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證明有法律效力嗎
⑴ 住房證明哪裡開
住房證明一般由當地的房屋管理部門或居委會開具。
住房證明是用於證實個人或家庭住房情況的重要文件,通常需要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如申請學校、辦理居住證、申請社會福利等時提供。開具住房證明的具體地點和流程可能因地區而異,但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前往當地的房屋管理部門或居委會進行辦理。
房屋管理部門是負責房屋產權登記、房屋交易管理等業務的政府機構,他們掌握著詳細的房屋信息和住戶資料。因此,他們有能力開具具有法律效力的住房證明。在前往房屋管理部門辦理時,需要攜帶有效的身份證明和相關的房屋證明材料,如房產證、租賃合同等。工作人員會根據這些信息來核實住房情況,並開具相應的證明。
居委會作為社區居民的自治組織,也承擔著一些行政管理和服務職能。在某些地區,居委會也可以開具住房證明。前往居委會辦理時,同樣需要攜帶有效的身份證明和相關的住房證明材料。居委會會根據社區居民的實際情況和所提供的材料來開具證明。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區的房屋管理部門和居委會可能有不同的辦理流程和要求。因此,在前往辦理之前,建議先通過官方網站、電話咨詢或現場咨詢等方式了解具體的辦理流程和要求,以便順利開具住房證明。同時,也要確保所提供的證明材料真實有效,以免因材料不全或虛假而導致辦理失敗。
⑵ 有村委會開的宅基地證明,沒有建房許可證,這樣的房屋算違法嗎
從理論上講,村委會不具備這種資質,這就要看房子建在了什麼位置上,如果沒有任何影響,睜隻眼閉隻眼也能說得過去,如果建在了不該建的地方,村委會這個「證明」只能是廢紙一張。
在純農村農民建房涉及的問題不是很多,在城市郊區農村建房,為什麼要經過規劃部門下發准建證?這里涉及的問題太多,比如自來水管道,高壓線管道,通訊管道,煤氣管道,或者是城市長遠規劃,這些情況城市規劃部門都是一清二楚的,如果未經過規劃部門審批,往往就會造成很多麻煩,假如把煤氣管道介面處建在房子下面,後果會怎樣,誰都難以預料。所以必須經過主管部門的批准,即是一種常識,也是國家的授權。也只有主管部門審批才可以有效。
村委會岀具證明,只能證明這個農民是本村農戶,符合建房條件,村委同意在本村建房。對於其他事宜村委會是不能證明的,說白了這個證明是不具備法律效益的。因此農民應在取得村委會同意情況下,到相關主管部門辦理有關手續,拿到合法手續,任何時候都不用擔心。
在農村經常岀現這種情況,農民覺得村幹部是農村的一家之主,村幹部答應的事,就不用再去麻煩辦手續了,反正有村幹部做證。其實如今是法制 社會 ,公事公辦,有時候差了手續就會很麻煩,比事先更麻煩,甚至收不了場,這樣的實例不是少數。農民不要大意,更不要怕麻煩,該辦的一定要依法辦好,不要等到有事了才後悔。
村民委員會沒有權力給你開一個宅基地證明。這是因為農村人家的宅基地使用證的審批發放是縣市以上國土部門,不但村民委員會沒有權力,就是鄉鎮也沒有這個權力。
八十年代前農村人家的宅基地使用權證是鄉鎮人民政府,(七十年代在政府辦公室,有秘書簽字蓋章)九十年代農村人家的宅基地使用權證的審批權收歸縣市,二000年農村人家的宅基地使用權證審批權收歸省市人民政府。二0一0年後,農村人家的宅基地使用權證停止審批。
根據這些情況,你建的房子是違法的。
住有所居,是人類生存需要。農村在過去審批宅基地還算比較合規正常。個人提出申請,村委會初步審核,然後再上報鄉鎮,鄉鎮上報縣里土地局,符合條件很快就審批下來,就可以修建了。
但是現在不知什麼時候這一套審批制度就沒有了,其它地方不知道,我們這里總是很亂。農村老百姓符合條件想修房三番五次申請,幾年沒有結果。所以沒有住房者急需要修建,也不管那些條條框框,清規戒律了任意找一處自認為合適的地方進行修建。
上面批不下來,老百姓也不傻,總要找村委會說明自己修建房屋一事。弄個修建證明,或者點頭默認也算。心裡修建總感到踏實一點。萬一到時處罰時有人給你說一句話,就能頂大事。躲過處罰,或者處罰很輕。
農村亂修亂建現象很多, 出現這種現象說實話也不能怪罪農民,農民沒有住所,總不能因為多年不批讓農民露天居住吧。如果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說,村委會證明沒有什麼法律效力。但是總能說明農民修建村委會是知道的。不是擅自決定私自修建的。農民村委會都是迫不得已。這樣修建雖然不合法但也合情合理。
以上是本人的理解看法,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觀點,謝謝大家。
這個問題呀,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農村,實行的是一戶一宅宅基地管理辦法,但是,在有的家庭,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按時申請到宅基地,由於沒有宅基地,也就沒有房屋,可能就找到村裡,要求村裡先幫助解決沒有宅基地,沒有住房的困難,村裡根據實際情況,就開了一個宅基地的證明,村民在村裡開具的宅基地證明之後,為了解決自己家住房的問題,就把房屋蓋上了。
從法律的角度上看,沒有宅基地使用許可證,是不允許蓋房子的,蓋了房子也辦不下來房屋產權證的,也就是蓋的房子是違法的,雖然宅基地的最後審批不是村委會的權利,但是,也是需要村委會同意的,在具體情況面前,為了幫助沒有宅基地,沒有房屋的村民解決沒房的困難,村委會也可以開具宅基地證明的,這樣也是村委會幫助沒房的村民解決了實際困難了!
既然有村委會開具的宅基地的證明,而且房子也已經蓋好了,那麼當務之急,就必須要按正常的申請渠道,通過村民小組,通過村委會向上級宅基地的管理部門申請一戶一宅宅基地的,宅基地的申請,也是必須要經過村委會審核的,由於村委會原來就已經同意了,估計你按正常渠道申請的宅基地也能獲得批準的,當宅基地的申請批准下來之後,就要馬上向房屋產權部門辦理房屋產權證的,這樣的話,你的房屋產權證也就能辦理下來的!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這種情況,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比如雖說你的宅基地合法,但是在下列情況下,建房沒有得到許可是違法的。1、你的宅基地所處位置有可能要搬遷。2、你的宅基地在公路兩邊規劃范圍之內。3、你的宅基地在村街道改造范圍之內。這三種牆況,如得不到有關部門審查同意,屬私搭亂建,有混水摸魚,騙取國家補貼嫌疑,宣布為違法理所當然。
一般情況下,如果不是以上條件,在自家宅基地上建房是不受干涉的。好多農村建房並不需得到上級有關部門批准。僅僅是注意以下幾點而已。1、房屋建在自己宅基地范圍之內。2、得到四鄰同意。得到四鄰同意的目的,也僅僅是證明你聽建房子並未超出自己宅基地邊界而已,避免產生糾紛。
首先明確,村委會是群眾自治組織,不是基層政府。 村委會從來都沒有審批宅基地的權力和資格 ,但宅基地要審批,村委會是第一道關口,負責很多基礎性工作,你的宅基地要審批,必須經過村委會的初審同意、上報相關政府部門審批、出具《建房用地許可證》、《村鎮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法律文書。
所以,村委會開具的證明,不是合法的建房審批資料,僅僅有這樣的證明,還是違法建房。
一、在宅基地審批中,如何看待村委會
村委會是"關卡",負責建房條件的初審,包括戶口、人口數核定、可審批面積初審等,只有符合條件的資料,村委會才能上報上一級政府部門審批。村裡不上報,你就「死翹翹」,所以實際生活中,村委會雖無審批權,但又比上級審批部門更重要,一般的常規就是村裡上報了,上級也就審批通過了。
但,現實情況是,建房戶多,建房指標有限,往往要排隊,這個「誰優先」,就是村裡的權力了,基本也就是村支書的權力了。
所以,現實生活中,按照我們的人情 社會 看,建房戶要跟村支書搞好關系,怎麼個搞法子,就是「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了,你懂的。
請注意一個情況,跟村幹部搞關系,你也要知道,自己建房的位置,難度大不大?比如要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目前看來幾乎不可能,而村幹部亂答應、亂承諾,要你源源不斷的「孝敬」,最後事情也辦不了。或者說「你造著好了,村裡同意的」這樣的糊塗話,萬萬不可「未批先建」。
二、目前最新的宅基地審批流程
當前,宅基地審批許可權已有自然資源局 劃轉給農業農村局,但按照「權力下放」, 基本上各地審批權就是鄉鎮人民政府,縣級自然資源部門和農業農村局備案。所以,明確的是 宅基地最終審批權就是鄉鎮政府。主要流程如下:
1、農戶申請。按照「一戶一宅」原則,提出書面申請。
2、村級討論,公示。將建房戶的人口、面積、位置等上牆公示。
3、村級審查上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批。公示無異議的,上報。
4、鄉鎮相關部門審核。一般是鄉鎮的村鎮建設辦公室負責綜合條件的審查,鄉鎮自然資源所審查建房地塊是否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符合的頒發 《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這個證書就是法定合法證書。
5、鄉鎮審批。出具 《農村宅基地批准書》 ,上門的紅頭印章,必須是「XX鄉鎮人民政府」。
6、縣級自然資源局和農業農村局備案。
7、放樣。確定建房位置、標注界樁。
8、竣工後驗收。有鄉鎮人民政府組織驗收,符合要求的出具 《驗收意見表》。
9、辦理不動產登記。根據驗收意見表及其他相關資料,不動產登記部門辦理宅基地確權登記。
至此,宅基地建房所有程序完成,你的房子才是合法有效的。
三、幾點建議
1、不要「未批先建」。 最近農村宅基地建房抓的緊,特別是佔用耕地私自建房的,都有巡邏隊員在到處跑的,一般也建不完成,就算建完了很有可能要拆除。這樣就真的是「房財兩空」了。
2、通過審批的,嚴格按照審批位置、面積建造。
嚴格按審批相關要求建房,如果超面積佔地建房,無法通過驗收,也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證。不要想著「找熟人、托關系」,現在的情況,不會有公職人員願意冒這個風險。
3、跟周邊鄰戶搞好關系。
農村鄰居關系也很重要,特別是建房這樣的大事,總有影響到鄰居的事,或出入引路、或日照遮擋,鄰居總是投訴也影響你建房,也頭疼。
你的這種情況,按照新的《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肯定是違法了,如果你是農民,就違反了《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八條「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的規定。
按照新的《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要求,如果農村村民要建設住宅,首先應當以戶為單位向你村村委會提出申請:申請必須要依法經你村村委會討論,並徵求你村村民的意見,還要在你村村集體范圍內進行公示,無異議才能報你所在鄉(鎮)人民政府審核批准。審核批准後你才能建設住宅。
你只有村委會開的宅基地證明,首先這個證明不知具體內容是什麼,但從「宅基地證明」這五個字理解,村委會沒有這個職權,這是無效的。蓋住宅的土地性質和用途是要相關有職權的部門認定的,不是村委會說這是宅基地,那就是宅基地了。
別一個就是你建住宅的時間,如果你是2020年7月以後蓋的,占的土地性質又是耕地,後果可能要依法拆除。2020年7月之前蓋的,還要看當地政府的具體政策、執法力度和你具體建住宅的土地性質和是否符合規劃等。
有村委會開的宅基地證明,說明你申請使用宅基地的申請得到了批准,取得了宅基地的使用權,所以村委會才會給你開宅基地證明,要不然村委會是不會給你開證明的。
但是宅基地證明,只有證明你對這處宅基地擁有使用權,並不代表你就可以在這處宅基地上面建房,因為建房需要建房審批,只有通過審批取得了建房許可之後,才能在宅基地上面建房。
你沒有建房許可證,說明你取得宅基地之後,並沒有申報建房,就擅自動工興建了房屋,這種情況屬於未批先建,違反了《城鄉規劃法》的規定。
未批先建屬於違法行為,但是並不是說你建的房屋就屬於違法建築,因為在生活中,很多村民對政策不了解,不知道建房還要審批,自認為取得了宅基使用權就直接可以建房了,所以才會導致一些未批先建的情況發生。
至少說建的房屋屬於不屬於違法建築,要看兩個方面的條件:一是宅基地使用面積有沒有超標,每個地方能使用多少面積的規定都有明確規定,像我所在地規定,每戶最高不能使用超過120平方米的宅基地,如果超過了120平方米,屬於非法佔地,建的房子肯定屬於違章建築。
二是房屋的高度有沒有超標,農村建房有嚴格的高度標准。一般來說每層房屋的高度不得超過3.3米,建兩層就是6.6米。我們這里規定,在農村只能建不超過2層的房屋,也就是說房屋的高度最高不得超過6.6米,超過屬於違章建築,得整改。
如果說你未批先建房屋的面積和高度都在當地規定的范圍之內,只是沒有辦建房手續,那就不屬於違法建築,可以去補辦手續,反之,你沒有辦建房手續,建的房屋還違反了當地的一些規定,那就不好說了,有可能會被認定為違法建築。
只要有違,國家就敢拆,基本違建的都是知法犯法,他們都認為政府要錢,只要給錢,什麼違法行為都可以保住,所以很多人都藐視國家的法律法規,把國家的法律法規當兒戲,以為違建了到時出些錢就能保住自己的違法行為,都說政府見錢不叫法律,所以才會造成腐敗多多,如果不拆違建的,確權登記有何意義!國家的法律有何意義,國家要法律幹嘛?法律是用來懲治違法者的,不是用來保護違法者的,希望國家人員要以公平公正公開去服務人民群眾,依法治國,人民才會大力支持你們的做法,如果藐視法律,包庇法律,一切都會完蛋的!
有村委會開的宅基地證明,沒有建房許可證,這樣的房屋算違法嗎?這個問題小焦來回答!
大家好,我是村官小焦!
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一棟條件不錯的,屬於自己的房子,這應該是所有農村人最最基本的願望了,畢竟房子可算是自己的資產,為世世代代農民提供最基本的庇護,很多農村人不惜借債也要把房子建起來,所以足可見房子在農村人心目中的地位。
但是,在農村建房子說起來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做起來真不簡單,除了後期的規劃建設,組織工人,准備物料等,光前期的審批手續就不好弄,程序是非常多的。
在我們這里, 一般農民要想修建房屋,需要先向村委會提出建房申請,然後村委會對申請建房的村民具體情況進行初審, 並對宅基地就行初步的劃定,之後就會把申請提交到鎮上的村建部門。
鎮上村建部門接到村上上報的材料後,就會聯合國土部門(現在歸農業農村部門了)上門對農戶的情況和宅基地就行現場查勘。重點要看農戶的戶口是不是在本村,是不是符合「一戶一宅」的相關規定,宅基地的面積合不合規等等。同時,還要看宅基地是不是在基本農田上,以及宅基地的劃定是不是符合當地的村建規劃等等;
等到鎮上這些工作完成之後,村民情況都符合的話, 還需要到住建部門去交規劃費, 我們這里是26元/平方米,120平米就需要3000多塊錢,真的很貴!
等到上面所有的程序都走完了之後,村民會收到宅基地審批書或者建房許可證,這時候就可以擇日動工修建了。如果上面任何一項程序沒有走到位就開始修建的話,那村民修建的房屋肯定就是違章建築了,這一點毋庸置疑。
所以,關於問主的問題, 只有村委會開的宅基地證明,沒有建房許可證,這樣修建的房屋肯定就是違章建築,嚴重的會被拆掉。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里,歡迎關注【村官小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