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什麼樣的人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什麼樣的人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5-03-02 10:13:22

⑴ 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定情形有哪些請舉例說明

1、情節顯著輕微、社會危害不大,經審查不認為是犯罪的。有的人分不清什麼是刑事處罰什麼是行政處罰,以為只要是不對的事情就應該被追究刑事責任,但法律中對刑事責任的認定顯然不是這樣。

根據我國《刑法》第13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比如說,初犯偷了輛普通自行車,情節是不至於直接判坐牢的。

2、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根據《刑法》第87條規定: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期限為十年;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時效十五年;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後不予追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依據我國《憲法》規定,經特赦的罪犯,他人不得就原犯罪事實再予追究刑事責任。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受害人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也就是「不告不理」案例,有一些犯罪事實已經達到判刑標准,但由於受害人沒有上訴的意願,因此罪犯不用承擔刑事責任。比如說:侮辱罪、誹謗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侵佔罪等。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以上就是不追究刑事責任的6種情況,不追究刑事責任並非完全是指沒有犯罪事實,還可以是指當事人未維護自己的權益。就比如說虐待罪,大家都知道這是明顯的犯罪行為,但如果受害人以為判刑是理所當然的,就不提出申請的話,就只能得到不追究刑事責任的結果。


案例
孫鴻桂早年遷居香港,1994年回鄉探親時出資27500元委託其侄子孫才恩在安徽省霍邱縣岔路鎮開發區購地建房。孫才恩接受委託後,在霍邱縣岔路鎮開發區購地建門面房兩間、後小房兩間及院落。房屋建成後,經孫鴻桂許可,由孫才恩一家居住。其後,當孫鴻桂打算回鄉養老居住時,孫才恩拒絕將房屋交還,雙方因產權問題發生爭議。2007年8月,孫鴻桂為此向霍邱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2011年11月,安徽省六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孫才恩將房屋及院落交付孫鴻桂。判決生效後,孫才恩拒絕履行交付義務,孫鴻桂遂向霍邱縣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立案後,霍邱縣人民法院發出公告,責令孫才恩在2012年6月30日前遷出房屋,但孫才恩不僅不履行,還威脅執行人員,使得案件執行陷入僵局。2014年年初,孫才恩竟擅自將房屋拆除,在原址上重新建房,導致執行標的物滅失,生效判決無法執行。

因孫才恩的行為涉嫌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執行法院將有關證據線索向公安機關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後,將其抓獲。2015年1月8日,霍邱縣人民法院對孫才恩被指控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一案依法作出判決,認為被告人孫才恩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故意將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確定應交付他人的房屋拆除,致使執行標的物滅失,情節嚴重,其行為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據此,對其依法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

【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⑵ 老年人就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老年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老年人並不是法律的免死金牌

根據法律規定,年齡達到70周歲以上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滿75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根據這一條規定可以看出,老年人並不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而是根據老年人年齡的增長幅度,適當的減少或者減輕刑罰,這是我國人道主義的體現。

就比如說一些老年人仗著自己年紀大就做一些荒唐的事情,也許法律暫時制裁不了他,但是道德會譴責他。他的鄰居,他的子女會對他進行指指點點,以他為恥。這種懲罰我認為比把他關押起來更殘酷。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⑶ 責任主體是什麼意思

責任主體是指對違反法律、協議或者法律規定承擔法律責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社會組織。

責任主體是法律責任形成的必要條件。違法違約行為是首要的行為,沒有違法違約行為就不會發生,行為是以人的意志為主導的活動。因此,犯罪人必須參與違法或違約行為的實施。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違法行為或違約的主體,沒有行為能力的人不能成為違法行為或違約的主體。因此,責任主體與法律責任的存在、類型和大小密切相關。


(3)什麼樣的人不用承擔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責任主體免責的條件和方式可以分為:

1、時效免責。

2、不訴免責。

3、自首、立功免責。

4、有效補救免責。也就是說,對違法行為造成一定損害,在國家機關歸責前及時採取補救措施的,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

5、協議免責或意定免責。這是指當事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協商達成的豁免,即所謂的「私人」。

6、自助免責。自助豁免是指對自助行為引起的法律責任的減輕或免除。所謂自助行為,是指債權人為保護自己的權利,在緊急情況下,對他人的財產或者自由採取扣押、限制或者其他相應措施,不能及時向人民法院請求幫助的行為,並被法律或公共道德所承認。

7、人道主義免責。權利相對人不能履行其責任的,有關國家機關或者權利主體可以免除或者部分免除人道主義責任主體的法律責任。

⑷ 在日常生活中,法不責眾是真的嗎有什麼法律依據

「法不責眾」並不是一個正式的法律術語,它的真實含義也並不是人們通常的理解,即如果很多人都做了違法的事情纖鬧,那麼這個事情就不會被追究高豎族法律責任了。實際上,「法不責眾」的意思是說,法律適用於所有人,沒有任何人因為種族、性別、地域、行業等原因而豁免法律責任,法律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

法律的基本精神是平等、公正、合理、規范,對任何人都有追究責任的能力和義務。如果有很多人違法,法律部門不會因此對他們採取特別的對待,而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其進行懲罰,以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所以,法律上並沒有「法不責眾」的說法,也沒有任何法律明文規定如果很多人共同違法,就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相反,法律規定的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法律,不得違反法戚弊律規定,否則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熱點內容
司法廳法官 發布:2025-04-10 06:56:41 瀏覽:355
cpa經濟法聽誰的 發布:2025-04-10 06:55:12 瀏覽:431
夜場簽過場費的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10 06:53:43 瀏覽:773
女子160萬買134平法院拍賣房 發布:2025-04-10 06:43:15 瀏覽:613
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理事會長 發布:2025-04-10 06:40:07 瀏覽:718
濟南專業婚姻律師 發布:2025-04-10 06:38:46 瀏覽:992
行政立法包括 發布:2025-04-10 06:36:35 瀏覽:292
法院抗法 發布:2025-04-10 06:35:01 瀏覽:882
合夥開培訓機構私下簽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10 06:34:54 瀏覽:358
個人手寫遺囑如何才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10 06:34:53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