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搶孩子事件的法律責任

搶孩子事件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5-03-31 03:08:03

『壹』 2020年民法典這些亮點一定要知道,一點就懂!

【導讀】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物業費、離婚糾紛,民法典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民事活動。我國首部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

作為保護民事權利的法典,各分編草案對結婚、離婚、收養、繼承、小區物業生活等民事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高空拋物責任認定規則、網路侵權責任等社會關注焦點,均作出了規定。

草案有7亮點。

1 婚前隱瞞重大病史可以申請婚姻無效

對比現行婚姻法,婚姻家庭編草案對坦白婚前重大病史作出了規定,明確提出: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

對此,有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婚前應該坦白哪些重大病史?草案上述條款應明確認定重大疾病的標准。

無效婚姻中的無過錯方的民事賠償權,現行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均未作出規定。因此,如果當事人因重婚、近親婚、早婚等原因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婚姻無效,法院只能判決宣告婚姻無效,並不能同時判決過錯方給予損害賠償。也就是說,無效婚姻中的無過錯方沒有直接主張民事損害賠償的權利。

草案則對上述無效婚姻賠償制度作出了重大調整,明確提出「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也就是說,因重婚、早婚、近親婚、「騙婚」等原因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婚姻無效的當事人,或者因被脅迫結婚、婚前未告知重大疾病等原因請求撤銷婚姻的當事人,只要對無效婚姻、被撤銷婚姻的發生並無過錯,均可以同時主張民事損害賠償。

此外,從一審稿到三審稿,都增加了一項婚姻無效的情形,即規定「以偽造、編造、冒用證件等方式騙取結婚登記的,婚姻無效」。

有的專家學者提出,以偽造、編造、冒用證件等方式騙取結婚登記的情形較為復雜,其中既可能有重婚、未達到婚齡等問題,也可能僅是違反結婚登記的形式要件,不宜一律認定為無效,可以在實踐中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婚姻效力。

據此,去年12月的四審稿刪除了上述婚姻無效的情形。

不過,有觀點認為,近年發生了數起「被結婚」事件,例如貴州一位女士辦理購房事宜時查詢到,自己竟與一位素不相識的男子在外地的民政局登記結婚。一審至三審稿新增的「騙婚」無效情形,可以遏制此類「被結婚」,即冒用他人身份證件、戶口簿、無配偶證明等方式騙取結婚登記的行為。

2 離婚損害賠償增加「兜底」條款

現行婚姻法規定,因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家暴、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等情形導致離婚,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也就是說,沒有達到與他人同居、重婚程度的婚內出軌,視頻、照片、聊天記錄等證據如果無法證明存在長時間、持續的同居關系,無過錯方也很難獲得賠償。

婚姻家庭編草案對離婚損害賠償增加了「兜底」條款,新增了「有其他重大過錯的」情形,即婚內出軌等造成婚姻嚴重損害的情形,都可以納入上述「兜底」條款。

對於婚內財產轉移,現行婚姻法規定: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匿、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草案則刪除了上述條款中的「離婚時」這一特定時間限定條件,由此強化了夫妻共同財產安全的保護范圍。

依據現行婚姻法的規定,只有在夫妻分別財產制下,即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如果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

草案則擴大了離婚補償的適用范圍,刪除了上述夫妻分別財產制的限定條件。

此外,圍繞離婚訴訟中的「搶孩子」「藏孩子」糾紛,草案也作出了針對性規定: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

3 已有1名子女收養人也可收養

近年來,事實收養(未辦理合法手續的收養行為)不斷增多,部分法學工作者和公眾呼籲修改收養法,降低收養人門檻,解除「無子女」「只能收養一個子女」等收養條件的制約,並增加跟蹤回訪規定,完善收養審查考核制度。

婚姻家庭編草案呼應了上述立法建議,部分放寬了對收養條件的限制。收養人應當具備的條件,由「無子女」修改為「已有1名子女的收養人也可收養」;收養子女的人數限制,由「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修改為「無子女的收養人可以收養兩名子女,有一名子女的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收養對象的年齡,刪除了現行「不滿十四周歲」的限制,即1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都可以被收養。

此前,一些基層民政機關在現行收養法和民政部《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基礎上出台規定,要求辦理收養登記,需提交由公安機關出具的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等材料。

草案吸納了上述做法,將收養人無不利於被收養人健康成長的違法犯罪記錄納入收養條件。同時設定了收養異性子女年齡差,無配偶者收養異性子女,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四十周歲以上。

對於上述修改,部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認為,收養條件應當進一步放寬。委員陳文華就提出,「無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可以收養,這一款不應該成為收養人的限制,世界上把收養視為一種慈善行為,是一種善舉,只要有善心、有能力,沒有其他不良的情況,我覺得善舉是完全可以的,不應該限制」。

還有觀點認為,2015年「南京虐童案」等虐童事件表明,現行法律主要對收養條件、收養程序作出了規定,但收養追蹤評估制度缺位。建議除民政部門之外,引入居委會以及第三方機構等社會組織,通過長期的追蹤評估,判定收養關系是否遵循了「最有利於被收養人原則」。

4 配偶、父母有權決定捐獻逝者遺體

當前,我國器官捐獻立法,仍以國務院制定於2007年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為主,近年來,不斷有代表、委員建議制定有關器官移植、遺體捐獻的法規。本次民法典編纂,人格權編草案2018年8月首次提請審議時,就對器官移植作出了規范,規定:自然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無償捐獻其人體細胞、人體器官、人體組織、遺體。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欺騙或者利誘自然人捐獻,同時也明確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人體細胞、人體器官、人體組織、遺體。

5 「禁止性騷擾」條款細化用人單位責任

「禁止性騷擾」入法系人格權編草案的亮點之一。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初次審議時,草案就寫入了「禁止性騷擾」條款: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行動或者利用從屬關系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可以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用人單位應當在工作場所採取合理的預防、投訴、處置等措施,預防和制止性騷擾行為。

6 私人生活安寧納入隱私權

隱私權是一項重要的人格權,但近年來頻發的賓館客房安裝攝像頭偷拍、「人肉搜索」等事件,以及電信詐騙、騷擾電話等,帶來了隱私權保護的新問題。本次人格權編的編纂,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章節回應了上述新問題,從一審到四審,「隱私」定義不斷完善。

此外,草案擴大了個人信息保護的范圍,將「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納入其中。

7 AI換臉、偽造聲音侵犯肖像權聲音權

肖像權作為人格權的一部分,一直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不過,去年2月,有人用AI技術將演員朱茵的臉換成了楊冪,「AI換臉」對肖像權維權提出了新的挑戰。

兩個月後,人格權編草案二審稿提請審議時,回應了「AI換臉」的肖像權維權問題,新增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同時,二審稿還將「聲音」納入了人格權的保護范圍,增加規定: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定。

也就是說,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惡搞換臉」;偽造他人的聲音、面部表情及身體動作,拼接合成虛假內容,均屬於侵犯肖像權、聲音權。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分享的關於2020年民法典亮點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熱點內容
公司規章制度需要簽字嗎 發布:2025-04-01 23:34:27 瀏覽:747
罪刑法定禁止 發布:2025-04-01 23:25:40 瀏覽:66
任何組織對違反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4-01 23:24:56 瀏覽:530
紅安司法院 發布:2025-04-01 22:57:34 瀏覽:562
口頭擔保對方有錄音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01 22:56:40 瀏覽:606
樟木頭哪裡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4-01 22:30:28 瀏覽:852
部門規章誰簽署 發布:2025-04-01 22:26:21 瀏覽:295
有什麼好辦法治腋臭 發布:2025-04-01 22:20:04 瀏覽:356
黃卉律師 發布:2025-04-01 21:58:55 瀏覽:568
騰訊法律顧問姜哲 發布:2025-04-01 21:42:55 瀏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