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脅迫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4-11-30 14:36:34
① 第三人欺詐
我國沒有,這種情況一般都用別的法條來處理,台灣的法律比較完善 自然也有規定。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是「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使「對方」違背真實意思,也就是說只有在欺詐、脅迫由合同的一方當事人作出時,對方才能請求變更或撤銷。一個擔保合同的當事人,是保證人與債權人。如果債權人欺詐、脅迫,保證人當然可以根據第五十四條撤銷合同;如果債務人欺詐、脅迫,這被稱為「第三人欺詐」、「第三人脅迫」
一般認為,第三人欺詐的情形下,受欺詐人是不能撤銷合同的,法律優先保護善意相對人的利益,但是如果相對人知情,則受欺詐人可以撤銷合同,因為已經沒有保護一個惡意相對人的必要。脅迫則不然,脅迫對人的自由意志的形成和表達造成的損害遠遠大於欺詐,法律對受脅迫人的保護也更為周全:無論是相對人脅迫還是第三人脅迫,無論相對人知情還是不知情,受脅迫人都可以撤銷合同。
② 如果一男一女在第三人的脅迫下發生性行為,怎麼定罪
一般來說,男方和第三人構成強奸罪的共犯
男方是有罪的,因為他自己是存在這個主觀故意,沒有主觀故意是不可能存在發生性行為的。而且他後來是主動實施犯罪行為,連脅從犯都不是。
但如果是第三人給男方使用葯物或者其他手段致使男方完全喪失意志自由的,男方不構成犯罪。
而第三人無論任何時候都構成強奸罪,而且是主犯,這個怎麼會是法律盲點呢。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