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平台法律責任
A. 網約車被運管查的後果
網約車被運管查處的後果主要取決於是否取得了合法的營運許可。
如果沒有取得合法的營運許可而擅自從事網約車經營活動,根據《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縣級以上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會責令改正,並予以警告,同時處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罰款。若情節嚴重,還可能構成犯罪,會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如果已經取得了營運許可,但存在其他違規行為,如未按照規定的線路行駛、強行招攬乘客等,那麼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的相關規定,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處以相應的罰款,具體金額根據違規程度和當地法規而定。
此外,如果網約車被運管查處後不及時處理相關罰款,車輛可能會被一直扣留在運管部門,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個人信用記錄。在一些地區,非法營運行為還可能會被從嚴處罰,包括撤銷道路運輸從業資格,且在一定年限內不得重新申領。
因此,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和經濟損失,建議網約車司機在從事經營活動前務必辦理好相關營運手續,並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B. 網約車出事故的網約平台需要承擔責任嗎
網約車出事故的網約平台是需要承擔責任的。根據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
通常情況下,乘客乘坐計程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使乘客發生傷害的,依據民事法律法規,計程車公司應當承擔賠付責任是很容易認定的。但「網約車」並不像計程車有明確運營資質的公司管理,當「網約車」運營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且「網約車」司機的賠付能力不強的情況下,「網約車」服務平台是否承擔法律責任就成為受害者能被救濟的重要因素。目前,從「網約車」服務過程中的交通事故糾紛案件審理的情況來看,法院一般審理思路是,權衡受害人、注冊司機和平台公司各方利益,側重受害人救濟和兼顧新業態發展。認為:此種思路是站在公平正義角度,且無法可依的情形下權宜之計,不具備普遍的法律約束力,而且很容易產生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影響司法的權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八百二十三條
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畝中早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規定適用於按照規定免票、迅雀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培鄭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