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婚姻有沒有法律效力
⑴ 跪求美國婚姻法條文
一、婚姻締結之法定條件
1、資格條件:美國大多數州都規定,在美國注冊結婚,不論男女,雙方均應滿18周歲;已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人結婚,必須獲得其父母或法官的同意。
2、注冊條件:
在美國,婚姻的締結大致有兩種形式,結婚須進行注冊登記和舉行結婚儀式。《美國統一結婚離婚法》(Uniform Marriage and Divorce Act)規定,獲得批准、舉行儀式並進行登記的男女之間的婚姻在本州有效。
而大部分州的法律還要求婚姻雙方當事人必須在牧師等神職人員、法官或政府官員主持下舉行婚禮。
二、無效婚姻在美國,所謂無效婚姻(Annulment),通常是指當事人缺乏結婚的法定能力和意願,或者是存在其它嚴重的婚姻障礙。美國大多數州的法律都規定,無效婚姻為自始不存在的婚姻,即男女雙方當事人之間不產生任何夫妻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一般來說,無效婚姻大致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婚姻雙方當事人在法律禁止結婚的限制范圍內。如雙方當事人亂倫或存在法律禁止結婚的血緣關系等。
2、當事人一方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締結婚姻時,如果當事人一方不滿18歲,那麼很可能會導致婚姻無效。
3、因重婚所締結的婚姻為無效婚姻。需要注意的是,重婚不僅會導致婚姻無效,而且責任方可能還須承擔刑事責任。
4、虛假婚姻為無效婚姻。所謂虛假婚姻是指為某種意圖或目的而結婚,這種情況在移民領域非常普遍。
另外,在下列情況下,受害一方當事人可要求法院宣告其婚姻無效:
1、當事人性無能,而對方當事人在締結婚姻時不知道該狀況,那麼其可請求法院宣告該婚姻無效。
2、當事人一方因受迫或欺詐而同意結婚,其也可請求法院宣告該婚姻無效。
三、離婚在美國,當事人雙方婚姻關系的解除必須經過法庭判決。
1、管轄法院:
在美國,離婚訴訟應向夫妻一方所在地法院提起。而美國絕大多數州都規定,當事人必須在本州居住滿一定期限後,才會具備在該州提起離婚的訴權。不過各州對於該居住期限的要求並不一致,短的有6周,而長的也有6個月。
2、離婚程序:
在美國,離婚訴訟程序分為兩種,即簡易離婚程序(Summary Dissolution Procere)和普通離婚程序(Regular Dissolution Procere)。簡易離婚程序雖然比較簡捷方便,但各州卻設定了一定的適用條件,同時也對當事人的權利作了一定的限制性規定。
在離婚程序中,為協助當事人盡早達成一致協議,特別是關於子女監護與探視問題的解決,大多數州的法院還設置有調解程序。為保護當事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美國各州均設定有禁止令制度。
當事人可在離婚訴訟過程中要求法院發布禁止令,如禁止對方配偶騷擾、妨礙其生活安寧,禁止任何一方在未經對方同意或法院允許的情況下任意轉移、抵押、或隱匿夫妻共同財產等。
3、離婚理由
美國存在過錯離婚與無過錯離婚兩種原則,目前,美國各州均適用無過錯離婚原則,即確定離婚的標准為婚姻關系完全破裂。而對於無過錯離婚,僅有少數州仍在適用,其理由大致為:遺棄、虐待、通姦等。
四、分居制度美國大多數州都規定有分居制度,即當事人在主觀上有離婚意願的前提下,不在一起共同居住生活超過一定時間也可離婚的制度。但對於具體的分居時間,美國各州規定不一,一般都是1到3年。而有些州,在夫妻雙方分居超過180天之後,便可向法院申請離婚。
(1)世俗婚姻有沒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美國人的婚姻分為宗教、世俗和習慣法婚姻(即不經正式儀式而結合的婚姻)三類。宗教婚姻是傳統式的,即通過在教堂中由牧師主持宗教儀式的婚禮而結合的婚姻。這在美國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形式。世俗婚姻即婚禮不採取宗教儀式。
而由地方官或其他人主持領取結婚證書。世俗婚姻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緬因、佛蒙特、新罕布希爾、馬薩諸塞、羅得島和康涅狄格6個州得到公認。年英國奧利弗。克倫威爾民事婚姻法令中曾譴責教會對婚姻的干涉,規定必須由地方官主持結婚典禮,並要辦理結婚證書和設立檔案。
以後,移民到北美大陸的清教徒沿襲了這一習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宗教儀式的婚姻都被視為非法。後來新英格蘭地區承認了宗教婚姻,實行宗教和世俗婚姻兩種作法並存,並一直沿續到今天。美國有21個州認可習慣法婚姻,男女雙方同意結合後,夫妻同居,就自然形成了合法婚姻。
而無需領取結婚證書和舉行儀式。習慣法婚姻在美國早期實屬必要,因為當時人們很難就近找到地方官吏或牧師。目前亞利桑那、伊利諾斯、密蘇里和紐約4個州已宣布這種婚姻無法律效力。另有8個州通過了對習慣法婚姻進行控制的法令。
結婚的法律要求:
美國對結婚的法律要求由各州自行規定。多數州規定法定結婚年齡男子為21歲,女子為18歲。有的州規定,如雙方未滿成年人年齡,須經父母同意方可結婚;有的州則不然,規定男子不滿18歲、女子不滿16歲者,即使父母同意也不能結婚。
但愛達荷、密西西比、新澤西和華盛頓等州則允許年滿14歲的男孩、年滿12歲的女孩結婚。法律規定,只有具備一定資格的人才能主持婚禮。在有些州,牧師必須領取了正式結婚證書才有主婚資格。美國各州婚姻法的規定雖不統一,但有一個總的原則。
即在一個州得到法律承認的婚姻在其他任何州均可被認為合法。因此不少美國青年為躲避所在州對自己婚姻的束縛而到其他州去結婚。為了防止輕率的成婚,許多州開始推行從申請結婚之日到發結婚證之間實行等侯期的辦法。1955年就已有43個州明確了有關等侯期的規定。
結婚的禁律:
在美國,親屬之間的婚姻早已被制止,但仍有8個州沒有徹底禁止近親結婚。羅得島州甚至允許叔叔與侄女、舅舅與外甥女通婚。近些年來,美國婚姻法有較大修改,強調身體健康狀況良好者才能結婚。29個州要求進行婚前檢查,並規定有性病者不得結婚。7個州禁止患有遺傳病的人結婚。
17個州禁止癲癇病患者結婚;3個州規定:低能人結婚必須出示絕育手術證明。美國約有30個州禁止不同種族之間的婚姻。例如南部有些州禁止白種人與黑種人通婚;東部、北部和中部各州則對異種族通婚不加限制。美國的婚姻法頗受羅馬、日耳曼和基督教婚姻方式的影響。
⑵ 有人知道英國1973年《婚姻訴訟法》中對事實婚姻的相關規定嗎
根據英國普通法及1949年婚姻法規定,宗教婚和世俗婚都得到法律承認。宗教婚即男女雙回方在教堂舉行有牧答師主持的並至少有兩人以上的證人參加的結婚儀式後,其婚姻就具有法律效力。世俗婚由當事人向住所地登記官提出申請,經登記官發給結婚許可證,經結婚儀式後發生法律效力。在英國凡的同居4年以上,有孩子的屬於事實婚姻,分手的時候按注冊婚姻同等對待。由此可以知道,英國對於事實婚姻菜用承認主義,以限制其國內的「單身風」:英國年輕人崇尚自由不願意受家庭束縛,故很多英國年輕人都是同居而不結婚。
⑶ 婚姻的法律定義
問題一:法律婚姻的定義是什麼? 正是對婚姻概念的種種闡釋,包括古代宗法的世俗婚姻觀和教會法中的神學婚姻觀,以及近代以來的「契約說」、「倫理共同體說」、「制度說」等等,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反應了不同時期人們對婚姻關系的不同認識;它的變化折射了人類社會制度的激烈變革。 由於婚姻的形態、內容隨著人類社會的演進而不斷變化,以及出於不同的文化背景,同一時代的不同人群對婚姻的解釋存在著明顯差異,所以,企圖給婚姻下一個公認的通用定義幾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我國的通說認為,婚姻是:由一男一女組成的配偶關系。 婚姻法也未對此作出明確定義。 參考《婚姻家庭法》教材,陶毅主編,第4~5頁,有改動。 xiaonei/wed77
問題二:婚姻的法律定義定義?? 婚姻是指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以夫妻雙方的權利義務為內容的合法結合。
問題三:配偶在法律上的定義是什麼? 配偶權的概念,乃是由英美法系國家率先提出並使其日臻完善的。在英美法國家看來,配偶權是指配偶之間要求對方陪伴、鍾愛和幫助的權利。 就目前國內法學家爭議見解分呈的情況,法學界對配偶權下的定義也有所不同,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一是身份說,「配偶權是夫對妻及妻對夫的身份權」;
二是陪伴說,「配偶權是指配偶之間要求對方陪伴、鍾愛和幫助的權利;
三是利益說,「配偶權是指夫妻之間互為配偶的基本身份權,表明夫妻之間互為配偶的身份利益,由權利人專屬支配,其他任何人均負有不得侵犯的義務」;
四是法定說,「配偶權是法律賦予的合法婚姻關系中的夫妻享有的配偶身份權利,其他人負有不得侵犯的義務」;
五是性權利說,「配偶權是項民事權利,夫妻互為配偶,就有配偶權,配偶權的核心特色是性權利」。配偶權具有以下特徵:
(1)主體的對偶性。夫妻互為配偶,共同享有配偶權,雙方既是權利主體,又是義務主體,這是婚姻關系的自然屬性所決定的。
(2)客體的利益性。配偶權的客體是夫妻互為配偶的身份利益,不包括財產利益,且這種利益具有獨占性,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共享,這是我國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所決定的。
(3)內容的雙重性,即權利義務的不可分割性。配偶權的核心是性權利。一是這種權利義務的實現需要雙方同時履行和協調配合;二是配偶雙方既是權利主體,又是義務主體,缺一不可。
(4)權利的排他性,權利的獨占性必須就具有排他性,從某種意義上說配偶權也是對世權,即夫妻以外的人都是義務主體,都具有不作為的義務,不得實施干擾、妨害、侵犯配偶權的行為。配偶權是基本身份權,是基於法律規定的夫妻身份地位而產生的,但配偶權作為基本身份權還包括諸多派生的身份權。究竟配偶權包括哪些派生的身份權利,學者們的主張頗不相同配偶權「不獨為權利人之利益,同時為受其行使之相對人之利益而存在。」 這決定了配偶權從本質上講是權利,但卻以義務為中心, 權利人在道德和倫理觀的驅使下自願或非自願地受制於相對人的利益,因而權利之中包含義務。基於此,有的學者稱配偶權為「合權利義務為一體的新型權利」。配偶權作為一項基本身份權,應當派生出下列權利和義務:
(一)夫妻姓名權
夫妻姓名權是指夫妻締結婚姻關系後,妻子是否有獨立姓氏的權利,配偶各自有無獨立的姓名權是配偶有無獨立人格的標志。各國關於夫妻姓名權的立法,有5種基本類型:(1)堅持妻從夫姓原則。如《瑞士民法典》第161條就作此規定。(2)實行從一約定,無約定時從夫姓的原則。如《德國民法典》第1355條第2款就作此規定。(3)允許雙方當事人任意約定原則。如原《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18條就作此規定。(4)妻子在姓名前冠以夫姓原則。 如我國 *** 統治時期的中華民國民法第1000條就作此規定。(5)保持各自姓氏原則。 如我國婚姻法第10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我國法律的規定,完全貫徹了男女平等的原則。當然,法律作出這一規定,並不排除配偶之間可以就夫妻姓氏進行約定。
(二)住所決定權
住所決定權是指夫妻選定婚後共同生活住所的權利。現代各國關於住所決定權的立法,主要有4種:(1)丈夫權利主義。這種立法仍然規定住所決定權由丈夫單方行使,只不過行使權利的專制性質有所改變。例如《瑞士民法典》第160條第2款就作了如此規定。(2 )丈夫義務主義。這種立法規定丈夫有義務為妻子提供住所,而妻子則享有在該住所居住的權利。如英國法律便作此規定。(3)協商一致主義。 這種立法規定婚姻住所由配偶雙方協商一致確定。如前羅馬尼亞、法國即作此規定。(4)自......>>
問題四: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和法律概念 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婚姻是為當時的社會制度所確診的男女兩性互為配偶的結合,家庭是以婚姻血緣和共同經濟為紐帶組成的親屬團體生活單位。
婚姻家庭的法律概念:是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以夫妻權利的義務為內容的合法結合。家庭是共同生活的、其成員間互享法定權利,互定法定義務的親屬團體。
問題五:法律上的婚姻是怎麼定義的? 問題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五條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後,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也就是說現在法律上面已經沒有事實婚姻這個詞語,所以不屬於事實婚姻
問題2:雖然不屬於民法中的事實婚姻但是在刑法中b仍然構成重婚罪。
問題3:a當然有權利要求b給付撫養費
問題4:由b給付
5:如果不是以暴力進行干涉那麼就沒有刑事責任。
6:首先返還c彩禮雙方家庭協調
問題六:如何從法律意義上界定婚姻 家庭 以婚姻登記機關結婚登記為分界
問題七:法律上怎樣界定同居? 關於非法同居, 有2種說法:
1. 已婚但與他人同居.
2. 未婚與他人同居.
婚姻法中, 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中,有關於同居的陳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三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在2001年12月24日通過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有如此適用解釋:
第二條 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
從法律的精神上看,非法應當是指有法律明文禁止的行為. 對於法律明文禁止的同居行為,是指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而不是僅僅指代與他人同居, 在婚姻法中有明確界定, 且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也有相關陳述.
所以, 關於非法同居, 應當是婚姻法中出現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而不是未婚與他人同居. 未婚與他人同居應當成為未婚同居.
關於未婚與他人同居,在婚姻法中是不受法律保護,但也不被法律禁止. 法律上沒有禁止的權利,並且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應當有個人保留. 所以不屬於非法同居.
問題八:法律是怎樣定義什麼是合法有效的婚姻? 婚姻――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以夫妻雙方的權利義務為內容的合法結合。登記結婚後婚姻關系受到法律保護。
問題九:請論述你對婚姻和戀愛法律的相關理解 對婚姻和戀愛法律的相關理解
事業的成功,往往與美滿的婚姻家庭密切相連.從戀愛到締結婚姻、建立家庭,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大學階段,妙齡韶華,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家庭觀,處理好復雜的感情和人際關系,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順利成才.
一、愛情與人生
愛情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話題.許多人不惜用最美麗的語言來描繪愛情的永恆和不朽,認為愛情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激勵、情緒上的歡愉、生活上的充實,沒有愛情的人生是蒼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沒有意義的.也有人由於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經歷過不幸,對愛情持悲觀的態度,認為美好的愛情只是戲劇中的演繹,而生活中的愛情帶給人的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歡愉.
在現實生活中,正確地認識愛情的本質,處理好戀愛關系,愛情就會給人生帶來幸福,不然的話,就可能成為人生不幸的誘因.
(一) 愛情的本質
所謂愛情,是指男女之間基於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相互傾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一種強烈、純真、專一的感情. *** 、理想和責任是構成真正愛情的三個基本要素.
*** 把愛情與人世間的其他情感,如親人之愛、朋友之情或同志之誼明顯的區別開來,使愛情成為特殊的「情愛」.
理想賦予愛情更深刻的社會內涵,是愛情生長的內在依據.愛情是兩個人感情的交融,是愛她(他)和自愛的統一.對方的人品就是我對人品的追求,對方的行為就是我認同的行為標準的體現;對方的言談就是我心聲的表露.這種人格上的相互映襯,志趣上的相互認同,就形成了雙方對生活的共同理想.從而使真正的愛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能夠振奮人的精神,激發人的智慧,升華人的品德.
責任是對 *** 和理想的升華,責任也因此成為愛情得以長久的重要保障,是堅貞愛情的「試金石」.古今中外,人們所贊美的愛情無不體現著戀人間為對方「忘我」的付出.這種自願擔當的責任,豐富了愛情的內涵,提升了愛情的境界.
上述三個基本要素構成了愛情有機的統一整體,它們的完美結合也就成就了人世間美好的愛情. *** 的吸引,使得愛情打上了情愛的烙印,並把異性間的愛情與異性間的友誼根本區別開來.理想的契合,使得愛情表現著戀人們對生活的希望和對未來的憧憬,使熱戀中的人們煥發出極大的熱情來克服生活中的消極和頹廢.責任的擔當,則使得愛情不是自私得佔有對方的感情,而是自覺自願地為所摯愛的人付出感情.
真正的愛情是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體現著人的自然的和社會的雙重需要,並通過生活而獲得充實的意義.
愛情是人生一道亮麗風景.人生在具體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中展開,理解和把握愛情真諦或本質,要考慮到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考慮到一定的文化傳統、社會心態和風俗習慣的影響.
(二)戀愛中的道德
男女雙方培養愛情的過程或在愛情基礎上進行的相互交往活動,就是人們日常所說的戀愛.戀愛不是「亂愛」,戀愛必然會受到道德的激勵或約束.戀愛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因而戀愛中的道德又不同於一般的人際交往的道德.一般的人際交往著重於利益關系的調整,而戀人之間關系的協調更著重於人格的尊重和情感上的協調.戀愛中的道德要求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尊重平等人格.戀人間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現,主要是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和重視雙方的平等.戀愛的雙方在人格上都是獨立的,如果把對方當作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對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對愛情實質的曲解.戀愛的雙方在相互關繫上是平等的,都有給予愛、接受愛和拒絕愛的自由,放縱自己的情感或者對對方予以約束和強迫,都不符合戀愛的道德要求.
自覺承擔責任.自願地為對方承擔責任,是愛情本質的體現.無論對方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是富裕還是貧窮,是健康還是傷病,愛一個人或接受一個人的愛,就意味著始......>>
問題十:婚姻的定義是什麼? 我 國1980年《婚姻法》、1994年《婚姻登記管理條例》以及其他涉及婚姻家庭的法律法規,均無明確的規定。目前通行的幾種教材給婚姻下的定義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卻為各家所採納,即都認為:婚姻是男女兩性的合法結合,強調婚姻須合法,換言之,即只有合法才能成其為婚姻。比如: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婚姻法學教程》認為:「婚姻,是人與人之間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是以感情為基礎的兩性關系,婚姻是男女兩性在愛情基礎上合法的自然結合。」[1]這一概念強調婚姻是「合法」的結合。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婚姻家庭法教程》給婚姻下的定義是:「婚姻是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依法自願締結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兩性結合。」[2]這一定義也強調婚姻是「依法締結」的。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婚姻法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婚姻法學》、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版《中國婚姻法》在給婚姻下定義時均認為婚姻是為「當時的社會制度所確認的」[3]男女兩性的結合,在定義中沒有直接限定「合法」為其內涵,但是,在下文中解釋「當時的社會制度」時,都認為:當時的社會制度,「在原始社會」為「當時的習慣」,「階級社會產生後」則為「當時社會的法律制度」。[4]經這樣一解釋,事實上「婚姻」也必須是「合法」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