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國防行政法律責任

國防行政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16 18:17:01

㈠ 國防行政法律責任

國防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軍事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9月設立國防部,隸屬於國務院,主要負責國防建設方面的具體工作。

在中國,國防部屬於國家行政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一個組成部門,是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議設立的,它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設立的一個部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國務院設立國防部,一切需要由政府負責的軍事工作,則經國務院作出相應決定,通過國防部或以國防部的名義組織實施。國防部在接受國務院領導的同時也接受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領導。需要國防部辦理的事宜,由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分別辦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是國務院的軍事工作部門。它的基本職能是:統一管理全國武裝力量的建設工作,如人民武裝力量的徵集、編制、裝備、訓練、軍事科研以及軍人銜級、薪給等。因此,國防部並沒有實際軍事指揮權。

(1)國防行政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1988年,軍委法制局把編制軍事立法規劃、計劃的任務列為重要議事日程。20年來,軍委先後印發4個五年立法規劃、20個年度立法計劃。199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立法程序暫行條例》發布,標志著軍事立法工作首次實現了「有法可依」。

1993年4月26日,在軍隊法制工作部門的積極籌劃下,一個高層次、高規格的國防立法座談會在北京召開。1997年3月14日,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領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問世。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侵害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對社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尚未構成犯罪,依法應當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國防行政違法一般多是違給國防安全造成危害。

㈡ 簡述:軍事行政責任與軍事行政強制措施的區別

為規范政府採取行政強制措施與實施行政強制執行行為,維護國家與社會的公共秩序與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制定「行政強製法」已從討論「必要性」階段進入到研究「操作性」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試擬稿)已將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行將制定的「行政強製法」既要規范政府採取行政強制措施,也要規范其如何實施行政強制執行。關於這一點,無論立法部門還是理論界已趨同一。正因此,准確、恰當地劃清「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之間的「界線」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它們是兩種各有自己特徵的行政強制行為,並適用不同的實體操作程序與法律救濟途徑。本文試在這一方面作點嘗試,以作引玉之磚。

在中國,「行政(強制)措施」一詞的使用,最早出現在新中國「撥亂反正」以後的第一本行政法教科書即王珉燦主編的《行政法概要》 1上。該書第一次使用了「採取行政措施的行為」這一概念。但在當時尚無「具體行政行為」在目前的中國行政法學中最為關鍵的概念之一,當時還未被寫入法律這一概念的背景下,它是作為一般的「具體行政行為」的代名詞使用的。 2這一「首創」又被不少學者所接受和發展。 3

1989年《行政訴訟法》的公布,特別是1990年該法實施以後,該法第11條第(二)項的規定 4對理論界關於對行政行為的認識沖擊頗大,它最明顯不過地表明:「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行為,只是與行政處罰相並列的具體行政行為的一個種類,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具體行政行為本身。所以,1990年以後,已不再有類似教材、著作基於這種意義而使用「行政(強制)措施」概念了。

「行政強制措施」脫胎於「具體行政行為」之後,它又面臨了第二個問題,即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的關系。在這一問題上,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把行政強制措施看成是行政主體在行政執法中所運用的具有強制性的各種手段和方法,這些手段和方法有「執行性」和「管理性」之分,而「執行性」的措施就是「行政強制執行」。一種典型的解釋是:「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主體為保障行政管理秩序或為實現行政目的而憑借的各種強力方法或手段。它包括:(1)『管理性』強制措施,即行政主體為了預防、制止或控制危害社會、公益、他人的行為或事件的發生,採取的對有關對象的人身、財物或行為加以暫時性限制的手段或方法;(2)『執行性』強制措施,即行政主體為促使或迫使義務人履行行政決定所確定的義務而憑借的種種強制措施。」 5另一種解釋也許更加明了:「所謂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主體對相對人的人身或財物予以強制而採取的各種具體手段或方法。即包括即時強制措施也包括行政強制執行措施。即實施行政強制行為的各種具體手段或者措施。」 6這種觀點的特點,主要在於把「行政強制執行」看成是「行政強制措施」的一個構成部分,它們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第二種觀點是,把行政強制措施看成不僅獨立於行政處罰,而且與行政強制執行相並列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持此觀點者,在他們的教材、著作中,必然把「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作為並列的章節標題處理,7而且對兩者加以區別。大多學者認為,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特定的行政主體,出於維持社會管理秩序的需要,預防或制止危害社會事件的發生,針對行政相對人的人身、行為、財產或其他權益所作出的限權性的強制行為;後者是指因行政相對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理決定,有關國家機關對其採取強制手段,迫使其履行該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下面的解釋有一定的代表性:「行政強制措施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授權的組織,為了預防或制止正在發生或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危險狀態以及不利後果,或者為了保全證據、確保案件查處工作的順利進行而對相對人的人身自由、財產予以強制限制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行政強制執行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會組織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時,國家行政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強制性措施,迫使其履行義務,或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具體行政行為。」 8這種觀點的「共性」在於,認為「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之間沒有包含關系,是兩種各自獨立、並存的具體行政行為。

如果從「字面」理解 9,行政強制措施作為一種方法和手段,當然同時被採用在行政強制執行階段,固然同時可作為行政強制執行行為的一種形式。從這一點上說,第一種觀點不無道理。但問題在於,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二)項所列「行政強制措施」,顯然是作為「具體行政行為」的一個種類,而不是作為具體行政行為的一種方法對待的;而且,這種具體行政行為又與《行政訴訟法》第66條 10規定的行政強制執行行為相區別。前者,行政強制措施(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依其職權採取強制手段限制特定人行使某項權利或履行某種義務」的行為; 11後者,行政強制執行(行為),是指當行政相對人拒不履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具體行政行為」時,行政機關本身或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為。 12兩種行為,涇渭分明。我們認為,上述第二種觀點比較符合《行政訴訟法》的原意。



在中國,「行政強制執行」這一概念的演變沒有象「行政強制措施」那麼復雜。1983年的第一本行政法教科書《行政法概要》,在提出「採取行政強制措施行為」的同時,提出了「強制執行」這一概念,而且對這一概念一開始的「定位」並沒有離今天多遠。《行政法概要》解釋道:「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當事人不履行其行政法上的義務時,國家行政機關可以採用法定的強制手段,強制當事人履行其義務。這就是行政法上的強制執行,是一種具體的行政行為。又叫做行政執行。」 13爾後的著作、教材,除個別 14外,一般都有「行政強制執行」專門的章節,概念內涵也大體接近。只是在兩個問題上略有分歧: 15(1)即在執行主體上,是否包括人民法院?(2)在外延上,是否包括即時強制?

關於行政強制執行的「執行主體」問題,在《行政訴訟法》公布、實施前,大多學者主張把行政強制執行活動限於行政機關的執行活動。 16一種典型的解釋是:「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相對方逾期不履行行政主體做出的行政處理決定,有權行政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強制措施,迫使行政相對方履行義務或實現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行政執行行為。」 17《行政訴訟法》公布、施行後,由於該法第66條規定對已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可由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執行或者依法自行強制執行,大多學者為同立法「結軌」,始轉而承認人民法院作為行政強制執行主體的地位。如姜明安認為:「行政強制執行指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義務的相對人履行其義務的行為。」 18而且還有學者進而指出,人民法院依行政機關的申請而強制執行已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是一種「行政權的延伸」,這時的人民法院與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受委託或代理關系」。 19但應松年教授認為:行政機關自身強制執行固然屬於行政行為,但當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以法院審查同意,下令強制執行時,它就是司法強制,不應再稱為行政行為或具體行政行為。」 20

關於行政強制執行的「外延」問題,對於行政強制執行包含《行政訴訟法》第66條所規定的對生效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這一點是沒有疑義的。問題是,它是否包含即時強制。按理說,這是一個不會發生的問題。但我國確有個別學者持有肯定的觀點。如楊海坤認為:「行政強制執行是行政機關對當事人不履行行政決定強制實施的行為。行政強制執行包括緊急情況下的即時強制。」 21如果以《行政訴訟法》第66條為「基點」討論行政強制執行的外延,那麼行政強制執行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包括即時強制的,因為即時強制行為無法以相對人在規定期限內既不起訴又不履行為前提。以下的表達已成為中國學者們日益趨同的認識:「行政強制執行,是指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相對人不履行其應履行的法定義務時,行政機關或人民法院依法採取行政強制措施,迫使其履行義務,或者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活動。」 22



當我們沿著這一「基點」往下走,「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之間的「邊界」以及這兩種行為的劃分意義會越來越明晰可見。但我們要馬上到達解決這一問題的「彼岸」,還要有足夠的耐心走完一段不可迂迴的「路」。因為我們在這里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從事先強制、事中強制與事後強制整個行政強制行為的過程中,「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之間的「界河」,到底應該劃在哪一段?而且這種劃分標准又有什麼法律意義?以下有幾種標准和幾個難點可以選擇與研討:

(一)以事先是否存在可履行義務為標准

在中國,不少學者認為,行政強制執行是對事先存在的一種義務的執行。這種義務可以來自於一個行政決定的規定 23,也可來自於法律的直接規定 24.行政強制執行就是對事先義務的執行,如果不存在被執行的義務,行政強制執行的「執行性」就無從體現。這一點正好與行政強制措施相區別。在行政強制措施中,強制機關實施強制措施,無須以當事人存在可履行義務為前提,它是為維護管理秩序,而不是為執行一種業已存在的義務而實施。

德國、奧地利、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的不少學者也持這樣的觀點。正如台灣學者城仲模所述:「德奧日行政法學界對於行政強制之分類及學理說明,幾乎一脈相承,即在『行政強制(Der Verwaltungszwang)』的上位概念之下,區分為『行政上強制執行 25(Verwaltungsvollstreckung,Zwangsvollzug;Verwaltungsexekution,Zwangsvollstreckung)』及『行政上即時強制 26(Sofortiger Zwang,Sofortiger Polizeizwang)』。」 27日本學者和田英夫也指出:「行政強制分為行政上的強制執行和行政上的即時強制兩種。」 28而且強制執行與即時強制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是「有先前存在之義務而不履行者」,後者「無先前之存在義務」。 29

上述境內外觀點基本相通,而且這一標准也很清晰,便於掌握。但問題在於,「法定義務」概念過於抽象,涉及面過廣,在實踐操作中會有困難;還有,有的強制措施我們也很難說它不是迫使當事人履行一種法定義務,如在驅散措施中,被驅者當然負有離開的義務。

㈢ 國防費,行政管理費對經濟產生的影響

行政管理與國防經費支出:

(一)行政管理與國防支出的性質與內容行政管理支出與國防支出在性質上的共同之處:

1. 行政管理支出和國防支出都屬於國家政權建設支出,這兩類支出是國家財政的最基本的支出。

2. 行政管理支出和國防支出都屬於用於社會消費的非生產性支出,對社會的發展和財富的創造沒有直接的貢獻,必須加以約束,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內。

行政管理支出的內容取決於國家行政管理機構的結構及其職能。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國家安全支出、司法檢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按其最終用途劃分,可分為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兩部分。

國防支出的內容:包括國防費、國防科研事業費、民兵建設費以及用於專項工程和其他的支出。

(二)行政管理費和國防費的控制我國行政管理支出主要有以下特點:

(1)行政管理支出增長超過同期財政支出和GDP的增長水平。

(2)行政管理費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上升較快。

(3)人員經費中的工資和補貼支出的增長速度突出。

(4)離退休費用占行政管理費支出的比重明顯提高。

(5)行政管理費支出內部結構發生較大變動。

(6)行政管理支出的行業結構、地區結構的不平衡趨勢擴大。

影響行政管理費支出增長的因素主要表現在:

1、人員與機構雙膨脹;2、政府預算約束軟;3、行政支出膨脹的深層次原因控制行政支出規模,優化行政支出結構,應在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合理調整規劃支出范圍,嚴格支出的管理與監督,硬化預算約束力;
第二,精簡機構,控制人員編制,提高行政支出效率;
第三,深化以優化行政組織結構,轉變行政職能和完善行政體制為主要內容的行政改革。

參考:http://www.doc88.com/p-9863678749775.html

㈣ 國防刑事法律責任

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侵害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對社會造成一定回程度的危害但尚未構答成犯罪,依法應當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國防行政違法一般多是違給國防安全造成危害。

古人視禮義為維護社會國家的安全力量,必須嚴格遵行,防止逾越,稱為國防。今日指為保衛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禦外來的武裝侵略和顛覆所採取的一切措施。


(4)國防行政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當代國防大致有四種類型:

1、擴張型。大國為了維護本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權主義,侵略、顛覆和滲透他國。

2、自衛型。主要依靠本國力量,廣泛爭取國際支持,防止外敵入侵,維護本國安全。我田的國防屬千自衛型,堅持和平自主的防衛原則,永不擴張,也不容別國侵犯我國一寸土地。

3、聯盟型。以結盟形式,聯合他國彌補自身力量的不足。又分為擴張和自衛型,還可分為一元和多元聯盟,前者有一個大國做盟主。

㈤ 行政復議法是否適用於軍隊

(一)軍事機關是否屬於國家行政機關?
否定觀點認為,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2條的立法精神,行政訴訟的被告只能是國家行政機關。我國憲法規定,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省、市、縣政府等是各級行政機關;中央軍委是國家最高軍事機關,各軍(兵)種、軍區、軍、師、旅、團機關等是各級軍事機關。兩者是性質不同、相對獨立的國家機關,彼此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系。因此,將軍事機關歸為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或列為行政訴訟的被告,不僅混淆了我國行政機關與軍事機關的明確界限,而且不符合國家憲法和行政訴訟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精神。
筆者認為,行政訴訟的被告雖然是行政機關,但行政訴訟的對象卻是具體行政行為。因而,決定一個機關是否可以成為行政訴訟被告的關鍵,是看其是否具有法定的行政權力,而不能簡單地從機關的稱謂和表象上看。雖然我們對軍事機關不是國家行政機關這一點沒有異議,但在實踐中,軍事機關確實存在一些行政行為,依法可以行使有關法律、法規所賦予的部分行政權力,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領域享有部分國家行政權力。在這一點上,軍事機關與行政機關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不能因為軍事機關只行使部分行政權力就不承擔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和義務。按照我國行政訴訟法理論,各類國家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的過程中,如果作出不當的行政行為,就會直接、間接地影響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必然會產生相應的法律後果,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最終有效途徑就是依法採取行政訴訟的方式。
[本文來自:法律快車 www.lawtime.cn]

㈥ 請幫忙!!!!!! 軍事責任: 軍事行為的效力 : 軍事行政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軍事行為:受人民復解放軍等武裝部制隊領導的,受軍事法調整,按照軍事法履行的行為均屬軍事行為。大多的軍事法是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制定的。軍事行為不受任何地方政府以及全國人大制定的非軍事法律的制約。軍事行為同時也不受除軍方以外任何人的制約,即使警方也不能管轄,只能予以配合。在任何條件下,軍方的行為都是自行決定,目的是一切為了國防。
承擔由於軍事行為而產生的一切軍事後果,就是軍事責任
軍事行政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確定軍事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應當承擔軍事行政責任,要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准。軍事行政責任的構成要件解決的就是這一問題。由於我國軍事行政法的研究起步較晚,對於軍事行政責任的構成要件問題尚缺乏深入的探索。結合現有的相關成果,我國軍事行政責任的構成要件應當界定為以下三個:主體具有相應的責任能力、存在違法的或者不當的軍事行政行為、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㈦ 軍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㈧ 軍事行政管理法規制度的特點有哪些

所謂軍事行政管理法,是指由國家機關和軍事機關制定認可的,規定國家和軍隊進行軍事行政管理、調整軍事行政管理活動中各種軍事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內容和形式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有關軍事行政機關組織和活動原則、方式方面的法律規范,其內容包括軍事行政機關的組織、法律地位、基本任務、職責許可權、活動原則、工作方式、基本方法以及軍事行政機關設置、變更和撤銷的程序等。

(二)有關軍隊和軍人管理方面的法律規范,其內容主要包括:(1)關於軍隊的日常管理、如軍事工作管理、政治工作管理、後勤工作管理、內務管理、保密管用、紀律管理、隊列管理等。(2)關於軍入管理教育和獎懲。(3)關於武器裝備的使用與保管、軍需物資的管理和供給、軍事徵用原則、軍費供應要求等。(4)關於軍事行政訴訟的原則、范圍、審理軍事行政訴訟案件的機關以及案件的裁決與執行等。

(三)有關軍事行政管理活動范圍內的權利和義務,其內容包括軍事行政機關、其他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在軍事行政管理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

軍事行政管理法作為國家行政法體系的一個分支部門,其表現形式包括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地方性法規等;而作為軍隊內部管理依據的軍事行政管理法,其形式主要是軍事法規和軍事規章等。

㈨ 軍事刑事責任與軍政事行政責任的區別

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專任包括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內部,上級對有隸屬關系的下級違反紀律的行為或者是尚未構成犯罪的輕微違法行為給予的紀律制裁。其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等。刑事責任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處罰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這5種主刑,還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和沒收財產3種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主刑合並適用。 刑事責任要比行政責任更嚴重。

㈩ 國防部是美國政府的一個什麼行政部門

國防部是美國政府的一個下屬部門,不屬於行政部門,國防部是美國武裝部回隊的最高領答導機關。軍種部是各軍種的最高行政領導機關,負責本軍種的人事與行政管理、部隊組建、戰備訓練、兵役動員、武器裝備研製與采購以及後勤保障等。

它的中心是五角大樓,國防部的領導是美國國防部長。按照美國法律,部長為文官。美國國防部成立於1947年9月18日,前身為美國戰爭部,總部位於五角大樓。國防部是總統領導與指揮全軍的辦事機構,又是向各聯合司令部發布總統和國防部長命令的軍事指揮機關。

(10)國防行政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美國國防部的構成:

美國國防部由6個實體部門組成:國防部部長辦公室 、軍事部門 、參謀長聯席會議 、統一作戰指揮 、國防機構 、國防部門現場活動。國防部長、國務卿、司法部長、財政部長通常被認為是內閣中最重要的四個官員,稱為「四巨頭」

美國國防部長是美國國防部的領導官員,處理有關軍事方面的事務。國防部長的角色是擔任總統的主要國防政策顧問,並負責規劃一般國防政策和與國防部相關的其他政策、執行獲得認可的政策。

熱點內容
羅雲法院院長 發布:2024-09-20 04:50:17 瀏覽:660
人民法院委託鑒定 發布:2024-09-20 04:30:59 瀏覽:678
如何完善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發布:2024-09-20 03:29:33 瀏覽:640
關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發布:2024-09-20 02:45:46 瀏覽:300
立法的價值取向 發布:2024-09-20 02:45:36 瀏覽:22
2019成考專升本民法 發布:2024-09-20 02:39:54 瀏覽:908
勞動法簽了無固定期限合同書 發布:2024-09-20 02:09:46 瀏覽:172
行政法規的三種命名方式 發布:2024-09-20 00:30:30 瀏覽:521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