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所謂法律效力

所謂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5-01-22 18:58:05

『壹』 所謂的律師聲明有法律效力

所謂的律師聲明一般沒有法律效力。律師聲明通常是當事人擬將事項交由法律解決的警告,不具備任何的法律效力。主要目的是公開澄清事實、消除不良影響,防止招搖撞騙。次要目的是對潛在的侵權人或者正在侵權的侵權人提出警告,起到警示作用和宣傳教育作用。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九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第一百三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特定形式。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貳』 具有法律效力是什麼意思

法律效力 fǎ lǜ xiào lì
釋義:法律上的約束力。如某個合同發生法律版效力,就是該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的條權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的保護。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顯然,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為和事實的效力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所賦予的。只要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就當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

『叄』 法律效力等級排序

所謂法律效力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在中國,法律效力位階共分六級由高到低依次是:1、根本法;2、基本法;3、普通法;4、行政法規;5、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
(3)所謂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九十一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九十三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肆』 欠條和借條的區別哪個有法律效果

法律分析:
兩個都有相應的法律效力,所謂的法律效力指的就是兩者在法律面前哪個更具有證據力度,從這一方面來說,借條的法律效力要更強一些。區別在於定義、證據效力方面不同。
一、定義的區別:
1、借條系指貸款人向借款人給付借款時,借款人向貸款人出具的證明存在借貸事實的書面憑證。借條在法律上是一種經過簡化但具備必備條款的借款合同。
2、欠條系指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因自身原因不能如期償還而對債權予以確認的書面憑證。欠條反映了雙方當事人對債權債務狀態的確認,但無法表明債權債務關系產生的原因。
二、證據效力的區別:
1、因借條是一種簡化的借款合同,能夠直接證明雙方存在借貸合議和借貸關系的實際發生,具有較強的證明力,借條持有人一般只需向法院陳述借款的事實,無需對借條的形成原因進行舉證,除非有確鑿的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借據所記載的內容,一般不能輕易否定借據的證明力。
2、欠條則因其形成原因的多樣性,其本身無法表明債權債務形成的真實原因,欠條持有人不僅需要向法院陳述欠款形成的有關事實,還需要就欠款事實形成的原因向法庭進行舉證。

法律依據:
《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的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
第二條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間借貸訴訟時,應當提供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當事人持有的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沒有載明債權人,持有債權憑證的當事人提起民間借貸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被告對原告的債權人資格提出有事實依據的抗辯,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告不具有債權人資格的,裁定駁回起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衍生問題:
借條包含什麼內容?
內容完備的借條的應包括以下內容:債權人及債務人的姓名、身份證號、聯系電話、聯系地址等信息;借款金額(本外幣)、借款用途、利息計算、借款日期、還款時間;違約(延遲償還)罰金、糾紛處理方式等。
如有證明人或擔保人,還應註明證明人或擔保人信息並由此簽字。
借條應在完整的紙張上書寫、字跡清晰、內容明確具體。

『伍』 憲法的根本地位取決於三個方面的因素

憲法作為特定國家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具有同行政法、刑法、民法、經濟法訴訟法等一般法律共同的特徵:它們都是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表現,都是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行為規范,都是實現階級統治的重要工具,它們的內容都主要地取決於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然而,與其他一般法律相比,憲法又有自身的基本特徵。主要表現在:
(一)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
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是憲法在法律上的特徵,也是憲法與普通法律最重要的區別之一。憲法的根本法地位取決於三個方面的因素:
1.在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
諸如國家的性質、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和國家的結構形式、國家的基本國策、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職權等最重要的問題,都在憲法中作出了明確規定。這些規定不僅反映著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方向,而且從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根本原則上規范著整個國家的活動。因而,與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一般性問題,而且只涉及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相比,憲法具有國家總章程的意義。
2.在法律效力上,憲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所謂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約束力和強法律\\教育網制力。國家的任何法律都應具有法律效力,但在成文憲法的國家中,憲法的法律效力高於一般的法律,在國家法律體系中處於最高的法律地位。我國現行憲法在序言中明確規定:「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1)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任何普通法律、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精神相違背。對此,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2)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准則。對此,我國憲法規定,「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
既然在成文憲法國家中,憲法是規定國家最根本、最重要問題,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國家根本法,那麼必然要求憲法具有極大的權威和尊嚴,而嚴格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則是保障憲法權威和尊嚴的重要環節。具體說來:(1)制定和修改憲法的機關,往往是依法特別成立的,而並非普通立法機關。如1787年的美國憲法由55名代表組成的制憲會議制定,等等。(2)通過或批准憲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嚴於普通法律,一般要求由制憲機關或者國家立法機關成員的2/3以上或者3/4以上的多數表決通過,才能頒布施行,而普通法律則只要立法機關成員的過半數通過即可。我國現行憲法第64條規定:「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
(二)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盡管對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人們都較為熟悉,但這一結論卻主要是就國家管理的角度而言,因而與憲法的核心價值取向並不完全統一。事實上,憲法最主要、最核心的價值在於保護人權。從這種意義上講,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1789年的法國《人權宣言》就明確宣布,凡權利無保障和分權未確立的社會就沒有憲法。列寧也曾指出: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由此可見,憲法與公民權利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聯系。而且,這也可以從憲法的發展歷史和憲法的基本內容中得到證明。
從歷史上看,憲法或者憲法性文件最早是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斗爭中,為了確認取得的權利以鞏固勝利成果而制定出來的。英國在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曾於1679年通過了《人身保護法》,1689年通過了《權利法案》,以確認和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1791年的法國第一部憲法則把《人權宣言》作為憲法的序言。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1918年的《蘇俄憲法》,也將《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列為第一篇,可見社會主義憲法也同樣具有權利保障書的意義。從憲法的基本內容來看,盡管作為國家根本法的憲法涉及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其基本內容仍然可以分為兩大塊,即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然而,這兩大塊並非地位平行的兩部分,就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說,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居於支配地位。因此,在國家法律體系中,憲法不僅是系統全面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的法律部門,而且其基本出發點就在於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
(三)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民主」一詞起源於希臘文demokratia,是指「人民的權力」或「人民當家作主」,更確切地說,是指「大多數人的統治」。如果說憲法的基本出發點在於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那麼這種對公民權利和自由的保障,則是民主最直接的表現,或者說是民主事實的必然結果。
眾所周知,古希臘、羅馬曾經有過奴隸制民主,歐洲城市共和國有過法律\\教育網封建制民主,盡管民主主體的有限性以及法律形式的諸法合體性特徵決定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不可能產生憲法,但卻曾經出現過憲法的萌芽形態。近代意義的憲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有了民主事實之後的產物,是資產階級民主事實的法律化。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成和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產階級不僅奪得了國家政權、爭得了民主,而且也面臨反對封建勢力復辟、防止工農革命、培養本階級管理國家的人才等三大任務。為了反對封建勢力復辟,資產階級必須顯示並用事實證明自己確立的制度確實比封建制度優越;為了防止工農革命,資產階級必須把本階級的民主裝扮成全體國民的民主,必須把革命過程中提出的人民主權和天賦人權理論,以及自由、平等:法治等學說至少在形式上予以實現,以便欺騙和麻痹工農群眾;為了培養本階級管理國家的人才,發揮本階級成員在國家管理中的作用,也必須確認本階級成員的民主權利,並通過各種形式來保障他們確能享有和行使這些民主權利。而要達到這些目的,最好的辦法便是把自己爭得的民主事實法律化、制度化,並且把這種規定、確認民主事實的法律提高到根本法的地位。由此可見,憲法與民主事實密不可分,是伴隨著資產階級民主事實的出現而產生出來的,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社會主義憲法也是如此。雖然無產階級民主與資產階級民主、社會主義憲法與資本主義憲法存在本質區別,但在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上則是一致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毫無疑問,如果無產階級不能推翻舊的剝削階級政權,不能使社會成員中的絕大多數成為國家的主人,也就是說沒有無產階級民主的事實,社會主義憲法就根本無從產生。從1918年《蘇俄憲法》的制定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東歐和亞洲等一系列國家的社會主義立憲運動都可看出,無產階級民主事實是社會主義憲法的前提條件,而社會主義憲法則是無產階級民主事實的法律化。
由此可見,憲法與民主緊密相連,民主主體的普遍化或者說民主事實的普遍化,是憲法得以產生的前提。而且,基於憲法在整個國家法律體系中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憲法確認的基本內容主要是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可以說,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世界上歷來的憲政,不論是英國、法國、美國或者是蘇聯,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實以後,頒布一個根本大法,去承認它,這就是憲法。

熱點內容
河北省司法考試報名時間 發布:2025-02-23 17:54:15 瀏覽:269
勞動合同法有關離職的規定 發布:2025-02-23 17:34:03 瀏覽:734
司法考試鹽城 發布:2025-02-23 17:18:24 瀏覽:520
惠州廣告公司勞動法 發布:2025-02-23 16:09:51 瀏覽:439
員工道德行為規范 發布:2025-02-23 15:36:24 瀏覽:97
道德與法治手抄報內容 發布:2025-02-23 15:11:39 瀏覽:803
法院執行局死刑 發布:2025-02-23 14:49:48 瀏覽:359
法律法規標准符合性評價 發布:2025-02-23 14:48:13 瀏覽:666
勞動法離職年假計算方法 發布:2025-02-23 14:21:27 瀏覽:223
行政法關於撤銷 發布:2025-02-23 13:58:53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