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學中法律責任特徵
一、法律責任的概念和特點
法律責任是指由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法律責任的產生會橘談嫌導致不利後果。法律責任是對法律權利的救濟措施,體現了國家權力。法律責任能夠促使義務的履行。
●法律責任的特點
1.承擔法律責任的最終依據是法律。
2.法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
●法律責任與權力、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法律責任與法定權利與義務有密切的聯系。首先,法律責任規范著法律關系主體行使權利的界限,以否定的法律後果防止權利行使不當或濫用權利;其次,在權利受到妨害,以及違反法定義務時,法律責任又成為救濟權利、強制履行義務或追加新義務的依據;再次,法律責任通過否定的法圓手律後果成為對權利、義務得以順利實現的保證。總之,法律責任是國家強制責任人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救濟受到侵害或損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權利的手段,是保障權利與義務實現的手段。
例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多選)
A、承擔法律責任的最終依據是法律
B、在權利受到妨礙以及違反法定義務時,法律責任是救濟權利
C、法律責任通過設定否定的法律後果成為對權利義務得以實現的保證
D、法律責任規范著法律關系主體行使權利的界限
【答案】ABCD
【命題目的】考查對法律責任特點的理解。
●法律責任的種類
1.刑事責任;2.民事責任;3.行政責任;4.違憲責任
例題:將法律責任劃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國家賠償責任與違憲責任的標準是:( )
A、責任的內容 (財產與非財產責任)
B、責任的人數 (個人責任與集體責任)
C、責任的程度 (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
D、引起責任的行為性質
【答案】D
二、法律責任的歸責和免責。
法律責任的歸責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或其授權機關依法對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進行判斷和確認,歸責要遵循合法(責任法定)、公正、效益、合理性原則。法律責任的免責形式有:時效免責、不訴及協議免責、自首立功免責、履行不能免責。法律責任的免責不只是免除法律責任,實際上是免除其具體的責任承擔。
免責又稱為法律責任的免除,指雖然違法者事實上違反了法律,並且具備承擔責任的條件侍禪,但由於法律規定的某些主觀或客觀條件,可以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即不實際承擔)法律責任。理解時,我們要注意到這樣幾個觀念:第一,免責首先意味著他有責任,在有責任的情況下才談得上部分責任的免除和全部責任的免除,我們說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本身不負法律責任,所以不存在免責的問題。第二,法律責任的這種免責不同於「不負責任」和「沒有責任」。第三,免責也不能混同為「證成」,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並不意味著特定的違法行為是合理的、法律允許或法律不管的,更不意味著這些被免責的行為是法律贊成或支持的。
三、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
法律制裁與法律責任有著緊密的聯系。一方面,法律制裁是承擔法律責任的一個重要方式。法律責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結果或體現。法律制裁的目的,是強制責任主體承擔否定的法律後果,懲罰違法者,恢復被侵害的權利和法律秩序。另一方面,法律制裁與法律責任又有明顯的區別。法律責任不等於法律制裁,有法律責任不等於一定有法律制裁。這個觀念一定要注意到,就是說從違法行為到法律責任到法律制裁實際上是一個不斷縮小的口子,違法行為被追究法律責任的恐怕不一定是,而有法律責任的實際受到法律制裁的肯定也不一定是。法律制裁分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違憲制裁。
例題:根據我國有關法律的規定,下面這些行為哪一個不能減輕或免除法律責任?
A.家住偏僻山區的蔣某把入室搶竊的康某捆綁起來,關押了6個小時以後才把康某押到40里以外的鄉派出所
B.蔡某偷了一輛價值150元的自行車,10年以後被人查出
C.醫生李某徵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鋸掉其長有腫瘤的小腿
D.高某在與三個青年打架時拿出刀子將對方刺成重傷
【答案及解析】D。他跑到我家來我和他搏鬥,我把他制服了,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情況,如我也餓了休息一下再把他送到派出所,或者說天黑了、晚上了,所以A可以免責的。B是時效免
⑵ 2017年司法考試《法理學》知識點: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
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
法律責任的歸結,也叫歸責,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或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對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進行判斷和確認。在我國,歸責的原則主要可以概括為:責任法定原則、公正原則、效益原則和合理性原則。
責任法定原則是指法律責任作為一種否定的法律後果應當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包括在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之中,當出現了違法行為或法定事由的時候,按照事先規定的責任性質、責任范圍、責任方式追究行為人的責任。
公正原則要求在追究法律責任方面:第一,對任何違法、違約的行為都應依法追究相應的責任。第二,責任與違法或損害相均衡,即人們通常所說的「責罰相當」、「罰當其罪」。第三,公正要求綜合考慮使行為人承擔責任的多種因素,做到合理地區別對待。第四,公正要求在追究法律責任時依據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責任,非依法律程序,不得追究法律責任。第五,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對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必須同樣地追究法律責任,不允許有不受法律約束或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
效益原則是指在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時,應當進行成本收益分析,講求法律責任的效益。
合理性原則是指,在設定及歸結法律責任時考慮各當事人的心智與情感因素,以期真正發揮法律責任的功能。
上述四項歸責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合法、公正、有效、合理」八個字。麗合法、公正、有效、合理地歸結法律責任,是正確、充分地發揮法律責任的功能,實現法的價值的必要條件,進而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保證。
⑶ 法理學簡答題法律權利的特點有哪些
1. 法律權利的特性首先在於其是由法律規范所確認和保障的,體現了權利主體在法律中的地位和利益。
2. 法律權利賦予了權利主體一定的自主性,即權利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實施相關行為。
3. 法律權利是一種旨在保護權利主體特定利益的法律手段,確保權利主體在法律框架內能夠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
⑷ 司法考試法理學知識-法的特徵
法理學探討了法律的起源、發展、消亡,法律的本質和作用,法律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法律的創制和實現,以及法律的價值等核心議題。
(一) 法作為調整人類行為的社會規范
法律與標准、准則、規矩和規則等概念相近,是指維系人與人之間交往行為的基本准則。法律是社會規范的一種,具有社會性和個人性。與技術規范和自然法則不同,法律是一種文化現象,並以公共權力為後盾,具有特殊的強制性。
(二) 法律的制定和認可
法律分為習慣法和成文法,分別源於自然演變和公共權力機構的制定或認可。法律形成的根本區別在於公共權力機構的參與,這是法律與其他人為形成的社會規范的主要區別。
(三) 法律的普遍性
法律的普遍性體現在其普遍有效性、普遍平等對待性和普遍一致性。特別是法律的普遍有效性,指法律在國家權力所及范圍內具有普遍的效力和約束力。
(四) 法律的權利義務內容
法律通過設定權利義務來調整人的行為,將行為納入秩序之中,並調節社會關系。法律規定的權利義務適用於所有公民和組織,體現了法律對個人追求利益的正當性確認。
(五) 法律的強制力和程序性
法律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通過法律程序保證實現。法律強制是國家強制,以軍隊、警察、法官等國家暴力為支撐。法律的程序性是法律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的重要特徵。
(六) 法律的可訴性
法律的可訴性意味著法律可以通過法律程序在規定的機構中維護自身權利。法律的實現方式不僅體現在國家強制力,更體現在制度化的爭議解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