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中的法律責任
❶ 經常說的"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是什麼意思
在日常討論中,"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通常指的是,即使在當前沒有採取行動,行為人仍保留著在未來針對特定情況可能提起訴訟,追究對方刑事責任或民事責任的權利。這句話並非法律專業術語,但它強調了即使現在沒有立即採取法律行動,也不意味著放棄追責的可能。
法律責任是一個廣泛而深入的概念,它涵蓋了廣義上的遵守法律義務,即任何個人和組織應尊重法律,維護其權威。狹義上的法律責任則專指違法者對其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強制性法律後果,只有當行為人(無論是個人還是法人)實施了違法行為,才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的本質特徵包括:它源於違反法律義務,意味著承擔不利後果;它具有邏輯性,即違法行為導致責任的產生;並且,法律責任的追究依賴於國家的強制力或潛在保障。對於法律責任的具體理解,可以參考網路對法律責任的詳細解釋。
❷ 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暫時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追究責任,但不排除以後可以提起訴訟追究責任的權利。這句話並不屬於法律專業術語,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行為人現在所實施的行為,不意味自己已經放棄對被開除者繼續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的權利。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只有實施某種違法行為的人(包括法人),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的特點: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並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14周歲的人或者60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