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雞店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A. 簡單解釋對賭協議
我們都知道,我國法律禁止「賭博」這一行為,但對「對賭」一詞的理解與賭博大相徑庭,盡管對賭同樣具有較高的風險,目前法律並未明確禁止對賭行為。影視行業中便存在諸多對賭案例,近期備受關注的是某知名導演因對賭失敗被列為被執行人的事件。接下來,我將詳細介紹該案件的來龍去脈:
2015年,知名導演高某與皮某、一家影視文化發展公司共同簽署了《增資擴股協議》,高某成為該影視發展公司的股東。該協議約定,皮某出資3000萬元認繳影視公司的增資,對應的股權比例為8.57%,但高某需確保公司在次年實現上市目標。若未能如期上市,皮某有權要求高某以10%的年化利率收購其持有的影視公司全部股權,並設有相應的違約金條款。最終,高某與影視文化發展公司未能完成上市目標。
我們先暫時放下這個案例,了解下關於「對賭協議」的法律知識。何為對賭?舉例說明,你擁有一個炸雞店,想再開一家但資金不足,此時有人出資10萬元購買第二家店面的股權,條件是你需保證每年分紅達到20%。若未能達標,你的第一家炸雞店也將歸出資人所有。這就是對賭的情形。
對賭協議的定義,《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中有明確闡述,稱對賭協議為估值調整協議,是投資方與融資方在股權性融資協議中為解決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及代理成本而設計的,包含股權回購、金錢補償等對未來目標公司估值進行調整的協議。對賭協議實質上是投資方與融資方對未來不確定情況的一種「賭約」,既有助於激勵融資方實現約定目標,也有利於保護投資方的利益。
在司法實踐中,對賭協議的主體形式主要有投資方與目標公司股東或實際控制人之間的對賭,以及投資方與目標公司之間的對賭。目前,對賭協議的效力問題尚無專門立法或司法解釋,只有《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提供了一些處理規則。
首先,對賭協議通常涉及投資方與公司之間,既受合同法約束,也涉及公司法規定。其次,對於投資方與目標公司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對賭協議,若無其他無效事由,一般認定為有效。最後,《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明確規定,與公司對賭的協議應認定為有效,但強制履行需根據《公司法》中的相關強制性規定具體分析。
回到高某的案例,作為影視公司的股東,高某與皮某的對賭協議屬於投資方與目標公司股東對賭的形式,原則上應認定為有效,除非存在法定無效事由。按照協議,高某未能實現公司上市目標,應承擔違約責任,包括歸還投資款、支付違約金及10%的年化利息。
對賭猶如人生的博弈,投資方需評估投資對象的發展潛力等,以確保利益得到保護;而融資方則需謹慎評估自身能力,全面考慮後決定是否「賭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