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發文徵收統籌金的法律效力
『壹』 市長辦公會議紀要算不算政府文件
算。市長辦公會議紀要是行政公文的一種。
首先,所謂「行政公文」是公務文書的簡稱,是人類在治理社會、管理國家的公務實踐中使用的具核襲有法定權威和規范格式的應用文。它是特殊規范化的文體,具有其它文體所沒有的權威性,有法定的製作許可權和確定的讀者,有特定的行文格式,並有行文規則和辦理辦法。
其次,行政公文有以下三大特點:
1、有法定作者制發。
法定作者指依法成立並能以自己名義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社會組織及其領導人。
2、具有法定的權威性和現行效用。
法定權威性是指公文在法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能夠對受文者的行為產生一定程度的強制性影響。 現行校用指公文在其內容所針對的現行公務活動中直接發揮實際效力具有依據和憑證功能。
3、公文具有規范戚氏念的體式和特定的處理程序。
公文的規范體式是指公文的文體和格式必須符合國家的統一規定。收文和發文均有一定的處理程序各環節皆有順序性和規范性不得自行其是。
第三,行政公文的種類高困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最新版本有15種,分別是:決議、決定、命令(令)、公報、公告、通告、意見、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批復、議案、函、紀要,比2000年8月的版本多了決議和公報兩個文種。
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公認的有:決議、決定、公報、公告、通告、意見、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批復、議案、函、紀要等14個文種。
『貳』 河北省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細則全文
【導讀】 帶薪年休假簡稱年休假,是指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一定時間的帶薪年假。為了保障河南省職工的合法權益,為河南省職工享受年休假提供可靠法律依據,河北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制定了符合河北省實際情況的《河北省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細則》。本細則主要對河北省職工帶薪年休假天數、享受條件等事項進行了詳細說明。
【政策文件】: 河北省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細則
【發文字型大小】: 冀政辦字〔2015〕162號
【執行時間】: 12月16日
【相關條例】: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一條根據勞動法、公務員法和《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國務院令第514號,以下簡稱《條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原人事部令第9號,以下簡稱《機關辦法》)和《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令第1號,以下簡稱《企業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除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全省行政區域內的機關(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在崗工作人員(含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在崗勞動者適用本細則(以下分別稱為單位、職工)。
第三條各單位要堅持以人為本,維護職工權益,對本單位職工帶薪年休假作出統籌安排,制定休假計劃,保證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到位。
第四條職工連續工作1年(12個月)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年休假天數根據職工累計工作時間確定。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
(一)職工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二)職工工作年限滿1年、滿10年、滿20年後,從下月起享受相應的年休假天數。
(三)年休假天數不含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及探親假、婚喪假、產假和因工傷停工留薪期的天數。
連續工作滿1年(12個月)以上,既包括在同一單位連續工作滿1年(12個月)以上的情形,也包括在不同單位連續工作滿1年(12個月)以上的情形。
累計工作時間,包括在單位從事全日制工作期間,以及依法服兵役和其他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可以計算為工齡的期間(視同工作期間)。累計工作時間可以根據檔案記載、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記錄、勞動合同或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材料確定。
第五條年休假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如因承擔搶險救災、野外地質勘查、野外測繪及其他特殊任務等工作需要,所在單位不能在本年度安排其休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但應向職工說明原因及休假安排並徵得職工本人同意。在下一年度仍無法安排補休的,應按規定計發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或不能安排職工一次休完年休假需分段安排的,應徵得職工本人同意。
第六條勞務派遣職工符合年休假規定條件的,享受年休假。被派遣職工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無工作期間由勞務派遣單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的天數多於其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少於其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的,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應協商安排補足被派遣職工年休假天數。
勞務派遣工在正常工作期間的年休假,由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協商,用工單位具體負責安排、落實。
第七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度年休假:
(一)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息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二)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工作單位按照規定不扣發工資的;
(三)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請病假(含非因工負傷、產假續假,下同)累計2個月(42個工作日)以上的;
(四)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請病假累計3個月(63個工作日)以上的;
(五)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請病假累計4個月(84個工作日)以上的;
(六)不在崗職工重新上崗,當年的年出勤天數低於應出勤天數80%的;
(七)職工已享受當年的年休假,年內又出現以上第(二)至(五)項規定情形之一的,不享受下一年度年休假。
第八條非職工本人原因而未休年休假的,單位應當根據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向其支付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支付標准為每應休未休一天,按照本人當年平均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其中含職工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平均日工資收入不含根據住房、用車、通訊等制度改革向職工直接發放的貨幣補貼,以及加班費、餐費補助等。
(一)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平均日工資收入的計算辦法:本人全年工資收入除以全年計薪天數(261天)。機關職工的全年工資收入為本人全年應發的基本工資、國家規定的津貼補貼、規范津貼補貼(地區附加津貼)、年終一次性獎金之和;事業單位職工的全年工資收入為本人全年應發的基本工資、國家規定的津貼補貼、績效工資之和。
(二)企業職工平均日工資收入的計算辦法:職工本人的平均月工資收入除以月計薪天數(2175天)。職工本人平均月工資是指職工在用人單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前12個月的平均月工資。在本用人單位工作時間不滿12個月的,按實際月份計算月平均工資。
(三)職工當年退休、亡故及單位與職工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非職工本人原因,單位未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並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折算方法為:當年度在本單位已過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當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數。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單位當年已安排職工年休假,多於折算應休年休假天數的不再扣回。
第九條企業等用人單位與職工、職工代表方訂立的勞動合同、集體合同應載明職工年休假等相關事項。
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約定的或用人單位規章制度規定的'年休假天數、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高於法定標準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有關約定或規定執行。
第十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未休年休假補償,只享受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一)單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本人當年自願放棄的。
(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請事假累計已經超過本人應休年休假的天數,但不足20天的。
第十一條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確因工作需要不能休年休假,需支付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按照行政隸屬關系和現行經費保障渠道解決,按下列程序發放:
(一)職工確因工作需要不能休年休假的,需由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意見,並在單位范圍內公示。公示時間不少於3天。
(二)各單位組織人事(幹部)部門應在下一年3月底前將本單位職工應休未休年休假情況及應支付的報酬統一造冊,由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加蓋本單位公章,並報主管部門審核。
(三)職工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中,除正常工作期間工資收入外,其餘部分應當由所在單位在下一年3月底前一次性支付。當年退休或亡故的人員,也可於退休或亡故的次月發放。
(四)對於違反規定,濫發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按照《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監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審計署令第31號)的相關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企業等單位職工確因工作需要不能休年休假,需支付的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由用人單位最遲在支付職工當年最後一次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時一次性支付給職工。
第十三條特殊情況處理辦法。
(一)機關事業單位新錄用(聘用)的有工作經歷人員、調入人員及接收安置的軍轉幹部、復轉士官、退伍士兵,如當年在原單位未休年休假的,可以在現在的單位享受年休假;若當年在原單位休假天數少於職工當年應休年休假天數的,現單位可以安排補足其年休假天數。上述人員在辦理工資關系轉移接續手續時,應附原單位的休假情況證明。因組織原因在原單位未能休年休假且現單位未補足休假的人員,未休假補償由發放12月份工資的單位綜合原單位休假情況,按照規定予以補償。
(二)因停職或立案審查且所在單位未安排休年休假的職工,在審查結束前不享受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審查結束後,未受到黨內嚴重警告或行政記大過及以上處分或刑事處罰的,所在單位要及時安排其休年休假,無法安排其休年休假的,可按規定支付應休未休年休假報酬。
(三)駐外、駐村、掛職下派(鍛煉)或借用的職工,由派出單位與掛職或借用單位協商安排其休年休假,並由派出單位將其列入年度休假計劃。
(四)企業等單位新錄用職工且符合本細則年休假規定的,當年度年休假天數,按照在本單位剩餘日歷天數折算確定。折算方法為:當年度在本單位剩餘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五)當年退休的職工,單位應在其退休前優先安排年休假。由於工作需要不能安排年休假的,應徵得本人同意。
(六)依法享受寒暑假的職工,確因工作需要未休寒暑假的,所在單位應當安排其休年休假;因工作需要休寒暑假天數少於相應年休假天數的,所在單位應當安排補足其年休假天數。
(七)當年請事假累計少於本人應休年休假天數且不扣發工資的職工,事假天數沖抵應休年休假天數;當年已休完年休假又請事假的,沖抵下一年度年休假天數。
(八)參加在職學歷學位教育的職工,其脫產參加集中面授的時間(工作日時間),應沖抵本人的當年度年休假時間。
第十四條職工帶薪年休假實行單位計劃安排與職工個人申請、單位批准相結合的辦法。
(一)單位要在確保各項工作正常運行的情況下,於每年3月底前,制定出當年職工年休假計劃,對職工年休假作出統籌安排。職工應主動按照單位制定的年休假計劃及時向單位請銷假。
(二)職工休假時應填寫《年休假申請表》,做到有據可依,有據可查,保證年休假制度規范運行。
職工申請及單位批準的年休假假期均應以天為單位計算。
(三)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年休假計劃,應報上級分管負責人批准,單位班子成員由單位主要負責人批准,單位內設機構人員由單位分管負責人、內設機構負責人簽署意見後,報分管人事(幹部)工作的負責人批准。
(四)各單位要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考勤制度和病、事、婚、喪、產假等制度,嚴明紀律,嚴格執行年休假制度,堅決杜絕弄虛作假情況的發生。職工因病、因事需請假的,須按照規定履行請假手續。未經批准而擅自不上班的,按曠工處理。
第十五條單位不安排工作人員休年休假,又不按照本細則規定支付應休未休年休假報酬的,由縣級以上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對逾期不改正的,除責令單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外,單位還應當按照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數額向職工加付賠償金。對拒不支付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賠償金的,按照《條例》《機關辦法》《企業辦法》相關規定處理。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依據職權,主動對本行政區域單位職工帶薪年休假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七條職工與所在單位因年休假發生爭議的,按照國家有關申訴控告和人事爭議處理、勞動爭議處理的相關規定處理。
第十八條本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叄』 市教育局工作總結【薦讀】
總結一:
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法治建設的新部署要求,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省、市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文件和會議精神,以依法行政為核心,以依法治校為重點,以普法教育為先導,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強化執法監督為手段,領導幹部依法行政觀念日益增強,制度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行政執法管理逐步規范,行政決策機制逐步完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入,有力地推動了法治政府建設進程。現將我局201@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建立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保障
為了進一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根據人事變動情況,我局對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及時進行了調整和補充,成立依法行政、法制宣傳、政務公開等領導小組,局主要領導任組長,作為依法行政、法制宣傳、政務公開等工作第一責任人,負責全面的統籌領導工作,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依法行政和法制宣傳各項具體工作,配好專兼職工作人員,對各級各校加強督促指導,推動《實施綱要》落實。各縣(市、區)教育局和各學校也相應成立由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普法、學法、用法工作機構和隊伍、建立和完善了以學校黨組織為龍頭、以政教處為主導,以學生會、團委、少先隊和校外輔導員隊伍為輔助,以班主任、任課教師為骨乾的法制教育工作網路,真正把全員育人落到實處。
二、開展法制教育,提高法治政府建設的能力
一是堅持法制教育常態化。堅持以領導幹部和行政管理人員為普法宣傳教育重點,制定完善了學法制度和規定,把法律法規學習列入局機關學習計劃,把法制學習教育融入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中,局領導班子能夠堅持帶頭學法,幹部職工能夠積極學法,自覺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和《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自覺提升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工作能力。
二是開展機關法制教育。我局機關幹部學習法律知識主要採取局領導領學、專家講座、集中研討、交流體會等方式進行。學習內容包括《憲法》、《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以及《保守國家秘密法》、《行政強製法》等法律法規。10月21日,我局組織機關和縣(市、區)14名工作人員赴福州參加全省教育系統依法行政工作培訓班。11月28-30日,XX市教育局調研員崔進玉帶領4位機關工作人員參加第2期XX市直單位幹部政策法規輪訓班。我局還常年聘任武夷律師事務所律師為機關法律顧問,為局機關提供法律服務,有效地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
三是主動匯報法治工作。我局主要領導在全局機關學習大會和重大工作部署中,堅持帶頭宣講有關法律法規,局主要領導經常主動向黨委、人大和政府匯報有關教育工作,確保教育工作在憲法、法律和國家政策規范的范圍內運行。
四是組織專項普法活動。在市委宣傳部、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辦的牽頭下,我局組織機關各科室人員積極開展「國家憲法日」大型宣傳活動,為廣大市民講解教育相關法律和校園安全知識,發放教育法律宣傳材料,並接受群眾現場咨詢教育法律問題。
五是加強局機關幹部黨風廉政教育。組織機關幹部認真學習貫徹《准則》、《條例》,每月開展教育系統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累計編發《以案明紀》30期,強化經常性教育,延伸到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市屬學校300餘名黨員幹部參加了XX市教育系統黨章黨規黨紀知識測試,不斷提高機關幹部和校長老師的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能力。
六是督促學校建章立制。我局以下發通知的形式摸底並督促市直屬中小學校建章立制工作。日前,7所市直屬中小學已制訂完善的各類學校章程,做到依法依章程治校。
七加強師生法制教育。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把法制教育納入教學管理,將法制教育與課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相結合,依託「警校共育」機制,發揮法制副校長作用,進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治安管理、禁毒宣傳、交通安全和防範監管「六進校園」活動。利用各種學校宣傳陣地及網路,廣泛開展普法宣傳工作,通過發放宣傳單、刷寫標語、懸掛橫幅、組織競賽等辦法,在校園營造了濃厚的普法宣傳氛圍。還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宣傳媒體,開辟了普法專欄,加大了宣傳力度。
三、突出工作重點,強化行政執法的效力
1.落實行政執法。我局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行政執法人員在強化素質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局機關行政執法人員12人通過考試獲得《教育行政執法證》。依法加強對各類學校招生考試工作的管理,規范考務工作,加強考紀考風建設,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招生考試氛圍。依照《民辦教育促進法》,規范開展及指導縣(市、區)教育部門對民辦教育規范監管。我局全面推行執法責任制以來,沒有發生一起違規執法事件,沒有發生一起行政訴訟案件,行政執法質量較高。
2.規范權力促效能。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權力運行機制,進一步規范窗口事項辦理,精簡辦事材料,制訂審查工作細則,大幅壓縮審批時限。
一是規范窗口事項辦理。為方便群眾辦事,我局將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部入駐市行政服務中心綜合窗口,並將全部審批服務事項設置為三星級及以上,落實網上受理工作。對已入住中心窗口的事項均承諾辦結時限,規范辦事流程和受理材料要求,事項辦理均按規定時限及時辦結。,我局共受理教師資格認定事項113人次,均在規定時限內辦結。
二是精簡辦事材料。為方便群眾辦事,簡化證明等材料,今年,我局對「教師資格證書補發換發」事項所需的材料進行精簡,取消原先的「持證人需在公開發行的報刊上刊登遺失聲明」一項,減輕群眾負擔。
三是制定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審查工作細則。制定本局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的審查工作細則,明確審核,規范審查環節、審查內容、審查標准和審查要點,明確審核負責人和審批領導,避免干預審批行為。
3.規范招生行為。
一是規范中小學招生。義務教育階段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和剩餘學位公開搖號電腦派位相結合的原則,深化義務教育階段陽光招生。每年5月前,向社會公布招生意見,積極探索實施「小升初」單校劃片、對口入學等招生辦法。各地各校嚴格執行招生政策和招生計劃,剩餘學位全部對外公示,全過程接受紀檢和群眾的監督。
二是規范市區公辦幼兒園招生。今年繼續做好XX市實驗幼兒園、區實驗幼兒園新生電腦派位招生工作,市區一體化,讓老百姓平等享受優質資源。
三是規范普通高中招生。出台《XX市教育局關於XX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和高中招生工作意見》(南教基〔2016〕9號)、《XX市高中階段招生工作實施細則》(南招委〔2016〕1號)、《XX市教育局關於做好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南教綜〔2016〕10號),健全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的「分數+等級+綜合素質評價」辦法,繼續實行中考全市統一網上閱卷工作。繼續推行中招定向分配改革,在優質高中統招計劃中,劃出50%的比例直接定向分配到轄區各初中校。目前,我市秋季高中實際錄取16647人。
四是抓好中職招生工作。市教育局召開了職業教育招生工作推進會,把招生任務數逐級分解到縣(市、區)教育局和職業學校。同時,還下發了《關於做好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關於開展中職學校招生宣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縣(市、區)進一步規范高中階段招生工作秩序,確保完成今年中職招生任務。截止目前,全市中職學校共招收新生9300人,其中全日制招生5880人,非全日制3420人,共開展各類社會化培訓5.42萬人次。
4.深化教師管理體制改革。在教師職稱評聘、教師管理方面繼續深化改革,改革中小學教師職稱各自獨立的設置,將兩者統一並入新設置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職稱分為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五個等級,全市3萬多名教師已完成職稱改革過渡,有效激發教師隊伍活力。做好教師信息管理系統信息首次錄入工作,採集全市各級各類教師基礎信息,為每一位教師建立電子檔案,實現教師「一人一號」,全國聯網運行。
5.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制度。我局規范了政務公開工作,制訂了《XX市教育局貫徹落實市政府辦公室政務公開工作主要任務的實施方案》(南教綜〔2016〕17號)、XX市教育局關於調整局機關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南教辦〔2016〕5號)並認真執行,對招生、人事、中小學收費和基建等熱點問題通過局機關政務公開欄以及XX教育信息網進行公開,在幹部推薦、職稱評定、教職工評先以及人事管理等熱點工作中,堅持條件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向社會公開,樹立了教育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6.嚴格督政督學。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教育督導條例》,教育督導工作堅持依法行政,建立督促地方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職責的督政機制、指導各級各類學校規范辦學提高教育質量的督學機制、科學評價教育教學質量的評估監測體系,形成了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為促進教育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製度保障。,根據省上部署,建甌、順昌、浦城、松溪、政和等5個縣市開展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工作。自開展創建工作以來,5個縣市財政追補教育經費6650萬元,投入學校建設資金3.41億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提前一年完成「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目標。
7.校園安全長治久安。
一是開展學校安全標准化建設。圍繞「一級抓鞏固、二、三級抓提升」的工作思路,開展學校安全標准化建設提升工程三年行動活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學校932所,已100%完成創建工作。
二是開展安全穩定排查工作。針對校園存在的安全隱患,組織檢查組235個,出動人員1096人,共排查校園及周邊安全隱患880餘處,已整改751處,其餘的已要求限期整改,開展安全教育講座917場次,組織應急疏散演練680場次。
三是教育宣傳廣泛深入。開展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安全生產月活動。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通過多種形式,以教育信息網、校園廣播、LED屏、校訊通為主要宣傳陣地,扎實有效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大力普及防溺水、消防自救、道路交通、食品衛生等安全知識。提高師生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8.加強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我局會同法院、團市委舉辦全市青少年「法律伴我成長」普法宣傳活動,通過「五個一」的形式(即「一堂法制課」、「一場法律知識測試」、「一本法律知識宣傳手冊」、「一場法庭辯論賽」、「一場憲法知識競賽」),使青少年在活動過程中學習法律知識、接受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自我保護、合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
扎實開展毒品預防教育,制定《XX市加強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全面落實青少年學生毒品預防教育活動。今年6月份全市完成上報14所禁毒示範校和11個中小學毒品預防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的雙「十一」的目標任務,市禁毒辦、市教育局領導多次到中小學毒品預防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指導、檢查。預計我市基地建設今年底完成。通過豐富多彩的「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師生識毒、防毒、拒毒、禁毒的意識,有效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9.大力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認真落實教育部印發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辦法》、《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辦法》、《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准》等有關要求和任務,全面實施陽光體育活動。
一是舉辦全市少年兒童暨中學生體育聯賽。會同體育部門在XX、邵武、建陽、松溪等地舉辦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武術、舉重和游泳等項目的中小學生體育聯賽。參與運動員2000多名,300多名運動員獲得市級各組別獎項。比賽充分展示了我市學校體育工作的豐碩成果,對學校貫徹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是陽光體育活動帶動校園足球成效凸顯。6月24日—29日由福建省教育廳主辦、XX市教育局承辦的福建省小學生校園足球聯賽(XX賽區)在建陽區舉行,來自十個縣(市、區)小學生代表隊和XX實小、南師附小共12支隊伍、120多位運動員參加比賽。經過二輪、33場比賽,XX建溪學校代表隊力挫群雄,摘得本屆聯賽桂冠,建甌二小和XX師范附屬小學獲得亞軍和季軍。7月1日選拔4所學校參加全省陽光體育展示活動,充分展示了我市學校陽光體育成果,營造了濃厚的校園陽光體育氛圍。
三是大力推進校園足球特色校建設。積極組織各地各校遴選條件成熟的學校申報第二批全國及省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共申報15所,其中建陽一中等10所學校被教育部命名為國家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目前我市共15所學校被教育部命名為國家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同時,今年4月我局認定延平區實驗小學新城分校等39所中小學為XX市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7月中旬,根據省教育廳要求對我市39國家、省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進行全面考核評估。10月全市14所省級足球特色學校通過省專家組足球特色示範校評估,推動各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強化管理,完善工作機制。
10.強化學校食堂衛生和安全管理。重點落實新《食品安全法》,選派12名衛生骨幹人員參加全省學校衛生專題培訓,各地各學校相應組織二級培訓,全面貫徹落實新《食品安全法》。為確保學校師生食品衛生和飲水安全,消除隱患,預防食物中毒和重大疾病的發生,市教育局針對各流行病發病特殊時期及開學初、期末加強學校安全大檢查,多次深入市直學校、縣(市、區)學校檢查,針對存在的問題下發整改通知書,進一步規范了學校食堂衛生管理。
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中的主要問題
1.執法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部分幹部法律政策知識缺乏,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部分科室對依法行政、規范執法不夠重視,認識還不到位;少數幹部職工對本系統的行政執法職責、規范了解熟悉不夠,行政執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加強。
2.依法行政氛圍需進一步營造。總體來說,依法行政、信息公開的氛圍基本具備,依法行政、信息公開的觀念基本樹立,但在重大行政決策的公眾參與、合法性審查等方面,在深度及廣度上需進一步拓展。
3.監督制約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從現行法律制度來看,對行政管理的監督機制很多,但卻沒有形成整體監督效能。同時,這些監督主要側重於事後監督,只能是「亡羊補牢」式的監督,停留在「救火式」的水平上,其「防微杜漸」的作用難以得到真正發揮,很難從源頭上減少違法行政行為產生;對於處理違反教育相關法律的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加強與教育部門的配合。只有各部門的通力合作、聯合執法,才能維護好教育的發展環境。
五、積極改進工作,提高法治政府建設水平
1.完善制度,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制度建設質量。建立健全更加嚴格、更加完善、更加具體的制度體系,完善行政執法監督制度、行政執法過錯問責制度等。
2.注重學習,提高教育系統工作人員的執法素質。進一步完善教育系統各層面的學法制度,利用政治、業務學習時間,採取看錄像、學文件、自學等形式不斷加大法制培訓、宣傳工作的力度。加強《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民辦教育促進法》、《教師資格條例》等教育專業法律法規的學習,大幅度提高執法人員的法律素質,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與水平。同時,還應進一步完善執法人員的激勵機制和權力保障制度。
3.加強宣傳,營造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圍。結合「七五」普法宣傳,要進一步加強對機關領導幹部和廣大師生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採取以案說法,以法警示的方式,不斷提高廣大領導幹部和群眾的法制觀念,逐步形成與建設法治機關相適應的良好社會氛圍,努力實現教育系統行政執法許可權法定化、執法責任明晰化、執法程序公開化、執法檢查經常化、執法監督制度化,使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工作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4.加強溝通,積極推進聯合執法。進一步加強與公安、工商、交警、文化等部門的通力合作、聯合執法,進一步加強對校園及周邊治安、衛生及文化市場等環境的專項治理,維護好教育的發展環境。
下一階段,我局將繼續按照省、市有關法治政府建設有關精神,緊緊圍繞全市教育工作的大局,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進一步強化目標管理,不斷提高對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認識,全面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剛要(2015-2020年)》,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工作水平。
總結二:
201@年,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部署,緊密結合教育實際,以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為主線,緊緊圍繞《政務公開工作要點》(黃政辦[2016]10號)精神,不斷提升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標准化、規范化水平,有力促進了全局工作的順利開展。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政務公開工作情況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機構。我局高度重視信息公開工作,根據人員變動情況及時調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科室院館負責人為成員,下設辦公室,由局辦公室具體負責政府信息公開的日常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切實保障了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我局還進一步完善了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明確了各科室院館報送政府公開信息的責任、義務和流程,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科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二)完善機制,推進政務公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實行重要政策解讀、提升政府公信力為重點,不斷推進教育政務公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表達權。
一是制定了《XX市教育局信息公開工作實施方案》,將行政權力運行、財政資金、公共資源配置、公共服務領域、依申請及各級各類學校等信息公開工作落實到相關科室並提出具體要求。二是進一步完善《市教育局限時辦結制度》《市教育局首問責任制》《市教育局檔案制度》等涉及政府信息發布協調、保密審查等多項制度,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對機關無密級的文件及時在XX市政府信息公開網、XX教育網上發布,確保政府信息及時主動公開。三是推進行政決策公開方面,廣泛徵求各有關方面對市教育局機關和領導班子成員思想、工作、作風、紀律等方面的意見,實施有效的群眾監督,切實改進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三)豐富載體,暢通公開渠道。我局按照「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積極探索並不斷完善政務公開的實現方式和途徑,不斷加大政務公開宣傳力度,既提高了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的知曉度,又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一是抓媒體公開。對涉及民生的如:初中升學考試、小學升初中方案、中考及高考政策調整等,都及時通過《XX日報》、《XX晨刊》、XX廣播電視台等媒體、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報道,讓群眾廣為知曉。,在市廣播電台舉辦的《政風行風熱線》節目中,我局上線6次(其中局長親自帶隊4次),對群眾關心的各類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公開和解答,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二是抓網路公開。,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及時增設宣傳專欄,刊登中央精神、學習資料,實時更新全市教育系統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進展和成效。在XX教育網站和XX市教育政務微博第一時間發布我市教育最新的動態信息,及時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信息。全年在XX市教育門戶網站上發布信息3202條,全年訪問量97萬多人次。
在市政府信息公開網上發布和更新信息477條,其中「機構領導」21條,「機構設置」16條,「人事信息」26條,「政策法規」43條,「行政執法」35條,「規劃計劃」13條,「財務信息」8條,「招標采購」66條,新「聞發布」10條,「部門動態」161條,「信息公開欄目」19條。另外在「市重點領域」共發布信息168條,「年度重點工作」欄目發布17條、「應對情況」12條,「財務預決算」5條,「公共服務信息」發布116條,「公益事業建設」欄目發布18條。共接收和辦理在線留言304條、連線信息59條、來信26件、來訪17件、投訴電話43件,全部做到了來電必接、有問必答,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三是抓窗口公開。加強市行政服務中心教育窗口建設,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不斷改進窗口工作作風。全年共辦理高級中學教師、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及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認定項目受理1292件,接受咨詢334人次。四是抓查閱所(點)公開。在我局資料室設立了政府信息公開查閱中心,為公眾提供市教育局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
(四)強化指導,推進學校公開。我局要求各校要把學校工作的重點、難點,教職工和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作為信息公開的重要內容,做到政策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除按規定必須保密的事項外,學校的發展規劃、改革方案、教職工聘任辦法、教職工獎懲辦法、經費預決算、教職工購(建)房方案、住房公積金、養老金、醫療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障基金等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都應通過多種形式讓教職工參與和知曉。
(五)明確重點,創新審批流程。我局緊緊結合單位工作實際,創新行政審批方式,在市政務公開辦公室的指導下,對教師資格認定以及民辦學校審批流程實施了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及時公布行政審批項目清理結果、行政職權目錄和「權力運行流程圖」。進一步明確政務公開的重點:
幹部選拔任用,教師評優、獎勵和職稱評聘等;教師資格認定、社會力量辦學許可等審批事項的條件、依據、程序、時限和結果等;中、小學及幼兒園收費項目和標准;教育經費的預決算、單位財務收支、設備配置和使用情況、民生工程實施情況;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中職的招生工作;高考、中考、自學考試、成人考試等各類考試工作,普通話等級測試;市、區級達標中學或示範性中學、市、區級優質幼兒園的認定,教育督導檢查情況通報等;學校基建工程管理及招投標、大宗物資采購招標等情況。
二、存在問題
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市政務公開辦的指導下,我局政務公開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政務信息公開工作還存在有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一是老百姓關注的有效、實用信息偏少,工作動態信息發布偏多;二是由於本單位大量文件屬於教育系統內部文件,不適合在網上發布,造成信息公開發文斷號。
三、2017年工作打算
2017年,我局將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推動信息公開工作邁上新台階。著力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等工作機制,推動落實政府信息發布協調機制、保密審查機制和年度報告制度。二是進一步增強政務公開意識,提高工作水平。繼續圍繞全局重點工作,及時、真實、有效地公開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各項工作。三是進一步加強對區縣教育局和全市中小學校信息公開的指導,為人民群眾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務,為打造陽光教育、陽光權力營造濃厚氛圍。
『肆』 國防基本法律制度
你所指的應該是國防法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發文單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八十四號
頒布日期:1997-03-14
執行日期:1997-03-14
發布時效:有效
效力級別: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1997年3月14日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八十四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
1997年3月14日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國家機構的國防職權
第三章武裝力量
第四章邊防、海防和空防
第五章國防科研生產和軍事訂貨
第六章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
第七章國防教育
第八章國防動員和戰爭狀態
第九章公民、組織的國防義務和權利
第十章軍人的義務和權益
第十一章對外軍事關系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建設和鞏固國防,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
國家加強武裝力量建設和邊防、海防、空防建設,發展國防科研生產,普及全民國防教育,完善動員體制,實現國防現代化。
第四條國家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設和鞏固國防,實行積極防禦戰略,堅持全民自衛原則。
國家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國防建設,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第五條國家對國防活動實行統一的領導。
第六條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應當依法履行國防義務。
第七條國家和社會尊重、優待軍人,保護軍人的合法權益,開展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開展擁政愛民活動,加強軍政、軍民團結。
第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對外軍事關系中,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行為。
第九條國家和社會對在國防活動中作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採取各種形式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國家機構的國防職權
第十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依照憲法規定,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並行使憲法規定的國防方面的其他職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憲法規定,決定戰爭狀態的宣布,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並行使憲法規定的國防方面的其他職權。
第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宣布戰爭狀態,發布動員令,並行使憲法規定的國防方面的其他職權。
第十二條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行使下列職權:
(一)編制國防建設發展規劃和計劃;
(二)制定國防建設方面的方針、政策和行政法規;
(三)領導和管理國防科研生產;
(四)管理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
(五)領導和管理國民經濟動員工作和人民武裝動員、人民防空、國防交通等方面的有關工作;
(六)領導和管理擁軍優屬工作和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安置工作;
(七)領導國防教育工作;
(八)與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同領導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的建設和徵兵、預備役工作以及邊防、海防、空防的管理工作;
(九)法律規定的與國防建設事業有關的其他職權。
第十三條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行使下列職權:
(一)統一指揮全國武裝力量;
(二)決定軍事戰略和武裝力量的作戰方針;
(三)領導和管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設,制定規劃、計劃並組織實施;
(四)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五)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軍事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六)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體制和編制,規定總部以及軍區、軍兵種和其他軍區級單位的任務和職責;
(七)依照法律、軍事法規的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武裝力量成員;
(八)批准武裝力量的武器裝備體制和武器裝備發展規劃、計劃,協同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科研生產;
(九)會同國務院管理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
(十)法律規定的其他職權。
第十四條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可以根據情況召開協調會議,解決國防事務的有關問題。會議議定的事項,由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組織實施。
第十五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本行政區域內,保證有關國防事務的法律、法規的遵守和執行。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徵兵、民兵、預備役、國防教育、國民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國防交通、國防設施保護、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安置和擁軍優屬等工作。
第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駐地軍事機關根據需要召開軍地聯席會議,協調解決本行政區域內有關國防事務的問題。
軍地聯席會議由地方人民政府的負責人和駐地軍事機關的負責人共同召集。軍地聯席會議的參加人員由會議召集人確定。
第三章武裝力量
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屬於人民。它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第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持依法治軍。
第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力量中的中國共產黨組織依照中國共產黨章程進行活動。
第二十條國家加強武裝力量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增強國防力量。
第二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應當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加強軍事訓練,開展政治工作,提高保障水平,全面提高戰鬥力。
第二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組成。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是國家的常備軍,主要擔負防衛作戰任務,必要時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協助維護社會秩序;預備役部隊平時按照規定進行訓練,必要時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協助維護社會秩序,戰時根據國家發布的動員令轉為現役部隊。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在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領導指揮下,擔負國家賦予的安全保衛任務,維護社會秩序。
民兵在軍事機關的指揮下,擔負戰備勤務、防衛作戰任務,協助維護社會秩序。
第二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規模應當與保衛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相適應。
第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兵役分為現役和預備役。現役軍人和預備役人員的服役制度由法律規定。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對現役軍人和預備役人員實行銜級制度。
第四章邊防、海防和空防
第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陸、內水、領海、領空神聖不可侵犯。國家加強邊防、海防和空防建設,採取有效的防衛和管理措施,保衛領陸、內水、領海、領空的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第二十七條中央軍事委員會統一領導邊防、海防和空防的防衛工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按照國家規定的職權范圍,分工負責邊防、海防和空防的管理和防衛工作,共同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
第五章國防科研生產和軍事訂貨
第二十九條國家建立和完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發展國防科研生產,為武裝力量提供性能先進、質量可靠、配套完善、便於操作和維修的武器裝備以及其他適用的軍用物資,滿足國防需要。
第三十條國防科技工業實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方針。
國家統籌規劃國防科技工業建設,保持規模適度、專業配套、布局合理的國防科研生產能力。
第三十一條國家促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加強高新技術研究,發揮高新技術在武器裝備發展中的先導作用,增加技術儲備,研製新型武器裝備。
第三十二條國家對國防科研生產實行統一領導和計劃調控。
國家為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和優惠政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給予協助和支持。
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完成國防科研生產任務,保證武器裝備的質量。
第三十三條國家採取必要措施,培養和造就國防科學技術人才,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國防科學技術工作者應當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國家逐步提高國防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待遇,保護其合法權益。
第六章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
第三十五條國家保障國防事業的必要經費。國防經費的增長應當與國防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第三十六條國家對國防經費實行財政撥款制度。
第三十七條國家為武裝力量建設、國防科研生產和其他國防建設直接投入的資金、劃撥使用的土地等資源,以及由此形成的用於國防目的的武器裝備和設備設施、物資器材、技術成果等屬於國防資產。
國防資產歸國家所有。
第三十八條國家根據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需要,確定國防資產的規模、結構和布局,調整和處分國防資產。
國防資產的管理機構和佔有、使用單位,應當依法管理國防資產,充分發揮國防資產的效能。
第三十九條國家保護國防資產不受侵害,保障國防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有效。
第七章國防教育
第四十條國家通過開展國防教育,使公民增強國防觀念、掌握國防知識、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履行國防義務。
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第四十一條國防教育貫徹全民參與、長期堅持、講求實效的方針,實行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行為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十二條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有關軍事機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國防教育工作。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單位都應當組織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開展國防教育。
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各級各類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或者在有關課程中增加國防教育的內容。軍事機關應當協助學校開展國防教育。
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部門和單位應當密切配合,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國防教育。
第八章國防動員和戰爭狀態
第四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脅時,國家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進行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
第四十五條國家在和平時期進行動員准備,將人民武裝動員、國民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國防交通等方面的動員准備納入國家總體發展規劃和計劃,完善動員體制,增強動員潛力,提高動員能力。
第四十六條國家建立戰略物資儲備制度。戰略物資儲備應當規模適度、儲存安全、調用方便、定期更換,保障戰時的需要。
第四十七條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同領導動員准備和動員實施工作。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在和平時期必須依照法律規定完成動員准備工作;在國家發布動員令後,必須完成規定的動員任務。
第四十八條國家根據動員需要,可以依法徵用組織和個人的設備設施、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被徵用者因徵用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補償。
第九章公民、組織的國防義務和權利
第五十條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
各級兵役機關和基層人民武裝機構應當依法辦理兵役工作,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完成徵兵任務,保證兵員質量。其他有關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法完成民兵和預備役工作,協助兵役機關完成徵兵任務。
第五十一條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的要求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接受國家軍事訂貨,提供符合質量標準的武器裝備或者軍用物資。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在交通建設中貫徹國防要求。車站、港口、機場、道路等交通設施的管理單位應當為現役軍人和軍用車輛、船舶的通行提供優先服務,按照規定給予優待。
第五十二條公民應當接受國防教育。
公民和組織應當保護國防設施,不得破壞、危害國防設施。
公民和組織應當遵守保密規定,不得泄露國防方面的國家秘密,不得非法持有國防方面的秘密文件、資料和其他秘密物品。
第五十三條公民和組織應當支持國防建設,為武裝力量的軍事訓練、戰備勤務、防衛作戰等活動提供便利條件或者其他協助。
第五十四條公民和組織有對國防建設提出建議的權利,有對危害國防的行為進行制止或者檢舉的權利。
第十章軍人的義務和權益
第五十六條現役軍人必須忠於祖國,履行職責,英勇戰斗,不怕犧牲,捍衛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第五十七條現役軍人必須模範地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軍事法規,執行命令,嚴守紀律。
第五十八條現役軍人應當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熱愛人民,保護人民,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完成搶險救災等任務。
第五十九條軍人應當受到全社會的尊重。
國家採取有效措施保護現役軍人的榮譽、人格尊嚴,對現役軍人的婚姻實行特別保護。
現役軍人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受法律保護。
第六十條國家和社會優待現役軍人。
國家保障現役軍人享有與其履行職責相適應的生活福利待遇,對在條件艱苦的邊防、海防等地區或者崗位工作的現役軍人在生活福利等方面給予優待。
國家實行軍人保險制度。
第六十一條國家妥善安置退出現役的軍人,為轉業軍人提供必要的職業培訓,保障離休退休軍人的生活福利待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安置轉業軍人,根據其在軍隊的職務等級、貢獻和專長安排工作。
接收轉業軍人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生活福利待遇、教育、住房等方面給予優待。
第六十二條國家和社會撫恤優待殘疾軍人,對殘疾軍人的生活和醫療依法給予特別保障。
因戰、因公致殘或者致病的殘疾軍人退出現役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及時接收安置,並保障其生活不低於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六十三條國家和社會優待現役軍人家屬,撫恤優待烈士家屬和因公犧牲、病故軍人的家屬,在就業、住房、義務教育等方面給予照顧。
第十一章對外軍事關系
第六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堅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獨立自主地處理對外軍事關系,開展軍事交流與合作。
第六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支持國際社會採取的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安全、穩定的與軍事有關的活動,支持國際社會為公正合理地解決國際爭端、軍備控制和裁軍所做的努力。
第十二章附則
第六十八條本法關於軍人的規定,適用於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第六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的防務,由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有關法律規定。
第七十條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伍』 關於勞動法的全部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八號
頒布時間:1994-7-5發文單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促進就業
第三章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第四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五章工資
第六章勞動安全衛生
第七章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第八章職業培訓
第九章社會保險和福利
第十章勞動爭議
第十一章監督檢查
第十二章法律責任
第十三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條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條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八條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第九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勞動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工作。
第二章促進就業
第十條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興辦產業或者拓展經營,增加就業。
國家支持勞動者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就業。
第十一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發展多種類型的職業介紹機構,提供就業服務。
第十二條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第十三條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第十四條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五條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並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第三章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第十六條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第十七條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第十八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
(二)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
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確認勞動合同部分無效的,如果不影響其餘部分的效力,其餘部分仍然有效。
勞動合同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具備以下條款:
(一)勞動合同期限;
(二)工作內容;
(三)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四)勞動報酬;
(五)勞動紀律;
(六)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七)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當事人可以協商約定其他內容。
第二十條勞動合同的期限分為有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
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續延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第二十一條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二十二條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
第二十三條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
第二十四條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五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二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第二十七條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後,可以裁減人員。
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
第二十八條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第二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條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提出意見。如果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勞動合同,工會有權要求重新處理;勞動者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的,工會應當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
第三十一條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第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內的;
(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第三十三條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沒有建立工會的企業,由職工推舉的代表與企業簽訂。
第三十四條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第三十五條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對企業和企業全體職工具有約束力。職工個人與企業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
第四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五章工資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第六章勞動安全衛生
第五十二條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第五十三條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第五十四條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五十五條從事特種作業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專門培訓並取得特種作業資格。
第五十六條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第五十七條國家建立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統計報告和處理制度。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和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對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和勞動者的職業病狀況,進行統計、報告和處理。
第七章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第五十八條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未成年工是指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
第五十九條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第六十一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第六十二條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九十天的產假。
第六十三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哺乳未滿一周歲的嬰兒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其他勞動,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第六十四條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八章職業培訓
第六十六條國家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發展職業培訓事業,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六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發展職業培訓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進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第六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
從事技術工種的勞動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
第六十九條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由經過政府批準的考核鑒定機構負責對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
第九章社會保險和福利
第七十條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七十一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
第七十二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第七十四條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收支、管理和運營社會保險基金,並負有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責任。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實施監督。
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的設立和職能由法律規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社會保險基金。
第七十五條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為勞動者建立補充保險。
國家提倡勞動者個人進行儲蓄性保險。
第七十六條國家發展社會福利事業,興建公共福利設施,為勞動者休息、休養和療養提供條件。
用人單位應當創造條件,改善集體福利,提高勞動者的福利待遇。
第十章勞動爭議
第七十七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調解原則適用於仲裁和訴訟程序。
第七十八條解決勞動爭議,應當根據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依法維護勞動爭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八十條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用人單位代表和工會代表組成。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代表擔任。
勞動爭議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
第八十一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用人單位方面的代表組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擔任。
第八十二條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第八十三條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八十四條因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可以組織有關各方協調處理。
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十一章監督檢查
第八十五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制止,並責令改正。
第八十六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監督檢查人員執行公務,有權進入用人單位了解執行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查閱必要的資料,並對勞動場所進行檢查。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監督檢查人員執行公務,必須出示證件,秉公執法並遵守有關規定。
第八十七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
第八十八條各級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於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十二章法律責任
第八十九條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第九十二條用人單位的勞動安全設施和勞動衛生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未向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設施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責令停產整頓;對事故隱患不採取措施,致使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勞動者生命和財產損失的,對責任人員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三條用人單位強令勞動者違章冒險作業,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四條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九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女職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六條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勞動者的。
第九十七條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一百條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
第一百零一條用人單位無理阻撓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行使監督檢查權,打擊報復舉報人員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零二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百零三條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第一百零四條國家工作人員和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的工作人員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零五條違反本法規定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處罰的,依照該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第十三章附則
第一百零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法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規定勞動合同制度的實施步驟,報國務院備案。
第一百零七條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陸』 如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
作為基層法院是直接面對廣大群眾且肩負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糾紛的職責,如何正視新時期出現的社會矛盾?如何創新社會管理?又?是我們基層法官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從1995年龍陵縣法院前後15年刑民事、執行案件的做法及指導理念著手調研,認為基層法院在社會矛盾化解上的作用越來越大,任務也越來越重,而在如何創新社會管理有效化解社會矛盾上,人的因素是關鍵、司法理念是動力、制度健全是保障,即要轉變觀念,變「就案辦案」觀念為「服務大局、構建社會和諧」的責任觀念、變「按部就班走程序」觀念為「從實際出發、靈活機動」的務實觀念、變「滿足於審限結案」觀念為「群眾事無慢事」的效率觀念、變「以案件標的大小衡量案件輕重」觀念為「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親民觀念、變「以結案為目的」觀念為「從根本上為群眾解決困難」的人本觀念;轉變作風,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學習意識,以制度激勵作保障;健全巡迴審判、訴調對接、執行聯動及執行救助、行政案件協調解決機制。 正文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發展加快,體制轉軌,社會轉型,人們的思想發生了重大改變,各種社會矛盾日趨凸現。中央政法委審時度勢,提出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推進公證廉潔執法是新時期政法機關的工作重點非常必要,尤其是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創新、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對基層法院來說,既是任務,更是一種歷史責任。基層法院直接面對廣大群眾,與群眾聯系最多、最密切,接觸群眾訴求最直接。近幾年來,事關民生的婚姻家庭糾紛、山林土地糾紛、相鄰權糾紛、民間借貸糾紛等日益增多,審理和執行難度加大,處理不好極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筆者從1995年龍陵縣人民法院前後15年刑民事、執行的做法和指導理念進行調研,並在轄區鄉鎮進行走訪調查,認為基層法院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必須轉變觀念、轉變作風、健全機制。 一、轉變「五種觀念」,提升法官司法公信力 (一)變「就案辦案」觀念為「服務大局、構建社會和諧」的責任觀念。1995年至2005年期間,我們的多數法院以法官辦案多少來衡量其業績或評先授獎的依據,忽視了案件處理的法律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有的法官片面追求案件數量,不與地方黨委的大局相結合,不注重爭議案件的調查研究,缺乏透過案件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就案辦案,做工作草率或不願意做調解工作,往往是案結了事,而不是案結事了,導致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執行案件大量增加,黨群、干群矛盾加劇。後來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三個至上」教育活動,這種一味追求辦案率的做法有所改變,但在堅持黨的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認識仍不到位。作為法官,要明確是黨領導的人民法官這一定位,就有責任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動搖。黨的十七大提出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我們法官就要圍繞這一精神,做到每一件案件的審理和執行,均要深入調查研究,找出群眾訴求的爭執症結,多做調解工作,為群眾排憂解難;在涉及政府征地、拆遷等行政案件中,既要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更要對行政相對人做好相關法律政策地解釋、說服工作,使矛盾及時化解。 (二)變「按部就班走程序」觀念為「從實際出發、靈活機動」的務實觀念。訴訟法規定了立案、送達、舉證期限及審理程序,有些對基層法院來說有時過於教條,案件當事人疲於奔波訴訟,耗時耗財,不利於糾紛的及時化解。就拿龍陵縣來說,龍陵地處邊疆山區,交通和通信滯後,由於法官缺編,只有一個鄉鎮法庭,群眾打官司最遠的160多公里,如往返縣城訴訟一案就得三次以上,財力物力耗費較大。可以採取巡迴受案、巡迴審理、法律文書送達多樣性、簡便的傳喚方式和靈活的舉證時限,擴大簡易程序的適用,在解決途徑上,可以實行庭前調解、送達調解、庭中調解、庭後調解。2010年龍陵縣法院調解一起刑事自訴發回重審案件,收到很好的社會效果,究其原因就是法官拋棄重審案件的框框條條,深入案發地調查、走訪,分別同當事人在其家中火塘邊面對面座談,取得雙方當事人信任,就地開庭調解了這起歷時三年之久的家族人身傷害糾紛,開創了龍陵法院刑事重審案件調解的先例。筆者認為,在堅持法律原則的基礎前提下,法官從實際出發、靈活機動能動司法是很有必要的。 (三)變「滿足於審限結案」觀念為「群眾事無慢事」的效率觀念。公證與效率是法院工作的主旋律。一般而言,邊疆少數民族聚居的基層法院都存在經濟、文化落後、民間矛盾糾紛容易激化,這就決定了效率的重要性,如果僅僅局限於審限內結案,群眾涉訴的案件不能夠快速審理,將會出現不穩定的事件發生。為此,在立案審查環節上要對符合立案條件的快速辦理立案手續、快速送達文書;在審理環節上要快調查、快取證、快通知,有的案件視緩急輕重及時提前介入,該財產保全的及時保全、該證據保全的及時保全,對雙方願意調解的應予以速裁;在執行環節上要快速查找被執行人及其財產,及時做好有義務協助執行人的工作,該採取凍結、查封、扣押措施的及時採取。無論是審判階段,還是執行階段,都要盡量縮短辦案周期,堅決杜絕「年末趕結案」的不良做法,樹立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的為民意識。 (四)變「以案件標的大小衡量案件輕重」觀念為「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親民觀念。以往在法院內部評價一個法官能力的大小總是辦理了多少大案、要案為標准,有的法官不願意辦「小」案或分到「小」鬧情緒,這種做法和認識是極其錯誤的。據統計,龍陵縣法院每年受理的「千元」案件、「三費」案件、婚姻家庭糾紛、相鄰權糾紛、刑附民案件等占總受案的65%,這些案件卻關繫到群眾的生產、生活切身利益,如不及時有效審理,將會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俗話說「小中見大」,所以,院長、副院長、庭長、局長要帶頭審理、執行「小案」,消除以案件標的的大小衡量案件輕重的觀念,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親民觀念,把群眾的冷暖裝在心中,把群眾想什麼、盼什麼放在審判台上,只有真正為群眾化解糾紛才是優秀的法官。 (五)變「以結案為目的」觀念為「從根本上為群眾解決困難」的人本觀念。黨的宗旨決定了法官的職責就是為群眾實實在在解決糾紛、排憂解難,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結案了事,要不遺餘力沉到農村中解決實際問題,諸如採取巡迴審判形式,深入田間地頭、農家火塘邊開庭,拉近同群眾的距離,切實按照「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加大調解力度 ,讓訴訟當事人勝敗皆服,同時起到審理一件、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 二、轉變作風,築牢法官化解社會矛盾的思想意識 (一)樹立服務意識。「審判就是服務」,這是法官必須牢固樹立的司法理念。從過去20多年龍陵縣人民法院的執行案件不難看出樹立服務意識的重要性:1990年以前雖審執合一,但無執行積案,因為執行案件只佔收案的10%,近90%以上的案件都在審理階段得以調解及時履行;1990年至2000年設置專門執行機構負責執行案件,每年近受案35%的案件需要採取強制執行,但仍有一定比例的積案,不得已在1999年全縣開展「執行大會戰」;2000年至2008年執行庭升格為執行局,每年需要執行的民商事案件占收案的50%以上,年年有積案,且標的實現率逐年下降,涉法涉訴信訪上升,中央在全國統一開展清理執行積案活動,建立健全執行機制,但「執行難」問題仍不容樂觀。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社會轉型,各種矛盾凸顯,民商事案件大幅上升;二是「誰主張誰舉證」的訴辯式庭審方式改革後,法官無需深入調查,判決案件上升、調解案件下降;三是法官服務意識淡化,「居中」裁判過左。筆者認為而法官的服務意識淡化是主要原因。所以,每位法官在認真對待手裡的每一件案件的同時,都努力做到和當事人換位思考,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尊重當事人的心情、感受,把審判、執行中融入人文關懷,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依法辦案。 (二)制度作保障。使告訴者心安,使被告者心服,使黨和人民放心。這是一種境界。而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我們每名法官的司法行為都要在制度的約束下運行。要適時地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廢除不適宜發展的《執行備案登記規定》,修改完善《部門量化考核辦法》、《調研、信息報送任務分解和獎勵辦法》、《案件質量評查辦法》、《案件流程管理規定》,制定《巡迴審判管理規定》、《審判委員會議事規則》,《法官庭審規范准則》、《法官監督、查處規定》,強化審判管理,嚴格按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建立「由案到人」和「由人到案」的查處機制,在法官不能為,不敢為的強有力現代化管理監督體系下,有效地從工作和生活上築起預腐防腐的隔離帶。同時,要建立各種激勵機制,對那些作風實、善於做調解工作的辦案能手予以表彰和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營造團結幹事的良好氛圍,杜絕干好乾壞一個樣、干與不敢一個樣的不良風氣。 (三)強化學習。學習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學習能使人樹立信念、樹立追求、情操高尚,使人增強責任心、作風過硬。近年來,龍陵縣法院學習氛圍不濃,有的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有的常年不看文學著作、有的不寫文章、有的連平時會議記錄都不作、有的對新出台的法律法規都不知道。常年以往,有少數法官就形成辦事拖沓、紀律鬆弛、遇事推諉、服務意識淡薄、缺乏責任心等等不良的作風。自開展「人民法官為人民」和「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主題實踐教育活動以來,同志們都會主動學習法律法規、做讀書筆記、做會議記錄、寫心得體會,呈現出學習的好勢頭,但要保持並強化。作為基層法官不僅要與時俱進地學習新修訂的法律法規,還要學習科技文化知識,提升化解矛盾糾紛的理論水平,更重要的還要深入群眾學習民風民俗知識,學會講「土話」,把法律融入風土人情解決糾紛效果會好些。領導要帶頭寫調研報告、寫調研論文,實行對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幹警要有一篇調研論文在刊物或媒體上發表的才報請任命為法官,營造學習氛圍,扭轉不良的風氣,使法官隊伍真正形成團結幹事、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 三、健全機制,構建化解社會矛盾網路平台 (一)建立巡迴審判工作機制。民事糾紛關繫到社會最基層、最基礎、最基本的民生問題,民生連著民心,法院要贏得民心,不能僅僅就案辦案、坐堂判案,更應深入到群眾中去,既要解開糾紛當事人的「法結」,又要解開他們的「心結」。西部地區基層法院普遍存在人員不足、法官斷層現象,如在轄區每個鄉鎮都設立法庭就會帶來人員、資金問題,難以實現。怎樣有效化解糾紛呢?各地基層法院都採取了一些能動司法的措施,相比較而言,巡迴審判效果較為好些,但存在對巡迴審判的范圍、深度、形式、考核不夠明確。首先,要將以下七類案件無條件列為巡迴審判范圍:當事人居住邊遠、交通不便或老弱病殘行動不便的案件;案情簡單,雙方當事人能及時到指定地點開庭的案件;涉及農民山林土地和「三養」案件;當事人申請到糾紛發生的審理或申請調查取證、現場勘驗的案件;有利於當事人舉證和法院查明案件事實、解決糾紛的案件;當地黨委政府或村級組織請求到駐地審理的案件。其次,要分組定人包片、定期、定點有規律巡審,堅持做到有案辦案、無案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第三,採取上門立案、預約立案、巡迴立案、就地審理、就地執行形式進行,審判員、執行員有權在巡迴中視案件情況收案,立案手續可後補。第四,堅持法律文書送達、調解、執行到村,邀請基層組織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審理和執行,起到法制宣傳和教育的社會效果。第五,對當事人同意調解或被告對原告的訴訟請求無原則性異議的,即啟動速裁、速調,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不受法定舉證時限限制,減輕當事人訴累。第六,嚴格巡迴考核,民商事、執行案件巡迴不低於收案的50%,刑事自訴案件不低於收案的30%進行考核,並製作巡迴審判登記表,由所到村基層組織簽字證實。 (二)建立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為最大限度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社會矛盾糾紛解決途徑,應充分發揮司法審判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各自的優勢進行對接,即以法院、司法局為協調指導中心,以民事審判庭和人民法庭為人民調解指導小組,以人民調解組織為依託,以人民調解員為觸角的多層次、寬領域、規范化的新時期調解組織工作網路平台,建立穩定的常態化工作聯絡機制。筆者在轄區調研中發現近90%的鄉鎮司法所只有一人辦公,且無調解經費保障、人員業務素質不高。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並有效對接呢?一要定期召開聯席會,法院或法庭每月與基層人民調解組織開一次聯席會,建立經常性工作聯系和溝通機制,並通過協助鄉鎮黨委、政府選准配齊基層調解幹部,解決司法所「三個公章一個人」的現狀,建立相對穩定的人民調解員隊伍。同時,法院根據實際需要指定一名法官專門負責對轄區內人民調解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定期深入到人民調解委員會了解情況,溝通信息,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導解決,建立人民法院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長效機制。二要加大對各級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力度,採取以政法例會代訓、舉辦專題培訓班、組織點評調解協議、邀請調解員旁聽案件審理等多種形式進行培訓,提高人民調解員的業務水平,使一些突發性、常見性糾紛在始發階段就得到及時解決,一些婚姻、家庭、相鄰關系、生產經營等餘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件在基層調解委員會被妥善調處,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綜合治理效果。三要努力爭取政府把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障人民調解工作的有序開展。四對那些經人民調解委員會和行政調解達成協議的,在協議當事人同意下,法院及時製作司法確認書,告知其法律效力,避免當事人反悔,提高調解工作效率。五要設置訴前「勸告調解程序」,法院和法庭在收到當事人起訴的民事糾紛時,立案法官應當詢問糾紛是否經過人民調解,未經過調解的,應向當事人主動宣傳人民調解,釋明人民調解的特點和優勢,告知當事人訴訟的風險和成本,勸告當事人通過人民調解組織解決,在尊重當事人對糾紛解決途徑選擇權的前提下,建議當事人先行調解,讓當事人更加理性地選擇人民調解組織調解,避免當事人因不當訴訟造成精神和物質上的損失,如當事人堅決要求起訴的,應予以立案受理。 (三)建立執行聯動及救助機制。「執行難」一直是困擾法院工作的難題,同時也是引發涉法涉訴的社會問題,近十年來的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大幅上升有五成是因執行不到位所致。2008年底中央發文在全國開展清理執行積案活動,各地採取了一些措施,把執行工作納入黨委議事日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執行難」的壓力,最高法院最近開展創建「無執行積案法院」活動,要求執行率在90%以上,相當一部分法院就採取終結本次執行程序來提高執結率,但實際執行標的到位率不高,社會矛盾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怎樣從根本上解決因執行不能帶來的不穩定因素而引發社會矛盾呢?一要建立黨委政府牽頭的執行聯動機制,二要建立執行救助機制。執行聯動就是建立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支持、社會各界參與、法院主辦的格局,首先是各級黨委政府之間建立相應的領導考核責任制,將是否支持、配合執行工作納入一年一度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制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幹部政績和晉升的依據;其次是司法主體部門之間建立協作聯動,諸如公安邊防限制被執行人出境、偵查階段扣押犯罪嫌疑人財產隨案移送、起訴階段責令被告人申報財產、訴訟階段保全被告人或被告的必要財產並及時隨案移送執行;三是同有義務協助執行部門之間建立聯動,金融部門要全力配合法院凍結、劃撥被執行人存款,房產管理部門要配合法院查封被執行人土地和房產,避免被執行人轉移或隱匿其財產;四是同社會各界廣泛聯動,積極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參與監督和執行,採取土地山林合理流轉等方式盡量滿足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得以實現。執行救助就是政府每年將一定比例涉法涉訴資金納入財政預算或以農村低保形式解決因執行不能導致那些生活無著落的群體,讓他們感受到黨的溫暖和關心,減少社會對立面。救助中要把握以下四個原則:一是健全領導組織機構,層層把關,避免救助的隨意性;二要採取執行措施,窮盡執行手段,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且申請人為特殊困難群體;三在救助數額上要經申請人同意,盡量做到執行和解;四要對救助對象、金額在社會上公開公布,避免暗箱操作。 (四)建立行政案件協調解決機制。隨著轉方式、調結構地不斷深入,因經濟產業結構調整、企業重組、污染整治、城市拆遷改造、土地徵用等引發矛盾糾紛時有發生,而這些矛盾糾紛往往需採取行政手段解決,群眾訴至法院或政府申請執行在所難免。這類案件涉及到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改革發展與民生保障的沖突,必須謹慎處理。一要審查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的合理性、合法性,著重審查行政行為的法律依據和程序是否合法;二要考慮行政行為對本地方發展的可行性和持續性,如缺乏統籌兼顧的要建議政府予以修改和完善;三要對政府行政行為作出之前在保障民生方面的科學性做重點權衡,既要維護發展大局,也要保護民生。以萬分的責任心在行政機關和行政相對人中做好解釋、疏導、說服工作,真正起到「減壓閥」和「化解器」的作用,盡可能避免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消除「官」、「民」矛盾,構建社會和諧。 總之,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對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至關重要,既是人民法院的神聖職責,也是全社會的歷史責任。面對新時期出現的各種社會矛盾,只要我們切實轉變觀念,樹立起服務意識,以科學的機制相配套,就能夠完成好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使命。(作者單位:雲南省龍陵縣人民法院)
『柒』 古建築保護措施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保護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立法進程。抓緊制定和起草與文物保護法相配套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抓緊研究制定保護文化遺產知識產權的有關規定。要嚴格依照保護文化遺產的法律、行政法規辦事,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得作出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各級文物行政部門等行政執法機關有權依法抵制和制止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決定和行為。
嚴厲打擊破壞文化遺產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重點追究因決策失誤、玩忽職守,造成文化遺產破壞、被盜或流失的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充實文化遺產保護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執法不力造成文化遺產受到破壞的,要追究有關執法機關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各級人民政府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重點文化遺產經費投入。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社會捐贈和贊助的政策措施,調動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機構和專業隊伍建設,大力培養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所需的各類專門人才。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科技的研究、運用和推廣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水平。
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認真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各級各類文化遺產保護機構要經常舉辦展示、論壇、講座等活動,使公眾更多地了解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
教育部門要將優秀文化遺產內容和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納入教學計劃,編入教材,組織參觀學習活動,激發青少年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各類新聞媒體要通過開設專題、專欄等方式,介紹文化遺產和保護知識。
大力宣傳保護文化遺產的先進典型,及時曝光破壞文化遺產的違法行為及事件,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在全社會形成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7)政府發文徵收統籌金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保護規劃
切實做好文物調查研究和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規劃的制定實施工作。加強文物資源調查研究,並依法登記、建檔。在認真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分類制定文物保護規劃,認真組織實施。
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要統籌安排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省級人民政府具體組織編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審查批准後公布實施。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要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監測,檢查落實。
要及時依法劃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設立必要的保護管理機構,明確保護責任主體,建立健全保護管理制度。
不可移動文物也要依據文物保護法的規定製定保護規劃,落實保護措施。堅決避免和糾正過度開發利用文化遺產,特別是將文物作為或變相作為企業資產經營的違法行為。
改進和完善重大建設工程中的文物保護工作。嚴格執行重大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核准和備案制度。凡涉及文物保護事項的基本建設項目,必須依法在項目批准前徵求文物行政部門的意見,在進行必要的考古勘探、發掘並落實文物保護措施以後方可實施。
基本建設項目中的考古發掘要充分考慮文物保護工作的實際需要,加強統一管理,落實審批和監督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