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租抵債的法律效力
㈠ 以房抵債司法解釋有哪些
以房抵債就是屬於以物抵債,一般來說就是將房屋來進行抵押,用來清償自己的債務。一般來說,以房抵債的房,不限於交給債務人,也可以交給第三人來進行處理,這樣能夠獲得相應的資金即可。 「以房抵債」實質上屬於以物抵債,又稱代物清償。以房抵債屬於實踐性法律行為,房屋未交付,原債務不消滅。另外以房抵債的房不限於債務人,可以是第三人。
以物抵債是銀行在無法以貨幣資金收回貸款時,為降低信貸資產風險,而收回借款人相應實物資產以抵償債務的行為。
第一條 為了穩步開展以物抵債工作,降低不良貸款比例,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以物抵債,是指債務人將事先抵押、質押給債權銀行的財產或者其他非貨幣財產折價歸銀行(指中國銀行,下同)所有,用以償還銀行債務。
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銀行作為抵押權人或質押權人依法拍賣或變賣抵、質押財產,並以變現所得優先受償的,不屬於本辦法所指以物抵債范圍。
第一,要制定和完善以物抵債管理制度
有關部門應制定和完善統一的以物抵債資產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嚴格審核以物抵債企業的條件和接收抵債資產的范圍,對抵債資產的接收、管理、處置等操作流程做出明確規定,明確劃分各級商業銀行對抵債資產的管理職責和許可權,統一規范抵債資產損失責任,防止道德風險。同時,銀行各部門應相互配合、相互監督、多方聯動,將責任制落實到各個環節,實行增獎貶罰的激勵制度,增強有關人員管理資產的責任心與積極性,使以物抵債管理辦法切實落到實處。
第二,維護管理好現存抵債資產也不可或缺
是租賃與經營並舉,維護與利用並行。一方面對於地理位置好、有特殊利用價值的不動產,可採取租賃方式,使抵債資產產生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對於整體收回的尚具有經營效益的企業、商店、酒店等不動產,可暫時採取委託經營、承包、招商等方式,使其繼續運轉產生利潤,從而避免停產造成設備毀損、市場喪失等整體資產貶值的結果,待條件成熟後再進一步處置。二是開展倉儲業務,做好動產保管工作。銀行有些抵債動產由於不能及時處置變現,又無處放置,只好露天存放,損毀十分嚴重。因此,銀行應開展倉儲業務,這樣不僅解決了收回抵債資產的存放、保管問題,更可通過收取社會倉租和投資房地產增值,在防範風險的同時,增加經營收入,改善經營環境。
第三,擇賣時機和方式,及時處理抵債資產
一方面拍賣時要注意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拍賣會知名度、擴大受賣人范圍,從而增大拍賣物的競買力,提高拍賣物價格。另一方面變賣方式要靈活,可採取:一是即時變賣。對於那些極易變質、貶值、滅失的抵債資產要千方百計及時變賣,不應坐失良機。二是添附後再賣。對於添附後可大大增加原有抵債物價值和使用價值的抵債資產,可添附後再賣。三是化整為零或化零為整後再賣。對於那些整、零變賣價格有巨大懸殊或難、易有重大差別的資產,可將其化整為零或化零為整後再賣。
最後,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給予支持
從而提高銀行變現能力。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加強協調,簡化辦事程序,為銀行處置抵債資產辦理相關證、照及過戶手續提供方便,並適當減免銀行處置以物抵債資產的有關費用。稅務部門應在一定期限內適當減免銀行的營業稅和所得稅,使各銀行能集中有限資源化解由於處置抵債資產而造成的損失。
一般來說,很多貸款都是屬於買房貸款,如果在一定期限之內,沒有按照規定內容向銀行進行還款的話,銀行是可以將其貸款所購買的房屋進行收回,然後再進行拍賣。多出來的錢將會退還給原房主,涉及以房抵債的相關問題就是要在合法的范圍之內才行。
㈡ 如何在執行過程中履行以租抵債的法律效力
執行中以租抵債的處理:法律規定,經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同意,且不損害其他債權人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可以不經拍賣、變賣,直接將被執行人的財產作價交申請執行人抵償債務。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百九十一條
經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同意,且不損害其他債權人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可以不經拍賣、變賣,直接將被執行人的財產作價交申請執行人抵償債務。對剩餘債務,被執行人應當繼續清償。
第四百九十三條
拍賣成交或者依法定程序裁定以物抵債的,標的物所有權自拍賣成交裁定或者抵債裁定送達買受人或者接受抵債物的債權人時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