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企業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法律責任

企業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4-11-03 19:02:56

A. 承包經營的法律責任

  1. 承包經營是指農村集體組織,農村承包經營戶依照承包合同的規定,對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的土地、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等資源所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確立承包經營權的目的是用法律形式承認農村承包經營戶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保護承包經營人從事經營並獲得收益的權利,從而鞏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和推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承包經營權是承包經營責任制在法律上的反映。

    法律責任

  2. 一承包經營可以採取公開招標方法確定承包者(即,董事會根據事先擬定的條件由合營企業公開招標);也可以根據董事會決議由合營企業直接和承包者(可以是合營1方,也可以是第3方)簽訂承包經營協議。

  3. 二承包經營不得改變合營企業的法人地位、名稱和經營范圍。

  4. 農戶喜看承包經營權證

  5. 三承包者是合營企業財產的經營管理者,應嚴格執行承包經營合同,接受合營企業董事會的監督。承包者對合營企業的財產無權行使任何形式的處置權,如,轉讓、變賣、轉移、抵押、出租、贈送等。承包者應定期據實向合營企業董事會報送企業的財務報表。 四承包經營期限1般為1至3年,最長不得超過5年。承包者應保證,承包經營期滿時,合營企業能夠扭虧為盈或經營狀況有明顯改善。

  6. 五承包經營只能對合營企業的稅後利潤實行承包。承包雙方應根據設立合營企業時的可行性報告中的有關指標及市場的實際情況確定承包期間的年利潤基數。

  7. 六承包經營期內,承包者須於每年第1季度內向合營企業提交承包經營風險保證金保函或風險抵押金。抵押金不得再另設擔保,不得以合營者的出資作抵押。風險保證金、保函須以銀行不可撤銷、合營企業可以單方提款的形式提供。無論以哪種形式,其數額均不得低於當年承包利潤總額的50%。

  8. 七承包經營期間,承包者若以合營企業的名義貸款,須經董事會同意。承包經營期間,合營企業的負債余額不得超過當年承包利潤的總額。

  9. 八承包經營期間,合營企業仍應執行國家各項法律、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

B. 承包與合作法律責任有什麼不同

「承包」准確的說應是「承包經營管理」,是指企業與承包者間訂立承包經營合同,將企業的「經營管理權」全部或部分在一定期限內交給承包者,由承包者對企業進行經營管理,並承擔經營風險及獲取企業收益的行為。由於承包只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種補充措施,不能消滅、變更原有企業或創設新的企業,也不能改變原有企業的法人地位、名稱和經營范圍。承包者與被承包的企業間所存在的是一種合同關系。因此,承包經營可採取公開招標方式進行,也可根據董事會決議或股東會決議由原有企業直接與承包者(自然人、個體工商戶以及第三方企業均可)簽訂承包經營協議。
承包是當事人間以合同約定的一種經營管理行為,承包者只是企業財產的經營管理者。承包者最基本的權利是收取承包收益。其應承擔的義務主要有,中外合營企業的承包者應接受該合營企業董事會的監督;對所承包企業的財產沒有任何處分權,並且不得將所承包企業的財產轉讓、變賣、轉移、抵押、出租或贈與;定期向所承包企業的董事會報送企業財務報表。最重要的是,承包者應保證,於承包經營期滿時,所承包的企業能夠扭虧為盈或經營狀況有明顯改善。這種保證形式由風險保證金,或由銀行出具的不可撤銷、但合營企業可以單方提款的保函形式提供。而且承包者須於每年第一季度內向合營企業提交承包經營風險保證金保函或風險抵押金。抵押金不得再另設擔保,亦不得以合營者的出資作抵押。無論哪種保證形式,其數額均不得低於當年承包利潤總額的百分之五十。承包經營期間,合營企業的負債余額不得超過當年承包利潤的總額。此外,承包經營期間,承包者可以以所承包企業的名義貸款,但須經董事會同意。承包經營開始前、承包經營期內中止以及承包期滿時,應對所承包企業進行資產的清理與核對的工作並辦理移接。資產的清理與核對應經過大陸注冊會計師的驗證方為有效。
合作。按約定的條件共同經營、約定的比例分配風險、利益是合作。區別不大,關鍵是協議內容的明確、具體。法律合夥與合作的區別合夥是一種制度,是指多方根據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同承擔風險和共同分享利益的關系
合作是指業務上的相互關系。
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合作的基本條件成功的合作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主要有:①一致的目標。任何合作都要有共同的目標,至少是短期的共同目標。②統一的認識和規范。合作者應對共同目標、實現途徑和具體步驟等,有基本一致的認識;在聯合行動中合作者必須遵守共同認可的社會規范和群體規范。③相互信賴的合作氣氛。創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賴、互相支持的良好氣氛是有效合作的重要條件。④具有合作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一定物質基礎。必要的物質條件(包括設備、通訊和交通器材工具等)是合作能順利進行的前提,空間上的最佳配合距離,時間上的准時、有序,都是物質條件的組成部分。
合作的類型按合作的性質,可分為同質合作與非同質合作。同質合作,即合作者無差別地從事同一活動,如無分工地從事某種勞動。非同質合作,即為達到同一目標,合作者有所分工,如按工藝流程分別完成不同的工序的生產。按照有無契約合同的標准,合作分為非正式合作與正式合作。非正式合作發生在初級群體或社區之中,是人類最古老、最自然和最普遍的合作形式。這種合作無契約上規定的任務,也很少受規范、傳統與行政命令的限制。正式合作是指具有契約性質的合作,這種合作形式明文規定了合作者享有的權利和義務,通過一定法律程序,並受到有關機關的保護。按合作的參加者分,有個人間的和群體間的合作等等。就合作本質而言,雙方具有平等的法人地位,在自願、互利的基礎上實行不同程度的聯合。

C. 承包經營期間的債權債務誰承擔

承包經營期間的債權債務承擔問題,主要取決於承包經營合同的具體約定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一、承包經營合同中的約定
在承包經營合同中,雙方應當明確約定債權債務的承擔方式。通常情況下,承包人應當獨立承擔承包經營期間產生的債務,並享有相應的債權。同時,發包人也有權要求承包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清償義務。這些約定是雙方自願達成的,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應當作為解決承包經營期間債權債務糾紛的重要依據。
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除了合同約定外,相關法律法規也對承包經營期間的債權債務承擔問題作出了規定。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包括債務清償義務。如果承包人未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清償義務,發包人有權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相關法律也對承包經營期間的債權債務承擔問題作出了類似的規定。這些規定為解決承包經營期間的債權債務糾紛提供了法律依據。
三、承包經營期間債權債務糾紛的解決
當承包經營期間發生債權債務糾紛時,雙方應當首先通過友好協商的方式解決。如果協商無果,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糾紛。在訴訟過程中,法院將依據合同約定和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債權債務承擔問題進行裁決。
同時,為了避免承包經營期間債權債務糾紛的發生,雙方應當在簽訂承包經營合同時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制定合理的債權債務承擔方案,並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加強溝通與協作,確保合同的順利履行。
綜上所述:
承包經營期間的債權債務承擔問題應當根據承包經營合同的具體約定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來解決。雙方應當通過友好協商或司法途徑解決糾紛,並在合同簽訂和履行過程中加強溝通與協作,以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六十條規定: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九條規定: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D. 企業合同糾紛法人承擔責任嗎

法律分析:在公司法中,有限責任公司是指股東以其在公司的財產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制度。投資者只需要用自己投資的公司財產來承擔風險,而不會涉及其他財產。因此當公司宣告破產時,只能以公司的資產而不是股東的剩餘資產來承擔債務。合同糾紛訴訟是指人民法院根據合同當事人的請求,在全體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審理和解決合同糾紛的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法律關系的總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原告以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七十五條第二款規定事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時,超過公司法規定期限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E. 我自己的一公司委託別人全權經營,如果對方出現糾紛是否與我有法律責任

如果你的公司委託他人經營事管理,那麼他人是以該公司的名義對外進行民事活動,在這內種情容況下,任何與公司有關業務,包括形成的債權債務均應由公司承擔,如果這個公司是獨資企業,那麼就與你的關系了,如果這個公司是有限公司,也有你有特定關系,如公司對外債務是以公司的資產對外承擔責任的,該資產也是你與你的股東形成的,當然與你有特定的關系。要處理此類問題關鍵是看你與這個人的協議在這方面是如何約定的,是否約定在他人經營你公司期間所形成的法律責任,應該由誰承擔,如果你已經承擔,是否有權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追償。

F. 公司車間外包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承包經營只是經營機制的轉變,並非所有制的改革或叫改制,公司員工繼續與公司存在勞動關系,如果依法解除或中止了勞動合同關系則應給予員工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的經濟補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九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三十一條 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准,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第三十二條 勞動者拒絕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不視為違反勞動合同。勞動者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勞動條件,有權對用人單位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第三十三條 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熱點內容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
我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包括 發布:2024-11-05 11:21:00 瀏覽:701
桂平法院在哪 發布:2024-11-05 11:20:50 瀏覽:365
法律碩士刑法總則 發布:2024-11-05 11:20:39 瀏覽:324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區別和聯系 發布:2024-11-05 10:41:29 瀏覽:421
法律責任名言美文網 發布:2024-11-05 09:02:00 瀏覽:605
工商核名條例 發布:2024-11-05 08:18:31 瀏覽:861
樟木頭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4-11-05 07:47:43 瀏覽:233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援助 發布:2024-11-05 07:45:41 瀏覽:930
法院通話錄音 發布:2024-11-05 07:23:20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