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標投標的法律效力
Ⅰ 投標文件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投標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有簽訂合同才能具有法律效力。招標人和中標人應當自中標通知書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招標文件和中標人的投標文件訂立書面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第四十六條 招標人和中標人應當自中標通知書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招標文件和中標人的投標文件訂立書面合同。招標人和中標人不得再行訂立背離合同實質性內容的其他協議。
Ⅱ 投標文件與合同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雙方當事人簽訂的合同是受合同法約束和保護。
而投標只是屬於要約,要約是一方當事人向他人作出的以一定條件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只有在受要約人對其要約人表示承諾,合同才得以成立。在這其中會發生各種情況導制合同無法成立,比如,要約的撤回、要約的撤銷、要約的消滅等等。
所以投標人在得到招標人的承諾後,雙方的合同才得以成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九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第四百七十二條 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內容具體確定;(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Ⅲ 招標文件法律效力
招標文件中的專用合同條款也就是招標合同中的條款內容,該條款內容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結合以下情況確定:合同中的條款效力需要看是否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是否有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地方,以及是否侵害他人的權益。對於合同中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無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Ⅳ 招標文件的法律效力
招標文件是要約邀請,通過招標投標方式訂立合同的,投標人向招標人發出的投標為回要約,招答標人的定標為承諾。承諾發出後即合同生效,我國立法對要約的生效時間採取到達主義,即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才生效。
《合同法》第16條有規定。
Ⅳ 招標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招標文件具有法律效力,招標文件是投標人了解投標項目、投標程序、投標要求的依據,也是招標人與中標人訂立施工合同的依據。投標文件也同意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十九條
招標人應當根據招標項目的特點和需要編制招標文件。招標文件應當包括招標項目的技術要求、對投標人資格審查的標准、投標報價要求和評標標准等所有實質性要求和條件以及擬簽訂合同的主要條款。
國家對招標項目的技術、標准有規定的,招標人應當按照其規定在招標文件中提出相應要求。招標項目需要劃分標段、確定工期的,招標人應當合理劃分標段、確定工期,並在招標文件中載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二十條
招標文件不得要求或者標明特定的生產供應者以及含有傾向或者排斥潛在投標人的其他內容。
Ⅵ 招標投標法律法規體系的效力層級有哪些
縱向效力層級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以下簡稱《立法法》)的規定,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後依次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在招標投標法律體系中,《招標投標法》是招標投標領域的基本法律,其他有關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部門規章以及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等都不得同《招標投標法》相抵觸。《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是《招標投標法》的配套行政法規,《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的效力層級高於國務院決定、部門規章以及地方性法規,如《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於2012年2月1日施行後,此前制定和施行的有關招標投標的國務院決定、部門規章及地方性法規中與《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相抵觸的規定應當以《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和法律的規定為准。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部門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各自許可權范圍內施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的效力層級高於當地政府制定的規章。如《北京市招標投標條例》的法律效力高於《北京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監督管理規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22號)。
橫向效力層級
按照《立法法》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也就是說同一機關制定的特別規定的效力層級高於一般規定。因此,在同一層次的招標投標法律規范中,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應當適用特別規定。如《合同法》對合同訂立程序、要約與承諾、合同履行等方面均作出了一般性的規定;《招標投標法》對於招標投標程序、選擇中標人、簽訂合同等方面也做出了一些特別規定。招標投標活動要遵守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更要執行招標投標法中有關特別規定,嚴格按照招標投標法規定的程序和具體要求,簽訂中標合同。
時間序列效力層級
從時間序列看,按照《立法法》的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也就是說,同一機關新規定的效力高於舊規定。例如,在《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2012年2月1日施行之前,按照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等七部委於2001年聯合制定的《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國家發展計劃委令第12號)規定,評標委員會推薦的中標候選人應當限定在1至3人,並標明順序。國有資金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的項目,招標人應當確定排名第一的中標候選人為中標人。排名第一的中標候選人放棄中標、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招標文件規定應當提交履約保證金而在規定的期限內未能提交,或者被查實存在影響中標結果的違法行為等情形,不符合中標條件的,招標人可以按照評標委員會提出的中標候選人名單排序依次確定其他中標候選人為中標人。依次確定其他中標候選人與招標人預期差距較大,或者對招標人明顯不利的,招標人可以重新招標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委2003年聯合制定的《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投標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令第30號),將上述按照排名順序確定中標人的強制性規定的適用范圍擴大到了全部依法必須招標的施工項目。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所有依法必須招標項目的施工招標都必須執行2003年的新規定。需要特別說明的是,2012年2月1日後須執行《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即評標委員會推薦的中標候選人應當不超過3個,並標明排序,國有資金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的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招標人應當確定排名第一的中標候選人為中標人。
特殊情況處理原則
我國是一個法制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法律體系原則上是統一、協調的。但是,由於立法機關比較多,如果立法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與協調,難免會出現一些規定不一致情況。在招標投標活動中遇到此類特殊情況時,依據《立法法》的有關規定,應當按照以下原則處理:
1)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2)地方性法規、規章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構裁決。
3)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區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4)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