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頂替上大學的法律責任

頂替上大學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5-04-23 10:05:29

1. 冒名頂替上大學觸犯哪些法律

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冒名頂替上學,偷走的不僅僅是身份和成績,也偷走了被頂替者人生的另一種可能,不禁讓人唏噓不已。寒窗苦讀的是「我」,金榜題名的卻是「你」。冒名頂替上學事件,引發全社會的關注。
網友咨詢:
冒名頂替上大學觸犯哪些法律?
律師解答:
1、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或者名稱權。冒名頂替行為屬於「冒用他人姓名」,具體來說就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進行活動,以達到某種目的的行為。冒名頂替者應對此承擔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2、在招收學生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不符合入學條件的人員;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組織、指使他人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國家工作人員有前兩款行為,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4、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涉嫌構成偽造國家公文和證件罪,應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律師補充:
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招收學生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學生,退還所收費用;對學校、其他教育機構給予警告,可以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相關招生資格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直至撤銷招生資格、吊銷辦學許可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條之二【冒名頂替罪】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組織、指使他人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國家工作人員有前兩款行為,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2. 頂替他人上大學會受到幾年刑罰

非法竊取或篡改他人身份信息,冒名頂替接受高等教育資格和公務員崗位錄取資格,以及享受就業安置待遇的行為,倘若違反了我國的法律規定,那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第二百八十條之二的明確規定,我們將對其依法進行嚴懲,此類行為,嚴峻地涉及到「冒充他人」相關罪行。
具體來說,如果有人未經許可擅自盜用、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以他人姓名代替實際本人獲取高等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崗位錄取資格以及就業安置待遇,那麼按照該法條款的規定,此類罪犯將會面臨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且需要繳納罰金。
更甚者,如果有人蓄意組織、指揮他人進行同樣的違法行為,那麼相關責任人則會受到比普通罪犯更為嚴厲的制裁,按照冒名頂替罪的相關規定予以加重懲罰。
在另外一方面,如果某些國家公職人員在組織、安排別人替考高等教育入學考試,公務員職位選拔考試以及就業安置待遇的過程中涉及到此類問題,他們可能需承擔的不僅是冒名頂替罪,更可能涉及到濫用職權罪,甚至招收公務員、學生徇私舞弊罪等罪名。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國法律規定了一項特殊處理方式:
當這些國家公職人員同時犯下冒名頂替罪和其他犯罪行為時,必定會依據數罪並罰的法律原則受到嚴厲懲罰。
進一步而言,冒名頂替他人成為大學生的行為,除了可能涉及到虛假的身份證件製作與交易,使用假證或他人身份證件,以及串供等嚴重案件外,還可能觸犯到《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三款的規定。
具體來說,如果有人製造、隱藏、販賣、購買和使用偽造的、變造的身份證件,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等具有身份識別的福利設施,那麼他將會被判處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范圍內,並且須支付相應的罰金。
假如情節特別嚴重,當事人將會面臨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加罰款的處罰。
同樣,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在符合國家身份證明要求的各種活動例如考學,求職,申辦各類醫療、養老保險等等過程中,若有任何人為了達到某種方式的欺詐目的,利用盜用或假借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同事等他人的身份證件、護照、社會保障卡、機動車駕駛證等身份證明文件,那麼他們將會處以拘役或管制,並處以或單處罰款。
如有犯罪行為與其他侵權後果同時存在,屬於一罪以上數罪並罰,責任承擔者應按最重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總之,在法律體系嚴謹且完善的當今社會,我們應該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好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特別是在關繫到個人前途未來的諸多敏感事項中,保持誠信和正義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的婚前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3 13:54:19 瀏覽:687
中央依法治國決定 發布:2025-04-23 13:43:33 瀏覽:507
法院孫海龍 發布:2025-04-23 13:39:01 瀏覽:346
法律碩士法學怎麼復習 發布:2025-04-23 13:21:47 瀏覽:79
公共法律服務宣傳周活動 發布:2025-04-23 13:03:08 瀏覽:939
刑法學習心得 發布:2025-04-23 12:59:32 瀏覽:478
法律援助手機號 發布:2025-04-23 12:55:46 瀏覽:826
人格鑒定司法 發布:2025-04-23 12:46:03 瀏覽:651
常州物業條例 發布:2025-04-23 12:32:03 瀏覽:730
深圳法治 發布:2025-04-23 12:23:19 瀏覽: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