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辦稅員與稅務經辦人的區別
辦稅員和稅務經辦人在稅務處理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他們在職責和許可權上存在一些差異。
辦稅員是指企業或個人委託的,負責辦理稅務事宜的工作人員。他們主要負責代表納稅人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辦理稅務登記、變更稅務登記等涉稅事宜。辦稅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稅務知識和相關技能,以便能夠准確地核算稅款、填報稅務報表,並確保納稅人遵守稅法規定。
稅務經辦人則是指稅務機關內部的工作人員,負責具體的稅務徵收、管理、稽查等工作。他們的主要職責是依據稅法規定,對納稅人的申報進行審核、徵收稅款、對違法行為進行查處等。稅務經辦人需要具備扎實的稅法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以確保稅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因此,可以看出辦稅員和稅務經辦人在職責和許可權上存在明顯的差異。辦稅員主要是代表納稅人辦理涉稅事宜,而稅務經辦人則是稅務機關內部的工作人員,負責具體的稅務徵收和管理工作。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企業需要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可以委託一名辦稅員代表企業進行申報。辦稅員需要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核算應繳納的稅款,並填報相關稅務報表。而稅務經辦人則會對辦稅員提交的報表進行審核,確認稅款的計算和填報是否准確無誤,如果存在問題,會要求辦稅員進行更正。
綜上所述,辦稅員和稅務經辦人在稅務處理過程中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都是為了確保稅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② 稅務經辦人的風險與責任
法律分析:1.稅務經辦人對於被委託人的稅務賬務等不一定承擔責任2.稅務經辦人經辦的稅務有可能是主管會計做好的帳,他只是經手來辦理稅務事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一條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帳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③ 報稅經辦人負法律責任嗎
法律分析:經辦人是辦理某事的直接責任人,審核人是經辦人的上級,用於審核經辦人的工作,對其確認。經辦是部門中事件的提出者及處理者,經辦做完的事要上面主管查核。這都是政府部門業務流程的俗稱,它只是業務流程中的一個階段名稱和辦理人名稱。
經辦人是受公司股東或發起人的委託到工商登記機關辦理核名手續的,屬於受委託人,委託范圍內的相應責任由委託人承擔,與經辦人無關。但這個沒有責任是建立在兩個條件下的:
經辦人在知情范圍內,提供的資料是真實可信的。
經辦人沒有為被委託人代簽姓名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十二條 納稅人取得經營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由納稅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終了後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並預繳稅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辦理匯算清繳。
納稅人取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
第十三條 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並繳納稅款。
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的,納稅人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繳納稅款;稅務機關通知限期繳納的,納稅人應當按照期限繳納稅款。
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申報納稅。
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申報納稅。
納稅人因移居境外注銷中國戶籍的,應當在注銷中國戶籍前辦理稅款清算。
第十四條 扣繳義務人每月或者每次預扣、代扣的稅款,應當在次月十五日內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扣繳個人所得稅申報表。
納稅人辦理匯算清繳退稅或者扣繳義務人為納稅人辦理匯算清繳退稅的,稅務機關審核後,按照國庫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退稅。
第十五條 公安、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應當協助稅務機關確認納稅人的身份、金融賬戶信息。教育、衛生、醫療保障、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公安、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應當向稅務機關提供納稅人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個人轉讓不動產的,稅務機關應當根據不動產登記等相關信息核驗應繳的個人所得稅,登記機構辦理轉移登記時,應當查驗與該不動產轉讓相關的個人所得稅的完稅憑證。個人轉讓股權辦理變更登記的,市場主體登記機關應當查驗與該股權交易相關的個人所得稅的完稅憑證。
有關部門依法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遵守本法的情況納入信用信息系統,並實施聯合激勵或者懲戒。
④ 報稅經辦人負法律責任嗎
1. 經辦人是指在政府部門或企業中直接負責辦理某項業務的人員。他們在業務流程中扮演著事件的提出者和處理者的角色,完成任務後需要上級主管的核查。
2. 審核人則是經辦人的上級,負責對經辦人的工作進行審核,以確保各項事務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標准執行。
3. 在公司注冊過程中,經辦人通常是受公司股東或發起人委託,向工商登記機關辦理核名手續的人員。在這種情況下,經辦人屬於受委託人,其責任受限於委託范圍。若經辦人在知情范圍內,且提供的資料真實可靠,不承擔責任;同樣,若經辦人沒有代簽他人姓名的行為,也不承擔責任。
4.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納稅人取得各種應稅所得時,應依法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並預繳或匯算清繳稅款。
5. 若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而沒有扣繳義務人,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納稅人需在規定時間內自行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並繳納稅款。
6. 相關部門應協助稅務機關確認納稅人的身份和金融賬戶信息,並提供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7. 在個人轉讓不動產或股權時,稅務機關需核驗相關稅款是否已完稅,並在辦理變更登記時進行查驗。
8. 為了加強稅收管理,有關部門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遵守稅法的情況納入信用信息系統,實施聯合激勵或懲戒措施。
⑤ 稅務登記經辦人需要承擔責任嗎
法律分析:稅務登記經辦人不需要承擔責任。但所有提交的手續中要讓所有股東給你簽定委託書,並且要簽字的地方,一定要讓其親筆簽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