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的形式有
❶ 行政法律責任有哪幾種形式
行政法律責任有以下10種形式:
1、通報批評;
2、賠禮道歉,承認錯誤;
3、恢復名譽,消除影響;
4、返還權益;
5、恢復原狀;
6、停止違法行為;
7、繼續履行職責;
8、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
9、糾正不適當的行政行為;
10、行政賠償。
行政法律責任特徵如下:
1、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行政法律義務的後果;
2、這種違反義務的行為沒有超出行政法規定的違法限度,因而適用行政法上的制裁措施;
3、責任措施是由行政違法行為實施者向國家承擔的責任;
4、對於責任承擔者來說,是一種否定性的評價,是體現社會譴責和國家懲罰性的一種法律上的負擔;
5、只能由有關的國家機關依照規定的條件和程序予以追究。
行政法律責任范圍包括:
1、行政機關的行政法律責任;
2、國家行政工作人員的行政法律責任;
3、行政受託人的行政法律責任;
4、相對人的行政法律責任;
5、行政機關,國家行政工作人員和行政受託人的行政責任形式是行政處分和行政損害賠償;
6、相對人的行政責任形式是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八條 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的。
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第六十六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認為行政機關的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違法違紀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監察機關、該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認為有犯罪行為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人民法院對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將被告拒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的情況予以公告,並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被告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依法給予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處分的司法建議。
❷ 經濟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經濟法律責任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體現在違法主體因違反經濟法律法規而需要承擔的法律義務。這些責任通常涉及懲罰性和補償性兩個方面,並可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實現。
1. 經濟制裁
經濟制裁是對違反經濟法律、法規的個人或單位採取的具有經濟或財產性質的懲罰措施。這種制裁具有雙重功能,既包括懲罰也包括補償,是實現經濟法律責任的主要手段。它與民事制裁中的財產性懲罰措施不同,不應混淆。經濟制裁的獨立性使其不依賴於其他類型的制裁。
2. 行政制裁
行政制裁主要針對管理主體在經濟管理過程中的違法行為產生的經濟法律責任。這種制裁可能包括對違法行為的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等措施。
3. 刑事制裁
刑事制裁則針對更為嚴重的經濟違法行為,如欺詐、貪污等,可能涉及刑事處罰,如罰金、監禁等。
每種制裁措施都是為了確保經濟法律的尊嚴和效力,促使主體遵守法律法規,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
❸ 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民事責任形式: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
二、刑事責任形式: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三、行政責任形式:可分為懲罰性行政責任、強制性行政責任和補救性行政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二條 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 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 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