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碩士論文案例分析

法律碩士論文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 2025-04-27 18:18:40

法律碩士的畢業論文

一、研究背景 7

二、研究意義 7-8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8-9

第一章 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概述 9-22

第一節 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的歷史沿革 9-11

一、消費者反悔權的起源和發展 9-11

二、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的起源和發展 11

第二節 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的概念及特徵 11-22

一、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中的基本概念 12-18

二、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的特徵 18-22

第二章 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的理論分析 22-29

第一節 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的經濟學分析 22-25

一、博弈論分析 22-23

二、成本—收益分析 23-25

第二節 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的法理基礎 25-29

一、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的出現是合同實質正義的要求 25-26

二、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是消費者主權得以實現的保障 26-27

三、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是法律家長主義理論的體現 27-29

第三章 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法律制度比較 29-47

第一節 國外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法律制度考察 29-34

一、國外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期間的起算與長度 29-32

二、國外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中經營者的告知義務 32-33

三、國外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的行使方式 33-34

四、國外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行使的法律效果 34

第二節 國內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法律制度考察 34-47

一、國內消費者反悔權立法概況 34-38

二、國內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法律制度的剖析 38-47

第四章 我國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制度的完善 47-54

第一節 細化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制度的適用范圍 47-48

一、界定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中的經營者范圍 47-48

二、擴大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的適用范圍 48

第二節 規范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的行使方式與期限 48-50

一、明確非現場購物中消費者反悔權行使的前提條件 48-49

二、限定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適用的交易金額 49-50

三、細化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反悔權行使的期間 50

第三節 構建非現場消費者反悔權的保障機制 50-51

一、開放經營者信用評價體系 50-51

二、發揮消費者組織團體作用 51

第四節 明確消費者與經營者責任 51-54

一、消費者責任 51-52

二、經營者責任 52-54

結語 54-56

參考文獻 56-58

在學期間研究成果 58-59

致謝 59

範本二

第一章 盜贓物善意取得的基本理論 13-16

第一節 善意取得制度概述 13-14

第二節 盜贓物的界定 14-16

一、盜贓物的概念 14-15

二、盜贓物的特徵 15-16

第二章 各國盜贓物善意取得的立法模式評析 16-20

第一節 否定盜贓物善意取得的立法模式評析 16-17

第二節 肯定盜贓物善意取得的立法模式評析 17-18

第三節 折中模式評析 18-20

第三章 我國盜贓物善意取得的法律現狀評析 20-24

第一節 現行法的規定 20-22

一、《物權法》頒布之前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1

二、《物權法》關於盜贓物善意取得的規定 21-22

第二節 我國法律關於盜贓物善意取得規定的不足 22-24

第四章 盜贓物轉讓是否適用善意取得的理論分析 24-32

第一節 盜贓物不適用善意取得理由的反駁 24-26

一、本人與因說 24-25

二、成本比較說 25-26

三、社會效果說 26

第二節 盜贓物的善意取得必須在一定條件下適用 26-28

一、必須合理保護原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27

二、避免買贓銷贓行為猖獗,引發道德危機 27

三、重視特定物對原權利人的特殊意義 27-28

第三節 確立盜贓物有條件的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28-32

一、能夠結束法出多門、視角混亂的局面,有利於統一認識 28-29

二、維護交易安全,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 29-30

三、符合公平正義的法律理念 30-32

第五章 我國盜贓物善意取得的立法完善 32-40

第一節 嚴格規定盜贓物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32-34

一、標的物為贓物 32

二、無處分權人需為盜贓物的佔有人 32-33

三、受讓人受讓標的物時為善意 33

四、受讓人支付了合理的 33-34

五、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式 34

第二節 規定回復請求權·盜贓物善意取得的除外 34-38

一、回復請求權的性質 35-36

二、回復請求權的主體 36

三、回復請求權行使的期限 36-37

四、盜贓物的`無償回復和有償回復 37-38

第三節 盜贓物善意取得的特殊問題 38-39

一、金錢、無記名有價證券的善意取得問題 38

二、盜贓物為具有人身性質或感情價值的財產的善意取得問題 38-39

第四節 完善我國盜贓物善意取得的立法建議 39-40

結語 40-41

參考文獻 41-44

後記 44

範本三

一、 刑訊逼供的內涵 11-15

(一) 刑事訴訟法關於刑訊逼供的解讀 11-12

(二) 刑訊逼供的應有內涵 12-15

二、 刑事訴訟法規定刑訊逼供防範措施的新亮點 15-19

(一) 強化了人權保障意識 15

(二) 制定了法庭取證合法化的法庭調查程序 15-16

(三) 正式確立了法庭審理證據裁判原則 16-17

(四) 增加了司法公開程度,加強了法律監督 17-19

三、 刑訊逼供的防範措施在司法適用中的不足 19-25

(一) 被告人「如實回答」與「不得自證其有罪」相互矛盾 19-20

(二) 刑訊逼供的舉證責任由被告人承擔不易操作 20-22

(三) 刑訊逼供的證據不能被排除適用 22-25

四、 防範刑訊逼供的建議 25-33

(一) 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配套證據規則和程序規定 25-29

(二) 確立無罪推定原則,打破法律工作人主觀的認識誤區 29-31

(三) 加大普法宣傳,加強業務學習 31-32

(四) 增加司法的透明度 32-33

結語 33-34

參考文獻 34-36

致謝 36

Ⅱ 法律碩士論文怎麼創新

下列信息來自lawpass法律論文網,具體請搜索:lawpass

法律碩士論文的創新永遠是一個難點。從應然的角度來說,如果一個論文沒有創新,確實沒有寫的必要,學校也沒有義務根據這個論文給你學位。如果你學分修滿了,可以給你一個畢業證,但是學位是不能給你的。所以說,法律碩士論文寫作什麼最難?創新最難。

鑒於此,各大法學院都「狠抓」論文創新,將創新看的非常重,這本身並沒有什麼錯,畢竟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嘛!但是也有一些學校採取的措施比較極端,造成「為了創新而創新」的局面,學生提出來的觀點確實很「新」,但是也相當地可笑。這相當於揠苗助長,結果走到了反面。梁慧星老師在輔導學生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常常談到:「要有社會責任!」所以,老師們、同學們,要負起社會責任,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如果為了創新而創新,不如不創新。

言歸正傳,到底應該怎麼創新呢?

首先,方老師告訴同學們,創新是需要悟性的,如果你沒有悟性,你當然無法創新,如果你挖空心思地想創新,只會走向創新的反面,提出一些貌似創新,而事實上完全不負責任的觀點。其次,方老師認為正確地選取思考方法,能夠對激發創新思維有所幫助,具體地介紹如下幾個小點:

1、不妨看一些外文資料,看看外國人是如何研究法律問題的,不是說照搬人家的觀點,而是可以學習一下人家的思路。

點評:現在的老師喜歡叫人家搞比較法研究,而事實上外國人研究法學的思路和我們根本不同的,簡直天上地下,大家不妨找點資料來看。

2、不妨試著從交叉學科的角度來論述法律問題,可能會有良好的效果,當然也有風險。

點評:舉例:有學生在論述公司司法解散的目的,他說,「從社會資本流通的角度也可以解釋司法解散的意義,即為社會資本流通創造一個條件,避免資本僵化,資本的生命在於流動。」應該說,這是一個很不錯的觀點了,屬於創新。但是他的老師卻說,這是經濟學的觀點,我們法學更多地要考慮公平、正義。方老師比較納悶,一方面現在的高校口口聲聲說要培養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甚至接受不了一個有點交叉學科色彩的學術觀點,如此封閉的心態,如何創新?事實上,交叉學科往往是創新的黃金地帶!切記切記!

3、不妨換一種寫作方法,拋棄傳統的寫作方法。

點評:現在的法學院熱衷於先研究所為的不足,然後提出所謂的解決對策,這樣的寫法已經成了法學論文的八股文,危害甚大。不但很多學生這樣寫,很多老師也熱衷於如此。應該說,這種批判現實的寫法確實是法律論文寫作的一種方法,但是現在用得過多了,已經不新穎了。同學們不妨從寫作方法上出奇制勝,在方法上進行創新。

4、不妨搞一些實證研究。

點評:嚴格來說,法學領域的實證研究並非一種主流的研究方法,但是近年來比較流行,以朱蘇力的《送法下鄉》為典型。為什麼學者們熱衷於搞實證研究呢?因為實證研究容易出成果——外觀意義上的成果,從實質的角度來說,未必出成果。以某學生為例,他要寫排污權交易存在的問題,是環境法的,然後老師建議以某某地區為例。方老師認為這樣搞相當於把法學專業變成了工商管理專業,工商管理專業才大面積搞實證研究的,而且我國是單一制國家,又是黨領導下的國家,哪個地區不一樣?但是不管怎麼說,老師、學校都喜歡這樣的寫作方式,也算是一種創新。如果你有足夠多的實證資料,你可以去搞這方面的研究,不管如何這要比傳統的寫作方法顯得新穎。

5、不妨在選題上換換思路,選題上的創新才是終極意義上的創新。

點評:方老師在讀研究生的時候,導師對我說:「年年歲歲人不同,歲歲年年題相似」,導師對目前的選題陳舊甚為反感。確實如此,現在的學校題目都沒有什麼新意,還能指望創新什麼呢?而且,現在的題目似乎都憤世嫉俗,認為一個畢業論文能改變整個中國。其實,心態要平和一些,靠一個畢業論文改變什麼這是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要記住,論文搞的是學問,沒有必要每篇論文都遵循「現狀分析-原因分析-對策分析」的陳舊思路,而是可以從一個概念的考證、一種現象的分析、一種制度的流變……進行入手,這樣的話,選題的范圍可大了,而且可以從根本上創新。為什麼說是根本上的創新?因為這個選題可能從來沒有人寫過。

好了,今天的講座就到這里,希望對啟發同學們的思路有所幫助,我們下一次講座具體談一談應該如何在選題上拓展思路,做到根本上的創新。

熱點內容
醫療器械的法律規章及規范 發布:2025-04-28 03:07:57 瀏覽:604
巾幗法律服務志願 發布:2025-04-28 03:04:29 瀏覽:421
思想道德作品 發布:2025-04-28 03:03:56 瀏覽:706
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 發布:2025-04-28 02:58:07 瀏覽:836
司法廳政審 發布:2025-04-28 02:41:35 瀏覽:690
立法界定 發布:2025-04-28 02:40:52 瀏覽:76
合同法中顯失公平 發布:2025-04-28 02:30:19 瀏覽:419
滿16周歲未滿18勞動法要求 發布:2025-04-28 02:26:28 瀏覽:358
勞動法關於分公司撤銷 發布:2025-04-28 02:13:31 瀏覽:598
經濟法中的事件 發布:2025-04-28 02:04:17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