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教育法律法規責任
① 初中教師資格證教育法律責任有哪些類型
根據違法主體的法律地位、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將教育法律責任分為行政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三種。
行政法律責任簡稱行政責任,是指行為人實施了違反行政法規的行為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指是行政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內部工作人員、行政受託人的行政責任,如果是行政機關里的人員違反了法律責任,就成為行政法律責任。依據教育法的規定,承擔教育行政法律責任的方式主要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
民事法律責任簡稱民事責任,是指由於人們實施違反民事法律所規定的行為所導致的賠償或補償的法律責任。主要指民事違法行為,比如侵犯合法財產權、人身權、姓名權、名譽權等一系列的民事行為,民事行為責任的解決方法主要是當事人協商解決、罰款、拘留等。
刑事法律責任簡稱刑事責任,是指由於實施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行為所導致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是一種懲罰最為嚴厲的法律責任。主要指一些違法犯罪行為,其社會危害性大,刑事責任的種類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等。
② 教師資格證作假有什麼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法規明確了教師資格證書的重要性。這些法律文件強調,教師資格證書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憑證,其真實性和有效性直接關繫到教育質量。
《教師資格條例》(國務院第188號令)進一步明確了教師資格證書的申請、認定和管理程序。而《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教育部2000年第10號令)則對違規行為進行了具體規定。根據該辦法,使用假資格證書的行為將被嚴厲查處。
具體而言,如果查實某人使用假資格證書,將按照弄虛作假、騙取教師資格的規定處理。這意味著,從發現之日起的五年內,該人將無法申請認定教師資格。更為嚴重的是,教育行政部門將沒收假證書。
對於那些變造或買賣教師資格證書的行為,相關法律將追究其法律責任。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教育公平,還可能對學生的教育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所有教育工作者和相關人員都應當嚴格遵守相關法規,確保教師資格證書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共同維護教育行業的良好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規定不僅針對教師資格證書的申請人,也適用於已經獲得資格證書的教師。一旦發現違規行為,將根據情節嚴重程度進行相應的處罰。
總之,維護教師資格證書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是保障教育質量、維護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所有教育工作者應當自覺遵守相關規定,共同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③ 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資格條例》、《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0號)管理取得教師資格證的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第十條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
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第十一條取得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相應學歷是:
(一)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二)取得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三)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四)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取得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學生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學歷,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五)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師資格,應當按照成人教育的層次、類別,分別具備高等、中等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不具備本法規定的教師資格學歷的公民,申請獲取教師資格,必須通過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制度由國務院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資格條例》
第六條 教師資格條件依照教師法第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其中「有教育教學能力」應當包括符合國家規定的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身體條件。
第七條
取得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相應學歷,依照教師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執行。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學歷,並應當具有相當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
《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
第六條申請認定教師資格者應當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履行《教師法》規定的義務,遵守教師職業道德。
第七條中國公民依照本辦法申請認定教師資格應當具備《教師法》規定的相應學歷。
申請認定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者應當具備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對於確有特殊技藝者,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其學歷要求可適當放寬。
第八條申請認定教師資格者的教育教學能力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備承擔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須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具體測試辦法和標准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
(二)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以上標准。
少數方言復雜地區的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三級甲等以上標准;使用漢語和當地民族語言教學的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的普通話水平,由省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規定標准。
(三)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第九條高等學校擬聘任副教授以上教師職務或具有博士學位者申請認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只需具備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三)項規定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