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方免責有法律效力
A. 【離櫃概不負責】在法律上有效嗎,對銀行和客戶來說合理嗎
這可以理解為一種風險轉移條款,在離櫃前相關責任由銀行承擔,離櫃後你就風險內自擔了,畢竟一直讓銀行容承擔風險責任也不公平,所以【離櫃概不負責】也是有合理性的,在法律上也可能被視為行業慣例而具有約束力,一般來說是這樣的,但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回答不易如有幫助請採納!
B. 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免責聲明是否有法律效力,需要具備以下幾點:
1、必須是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合同的本質即是一種合意,合同的成立意味著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達成一致。這個意思表示必須要明確且真實。合同中所約定的全部條款都必須是雙方當事人經過深思熟慮後形成的真實的意思表示,否則無效;
2、必須經雙方當事人協商同意。雙方的意思表示都是通過一定的條款表現出來的,意思表示一致應當表現為對合同全部條款和內容的協商一致。即使是格式合同,也必須對規定的條款(包括附加條款)達成一致,必須為對方當事人所接受才能締約生效,否則無效;
3、必須符合社會公共利益要求。合同中免責條款的訂立,必須要保障公民及親友的生命健康、名譽、榮譽、財產等免受損害,必須維護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和利益,否則無效;
4、必須合理分配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益與風險。合理分配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益與風險是免責條款的主要功能,也是其合理性因素之所在。司法實踐中,大多免責條款是在既有的價格、保險等機制的背景下合理分配風險的措施,是維護企業的合理化經營、平衡條款使用人、相對人乃至第三人之間利益關系的手段,不是對國家強制性的否定,也不是對法律的譴責和否定違約以及侵權態度的藐視;
5、必須予以說明的格式合同免責條款,其提供者必須盡說明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基於雙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於單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組織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規定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作出決議的,該決議行為成立。
第一百三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特定形式。
第一百三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行為人非依法律規定或者未經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