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調解書一經做出即發生法律效力
『壹』 仲裁調解書生效時間的規定是什麼
簽字生效和送達生效是仲裁調解書生效的兩種主要方式。在我國民事訴訟中,調解書一旦送達並經雙方當事人簽收,且無翻悔,即視為生效,當事人須履行其約定。如有一方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仲裁調解書的法律效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終結仲裁程序:調解書生效後,仲裁程序即告終結,仲裁機構不再對該案進行審理。
2. 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調解書生效意味著糾紛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得到確定。
3. 禁止再申請仲裁或起訴:根據一裁終局原則,調解書生效後,當事人不得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申請仲裁或向法院起訴。
4. 約束力:調解書生效後,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得再對同一爭議進行處理,體現了仲裁的一裁終局原則。
5. 強制執行依據:調解書生效且有給付內容時,不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可以根據調解書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根據我國《仲裁法》第51條,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可以先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後,仲裁庭應製作調解書。調解並非仲裁必經程序,但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前提下,應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及時公正地調解,並將協議內容製作成仲裁調解書。仲裁調解書具有與仲裁裁決書同等的法律效力。
『貳』 調解書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
此觀點未必准確無誤。
實際上,只有當調解書得到雙方法律代表的確切簽署之後,其約束力才能正式生效。
倘若簽約前一方撤回,則該調解書失效,法院應迅速做出審判。
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如調解成功,人民法院將據此書寫調解書。
待調解書都交達給雙方律師,若雙方皆已簽署,便代表同意協議內容。
此時,調解書成為有效的法律文件並具有強制執行力。
然而,若有一方拒絕接受,那便意味著調解未能取得共識,如此調解書便無法生效。
綜上所述,調解書的實施具備雙方律師確認的必要條件,而非一經制定馬上生效。
『叄』 仲裁調解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仲裁調解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版議調解仲裁法》第權十四條 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
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