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國家法律責任的構成

國家法律責任的構成

發布時間: 2025-04-29 19:01:10

法律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承擔何種責任要視違法情況而定。

1、違反民事法律要承擔民事責任,民事責任包括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民事責任的責任形式有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包括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以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這些責任形式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2、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內部,上級對有隸屬關系的下級違反紀律的行為或者是尚未構成犯罪的輕微違法行為給予的紀律制裁。其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等。

3、刑事責任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處罰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這5種主刑,還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和沒收財產3種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主刑合並適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六條 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② 國家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國家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1) 侵權行為 主體要件。 根據《 國家賠償法 》規定侵權行為主體必須是國家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以及法律、 法規 授權的組織(其被授予的職權只限於行政職權,不包括司法職權)。 (2)侵權行為要件。 侵權行為的存在是構成 國家賠償 責任的要件之一,即國家侵權行為的主體的哪些行為可以引起國家賠償責任。 首先,致害行為必須是執行職務的行為,國家只對執行職務的行為承擔賠償責任,而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之外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縱然違法,只能對行為人產生相應的 民事責任 或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不能引起國家賠償責任; 其次,必須是執行職務的行為違法,職務行為只有在違法的情況下才會引起國家賠償責任,如果是合法的職務行為,引起的是國家補償,而非國家賠償。所謂違法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行使職權的行為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3)損害結果要件。 損害結果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所造成的既定的客觀損害。即有損害,才會有賠償。並且,損害結果只有具備以下特徵,才可以獲得國家賠償: ①合法權益的損害具有現實性,即已經發生的、現實的,而不是未來的、主觀臆想的; ②損害必須針對合法權益而言,違法的利益不受法律保護,不引起國家賠償; ③損害必須是直接損害,而不包括間接損害耐枯。 (4)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職務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的行為的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結果之間必須有必然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只有兩者培尺之間具有這種聯系,國家才負責賠償。 因此,只有以上四個要件均具備時,國家才對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簡單來說,國家責任的構成要件主要就是包括以上四點。但是仔細的進行分析的話,國家責任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行為是因公職引起的侵權行為,造成的配畝高侵權結果是已經形成的,而且這種侵權結果就是和侵權行為之間存在著本質的聯系的,這樣國家才會承擔賠償責任。

③ 法律責任分為哪幾種

題主您好,之了很高興為您解答

法律責任包括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

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返還財產,修理、重作、更換,繼續履行,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方向】懲罰力度較小

行政責任

1. 行政處罰(針對行政管理相對人)

警告

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財產)

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行為)

2.行政處分(針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刑事責任

1.主刑

管制(期限通常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最高不超過3年);

拘役(期限通常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最高不超過1年);

有期徒刑(期限通常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

無期徒刑

死刑(包括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2年執行)

2.附加刑(可與主刑一起適用,也可以獨立適用)

罰金

剝奪政治權利(「當官權」和「說話權」)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

(3)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4)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沒收財產

【區別】沒收非法財物

驅逐出境(適用於外國人)

希望能夠幫助您,我是之了,您的會計摯友!望採納!免費領取2019初級會計全套課程,歡迎一起探討會計問題,不定期分享干貨哦~

④ 法律責任分為哪三種

一、民事責任
根據法律明確規定,民事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因違法行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時,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追究民事責任的原則主要有個人的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
二、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因違反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行政法律規范,依法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措施。
三、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個人因犯罪行為,依照法律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的追究遵循犯罪構成要件和刑事責任能力等原則。
四、其他法律責任
除了上述三種法律責任外,還有經濟法責任、違憲責任、國家賠償責任等。經濟法責任是指在經濟活動中違反法律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違憲責任是指違反憲法規定的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國家賠償責任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時,國家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
請注意,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對相關法律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咨詢專業律師

⑤ 試述國家責任的概念和構成要件。

【答案】:國家責任是國際責任的一種,主要是因國家違反國際義務的行為即國際不當行為而引起的法律後果。但是隨著國際法的發展,不僅國際不當行為導致國家責任,國際法不加禁止的某些行為,也可以導致國家責任,這主要適用於一些採取無過錯原則的場合,如環境污染方面。本題涉及的是前者,即國際不當行為。根據《國際責任條文草案》,國際不當行為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1)可歸因於國家。引起國家責任的行為必須根據國際法能夠歸因於國家,或者說該行為是國際法上的國家行為。下列行為,包括作為皮爛和不作為,被國際法認為是可歸因於國家的行為:①國家盯握好機關的行為。不管國家內部採用何種政治結構,依該國家國內法具有國家機關資格者,以該資格從事的行為即被國際法視為該國家的行為。不論該機關是立法、司法、行政或其他機關,也不論其在國家結構中處於上級或下級的地位。②經授權行使政府權力的其他實體的行為。③實際上代表國家行事的人的行為。④別國或國際組織交與一國支配的機關的行為。⑤上述可歸因於國家的國家機關和國家授權人員的行為,一般也包括他們以此種資格執行職務時的越權或不法行為。(2)違背國際義務。一國違背國際義務是指一國行為不符合對其有效的國際義務的要求,不論其所承擔的該國際義務來源於條約、國際習慣或國際法的其他淵源。
在國家責任問題上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國領土上被承認為叛亂團體的機關自身的行為,在國際法上不視為該國的國家行為。如該叛亂成功而導致組成一個新國家,則該行為視為新國家的行為。因此,就涉及對叛亂團體的承認的概念以及對叛亂團體承認的法律後果。對叛亂團體的承認是指處於內亂狀態中的一國中央政府及其他國家確認反政府的叛亂者具有叛亂團體的資格,並表示願意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的行為。反政府的叛亂者被承認為叛亂團體,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內亂已發展為全面的內戰或武裝沖突;叛亂者已佔領井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該國的一部分地區;叛亂者須有一定的軍事和政治組織;叛亂者的作戰行動須遵守戰爭法規。對叛亂團體的承認一經作出,對於承認者而言,有關內亂即構成國際法意義上的國內戰爭,被承認者即取得交戰一方的地位。在叛亂團體被外國承認的情況下,承認國對交戰雙方承受戰時中立凱鉛的權利義務,該叛亂團體對其控制地區內侵犯承認國及其國民權益的行為承擔國際責任,而其所反抗的中央政府本來負有的相應責任因此而解除。

⑥ 法律責任構成要件有哪些

法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有以下幾點: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應注意的是,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過錯:主觀故意或過失,在刑法上故意或過失是判定行為人主觀惡性的重要依據;民法上故意和過失統稱為過錯,是構成一般侵權行為的要素;在行政法領域,實施過錯推定的方法;
3、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的關系是既聯系又區別的,違法行為是法律責任產生的前提,而法律責任的承擔不以違法的構成為條件;
4、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人身、財產、精神三方面。損害應當具有確定性,即是業已發生的而不是即將發生的,損害必須根據社會的一般觀念和公眾意識予以認定;有此責任的承擔不以實際損害存在為條件;
5、因果關系: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有一因一果的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⑦ 法律責任主要包括

法律責任分為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三種。
所謂法律責任,是指責任主體違反了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而必須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特定後果。法律責任是一種不利的法律後果。
1、行政責任又稱行政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律、法規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分為兩類:一是行政處分。是指對國家工作人員及由國家機關委派到企事業單位任職的人員的行政違法行為,由所在單位或者其上級主管機關所給予的一種制裁性處理。行政處分的種類包括警告、記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等。二是行政處罰。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對構成行政違法行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實施的制裁。行政處罰包括以下幾種: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2、民事責任又稱民事法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或者合同約定,或者侵害了他人合法權益所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
民事責任具有以下特點:
⑴民事責任主要在於救濟當事人的權利,賠償或者補償當事人的損失。
⑵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
⑶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民事責任可以分為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兩種。違約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時,依法產生的法律責任。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實施侵權行為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3、刑事責任又稱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犯罪行為所導致的,違反國家刑事法律而必須承擔的懲罰性的後果。這種懲罰性的後果由司法機關通過特定的程序來確定。
刑事責任具有以下特點:
⑴行為人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⑵刑事責任是犯罪人向國家所負的法律責任,由國家機關來追究。第三,刑事責任是所有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如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等。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六條 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行政處罰法》第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⑧ 法律責任分為哪四種

法律責任主要分為四種,分別是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違憲責任。

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1.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刑事責任的特點是:第一,產生刑事責任的原因在於行為人行為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只有行為人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即構成犯罪,才能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第二,刑事責任是犯罪人向國家所負的一種法律責任。它與民事責任由違法者向被害人承擔責任有明顯區別,刑事責任的大小、有無都不以被害人的意志為轉移。第三,刑事責任是一種懲罰性責任,是所有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第四,刑事責任基本上是一種個人責任。一般來說,只有實施犯罪行為者本人才能承擔刑事責任。當然,刑事責任也包括集體責任,有些國家稱為「法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在我國稱為「單位犯罪」的刑事責任。不管是懲處個人,還是懲處單位,都是為了懲罰犯罪者,救濟被侵害的權利,預防犯罪的再發生。第五,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責任的惟一法律依據,罪行法定。
2.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民事責任的特點是:第一,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救濟責任。民事責任的功能主要在於救濟當事人的權利,賠償或補償當事人的損失。當然,民事責任也執行懲罰的功能,具有懲罰的內容。如違約金本身就含有懲罰的意思。第二,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第三,民事責任主要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的責任,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多數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根據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因,將民事責任分為:由違約行為(或不履行其他義務)產生的違約責任,由民事違法行為,即侵權行為產生的一般侵權責任,由法律規定產生的特殊侵權責任。
3.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的特點是:第一,承擔行政責任的主體是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第二,產生行政責任的原因是行為人的行政違法行為和法律規定的特定情況。第三,通常情況下,實行過錯推定的方法。在法律規定的一些場合,實行嚴格責任。第四,行政責任的承擔方式多樣化。
4.違憲責任
違憲責任是指由於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某種法律和法規、規章,或者有關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從事的與憲法規定相抵觸的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雖然廣而言之,所有違法行為都是違憲行為,但是,構成違憲責任的違憲行為與一般違法行為還是有所區別的。因為憲法規范不僅為普通法律提供了立法依據,而且它還有自己特定的調整對象,即國家機關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與廣大公民之間的相互關系。對違反這類憲法規范的行為,是不能通過追究刑事責任、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來預防和制止的。在我國,監督憲法實施的權力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法律責任的意思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違憲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
法律責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實所引起的對損害予以補償、強制履行或接受懲罰的特殊義務,亦由於違反第一性義務而引起的第二性義務。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
《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八條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和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時,債權人可以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請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第七百八十六條 共同承攬人對定作人承擔連帶責任,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熱點內容
道德網站第三篇二意界 發布:2025-04-30 01:17:48 瀏覽:599
貸法院界定 發布:2025-04-30 01:16:58 瀏覽:666
勞動法的四個原則 發布:2025-04-30 01:02:48 瀏覽:4
術語中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01:02:06 瀏覽:209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的利害關系 發布:2025-04-30 01:00:43 瀏覽:473
幼兒園發生食品中毒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00:57:45 瀏覽:463
美國法院公正 發布:2025-04-30 00:56:20 瀏覽:794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發布:2025-04-30 00:43:14 瀏覽:450
民法學試題和答案app 發布:2025-04-30 00:34:27 瀏覽:750
刑事訴訟法中的直接言詞證據規則 發布:2025-04-30 00:27:30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