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違法行為的存在就談不上追究法律責任
『壹』 法律責任的特徵是
法律責任有其自身的特徵:
第一,它是與違法行為相聯系的。沒有違法行為,就談不上法律責任。由於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因而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相同。
第二,它的內容是法律規范明確加以具體規定的。法律責任是一種強制性法律措施,必須由有立法權的機關根據職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委規章或者地方政府規章來加以明文規定,否則就不構成法律責任。
第三,它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責任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所謂國家強制力,主要是指國家司法機關或者國家授權的行政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強迫違法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象社會責任中的道德責任,只能通過輿論監督等途徑保證執行,而不能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
第四,它是由國家授權機關依法實施的。對違法行為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是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由國家有權的機關,主要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和有關的國家行政機關依法進行。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進行。
『貳』 怎樣理解法律承擔著制裁違法犯罪的重要使命
可以這樣理解。
第一,法律包括刑法、民法、婚姻法等等,民法制裁民事違法行為、刑專法制裁犯罪行為;
第二,制屬裁違法犯罪,必須有法律說了算,不能有某些人說了算;
第三,制裁違法犯罪,必須依照法律進行,必須按照法律的程序進行;
『叄』 凡屬違法行為都應追究違法者的刑事責任給予刑事制裁對嗎
一、法律責任的追究基於違法行為
在我國,法律責任的追究是基於違法行為的。只有當個人或組織的行為違反了法律,才會觸發法律責任的追究。這種追究旨在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歸責原則的重要性
歸責原則是法律責任的核心概念,它在司法實踐和法學研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歸責原則主要包括責任法定原則、責任相稱原則和因果聯系原則。
三、責任法定原則
責任法定原則是指法律責任必須在法律上有明確規定,不能憑空產生。這意味著,只有在法律明確規定的條件下,才能追究某人的法律責任。
四、責任相稱原則
責任相稱原則是指法律責任應當與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和後果相適應。這一原則要求在追究法律責任時,應當公平、公正地考慮違法行為的所有相關因素。
五、因果聯系原則
因果聯系原則是指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之間必須存在因果聯系。只有當違法行為導致了特定的法律後果時,才能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六、歸責原則在實踐中的應用
在司法實踐中,歸責原則常常被作為分析侵權行為的預設前提。然而,有時這種預設會被過度強調,導致對歸責原則的討論被提升到整體侵權行為法的層面,而忽視了對具體案件細節的深入分析。
『肆』 違紀行為,紀律責任,行政處分的聯系和區別
一、違法違紀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違反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應當承擔紀律責任的行為。違法違紀行為必須具備幾個基本條件,不具備這些條件,就談不上違法違紀行為,更談不上追究紀律責任。這些條件包括四個方面,即違法違紀行為的主體、主觀方面、客體、客觀方面。
二、紀律責任:有責任就要擔當。
三、行政處分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對所屬的國家工作人員違法失職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依據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許可權而給予的一種懲戒。行政處分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六種)。
三者產生方式與調整對象不同;內容和層次不同;責任後果不同。
『伍』 什麼是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它與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有密切的聯系。法律制裁與法律責任是基於違法行為而產生的。沒有違法行為,就沒有承擔責任的客觀基礎,也就談不上實施法律制裁。法律制裁以確認違法行為為前提,又是實現法律責任的重要方式。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具有邏輯性聯系,違法行為必須承擔法律責任,而追究法律責任,一般都必須實施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旨在強翩主體承擔違法行為的後果,迫使侵害人付出或者喪失一定的利益,其目的在於恢復被侵害的權利,治理越軌的法律關系,維護社會關系的正常運轉。
根據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性質不同,我國的法律制裁可分為以下四種:
.違憲制裁。
違憲制裁是對違憲行為所實施的法律制裁。在我國,監督憲法實施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是行使違憲裁權的機關。承擔違憲責任的主體主要是國家機關及其領導幹部。違憲制裁措施主要有:
撤銷同憲法相抵觸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罷免國家機關的領導成員。違憲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權威的法律制裁。
.行政制裁。
行政制裁是國家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者所實施的法律制裁。行政制裁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行政處分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隸屬關系。對違反行政法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實施的行政制裁,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和開除六種形式;行政處罰是指由特定的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律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實施的行政制裁。
.刑事制裁。
刑事制裁又稱為刑罰,是指人民法院對觸犯刑法,實施犯罪行為的人實施的法律制裁。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和剝奪政治權利。刑事制裁是最為嚴厲的一種法律制裁。
.民事制裁。
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依法給予民事違法行為者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而進行的法律制裁。其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害、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反付違約金、更換、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制裁是適用范圍最為廣泛的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