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和法律後果

法律責任和法律後果

發布時間: 2020-12-18 01:50:40

A. 什麼是騙保,騙保的法律責任和後果又有哪些

國家保險法的規定:
(第一種情況限定保險公司的騙保行為,保險法的規定)保險公司及其工作人員故意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進行虛假理賠,騙取保險金,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種情況限定被保險人的騙保行為)故意製造保險事故依此獲得保險公司賠款的。也是騙保。
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駕駛人在未依法採取措施的情況下駕駛被保險機動車或者遺棄被保險機動車逃離事故現場,或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都屬於騙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保險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發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者誇大損失的程度騙取保險金的?
?
(三)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騙取保險金的。
有前款第四項、第五項所列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單位犯第一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以保險詐騙的共犯論處。
以上就是關於「什麼是騙保」、「騙保的法律責任和後果有哪些」問題的闡述。保險是商品經濟的產物,並伴隨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在此經濟背景下,保險才得以積累起全社會范圍的基金規模,才得以具備足夠抵禦不可抗力可保風險的償付力,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保障。而隨著保險事業的發展,險種的增多以及保險金額的迅速提高,騙保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那麼到底應該如何消除騙保「惡疾」,這還需要咨詢相關的律師,請求他們幫助解決。

B. 騙保的法律責任和後果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

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2)法律責任和法律後果擴展閱讀:

資料顯示

據有關資料報道保險業發達的美國,當前的保險犯罪僅次於毒品犯罪,僅1994年醫療保險中的欺詐就導致美國人壽保險公司估計500 億美元的損失。

另據日本警方統計,日本以意外傷害、健康保險實施欺詐的案件,1982年為600件,1985年竟高達994件,欺詐金額也激增到18. 98億日元。

人身保險由於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可以分離,那些不法分子就可以瞞著被保險人投保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人壽險,並特約意外傷害險,同時又由於人身保險不會構成重復保險,保險公司要就每份合同各自履行規定的責任,不法分子會更青睞人身險,乘機主動多頭高額投保,謀騙巨額保險金。

財產保險中的機動車輛保險常常是不良動機投保的主要險種。震驚中國保險界的特大欺詐案犯罪特徵最為典型,廣東胡氏四兄弟多次到各家保險公司投得機動車輛險,並偽造證明材料,在兩年時間從9個保險營業網點先後34次騙取近200萬元的保險賠款。世界其他各國,諸如美國、日本、瑞典、德國、英國也都有保險欺詐案的記載和總結。

C. 違法的法律後果、法律責任

內容提要: 《侵權責任法》第2條採用了概括式加開放式列舉的矛盾模式,根本原因在於立法者無法界定侵權。義務是法律規定的行為強制資格。債務是特定人的義務,是因特定行為發生的行為強制資格。過錯是對行為人意志的間接否定,即導致欠缺必要注意的心理狀態,可分為加害人過錯和非加害人過錯。必要注意是法律對變動稀缺資源歸屬關系的行為的要求,只能由法律直接規定,或法官依法認定;或為義務,或非義務。行為人過錯發生法律上的約束,包括發生義務,義務不消滅,喪失權利,不取得權利等。不履行意定發生之義務不存在過錯問題。責任是違法之法律後果,即因欠缺必要注意而發生之債務。侵權是違法和責任之唯一根據。違約發生債務,不發生責任。
一、《侵權責任法》第2條的模式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1款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第2款規定:「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2條規定了《侵權責任法》的適用范圍。第1款實際上是全稱判斷:侵害任何民事權益,均須承擔侵權責任,沒有例外。眾所周知,違約行為侵害合同債權,當然侵害民事權益,但通常情況下,違約並不侵權。因此,立法必須限制第1款的適用范圍,即必須加上「但書」。第2條的通常模式應是:「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但侵害某類權利除外。」如分立兩款,就是:第1款是全稱條款,第2款是除外條款。
第2條第2款列舉了侵權適用的權利,多達18類。立法者顯然希望第2款發生「但書」的作用。然而,採用列舉模式限制第1款,必須窮盡侵權的適用范圍。第2 款採用列舉加「等」的模式,成為開放條款,無法限制第1款的適用范圍,實屬多餘。當然,一旦窮盡了侵權的適用范圍,第1款又多餘了。
那麼,為什麼不採用「但書」模式呢?只

D. 法律責任和法律後果兩者概念的區別

法律責任的一般涵義相當於義務。但在多數場合,法律責任的涵義指的是行為人做某種事或回不做答某種事所應承擔的後果。
法律責任是法律關系主體對所另外的法律關系主題應承擔的法律上規定的義務!而法律後果比法律責任的外延要廣,它不僅包括責任,還包括法律責任帶來的影響!

E. 一般侵權和特殊侵權的法律後果有什麼不同

根據歸責原則的不同,可以將侵權行為劃分為一般侵權和特殊侵權,一般侵權是適用過錯責內任原則的侵容權行為;特殊侵權是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及過錯推定責任的侵權行為,特殊侵權行為必須有法律作出特別規定。概括起來,兩者主要有如下區別:第一,構成要件不同。一般侵權必須同時具備過錯、加害行為、加害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而特殊侵權不需要以過錯要件為要件或者法律直接推定侵權人存在過錯由其證明自己不存在過錯。第二,是否以法律的特別規定為前提不同。一般侵權不需要法律進行單獨特別規定,而後者必須有法律單獨特別規定為前提。第三,適用的歸責原則不同。這也是劃分兩者的標准。一般侵權適用過錯歸責原則。特殊侵權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七條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F. 什麼是騙保騙保的法律責任和後果有哪些

一、什麼是騙保?

1.故意製造保險事故依此獲得保險公司賠款的。

2.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駕駛人在未依法採取措施的情況下駕駛被保險機動車或者遺棄被保險機動車逃離事故現場,或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都屬於騙保。

二、騙保的法律責任和後果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

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G.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實際上是一回事嗎

不是一回事。有法律責任不等於有法律制裁,當責任人主動履行了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時,就不存在法律制裁,只有由特定國家機關憑借國家強制力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時,才稱為法律制裁。

法律責任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法律制裁

1、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所確定並實施的,對民事違法者或應該承擔責任的其他組織和個人,依其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而給予的強制性懲罰措施。

2、刑事制裁或稱刑罰,它是人民法院對於犯罪行為者根據其所應承擔的刑事責任而實施的懲罰措施。

3、行政制裁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者所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根據行政違法的社會危害程度、實施制裁的方式等不同,行政制裁又可分為行政處分、行政處罰(勞動教養於2013被廢止)兩種。

4、違憲制裁是對違憲行為所實施的法律制裁。措施主要有:撤銷同憲法相抵觸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罷免國家機關的領導成員。違憲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權威的法。

(7)法律責任和法律後果擴展閱讀:

一、法律責任的構成: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法律責任

網路-法律制裁

H. 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民事責任三者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回。行政責任是個人或者單答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是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2、分類不同

民事責任包括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刑事處罰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這5種主刑,還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和沒收財產3種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主刑合並適用。

3、構成的主觀要件不同

故意和過失對於刑事責任和對於民事責任的影響程度不同。由於刑事責任重在懲罰,因此故意和過失對於刑事責任的影響非常大,而民事責任主要是補償性,但相較於刑事責任要輕得多,主要看它給他人帶來的損害有多大,若造成的損害非常大,就要承擔巨大的民事責任。

I. 法律責任和法律後果兩者概念的區別

法律責任的一般涵義相當於義務。但在多數場合,法律責任的涵義指的是行回為人做某種事或不做答某種事所應承擔的後果。
法律責任是法律關系主體對所另外的法律關系主題應承擔的法律上規定的義務!而法律後果比法律責任的外延要廣,它不僅包括責任,還包括法律責任帶來的影響!

熱點內容
執行法院查封房子 發布:2025-01-11 07:37:27 瀏覽:912
勞動法員工大病辭退賠償 發布:2025-01-11 07:16:06 瀏覽:506
用拖鞋打法官 發布:2025-01-11 06:53:26 瀏覽:644
法院存案年限 發布:2025-01-11 05:23:12 瀏覽:134
規章制度如何制定才能算有效 發布:2025-01-11 05:12:44 瀏覽:242
條令條例心得 發布:2025-01-11 04:31:28 瀏覽:907
勞動法規定補交社保嗎 發布:2025-01-11 03:51:07 瀏覽:466
華東政法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1-11 03:49:02 瀏覽:934
道德教育畫 發布:2025-01-11 03:47:29 瀏覽:413
高新開發區法院 發布:2025-01-11 03:30:11 瀏覽:485