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銷售假葯或者劣葯的法律責任

銷售假葯或者劣葯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5-04-04 16:20:21

1. 根據葯品管理法生產銷售假葯或者生產銷售劣葯且情節嚴重的對法定代表人主要負

法律主觀:

生產、銷售劣葯的法律責任是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生產、銷售劣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罰款;違法生產、批發的葯品貨值金額不足十萬元的,按十萬元計算,違法零售的葯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按一萬元計算;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 《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生產、銷售劣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劣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劣葯的葯品。

法律客觀:

[刑法條文] 第一百四十一條 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第一百四十九條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 十八條所列產品,不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 以上的,依照本節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從重情節 :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構 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又構成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之罪的,依 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一百五十條 單位犯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 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 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 《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 (一)》 (公通字[2008]36號) 第十七條[生產、銷售假葯案(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生產(包括配製)、銷售假葯,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二)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三)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四)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五)其他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情形。 本條規定的「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 《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 (一)的補充規定》 公通字〔 2017〕12號 二、將《立案追訴標准(一)》第十七條修改為:[生產、銷售假葯案(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的,應予立案追訴。但銷售少量根據民間傳統配方私自加工的葯品,或者銷售少量未經批准進口的國外、境外葯品,沒有造成他人傷害後果或者延誤診治,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除外。 以生產、銷售假葯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本條規定的「生產」: 1.合成、精製、提取、儲存、加工炮製葯品原料的; (二)將葯品原料、輔料、包裝材料製成成品過程中,進行配料、混合、制劑、儲存、包裝的; (三)印製包裝材料、標簽、說明書的。 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明知是假葯而有償提供給他人使用,或者為出售而購買、儲存的,屬於本條規定的「銷售」。 本條規定的「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是否屬於假葯難以確定的,可以根據地市級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出具的認定意見等相關材料進行認定。必要時,可以委託省級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葯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14〕14號 (2014年9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26次會議、2014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18次會議通過) 為依法懲治危害葯品安全犯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維護葯品市場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現就辦理這類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生產、銷售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酌情從重處罰: (一)生產、銷售的假葯以孕產婦、嬰幼兒、兒童或者危重病人為主要使用對象的; (二)生產、銷售的假葯屬於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避孕葯品、血液製品、疫苗的; (三)生產、銷售的假葯屬於注射劑葯品、急救葯品的; (四)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生產、銷售假葯的; (五)在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期間,生產、銷售用於應對突發事件的假葯的; (六)兩年內曾因危害葯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 (七)其他應當酌情從重處罰的情形。 第二條生產、銷售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一)造成輕傷或者重傷的; (二)造成輕度殘疾或者中度殘疾的; (三)造成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或者嚴重功能障礙的; (四)其他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情形。 第三條生產、銷售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 (一)造成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 (二)生產、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 (三)生產、銷售金額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並具有本解釋第一條規定情形之一的; (四)根據生產、銷售的時間、數量、假葯種類等,應當認定為情節嚴重的。 第四條生產、銷售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一)致人重度殘疾的; (二)造成三人以上重傷、中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 (三)造成五人以上輕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 (四)造成十人以上輕傷的; (五)造成重大、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 (六)生產、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的; (七)生產、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並具有本解釋第一條規定情形之一的; (八)根據生產、銷售的時間、數量、假葯種類等,應當認定為情節特別嚴重的。 第五條生產、銷售劣葯,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生產、銷售劣葯,致人死亡,或者具有本解釋第四條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的「後果特別嚴重」。 生產、銷售劣葯,具有本解釋第一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酌情從重處罰。 第六條以生產、銷售假葯、劣葯為目的,實施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的「生產」: (一)合成、精製、提取、儲存、加工炮製葯品原料的行為; (二)將葯品原料、輔料、包裝材料製成成品過程中,進行配料、混合、制劑、儲存、包裝的行為; (三)印製包裝材料、標簽、說明書的行為。 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明知是假葯、劣葯而有償提供給他人使用,或者為出售而購買、儲存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的「銷售」。 第七條違反國家葯品管理法律法規,未取得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葯品經營許可證,非法經營葯品,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以提供給他人生產、銷售葯品為目的,違反國家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葯用要求的非葯品原料、輔料,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實施前兩款行為,非法經營數額在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嚴重」;非法經營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實施本條第二款行為,同時又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八條明知他人生產、銷售假葯、劣葯,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一)提供資金、貸款、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的; (二)提供生產、經營場所、設備或者運輸、儲存、保管、郵寄、網路銷售渠道等便利條件的; (三)提供生產技術或者原料、輔料、包裝材料、標簽、說明書的; (四)提供廣告宣傳等幫助行為的。 第九條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葯品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的規定以虛假廣告罪定罪處罰。 第十條實施生產、銷售假葯、劣葯犯罪,同時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侵犯知識產權、非法經營、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一條對實施本解釋規定之犯罪的犯罪分子,應當依照刑法規定的條件,嚴格緩刑、免予刑事處罰的適用。對於適用緩刑的,應當同時宣告禁止令,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葯品生產、銷售及相關活動。 銷售少量根據民間傳統配方私自加工的葯品,或者銷售少量未經批准進口的國外、境外葯品,沒有造成他人傷害後果或者延誤診治,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二條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一般應當依法判處生產、銷售金額二倍以上的罰金。共同犯罪的,對各共同犯罪人合計判處的罰金應當在生產、銷售金額的二倍以上。 第十三條單位犯本解釋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解釋規定的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處罰。 第十四條是否屬於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的「假葯」「劣葯」難以確定的,司法機關可以根據地市級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出具的認定意見等相關材料進行認定。必要時,可以委託省級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第十五條本解釋所稱「生產、銷售金額」,是指生產、銷售假葯、劣葯所得和可得的全部違法收入。 第十六條本解釋規定的「輕傷」「重傷」按照《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進行鑒定。 本解釋規定的「輕度殘疾」「中度殘疾」「重度殘疾」按照相關傷殘等級評定標准進行評定。 第十七條本解釋發布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假葯、劣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9〕9號)同時廢止;之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已失效) 第三條 經省級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鑒定, 生產、銷售的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一)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二)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三)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四)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 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造成輕傷、重傷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應認定為「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致人嚴重殘疾,三人以仁重傷、十人以上輕傷或者造成其他特別嚴重後果的,應認定為「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 第九條 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實施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而為其提供貸款、資金、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或者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者運輸、倉儲、保管、郵寄等便利條件,或者提供製假生產技術的,以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論處 。 第十條 實施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同時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非法經營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一條 實施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的犯罪,又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查處,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第十二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參與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從重處罰。 構成本罪同時構成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依照處刑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二款)

熱點內容
法院肖楊 發布:2025-04-10 18:06:15 瀏覽:796
帶持股東和法人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10 18:00:54 瀏覽:270
民法的淵源名詞解釋 發布:2025-04-10 18:00:14 瀏覽:177
法官廣場粉 發布:2025-04-10 17:32:30 瀏覽:142
法治大隊 發布:2025-04-10 17:31:48 瀏覽:550
增加撫養費法官一般會怎麼判 發布:2025-04-10 17:30:12 瀏覽:59
2010年適用的行政訴訟法 發布:2025-04-10 17:16:12 瀏覽:971
當今社會的婚戀法 發布:2025-04-10 17:01:01 瀏覽:158
黑龍江省農墾法院 發布:2025-04-10 16:50:27 瀏覽:776
19932005年葯品廣告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10 16:42:31 瀏覽: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