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Ⅰ 會議紀要有法律效力嗎
會議紀要對參與會議的單位有一定的約束力,但沒有法律效力,沒有強制力。它的實質,只是一個相關單位通過協商達成的協議。
Ⅱ 企業涉及相關當事人的會議紀要能做法律證據嗎
企業涉及相關當事人的會議紀要能做法律證據。
企業召集相關人員參加的辦公會議,文字形式形成了會議紀要,最後會議紀要經參會所有人員簽了字,其中就有項目投資人(老闆),這樣的會議紀要只是內部文件,公司沒有蓋章,其法律效力是法官的裁量權。
法律上雖未將會議紀要列入書面合同的形式之一,主要是考慮到會議紀要是當事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就有關事項進行協商而形成的記載,況且法律也不可能窮盡書面合同的形式,但這並不影響將會議紀要作為合同附件來看。會議紀要屬於可以有形的表現當事人約定內容的形式,涉及當事人權利義務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等情形,可以納入法律依據的范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第七十五條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陳述,應當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當事人拒絕陳述的,不影響人民法院根據證據認定案件事實。
Ⅲ 會議記錄有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會議紀要不具有法律效力。會議紀要是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的公文。會議紀要不同於會議記錄。會議紀要對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都適用。會議紀要與會議記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區別十分明顯。從應用寫作和文字處理的角度來探析,二者截然不同。會議紀要是一種法定的公務文書,其撰寫與製作屬於應用寫作和公文處理的范疇,必須遵循應用寫作的一般規律,嚴格按照公文制發處理程序辦事。
法律依據:《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 會議紀要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如果會議紀要僅僅作為記錄會議情況之用,並在行政機關內部傳閱,則不存在對外發生效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