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設立人的法律責任

設立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5-02-17 17:10:24

⑴ 我公司注冊資本100萬,我是法人代表,但不是大股東,是小股東,請問我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作為股東,應當以認繳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作為法定代表人,應當承擔以下責任:

1、民事賠償責任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六十二條規定,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2、行政責任。

《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第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企業登記機關不予核准登記:

(五)擔任因經營不善破產清算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經理,並對該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六)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並對該企業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3、在我國刑法中,對部分單位犯罪實行雙罰制,既追究單位的責任又追究主管人員和主要責任人員的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主管人員和主要責任人員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1)設立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現行法律對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權利主要為以下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規定,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因此,在對外關繫上,法定代表人依據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以公司名義所從事的行為,即視為公司行為,應當由公司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其與法人之間並非代理關系,而是代表關系,且其代表職權來自法律的明確授權,故不另需法人的授權委託書。

發生糾紛時,法定代表人有權直接代表公司向人民法院起訴和應訴,其所進行的訴訟行為,就是公司的訴訟行為,直接對公司發生法律效力

⑵ 設立中的公司的法律地位與責任主體

法律分析:設立中的公司是指從發起人開始設立行為到公司取得法人資格正式成立這段籌備時間內而存在的相對穩定的組合體,由於設立中的公司尚未取得法人資格,所以是一種無權利能力的社團,它不具備法人資格。設立中的公司既不同於行為人個人的法律地位也不同於法人所具有的獨立團體人格,它是一種具有相對人格或不完全團體人格的組織。設立中的公司是在其業務范圍內享有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但不具備獨立承擔責任的能力。公司設立時產生的民事責任由發起人承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十條 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股東補足其差額;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百七十九條 公司合並或者分立,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公司解散的,應當依法辦理公司注銷登記;設立新公司的,應當依法辦理公司設立登記。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應當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

⑶ 公司法人要承擔什麼責任

公司法人代表承擔的責任有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具體如下:皮悔斗
1、刑事責任包括生產、銷售偽劣商品類犯罪、走私類犯罪、商業賄賂類犯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
2、民事責任包括因經燃磨營過錯而需向本單位法人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侵權責任、股東責任等。
企業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場合要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種類多樣。如果企業破產並負有個人責任,法人代表會受到將來再辦企業時的諸多限制;如果企業觸犯了有關法律的規定,可能法人代表的人身會受到限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十七條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前豎義務的組織。第五十八條 法人應當依法成立。
法人應當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住所、財產或者經費。法人成立的具體條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立法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第六十二條 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第六十八條 有下列原因之一並依法完成清算、注銷登記的,法人終止:
(一)法人解散;
(二)法人被宣告破產;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原因。
法人終止,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⑷ 什麼是民事責任,什麼是行政責任

什麼是民事責任,什麼是行政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實施了民事違法行為,根據民法所承擔的對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或者基於法律特別規定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縱橫法律網 唐康律師

什麼是行政責任,什麼是民事責任

區別主要在於設立責任的依據不同:
民事責任,大多基於民事法律關系設立,雙方是平等民事主體,責任的產生主要是通過合同、一般侵權、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等事由。
行政責任,是違反了國家行政法規而需承擔的責任,是一種民對官的責任,主體之間是不平等的,比如違反工商管理條例,特許經營規定等等。本質上是行政機關對違法個體的處罰行為。

什麼是A.刑事責任B.行政責任 C.民事責任D.違憲責任 E.行政處罰

前四個就是違反該法規產生的責任,行政處罰是對於負任的具體體現方式

什麼是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在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因違反了行政法律規范,不履行行政上的義務而產生的責任。在《會計法》的規定中,有許多是屬於對會計活動進行行政管理的內容,屬於行政法律規范,相應地,在《會計法》「法律責任」一章中,對違反這些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規定了行政法律責任。《會計法》規定的行政責任的形式有兩種,即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行政責任 是行政法律責任的簡稱,指有違反有關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但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所依法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
「行政處分」是對國家工作人員及由國家機關委派到企業事業單位任職的人員的行政違法行為,給予的一種制裁性處理。行政處分的種類包括警告、記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等。
「行政處罰」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他依法可以實施行政處罰權的組織,對違反行政法律、法規、規章,尚不構成犯罪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實施的一種制裁行為。

什麼是行政責任和責任型 ***

所謂行政責任。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法律上的行政責任,一是指普通的行政責任。法律上的行政責任,是指 *** 工作人員除了遵守一般公民必須遵守的法律法規外,還必須遵守有關 *** 工作人員的法律規范。如果違反了後一種法律規范,則要擔負法律上的行政責任,由行政機關或其他特定機關根據行政法或其他有關法律子以懲罰。而普通行政責任,則不涉及法律問題,主要包括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等。
何謂政治責任。政治責任是一級組織或機關以及行政人員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在履行公共管理職能和行使公共管理權力時,所有機關和行政人員,不僅要保政行政管理政令的暢通,國家各項法令、政策的貫徹和實施,而且首先要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責任感,要從維護國家的政治利益、國家主權以及國家安全等政治問題出發,處理和解決各種問題。
何謂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是一級組織和行政人員對社會所承擔的職責。滿足社會成員的需要,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解決各類影響社會正常執行的社會問題,是 *** 及其行政人員必須承擔的重要職責。
何謂道德責任。道德責任是指一級組織和行政人員所承擔的道義上的職責。 *** 在行使公共權力時,要始終代表社會公眾利益,代表正義和公平,這就要求 *** 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僅要潔身自好,弘揚正義,而且要承擔起引導社會成員繼承和發揚傳統美德,提高社會成員的素質,使社會在一種健康、有序的軌道上發展的責任。
責任型 ***
是對人民高度負責的 *** ,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 作人員必須科學,合理,有效地履行職責,一旦違 法失職或行政不當,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

什麼是行政責任?行政責任分為哪兩種?二者之

行政責任是指實施違反行政法規定的義務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追究行政責任的形式有兩種:一種叫行政處分,一種叫行政處罰。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雖然同屬行政責任的一種,但二者是不同的:第一,適用物件不同,行政處分只適用於國家工作人員,不適用於社會上一般的公民;而行政處罰則適用於所有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第二,適用的違法行為不同,行政處分與行政處罰都適用於行政違法行為,但行政處分適用的是一般的違法失職行為,而行政處罰則適用於違反某種特定的,設定有行政處罰的法律、法規、規章的違法行為。第三,實施處罰的機關不同。實施行政處分的機關必須是被處分人員所在單位或者行政監察機關,實施行政處罰的機關是國家法律規定的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和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的組織。第四,執行不同。行政處分只能由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執行;而行政處罰則由行政機關執行,也可由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五,救濟的渠道不同。行政處罰的救濟渠道為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向該行政機關的上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就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行為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處分的救濟渠道為復核和申訴,當事人對行政處分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分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處分機關申請復核,或者向行政監察機關申訴。受理復核和申訴的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經審查認為原行政處分決定是錯誤的,應當及時予以糾正;造成名譽損害的,應當負責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負賠償責任。

什麼是行政責任?追究行政責任的原則是什麼?

行政責任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對其違法失職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其性質屬於行政違法或違反行政紀律,尚不能追究刑事責任,只能從行政上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和紀律責任。追究行政責任從立法的指導思想、原則以及執法實踐看,主要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過責法定原則。就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過錯和對過錯應承擔的責任,要用法定形式固定下來。哪些行為屬於違法行為,應當承擔何種行政責任,應受哪些行政處分,都應有一定形式的規范檔案或條文加以明確規定。 (2)過懲相適應原則,也稱過懲相當原則。就是根據過錯大小決定懲處的輕重,以解決執法實踐中罰不當過的現象。 (3)責無旁貸原則,或稱責任自負原則。對違法失職行為,不管涉及到誰,都應毫無例外地追究其行政責任。對於集體違法失職的共同行為,也不能搞法不責眾,也要分清當事人的責任大小,分別作出相應的處罰。在國家行政機關中,不允許存在擔任職務、行使職權而不承擔責任的現象,更不允許出了問題推卸責任或強加責任、包攬責任或代負責任。 (4)教育為主、懲處為輔的原則。通過懲處違法失職行為,使本人受到教育,也使其他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引以為戒,達到警戒、防範的效果。

濫用職權謀利屬於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

您好。
濫用職權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超越職權,違法決定、處理其無權決定、處理的事項,或者違反規定處理公務,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謀利程度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構成刑事犯罪:
1、造成個人財產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不滿10萬元,但間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
2、造成公共財產或者法人、其他組織財產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不滿20萬元,但間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的;
3、雖未達到1、2兩項數額標准,但1、2兩項合計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以上,或者合計直接經濟損失不滿20萬元,但合計間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的;
4、造成公司、企業等單位停業、停產6個月以上,或者破產的;
5、其他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

⑸ 法律後果和法律責任區別

法律主觀:

一、法人設立行為的法律後果責任有哪些
設立人為設立法人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後果由設立人承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十五條:設立人為設立法人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後果由設立人承受,設立人為二人以上的,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設立人為設立法人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第三人有權選擇請求法人或者設立人承擔。
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和自然人一樣,法人也具有民事權利能力,能夠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法人作為民事主體參加民事活動的前提,沒有這種民事權利能力,它就不能參加民事活動,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樣,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不是自然能力,而是法律所賦予的一種資格。
但法人畢竟不同於自然人,這表現在其民事權利能力也有所不同,法人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主要有以下區別:
1、民事權利能力開始與消滅的情形不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從自然人的出生開始,到自然人死亡時消滅。
2、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不同,專屬自然人的某些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如繼承權利、接受扶養的權利等,法人不可能享有;而專屬某些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如銀行法人開展信貸業務的權利,自然人則不能享有。
3、民事權利能力之間的差異程度不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普遍、一致和平等的,相互之間一般沒有多大差別;而不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都有局限性,並且相互差異很大。這是由於法人各自經營業務范圍的不同,分別受到法律和自己章程的限制,其民事權利能力的具體內容當然各有區別。如機關法前辯人和企業法人的權利能力就不相同,而各慧畢缺企業法人的權利能力也不相同,它們只能在其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綜上,法人設立人需要為公司從事活動後果承擔責任,需要為以自己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承擔責任等等。

法律客觀: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不同之處:一是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二是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三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後果不同: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依照中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中國理論界對於刑事責任的界定,觀點不一。影響較大的是否定評價說,即認為,刑事責任是指犯罪人因實施犯罪行為而應當承擔的國家司法機關依照刑事法律對其犯罪行為及本人所作的否定評價和譴責。具體表現為犯罪分子有義務接受司法機關的審訊和刑罰處罰。中國刑法規定: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行為人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負刑事責任意味著應受刑罰處罰。這是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道德責任的根本區別。刑事責任為法律責任所包含。刑事責任是指具有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危害社會的行為所應該承擔的責任,而且所負的責任是法律明確有規定的,這也就是法無明文規數迅定不為罪。法律責任還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等,這是你的行為觸犯了民法或者行政法的規定所應該擔負的責任。一般來說,刑事責任的處罰度明顯高與民事和行政責任。

熱點內容
野生動物保護的條例 發布:2025-02-23 03:50:02 瀏覽:416
論社會保障法的基本理念 發布:2025-02-23 02:25:26 瀏覽:122
法作為一種專門調整社會關系 發布:2025-02-23 02:14:39 瀏覽:300
免費網上法律咨詢在線 發布:2025-02-23 01:03:56 瀏覽:565
蘇州養貓條例 發布:2025-02-23 01:03:12 瀏覽:514
綠色建築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23 00:53:40 瀏覽:585
唐朝倫理道德 發布:2025-02-23 00:36:04 瀏覽:884
勞動法176小時 發布:2025-02-23 00:28:36 瀏覽:977
森林防火處罰條例 發布:2025-02-22 23:59:15 瀏覽:107
二胎協議如何寫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22 23:58:29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