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對傳謠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對傳謠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5-04-12 14:27:31

『壹』 傳謠造謠者負什麼法律責任

傳謠造謠者可能會承擔法律責任,具體責任取決於傳謠造謠的具體情況和後果。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法律責任:
1. 民事責任:如果傳謠造謠導致他人名譽、財產等權益受到損害,造成經濟損失,傳謠造謠者可能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如果傳謠造謠導致他人名譽、財產等權益受到損害,受害人有權要求傳謠造謠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2. 刑事責任:如果傳謠造謠的內容涉及到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等重大問題,可能構成犯罪行為,傳謠造謠者可能會承擔刑事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故意傳播虛假信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的,可以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 行政責任:如果傳謠造謠的內容涉及到行政管理領域,可能會被行政機關依法追究行政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機關可以對傳謠造謠者進行行政處罰,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等。
總之,傳謠造謠者可能會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具體責任取決於傳謠造謠的具體情況和後果。因此,我們應該遵守法律法規,不傳謠不信謠,共同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貳』 造謠傳謠違法行為如何處罰

依據不同情況,對謠言製造者的懲罰各異,可能涉及民事、行政甚至刑事法律責任。
若謠言產生重大不良影響,足以構成誹謗罪,將依此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具體量刑標准以《治安管理處罰法》為准,捏造事實侵害他人榮譽地位,尚不構成犯罪的,罰500元以下或拘留5天以下;
情節嚴重之人,增至10天,罰款也相應增加500元。
依照《刑法》規定,誹謗行為情節嚴重者,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
情節嚴重需要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多次捏造事實誹謗;
惡意中傷他人人格、名譽;
造成惡劣社會影響;
使受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殺等。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叄』 若被別人背後造謠,從而造成傷害,法律上可以如何追究

受害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若行為人的情節不特別嚴重,受害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若行為人情節特別嚴重的,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訴訟,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分析
1、消除妨礙、消除影響等請求權,為了使名譽權恢復到不受侵害的圓滿狀態。即受害人有權要求行為人停止侵害行為、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此項權利的行使,不以行為人有過錯為要件,不要求被害人遭受(精神或者財產)損害,只要求名譽權遭受侵害或者有遭受侵害的危險即可;此外,此項權利的行使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2、損害賠償請求權,為了填補名譽權人遭受的財產損失或者撫慰其遭受的精神痛苦。被害人行使此項權利需注意以下事項:成立名譽權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以行為人有過錯為前提,行為人無過錯則不能主張此項權利;受害人必須遭受了財產或者精神上的損害,無損害則無賠償;受害人行使此項權利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受害人應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名譽權遭受侵害之日起3年內行使,超過3年的,行為人可以主張訴訟時效經過的抗辯。
3、若造謠、傳謠情節嚴重者,行為人的行為可能涉嫌構成誹謗罪,受害人有權以自訴人的身份依法向法院起訴,依法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