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置物懸掛物法律責任
⑴ 民法典規定外牆脫落
《民法典》第1253條規定,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築物脫落、倒塌致人損害的事件時有發生,這對公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尤其近年來社會上出現的「豆腐渣」工程,更是引起社會對建築物脫落、倒塌現象的關注和反思。如何釐清建築物脫落、倒塌損害責任,已成為立法和司法面對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在法理上,建築物脫落、倒塌損害責任,與高游辯虧空拋物、墜物損害責任,公共道路堆物、地下工作物損害責任一樣,都是物件損害責任的典型類型。所謂物件損害責任,一般是指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擱置物、懸掛物、妨害通行物和林木等物件,由於存在缺陷或疏於管理、維護,造成他人損害,物件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應該承擔的侵權責任。那麼,具體到建築物脫落、倒塌損害責任,簡單來說,是指在建築物發生脫落、倒塌致人損害的情形時,由建築物的相關責任人員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要進一步認識這一概念,有必要對「建築物」「建築物脫落」「建築物倒塌」幾個詞加以理解。
「建築物」,是指為了人類的居住、動物的圈養、物品的置放以及其他一些社會活動,按照建築規則和經驗建造的,固定在土地上的、四周圍起來的房屋或場所。一般來說,建築物是已經建造完畢且裝修完畢的房屋或場所。對於還沒有建成、僅有大體框架的房屋,雖然不能遮風擋雨,但仍然可以被認定為建築物。另外,這里的建築物,不僅包括建築物本身,如磚瓦、牆皮、屋頂、院牆等,還包括建築物的組成部分,如門窗、花台、煙囪、升降機、各種管線等;不僅包括合法建築,還包括違法建築。「建築物脫落」,主要表現為建築物磚瓦或者牆皮脫落、建築物懸掛的廣告牌脫落等。建築物發生脫落致人損害的行為,通常是因為神神建築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對建築物管理不慎所致,沒有對建築物及時進行安全維護,尤其是高層建築,一旦有物件掉落下來,所造成的傷害後果往往非常嚴重,所以這就要求相關責任人員對建築物履行嚴格的責任,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嚴格的管理。「建築物倒塌」,一般是建築物受建設缺陷、管理缺陷、外力作用等因素影響發生傾倒、塌落。建築物發生倒塌致人損害的行為,既有建築物自身的建設缺陷、質量問題等,如「豆腐渣」工程,也有對建築物的管理缺陷,相關人員疏於管理防範,如院牆因下雨發生倒塌,還有外在因素施加影響,如超重貨車壓垮大橋。可見,建築物脫落、倒塌致害行為的發生,類型多樣,因素不一,對建築物脫落、倒塌損害責任的認定,需要結合具體事件具體案情,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進行分析判斷。
法律依據:
《建築法》第80條規定:
在建築物的合理使用壽命內,因建築工程質量不合格受到損害的,有權向責任者要求賠償。
《建築法》第61條規定:
交付竣工驗收的建築工程,必須符合規定的建築工程質量標准,有完整的工程技術經濟資料和經簽署的工程保修書,並具備國家規定的其他竣工條件。建築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因此,在認定甲開發公司責任時,應審查涉案建築驗收資料,是否超過質保期灶純,如驗收環節弄虛作假或者未過質保期,建設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民法典》第1253條規定: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民法典》第273條規定:
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⑵ 搭雨棚防止高空墜物違法嗎
法律分析:搭雨棚防止高空墜物違法。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人身損害,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的,應責令其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