吊銷勘查許可證。

6.不按規定期限繳納有關費用的法律責任

違法行為有以下兩種:即在規定的期限內未繳納探礦權使用費的和未按規定繳納探礦權價款的違法行為。這兩種違法行為侵犯的客體是國家財產所有權及國家行政管理權。根據規定應當給予處罰,處罰種類有二:

(1)申誡罰。對探礦權人不按規定和標准繳納探礦權使用費和探礦權價款的違法行為,登記管理機關可以限定一個期限責令探礦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繳納。並從應當繳納探礦權使用費和探礦權價款之日起,每日加收應繳費用千分之二的滯納金。

(2)能力罰。對申誡罰拒不執行,亦即在規定的期限內探礦權人對登記管理機關的責令限期繳納探礦權使用費和探礦權價款的處罰置之不理,拒不繳納應繳費用和滯納金,對這種無視法規直接損害國家財產權益的違法行為,登記管理機關有權報請勘查許可證發證機關吊銷其勘查許可證。

(二)違反開采登記辦法的行政法律責任

1.無證采礦、越界采礦的行政法律責任

(1)無證采礦,是指采礦行為人未經登記管理機關審查批准,未取得采礦許可證,而擅自進行采礦活動的行為;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的行為。

超越批準的礦區范圍的采礦行為,即為越界采礦行為,是指已獲得采礦權的主體即采礦權人擅自超出采礦登記管理機關批準的礦區范圍,在自己的礦區范圍以外或進入他人合法礦區范圍內開采礦產資源的行為。其實質是無證采礦。

(2)對這類違法行為除規定責令停止開采外,還規定行政處罰種類為,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罰款和吊銷采礦許可證。罰款的幅度分為三類,一是一般無證采礦和進入他人礦區范圍采礦的處以違法所得50%以下的罰款;二是越界采礦的,處以違法所得30%以下的罰款;三是採取破壞性的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以相當於礦產資源損失價值50%以下的罰款。越界采礦的,經責令拒不退回本礦區范圍內開採的,造成資源破壞的,吊銷采礦許可證。

對於這類違法行為法律還規定了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對拒不執行的,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還可依照刑法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2.采礦權人未履行接受監督檢查義務的行政法律責任

為了保障登記管理機關監督采礦權人有效地實施職責,督促采礦權人合理開采利用礦產資源、保護環境及履行其他義務,而規定了采礦權人未履行接受監督檢查義務的法律責任。

如采礦權人未履行上述法定義務,不按規定提交年度報告,拒絕接受監督檢查或者反映的情況與實際不符,則應受到行政處罰。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警告、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直到吊銷采礦許可證。行政處罰的機關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

3.破壞、擅自移動礦區范圍界標的行政法律責任

礦區范圍界樁或者其他地面標志是有關縣級人民政府根據采礦權人的申請設置的,其目的是為了保護采礦權,維護礦業秩序。對破壞或者擅自移動礦區范圍界樁或者地面標志的行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給予責令限期恢復的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4.擅自印製、偽造、冒用采礦許可證的行政法律責任

所謂擅自印製采礦許可證,是指違反有關規定,擅自印製采礦許可證格式的行為。

所謂偽造采礦許可證,是指無權製作者假造礦產資源登記管理機關頒發的采礦許可證的行為。

所謂冒用采礦許可證,是指持他人采礦許可證,假冒采礦權人從事采礦活動或其他影響第三人權益的行為。

擅自印製或者偽造、冒用采礦許可證的行為,損害了地質礦產行政管理信譽,妨礙了采礦權登記管理秩序,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萬元以下罰款。如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280條第1款「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上述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和刑罰可以並罰。

5.不按期繳納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的法律責任

開采登記辦法規定繳納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是采礦權人的法定義務,也是礦產資源國家所有者利益的體現。如違反規定不按期繳納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則侵害了礦產資源所有權,妨礙了國家采礦權管理秩序,應由登記管理機關限期繳納,並處滯納金;若逾期仍不繳納的,由原采礦權授予機關吊銷采礦許可證。

6.違反采礦許可證變更登記、延續登記或注銷登記規定的法律責任

采礦許可證變更登記、延續登記和注銷登記制度,是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礦產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利用的、維護國家礦產資源所有權的法律措施。如不按規定辦理采礦許可證變更登記、延續登記或者注銷登記手續的,直接妨礙了采礦登記管理秩序,應由登記管理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采礦許可證。

三、地礦行政處罰的實施

為了保證礦產資源法的實施,必須依法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地質礦產部於1993年7月19日頒布第17號令《違反礦產資源法規行政處罰辦法》(以下簡稱「處罰辦法」)。制定這部規章的必要性有以下五點:

1.確保礦產資源法規的正確實施

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是以法律權力的實現和義務的履行為特徵的。而法律權力的實現和義務的履行又是以法律責任的承擔為前提的。規范法律責任的實施過程,既可以對不履行義務者進行行政制裁,又可以對依法履行義務者的合法權益提供保護,以保證社會經濟關系的正常運行,保證礦產資源法規的正確實施,這是制定處罰辦法的基本目的之一。

2.促進礦產資源法規體系的建立和健全

多年來執法實踐反映出地質礦產法制很不完善,突出表現為法律規范較抽象,操作性差,法律、法規的適用較原則,行政處罰的主體地位不夠明確等,嚴重影響了執法效力,制定處罰辦法可以促進行政處罰行為法規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3.保證各級地礦行政管理機關和公務員依法行政

地礦行政執法工作是以地礦行政部門依法行使裁量權,進行行政執法為內容的。在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復議條例等法律、法規公布後,對行政管理機關是否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責任。由於不能依法行政引起的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日益增多。制定處罰辦法,規范對違反法規行為制裁的程序,是保證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

4.加大執法力度,有利於治理整頓礦業秩序

處罰辦法的制定為及時地、有效地查處違法行為,治理整頓礦業秩序,提供了程序上、制度上的保證,也提供了法律依據。

5.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處罰辦法要求行政執法的公正性,有利於避免行政機關濫用職權,甚至侵權行為的發生,將有效地保障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司法局講話 發布:2024-10-26 14:34:18 瀏覽:49
上市公司法務 發布:2024-10-26 14:25:58 瀏覽:112
民法改姓 發布:2024-10-26 13:22:10 瀏覽:32
山東省勞動合同條例2013 發布:2024-10-26 13:21:13 瀏覽:221
日記200字關於法律知識 發布:2024-10-26 12:58:08 瀏覽:967
本表對雙方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0-26 12:47:26 瀏覽:276
最負法律責任心的親子鑒定 發布:2024-10-26 12:47:20 瀏覽:560
國際民事訴訟法的淵源 發布:2024-10-26 12:23:16 瀏覽:451
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必須有 發布:2024-10-26 12:20:52 瀏覽:669
王曉偉律師 發布:2024-10-26 12:08:53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