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舉證期限的法律責任
1. 逾期舉證的法律後果有哪些
證據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客觀事實,是人民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在民事、經濟訴訟中,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只有提出確實、充分的有利於自己的證據,方能打贏官司。
網友咨詢:
逾期舉證的法律後果有哪些?
雲南讜言律師事務所袁瑜律師解答:
延期舉證的後果主要有三個方面:
1、證據失權,即當事人逾期提供的證據,喪失證據效力。
2、負擔額外的證明責任。
3、承擔不利的訴訟後果。當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採納,並應當當事人予以訓誡。
民事訴訟遵循「誰主張,誰舉證」規則,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應當遵守誠信原則,對自己的訴請和抗辯均應及時、全面、誠實地完成舉證,以便人民法院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公正、及時審理案件。當事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逾期提供關鍵證據,嚴重違反誠信原則,不僅會導致訴訟拖延,浪費司法資源,還會造成人民法院誤判,損害司法權威。逾期舉證的不同原因,會導致不同的法律後果。
雲南讜言律師事務所袁瑜律師解析:
逾期舉證法律後果:
1、當事人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
2、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應當採納,但應對當事人予以訓誡。
3、當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採納。
4、當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該證據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人民法院應當採納,並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訓誡、罰款。處以罰款的,可以結合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主觀過錯程度、導致訴訟遲延的情況、訴訟標的金額等因素,確定罰款數額。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或者反駁對方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交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後果。當事人應當在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內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一條,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證據。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
袁瑜律師簡介
袁瑜律師,曾在司法機關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執業以來代理大量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辯護。秉承「沒有小案子,只有小律師」的執業理念。始終為當事人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深受當事人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