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簽名系統有法律效力嗎
❶ 電子簽名、電子印章法律效力如何辨別真偽
電子簽名、電子印章法律效力如何辨別真偽。
電子數據時代,電子簽名、電子印章使用場景很多,如銀行業務、工商局辦事、二手房交易、微法院訴訟平台等等。那麼,電子簽名、電子印章的法律效力如何?在使用時有什麼注意事項。
效力問題:
電子簽章,只要是安全電子簽章就是有法律效力的。
那麼怎麼樣才算安全電子簽章呢?
1.可以確認使用人身份;
2.能夠證實該電子簽章由使用人獨有。
3.簽署後不可篡改,否則可以被察覺。
詳見:《電子簽章條例》第六條。
電子簽名,只要是可靠的電子簽名就是有法律效力的。
那麼怎麼樣才算可靠電子簽名呢?
1.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2.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3.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4.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詳見:《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
電子簽名和第三方認證的關系:
二者的關系總結成一句話就是:電子簽名口以不進行第三方認證。如果需要第三方認證的,由依法設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提供認證服務。具體來說,第三方認證是個加持、增強效力的作用。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應當對申請人的身份進行查驗,並對有關材料進行審查。通過後,簽發電子簽名認證證書。
如何辨別電子印章呢?
簡言之,審查「認證機構資質+證書有效期」。
簡單易操作的審查辦法有:
1.審查電子印章與合同相對方主體名稱是否一致。
2.審查電子印章是否完整,有無篡改,有無防偽編碼等。
3.審查網上簽約流程是否需要進行實名注冊並完成驗證(保證處於電子簽名人的實際控制之下)。
實際操作中的建議:
第一、約定優先。
雙方可以約定,在工信部認可的電子合同服務平台(如雲簽、法大大)上簽署合同,因為有第三方認證,可以避免合同無效。如果重大合同或考慮到交易習慣,也可以排除約定,即不同意使用電子印章,而要求必須實地實物(公章、簽名)簽署,不得選擇線上簽署。
第二、做證據使用時,用公證來加強效力。
法院對於以下情形的電子數據可以確認其真實性,除非有相反證據:
1.由記錄和保存電子數據的中立第三方平台提供或者確認的。
2.以當事人約定的方式保存、傳輸、提取的。以上兩種情形參見「第一、約定優先」。
3.在正常業務活動中形成的。
4.電子數據的內容經公證機關公證的。
❷ 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電子簽名具有法律效力,民事活動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單證等文書,當事人可以約定使用或者不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民事活動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單證等文書,當事人可以約定使用或者不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當事人約定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文書,不得僅因為其採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第三條 民事活動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單證等文書,當事人可以約定使用或者不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當事人約定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文書,不得僅因為其採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前款規定不適用下列文書:(一)涉及婚姻、收養、繼承等人身關系的;(二)涉及停止供水、供熱、供氣等公用事業服務的;(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不適用電子文書的其他情形。
❸ 電子簽名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電子簽名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只要電子合同能夠有效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供隨時調取查用, 能夠可靠地保證自最終形成時起,內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就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