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和企業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① 企業承擔的其他法律責任(保險,納稅)種類
企業承擔的法律責任:
1、必須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
2、企業必須為員工簽訂勞動合同;
3、員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
拓展資料:
企業是指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的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
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
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分類
(一)以投資人的出資方式和責任形式分為: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公司制企業。公司制企業又分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二)以投資者的地區不同分為:內資企業、外資企業和港、澳、台商投資企業。
(三)按所有制結構可分為: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和私營企業和外資。
(四)按股東對公司所負責不同分為:無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五)按信用等級可分為:人合公司、資合公司、人合兼資合公司。
(六)按公司地位類型可分為:母公司、子公司。
(七)按規模可分為:特大型企業、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
(八)按經濟部門可分為:農業企業、工業企業和服務企業等等。
(九)按企業健康程度可分為:相對比較健康的隨機應變型企業、軍隊型企業、韌力調節型企業,和相對不健康的消極進取型企業、時停時進型企業、過度膨脹型企業、過度管理型企業。
② 公司被起訴法人和股東有什麼責任
公司被起訴時,法人代表一般需承擔公司的法律責任,股東則以其認繳的出資額或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如果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公司法人代表在執行公司職務時,如果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股東通常以其認購的股份或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但是,如果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那麼股東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這意味著,在正常情況下,股東的責任是有限的,但在特定情況下,股東可能需要承擔超出其出資額的責任。
公司法人責任制度的類型:
1、法人獨立責任:指公司作為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與其股東、法人代表的個人財產無關;
2、法人代表責任:在特定情況下,法人代表可能因違法行為或者不當決策而對公司造成損失,需承擔相應的責任;
3、股東有限責任:股東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以其出資額為限,通常不對公司的債務負個人無限責任;
4、股東濫用責任:當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有限責任,損害債權人利益時,可能被要求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5、公司連帶責任:在某些情況下,如公司與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存在利益輸送時,可能被要求對相關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綜上所述,公司法人代表和股東在公司被起訴時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股東的責任通常以其出資額或股份為限,但在濫用公司法人地位、逃避債務、損害債權人利益等情況下,股東可能需要承擔連帶責任,超出其出資額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③ 作為企業主需要承擔的企業責任有哪些
法律分析: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全面負責。
1. 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2. 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3. 保證本單位的安全生產投入有效實施。
4. 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5. 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6. 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十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下列職責:(一)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二)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三)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四)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五)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六)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七)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④ 公司法人和實際控制人承擔的法律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一、公司法人的法律責任
公司法人是公司的法律實體,具有獨立的權利和義務。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法人應當承擔以下法律責任:
1.遵守法律法規:公司法人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依法進行經營活動,不得從事違法違規的行為。
2.維護公司利益:公司法人應當以公司利益為重,盡職盡責地管理公司事務,不得利用職權謀取私利。
3.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公司法人應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及時、准確、完整地披露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
二、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責任
實際控制人是指雖然不是公司的法人代表,但能夠通過投資、協議等方式實際控制公司的人。實際控制人應當承擔以下法律責任:
1.不得濫用控制權:實際控制人不得濫用對公司的控制權,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利益。
2.遵守法律法規:實際控制人同樣需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從事違法違規的行為。
3.配合監管:實際控制人應當積極配合相關監管部門的調查和監督,確保公司的合規運營。
綜上所述:
公司法人和實際控制人在公司運營中各自承擔著重要的法律責任。公司法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維護公司利益,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實際控制人則不得濫用控制權,遵守法律法規,並配合監管部門的調查和監督。這些法律責任的履行,有助於保障公司的合規運營,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規定: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十條規定: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十一條規定:
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
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⑤ 企業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企業有關員工的法律責任:
1、必須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
2、企業必須為員工簽訂勞動合同;
3、員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
⑥ 企業負責人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企業負責人承擔的法律責任如下:
1、企業負責人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公司是獨立法人,公司的債務由公司獨立承擔,因此公司在經營期間產生的債務由公司自行承擔;
2、公司財物的支取是公司內部問題,由公司自行協調,法人是否有權不經過公司負責人就從財務負責人手裡出現,由公司內部規章規定,但即使法定代表人違反公司的內部規定,其也無需承擔法律責任,由公司進行內部處理;
3、但法定代表人沒有正當理由從公司提取財物的,公司有權追回,當然如果涉及挪用或非法侵佔的則另當別論;
4、如果公司或其他股東認為該法定代表人沒有盡到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義務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公司可以要求該法定代表人對給公司造成的損失予以賠償;
5、公司破產的,該責任依然是公司自行承擔,因為股東對公司承擔的責任是有限責任。
企業的發展階段如下:
1、新生期:企業剛成立,最重要的任務是生存和發展,需要盡快進入成長期,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徵是經營困難、資源有限、市場不確定性高、業務模式未成型;
2、成長期:經過新生期的努力,企業逐漸壯大,業務規模擴大並開始盈利。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徵是初步建立了企業文化,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管理能力得到提升,需要加強對資金和人才的吸引;
3、穩定期:企業業務逐漸穩固並保持穩定增長,市場地位日益鞏固,也不斷進行著技術升級和產業升級。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徵是從短視角落到了長視角,把關注重點轉向維護現有成功事業的平穩開展並延續經營,同時也積極投入到研發及創新;
4、衰退期:由於外部或內部原因,企業走向衰退,經營業績逐漸下滑,市場競爭壓力加大。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徵是需採取有效措施,止損保衛,包括企業轉型,不斷進行組織調整和管理創新等,盡量避免衰退進入死亡期。
綜上所述,企業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十分重大,需要認真履行職責,遵守法律規定和內部制度,確保企業合規經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第十三條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⑦ 企業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企業的法律責任是指企業作為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主體在法律上所承擔的民事或刑事責任。企業一般是指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企業家才能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
企業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必須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等。需要注意的是,納稅屬於企業履行的義務,而不屬於責任。
公司法人和負責人需要承擔的責任如下:
1、企業法定代表人應當在不同場合承擔不同的法定責任,種類繁多;
2、法人沒有成立缺陷,其自行承擔損失責任,既不是股東,也不是法人代表;
3、個人獨資法人只要能區分法人財產和個人財產,就不需要法人代表承擔民事責任。以有限公司形式的法人負債時,由公司承擔全部財產,無股東個人承擔;4、因經營過錯向法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5、法定代表人因單獨或者共同侵害單位財產可能承擔的民事侵權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