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證明的法律效力
❶ 公司開收入證明要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要承擔該證明事項與員工實際收入相符的責任。用人單位在收人證明上加蓋公章,收入證明即具有法律效力。該證明不僅對第三人具有法律效力,對用人單位自世消身也產生法律效隱棗力。
法律依據:《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第三條 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灶返拆勞動報酬總額。
工資總額的計算應以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為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❷ 我給一個批發個體戶打工,怎麼開收入證明
個體工商戶開具收入證明通常是無效的,因為個體工商戶的公章不能作為法律依據。如果需要開具收入證明,建議直接向稅務局申請。稅務局會根據認定的收入開具納稅收入證明,這些信息有法律效力。為了申請納稅收入證明,個體工商戶需要提供營業執照復印件和近半年的納稅發票。
如果收入證明被發現虛假,將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例如,購房者可能無法通過銀行貸款審查,需要向開發商提出退房並承擔違約責任。此外,開具虛假收入證明被視為不誠信行為,可能會引發法律風險。銀行可以以欺詐為由撤銷貸款合同。
在申請收入證明時,要注意銀行要求的格式,確保證明文件完整無誤。收入證明必須加蓋「鮮章」,即原件印章,復印件無效。某些銀行可能不接受財務章,建議使用單位公章或人事章,並確保是圓形印章。收入證明應包含稅前收入,即包括基本工資、獎金、福利在內的全年總收入。
❸ 在職期間收入證明離職後有法律效力嗎
在職期間收入證明離職後沒有法律效力,勞動者和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後,勞動雙方終止了權力和義務。在職期間的收入不能證明勞動者離職後的收入情況。通常情況下,需要用到收入證明的情況是勞動者辦理信用卡等情況,銀行可以通過社保繳納情況可以得知勞動者是否持續在用人單位上班,一旦發現勞動者已經離職,那麼勞動者提供的收入證明將無效。
《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五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社會保險法》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第六十三條 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
用人單位逾期仍未繳納或者補足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查詢其存款賬戶;並可以申請縣級以上有關行政部門作出劃撥社會保險費的決定,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劃撥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賬戶余額少於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要求該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簽訂延期繳費協議。
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未提供擔保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