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法律責任的確定原則
發布時間: 2025-04-27 12:32:44
① 小學生在校意外受傷,學校是否負有責任,及依據的有關法律條款和具體案例
小學生在學校意外摔傷,醫葯費應屬學校負責。
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
第三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1)小學教育法律責任的確定原則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基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認知能力的欠缺,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思,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採取過錯推定原則確立學校侵權責任。
學校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取決於被侵權人是否能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義務。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該責任無需被侵權人舉證證明,並且該責任為法定責任,不能被推翻。
② 小學教育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小學教育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有損害事實:
- 這是指在教育活動中,確實存在對受教育者或其他相關主體造成損害的情況。損害可以是身體上的、精神上的,也可以是財產上的。
有違法行為:
- 違法行為是指教育法律關系主體違反了相關的教育法律法規,如《義務教育法》等,進行了不被法律所允許的行為。
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 這意味著行為人在實施違法行為時,主觀上存在一定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違反法律而為之;過失則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違反法律,但由於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
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 因果關系是指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直接的、必然的聯系。即違法行為是導致損害事實發生的原因,損害事實是違法行為的結果。
總結:只有當以上四個要件同時滿足時,小學教育法律責任的主體才會被認定為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這些構成要件是判斷教育法律責任是否成立的重要依據。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